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细胞增殖技术领域,具体为细胞增殖检测
试剂盒。
背景技术:
2.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为了观察细胞的增殖条件和增殖规律,需要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
3.如公开号为cn211005352u一种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将培养板放置于放置板上,其表面的进料管道通过密封块进行固定,通过旋动固定螺钉,向上移动连接块即可拆卸密封块,操作简单,便于进行清洁,但其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4.1、在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进液位置未设置有防污染机构,操作时旋开密封盖,通过进料管道向培养板的培养槽注入生长所需的物质,在密封盖打开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同时顺着进料管道进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内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杂质和其他不利于细胞增殖的气体,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结果,使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5.所以我们提出了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进液位置未设置有防污染机构,操作时旋开密封盖,通过进料管道向培养板的培养槽注入生长所需的物质,在密封盖打开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同时顺着进料管道进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内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杂质和其他不利于细胞增殖的气体,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结果,使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
本体、输送管、减震垫、鼓风机和过滤箱,
所述试剂盒本体的上方安装有检测液进液口,且检测液进液口的上方安装有密封盖,而且检测液进液口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括试剂盒本体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左右两边均开设有定位孔,而且定位孔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定位孔的内部通过橡胶垫固定有细胞储存管,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内底部左右两边均安装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弹簧,而且减震弹簧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柱,所述减震弹簧和伸缩柱的下端固定于试剂盒本体的内底部,且减震弹簧、伸缩柱和减震垫的上方安装有定位块,而且定位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且鼓风机的上端通过吸风管连接于试剂盒本体,而且鼓风机的左侧通过送风管连接于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固定于试剂盒本体的左侧,且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网,所述试剂盒本
体的左侧开设有送风口,所述过滤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检修门,所述试剂盒本体的正表面安装有箱门,且试剂盒本体的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左右两边均开设有定位孔,且安装板上定位孔的高度为细胞储存管长度的2/3,而且定位孔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定位孔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
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安装板上定位孔对细胞储存管上部分位置进行固定,且定位孔内的橡胶垫对细胞储存管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使细胞储存管固定更加稳定。
10.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定位块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的中心线相互重合,而且细胞储存管通过定位孔内部的橡胶垫所固定。
1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定位块对细胞储存管起到支撑作用,当细胞储存管受到向下的惯性力时,定位块下方的减震垫、减震弹簧和伸缩柱发生形变,对细胞储存管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12.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正表面安装有检修门,且活性炭吸附网和过滤箱的底面相互垂直,而且活性炭吸附网呈可拆卸结构设计。
1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便于对活性炭吸附网进行拆卸更换,当鼓风机通过吸风管将试剂盒本体内部的气体抽出,而后通过送风管输送至过滤箱,气体经过滤箱内活性炭吸附网的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进入试剂盒本体内,从而防止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
14.优选的,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左侧开设有送风口,且送风口与过滤箱的有侧面相重合,而且过滤箱的右侧成开放式结构设计,并且过滤箱固定于试剂盒本体的左侧,并且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网。
15.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便于过滤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进入至试剂盒本体内部。
16.优选的,所述试剂盒本体的正表面安装有箱门,且试剂盒本体的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而且检修门和箱门均呈密封结构设计,并且箱门的表面设置有可视钢化玻璃。
17.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保证该试剂盒本体内部的气密性,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污染试剂盒本体,同时便于通过箱门表面的可视钢化玻璃对试剂盒本体内部细胞储存管中细胞的观察。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
19.1、设置有鼓风机、吸风管、送风管和过滤箱,当鼓风机通过吸风管将试剂盒本体内部的气体抽出,而后通过送风管输送至过滤箱,气体经过滤箱内活性炭吸附网的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进入试剂盒本体内,从而防止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
20.2、设置有减震垫、减震弹簧和伸缩柱,定位块对细胞储存管起到支撑作用,当细胞储存管受到向下的惯性力时,定位块下方的减震垫、减震弹簧和伸缩柱发生形变,对细胞储存管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21.3、设置有安装板、定位孔和橡胶垫,使安装板上定位孔对细胞储存管上部分位置进行固定,且定位孔内的橡胶垫对细胞储存管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使细胞储存管固定更加稳定;
22.4、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通过紫外线杀菌灯便于对试剂盒本体内部内部环境进行消毒杀菌,保证细胞增殖的安全环境;
23.5、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设置有2个,可通过控制阀门进行左右两侧输送管送液,也可进行单边输送管送液,可适用于单个或多个细胞增殖检测。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试剂盒本体;2、检测液进液口;3、密封盖;4、输送管;5、控制阀门;6、安装板;7、定位孔;8、橡胶垫;9、细胞储存管;10、减震垫;11、减震弹簧;12、伸缩柱;13、定位块;14、限位块;15、鼓风机;16、吸风管;17、送风管;18、过滤箱;19、活性炭吸附网;20、送风口;21、检修门;22、箱门;23、紫外线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1、检测液进液口2、密封盖3、输送管4、控制阀门5、安装板6、定位孔7、橡胶垫8、细胞储存管9、减震垫10、减震弹簧11、伸缩柱12、定位块13、限位块14、鼓风机15、吸风管16、送风管17、过滤箱18、活性炭吸附网19、送风口20、检修门21、箱门22和紫外线杀菌灯23,试剂盒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检测液进液口2,且检测液进液口2的上方安装有密封盖3,而且检测液进液口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输送管4,输送管4上安装有控制阀门5,括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上左右两边均开设有定位孔7,而且定位孔7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8,定位孔7的内部通过橡胶垫8固定有细胞储存管9,安装板6上定位孔7的高度为细胞储存管9长度的2/3,且定位孔7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9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使安装板6上定位孔7对细胞储存管9上部分位置进行固定,且定位孔7内的橡胶垫8对细胞储存管9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使细胞储存管9固定更加稳定。
32.试剂盒本体1的内底部左右两边均安装有减震垫10,且减震垫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弹簧11,而且减震弹簧1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柱12,减震弹簧11和伸缩柱12的下端固定于试剂盒本体1的内底部,且减震弹簧11、伸缩柱12和减震垫10的上方安装有定位块13,定位块13的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定位块13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9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定位块13对细胞储存管9起到支撑作用,当细胞储存管9受到向下的惯性力时,定位块13下方的减震垫10、减震弹簧11和伸缩柱12发生形变,对细胞储存管9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而且定位块1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14,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15,且
鼓风机15的上端通过吸风管16连接于试剂盒本体1,而且鼓风机15的左侧通过送风管17连接于过滤箱18,过滤箱18固定于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且过滤箱18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网19,活性炭吸附网19呈可拆卸结构设计,且活性炭吸附网19和过滤箱18的底面相互垂直,便于对活性炭吸附网19进行拆卸更换,当鼓风机15通过吸风管16将试剂盒本体1内部的气体抽出,而后通过送风管17输送至过滤箱18,气体经过滤箱18内活性炭吸附网19的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20进入试剂盒本体1内,从而防止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
33.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送风口20,过滤箱18的右侧成开放式结构设计,且送风口20与过滤箱18的有侧面相重合,便于过滤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20进入至试剂盒本体1内部,过滤箱18的正表面安装有检修门21,试剂盒本体1的正表面安装有箱门22,检修门21和箱门22均呈密封结构设计,且箱门22的表面设置有可视钢化玻璃,保证该试剂盒本体1内部的气密性,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污染试剂盒本体1,同时便于通过箱门22表面的可视钢化玻璃对试剂盒本体1内部细胞储存管9中细胞的观察,且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3。
3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时,首先,将细胞储存在细胞储存管9内并通过定位孔7和定位块13固定,而后启动鼓风机15,当鼓风机15通过吸风管16将试剂盒本体1内部的气体抽出,而后通过送风管17输送至过滤箱18,气体经过滤箱18内活性炭吸附网19的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20进入试剂盒本体1内,从而防止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同时打开紫外线杀菌灯23对试剂盒本体1内部内部环境进行消毒杀菌,保证细胞增殖的安全环境。
35.检测时,打开检测液进液口2上的密封盖3,而后打开控制阀门5,将检测液依次通过检测液进液口2和输送管4输送至细胞储存管9内,而后拧紧密封盖3,再次启动鼓风机15,同理对试剂盒本体1内部气体进行净化。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1)、输送管(4)、减震垫(10)、鼓风机(15)和过滤箱(18),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检测液进液口(2),且检测液进液口(2)的上方安装有密封盖(3),而且检测液进液口(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上安装有控制阀门(5),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安装板(6),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内底部左右两边均安装有减震垫(10),且减震垫(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弹簧(11),而且减震弹簧(1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柱(12),所述减震弹簧(11)、伸缩柱(12)和减震垫(10)的上方安装有定位块(13),而且定位块(1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块(14),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15),且鼓风机(15)的上端通过吸风管(16)连接于试剂盒本体(1),而且鼓风机(15)的左侧通过送风管(17)连接于过滤箱(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上左右两边均开设有定位孔(7),且安装板(6)上定位孔(7)的高度为细胞储存管(9)长度的2/3,而且定位孔(7)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9)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定位孔(7)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3)的上表面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定位块(13)的中心线和细胞储存管(9)的中心线相互重合,而且细胞储存管(9)通过定位孔(7)内部的橡胶垫(8)所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8)的正表面安装有检修门(21),且活性炭吸附网(19)和过滤箱(18)的底面相互垂直,而且活性炭吸附网(19)呈可拆卸结构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送风口(20),且送风口(20)与过滤箱(18)的有侧面相重合,而且过滤箱(18)的右侧成开放式结构设计,并且过滤箱(18)固定于试剂盒本体(1)的左侧,并且过滤箱(18)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网(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正表面安装有箱门(22),且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23),而且检修门(21)和箱门(22)均呈密封结构设计,并且箱门(22)的表面设置有可视钢化玻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输送管、减震垫、鼓风机和过滤箱,所述试剂盒本体的上方安装有检测液进液口,所述括试剂盒本体的内部水平安装有安装板,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内底部左右两边均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弹簧和伸缩柱的下端固定于试剂盒本体的内底部,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左侧安装有鼓风机,所述试剂盒本体的左侧开设有送风口。该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设置有鼓风机、吸风管、送风管和过滤箱,当鼓风机通过吸风管将试剂盒本体内部的气体抽出,而后通过送风管输送至过滤箱,气体经过滤箱内活性炭吸附网的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送风口进入试剂盒本体内,从而防止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影响细胞增殖和检测。增殖和检测。增殖和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
程亚婷 李颖 汤浩 杨国华 陈志毅 丁国庆 黎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百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3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