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背景技术:
2.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
箱体培养腔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或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来对细胞或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最基本的就是能够对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提供最精确稳定的控制和对培养箱内的微生物污染有效的防范及定期消除,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损失。
3.现有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在污染物防范和清除方面以及培养腔密封性能方面做得不够好,不利于生物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微生物污染、方便清洁且密封性能好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将是有利的。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其包括保温箱体、
内门体和外门体,保温箱体具有镜面不锈钢内胆和由该镜面不锈钢内胆围成的二氧化碳培养腔,其中,该镜面不锈钢内胆的内角设置成圆弧状,该二氧化碳培养腔内布设有多层镜面网孔隔板;内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前壁上,并且内门体和保温箱体的前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道密封条;外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侧壁上,并且外门体和保温箱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道密封条。
6.在本实用新型中,多层镜面网孔隔板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风循环,更减轻了微生物污染;镜面不锈钢内胆的上述结构设置,使得二氧化碳培养腔内无清洁死角,大大方便了微生物污染的定期消除;内门体和外门体这两道门体、第一道密封条和第二道密封条这两道门封的设置,有效保证了二氧化碳培养腔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7.进一步,保温箱体上设置有堆叠组件,该堆叠组件包括位于保温箱体的底部上的四个调平底脚和位于保温箱体的顶部上的四个限位柱,其中,调平底脚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的限位柱适配的中心凹槽。优选地,限位柱设置为圆锥体,相应地,调平底脚的中心凹槽设置为中心圆锥凹槽。
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用户在安装设备时可直接将两台设备上下叠放,当两台保温箱体叠放时,调平底脚与限位柱紧密偶合,不用其它机械连接也可可靠安装,且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
9.再进一步,内门体和外门体都设置成可左右互换式开门的结构。
10.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内门体和外门体均可左右互换,更贴合使用者习惯,提高使用者操作效率。
11.更进一步,保温箱体的前壁上设置有适于内门体右开门的左上
铰链安装孔和左下铰链安装孔、以及适于内门体左开门的右上铰链安装孔和右下铰链安装孔,内门体在其一
侧上装设有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并设置成当内门体左开门时,该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分别与右上铰链安装孔和右下铰链安装孔装配,而当内门体右开门时,该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分别与左下铰链安装孔和左上铰链安装孔装配。
12.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当内门体需要右开门时,内门体安装成其上的旋转铰链组件适于与左上铰链安装孔和左下铰链安装孔装配;而当内门体需要左开门时,内门体安装成(翻转180度)其上的旋转铰链组件适于与右上铰链安装孔和右下铰链安装孔装配。
13.还进一步,内门体上装设有内门把手,保温箱体的前壁的左右两侧上对应地各设置有一组门扣安装孔,并且该组门扣安装孔适于可拆卸地安装一门扣,其中,该内门把手设置成适于在内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接于门扣内。
1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当内门体右开门时,门扣安装在保温箱体前壁的右侧的那组门扣安装孔中,而当内门体左开门时,门扣安装在保温箱体前壁的左侧的那组门扣安装孔中,在这两种开门状态下,内门把手都能在内门体关闭时卡接到门扣内从而给内门体上锁。
15.再又进一步,外门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左铰链安装孔和下左铰链安装孔以及上右铰链安装孔和下右铰链安装孔。
16.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外门体可以利用上左铰链安装孔和下左铰链安装孔在左侧铰接到保温箱体上,也可以根据需要借助于上右铰链安装孔和下右铰链安装孔在右侧铰接到保温箱体上。
17.再更进一步,外门体上装设有显示板组件以及与显示板组件横向齐平的外门把手,并且,外门体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把手安装孔从而使得该外门把手可拆卸地安装于外门体的左侧壁上或右侧壁上。
1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不仅使得外门体外形美观大方,而且外门把手的设置高度也比较适合使用者操作。
19.进一步,第一道密封条装设于保温箱体的前壁上;第二道密封条装设于外门体的背部上。
20.又进一步,上述二氧化碳培养箱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风道系统以及电控系统,其中,风道系统包括安装于内胆的背板上的离心风机和风道;二氧化碳发生器安装于保温箱体的外壳的背板上并经由气动接头与风道连通;电控系统包括安装于保温箱体的外壳的背板上且其内设置控制部分的电控箱、以及安装于保温箱体内并与控制部分电连接的检测部分。
2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经由气动接头进入风道,离心风机能够确保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培养腔内均匀流通,检测部分能够将检测信息发送到电控箱内的控制部分从而来控制二氧化碳培养腔内的各种指标,例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
22.通过参考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会得到更清晰地阐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得到更
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从前侧看过去的平面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二氧化碳培养箱从后侧看过去的平面示意图;
26.图3是图2所示二氧化碳培养箱沿a-a线的剖视图;
27.图4是图1所示二氧化碳培养箱去除外门体之后的平面示意图;
28.图5是图1图1所示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外门体的平面示意图;
29.图6是图5所示外门体的右视图;
30.图7是图5所示外门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2.在本文中,用于解释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或动作的方向表示,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所揭露实施方式的各个部分位于图中所示位置时,这些表示是合适的,而如果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改变,这些表示也要根据所揭露实施方式的位置或参照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33.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培养箱100包括保温箱体1、内门体3和外门体5。如图3所示,保温箱体1具有镜面不锈钢内胆10和由该镜面不锈钢内胆10围成的二氧化碳培养腔12,其中,该镜面不锈钢内胆10的内角都设置成圆弧状,从而不留清洁死角。二氧化碳培养腔12内布设有多层镜面网孔隔板14,这些镜面网孔隔板14置于镜面不锈钢内胆10的两侧壁(图未示)上的凸起台阶15上。
34.如图4所示,内门体3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上,并且在内门体3和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之间设置有第一道密封条2;外门体5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1的侧壁上,并且在外门体5和保温箱体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道密封条4。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道密封条2装设于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上;第二道密封条4装设于外门体5的背部上。
35.如图1至图4所示,保温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两个二氧化碳培养箱100上下堆叠的堆叠组件,该堆叠组件包括位于保温箱体1的底部上的四个调平底脚16和位于保温箱体1的顶部上的四个限位柱18,其中,调平底脚16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的限位柱18适配的中心凹槽(图未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柱18设置为圆锥体,相应地,调平底脚16的中心凹槽设置为中心圆锥凹槽,从而使得在一个二氧化碳培养箱100从上方堆叠到另一个二氧化碳培养箱100上时,能够通过调平底脚16与限位柱18的紧密偶合而使得这种堆叠安装安全可靠。这种上下堆叠的结构使得一方面能够节省布置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方便不同批次或不同品种菌种的存放。
3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门体3和外门体5都设置成可左右互换式开门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上设置有适于内门体3右开门的左上铰链安装孔112和左下铰链安装孔114、以及适于内门体3左开门的右上铰链安装孔113和右下铰链安装孔115。同时,如图4所示,内门体3在其一侧上装设有上旋转铰链组件31和下旋转铰链组件33,并且内门体3设计成在左开门时,上旋转铰链组件31和下旋转铰链组件33分别与右
上铰链安装孔113和右下铰链安装孔115装配,也就是说,上旋转铰链组件31和下旋转铰链组件33借助于右上铰链安装孔113和右下铰链安装孔115以及安装螺钉(图未示)装配到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上;而当内门体3需要右开门时,只需要拆下内门体3,并将内门体3翻转180度,使得其上的上旋转铰链组件31和下旋转铰链组件33分别对准左下铰链安装孔114和左上铰链安装孔112并进行装配,也就是说,这两个铰链组件分别借助于左下铰链安装孔114和左上铰链安装孔112以及相应的安装螺钉(图未示)装配到保温箱体1的前壁11上。
37.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门体3安装成左开门状态,在此状态下,内门把手35安装在内门体3的左侧上,对应地,在保温箱体1的前壁11的左侧上设置有一组门扣安装孔116,门扣118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组门扣安装孔116上,在内门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内门把手35卡接于门扣118内。再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箱体1的前壁11的右侧上也设置有一组门扣安装孔117,当需要将内门体3安装成右开门时,先将门扣118从门扣安装孔116上拆卸下来,并重新装配在门扣安装孔117处,从而当内门体3关闭时,内门把手35可以与门扣安装孔117处的门扣118卡接。
38.如图5至图7所示,外门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左铰链安装孔51和下左铰链安装孔53以及上右铰链安装孔52和下右铰链安装孔54,从而使得外门体5在需要右开门时可以利用上左铰链安装孔51和下左铰链安装孔53在左侧铰接到保温箱体1上,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在外门体5需要左开门时借助于上右铰链安装孔52和下右铰链安装孔54在右侧铰接到保温箱体1上。
39.如图1、图5至图7所示,外门体5上装设有显示板组件7以及与显示板组件7横向齐平的外门把手55,并且,外门体5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把手安装孔56,从而使得该外门把手55可拆卸地安装于外门体5的左侧壁57上或右侧壁58上。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门体5是左开门,外门把手55是安装在外门体5的左侧壁57上。
4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二氧化碳培养箱100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101、风道系统以及电控系统105,其中,风道系统包括安装于内胆10的背板上的离心风机103和风道123;二氧化碳发生器101安装于保温箱体1的外壳19的背板上、并经由气动接头121与风道123连通;电控系统105包括安装于保温箱体1的外壳19的背板上且其内设置控制部分115的电控箱125、以及安装于保温箱体1内并与控制部分115电连接的检测部分,例如过温保护开关135。风道123和二氧化碳培养腔12内的气体流动路径如图3中箭头所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因此该段介绍的内容不再展开细节说明。
4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的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以及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箱体、内门体和外门体,保温箱体具有镜面不锈钢内胆和由该镜面不锈钢内胆围成的二氧化碳培养腔,其中,该镜面不锈钢内胆的内角设置成圆弧状,该二氧化碳培养腔内布设有多层镜面网孔隔板;内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前壁上,并且内门体和保温箱体的前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道密封条;外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侧壁上,并且外门体和保温箱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道密封条。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上设置有堆叠组件,该堆叠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保温箱体的底部上的四个调平底脚和位于所述保温箱体的顶部上的四个限位柱,其中,调平底脚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的限位柱适配的中心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设置为圆锥体,相应地,所述调平底脚的所述中心凹槽设置为中心圆锥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体和所述外门体都设置成可左右互换式开门的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的所述前壁上设置有适于所述内门体右开门的左上铰链安装孔和左下铰链安装孔、以及适于所述内门体左开门的右上铰链安装孔和右下铰链安装孔,所述内门体在其一侧上装设有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并设置成当所述内门体左开门时,该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分别与右上铰链安装孔和右下铰链安装孔装配,而当所述内门体右开门时,该上旋转铰链组件和下旋转铰链组件分别与左下铰链安装孔和左上铰链安装孔装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体上装设有内门把手,所述保温箱体的所述前壁的左右两侧上对应地各设置有一组门扣安装孔,并且该组门扣安装孔适于可拆卸地安装一门扣,其中,该内门把手设置成适于在所述内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接于门扣内。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左铰链安装孔和下左铰链安装孔以及上右铰链安装孔和下右铰链安装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体上装设有显示板组件以及与显示板组件横向齐平的外门把手,并且,所述外门体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把手安装孔从而使得该外门把手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门体的左侧壁上或右侧壁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密封条装设于所述保温箱体的所述前壁上;所述第二道密封条装设于所述外门体的背部上。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风道系统以及电控系统,其中,风道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内胆的背板上的离心风机和风道;二氧化碳发生器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的外壳的背板上并经由气动接头与风道连通;电控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的外壳的背板上且其内设置控制部分的电控箱、以及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内并与控制部分电连接的检测部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其包括保温箱体、内门体和外门体,保温箱体具有镜面不锈钢内胆和由该镜面不锈钢内胆围成的二氧化碳培养腔,其中,该镜面不锈钢内胆的内角设置成圆弧状,该二氧化碳培养腔内布设有多层镜面网孔隔板;内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前壁上,并且内门体和保温箱体的前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道密封条;外门体可转动地铰接于保温箱体的侧壁上,并且外门体和保温箱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道密封条。本实用新型无清洁死角、方便微生物污染的定期消除、能减轻微生物污染、密封性能好等。密封性能好等。密封性能好等。
技术研发人员:
李怀庆 张计科 王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凯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