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阻火阻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各化工企业开始大面积实施油品储存系统vocs收集与治理。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气相连通管线将罐区多个储罐甚至全厂储罐连接成一个整体,集中收集vocs后进行处理。储罐气相连通后,单罐发生火灾后火焰会通过气组连通管线传播,存在发生罐火灾的重大风险。因此,对于复杂管道之间阻燃阻爆技术的要求提高,目前储罐气相连通管道采用的防护手段主要是安装阻火器,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波纹板式阻火器,由于阻火器通常安装在罐顶、靠近燃烧设备等位置,波纹板阻火器拆卸安装不便,此外,现有的波纹板阻火器还具有易堵塞、难清洗的问题,影响工艺运行。此外,一般阻火器通常都安装在罐顶或者是靠经燃烧设备的位置,拆卸安装不是很方便,因此,如果能够开发一种可以实现在线更换阻燃部件的阻火器,将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不易堵塞、易于拆装、易清洗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内部填充有阻火颗粒,并且可以无需将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从管路或者罐体上拆卸下来就能够对阻火颗粒进行在线更换。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所述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所述阻火段壳体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
5.优选地,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延伸出的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阀门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延伸出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阀门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上。
6.优选地,所述排出通道和所述补给通道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筒状。
7.优选地,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通道外端和/或所述补给通道的外端的阻火段连接头;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料桶,所述料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阻火段连接头配合连接的料桶连接头。
8.优选地,所述料桶上形成有第一料桶开口和从所述第一料桶开口延伸出料桶通道,所述料桶通道上设置有料桶阀门,以用于控制所述看到一料桶开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料桶连接头设置于所述料桶通道的外端。
9.优选地,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入所述阻火段和从所述阻火段排出的气体之间压力差的压差检测部。
10.优选地,所述压差检测部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计和第二压力检测计,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内腔体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计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内腔体中。
11.优选地,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并且,各个所述分区上均设置有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
12.优选地,第一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第二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
13.优选地,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包括至少三个分区;沿从所述阻火段开口到中央的方向,位于外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
14.优选地,所述阻火段沿直线延伸,各个所述分区之间的分界面垂直于所述阻火段的延伸方向,在各个所述分界面处设置有沿所述分界面延伸的丝网。
15.优选地,所述阻火颗粒为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金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子筛材料、天然沸石和陶瓷。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内侧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各自在所述内侧开口一侧具有扩张段,所述扩张段形成为沿朝向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
17.优选地,所述扩张段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还各自包括与所述扩张段连接的圆筒段,所述圆筒段从所述扩张段的背离所述内侧开口的一侧边缘沿所述截头圆锥筒体的旋转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延伸出。
18.优选地,所述阻火段壳体在两端具有扩张段,所述扩张段形成为沿背离所述阻挡部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
19.优选地,所述扩张段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阻火段壳体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扩张段之间的圆筒段。
20.优选地,所述阻挡部包括刚性的挡板和位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丝网。
21.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
22.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各自在背离彼此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法兰。
23.根据本发明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结构简单,阻火段中使用颗粒状的阻火材料,颗粒状的阻火材料相对表面积大,换热面积达,更易于热传导,阻火性能好,并且颗粒状的阻火材料使得阻火段本身具有不易堵塞、易清洁的优点;并且,本发明的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当阻火腔中的阻火颗粒需要更换时,可以先将排出阀门打开,阻火腔内的阻火颗粒可以从阻火颗粒排出口排出,待阻火腔内的阻火颗粒均排出后,再将排出阀门关闭,然后控制补给阀门打开的阻火颗粒补给口,新的阻火颗粒经由阻火颗粒补给口补充到阻火腔中,填充完后,控制补给阀门使阻火颗粒补给口关闭,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
颗粒阻火器便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在更换阻火颗粒的过程中,无需将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从所在管路、罐体或者装置上拆卸下来,可以方便地实现阻火颗粒的在线更换。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料桶;
26.图2示出了图1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进行阻火颗粒排放时的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图1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进行阻火颗粒补给时的示意图;
28.图4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料桶;
29.图5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料桶。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4阻火段;5阻火腔;8扩张段;9圆筒段;14丝网;15安装法兰;19阻火段壳体;24阻火颗粒排出口;25阻火颗粒补给口;26排出通道;27排出阀门;28补给通道;29补给阀门;30阻火段连接头;31料桶;32料桶连接头;33料桶通道;34料桶阀门;35第一料桶开口;36第一压力检测计;37第二压力检测计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背离”、“朝向”、“周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也与实际使用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阻火段4,所述阻火段4具有阻火段壳体19,所述阻火段壳体19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4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5,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5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4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24和阻火颗粒补给口25,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19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19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4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27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29。
36.在本发明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中,当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
器的一侧发生火灾或爆炸时,火焰先经过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然后当火焰再流经阻火段4时,从一个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阻火段开口,火焰与组火腔5中的阻火颗粒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同时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在颗粒物表面淬灭,使得燃烧反应自由基浓度降低,当温度及自由基浓度低到无法维持燃烧反应时,燃烧终止,从而有效防止火焰或爆炸传播到另一侧,引发更大的事故。
37.根据本发明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结构简单,阻火段4中使用颗粒状的阻火材料,颗粒状的阻火材料相对表面积大,换热面积达,更易于热传导,阻火性能好,并且颗粒状的阻火材料使得阻火段4本身具有不易堵塞、易清洁的优点;并且,本发明的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当阻火腔5中的阻火颗粒需要更换时,可以先将排出阀门27打开,阻火腔5内的阻火颗粒可以从阻火颗粒排出口24排出,待阻火腔5内的阻火颗粒均排出后,再将排出阀门27关闭,然后控制补给阀门29打开的阻火颗粒补给口25,新的阻火颗粒经由阻火颗粒补给口25补充到阻火腔5中,填充完后,控制补给阀门29使阻火颗粒补给口25关闭,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便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在更换阻火颗粒的过程中,无需将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从所在管路、罐体或者装置上拆卸下来,可以方便地实现阻火颗粒的在线更换。
3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延伸出的排出通道26,所述排出阀门27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26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延伸出的补给通道28,所述补给阀门29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28上。
39.为了方便阻火颗粒在通道内的输送,所述排出通道26和所述补给通道28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筒状。进一步地,在图中,所述排出通道26和所述补给通道28均形成为管状。
40.优选情况下,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通道26外端和/或所述补给通道的28外端的阻火段连接头30;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料桶31,所述料桶31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阻火段连接头30配合连接的料桶连接头32。料桶31用于盛放待填充到阻火腔5中的阻火颗粒,或者用于盛接从阻火腔5中排出的阻火颗粒,而通过阻火段连接头30与料桶连接头32的配合连接结构,可以实现料桶31与阻火段4的快速连接,例如,阻火段连接头30与料桶连接头32可以均采用拉杆式快速接头,以实现无工具快速连接。
41.进一步地,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桶31上形成有第一料桶开口35和从所述第一料桶开口35延伸出料桶通道33,所述料桶通道33上设置有料桶阀门34,以用于控制所述看到一料桶开口35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料桶连接头32设置于所述料桶通道33的外端。并且,为了方便阻火颗粒进入料桶31内或者从所述料桶31内排出,所述料桶通道33可以为直筒状,例如可以为图示的直管状。
42.进一步地,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料桶31上还形成有第二料桶开口和用于可拆卸地封闭所述第二料桶开口的桶盖,例如,所述第二料桶开口可以与所述第一料桶开口35相对,第二料桶开口可以相对更大,例如,料桶31在与第一料桶开口35相对的一侧可以是完全打开的,以用于新的阻火颗粒方便地补充到料桶31中,或者方便地倒出料桶31中所盛接的废弃阻火颗粒。
43.参见图1至图3,可以设置两个料桶31,以专门分别用于与排出通道和补给通道配合连接。
44.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入所述阻火段4和从所述阻火段4排出的气体之间压力差的压差检测部。由此,可以通过所述压差检测部来监控阻火段4的工作情况,如果阻火段4发生堵塞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时,压差检测部所检测到的压力差数值会增大,工作人员根据所检测的压力差数值就可以判断出阻火段4是否堵塞,是否需要更换阻火腔5内的阻火颗粒。
45.例如,可选择地,所述压差检测部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计36和第二压力检测计37,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36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1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体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计37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2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2内腔体中。
46.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36和第二压力检测计37尽量靠近阻火段4安装,并且,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压差检测部的信号输出端可以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36和第二压力检测计37所检测到的压力差值后,判断是否达到需要更换阻火颗粒的程度,例如,当压力差数值达到一定值时向报警单元发送信号,使得报警单元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更换阻火颗粒。
47.并且,优选情况下,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5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并且,各个所述分区上均设置有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例如,参见图,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阻火腔5包括两个分区,两个分区上均设置有阻火颗粒更换结构,以能够分别对各个分区内的阻火颗粒实施在线更换,并且由此所带来的好处是,当对其中一个分区中的阻火颗粒进行在线更换的过程中,必然导致此分区暂时失去阻火能力而无法工作,但是另一个分区中仍然是填充有阻火颗粒的状态,依然可以起到阻火效果,由此保证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保留有一定阻火效果。
48.进一步优选地,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第一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第二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
49.这种情况下,阻火腔5中具有多个分区,以使得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火焰依次经过这多个分区,具体先经过第一个分区然后再经过第二个分区,在第一个分区中,阻燃颗粒的粒径较大,可使压力波与火焰解耦,将爆轰转变为爆燃,这种较大粒径的阻燃颗粒填充成的分区(床层)耐爆炸冲击,这种床层的抗变形能力更强,再后续的第二个分区中,阻燃颗粒的粒径较小,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够更迅速地将火焰温度降低,实现火焰的淬熄,这种复合设置具有多个分区的阻火段4具有更好的阻火阻爆效果。
50.更优选地,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5包括至少三个分区;沿从所述阻火段开口到中央的方向,位于外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由此,使得无论火焰是从第一壳体1进入还是从第二壳体2进入,在阻火段4中均能够获得较好的阻火阻爆效果;此时,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作为一个双向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
粒阻火器使用,对安装方向无要求。
51.可选择地,所述阻火腔5可以包括三个分区;位于两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相等并均大于位于中央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此时,阻火腔5为完全对称的结构。
52.其中,所述阻火段4可以是沿直线延伸,或者说阻火段4的中央轴线沿直线延伸,各个所述分区之间的分界面垂直于所述阻火段4的延伸方向,在各个所述分界面处设置有沿所述分界面延伸的分隔丝网,以将各个分区中的组或颗粒分隔开来,从而形成多个阻火床层。所述分隔丝网可以为耐高温的金属丝网;所述排出通道26和补给通道2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阻火段4的延伸方向。
53.对于阻火颗粒的选择,所述阻火颗粒为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金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子筛材料、天然沸石和陶瓷。
54.各个所述分区中阻火颗粒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阻火腔5包括三个分区,位于两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5mm的氧化铝陶瓷颗粒,位于中央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2mm的不锈钢球。
55.并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内侧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各自在所述内侧开口一侧具有扩张段8,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沿朝向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由此,使得当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一侧发生火灾或爆炸时,火焰先经过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的扩张段8后,因扩张段8朝向阻火段4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前进速率及压力逐渐降低,有利于提高阻火和阻爆效果。
56.进一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还各自包括与所述扩张段8连接的圆筒段9,所述圆筒段9从所述扩张段8的背离所述内侧开口的一侧边缘沿所述截头圆锥筒体的旋转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延伸出。
57.其中,所述扩张段8的内侧开口一端的内径与背离内侧开口一端的内径的比值优选控制为1.5-4,由此可以获得较好降低火焰前进速率及压力的效果,同时不会造成扩张段8加工难度和成本过大以及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结构稳定性变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扩张段8的内侧开口一端的内径与背离内侧开口一端的内径的比值优选控制为2.2-2.8。
58.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阻火段壳体19在两端具有扩张段8,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沿背离所述阻挡部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同样,由此,使得当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一侧发生火灾或爆炸时,火焰先经过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后,进入阻火段4时,先进入扩张段8中,因扩张段8背离阻挡部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前进速率及压力逐渐降低,有利于提高阻火和阻爆效果。
59.进一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阻火段壳体19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扩张段8之间的圆筒段。并且,其中,所述扩张段8在大横截面积一端的内径与在小横截面积一端的内径的比值优选控制为1.2-2,由此可以获得较好降低火焰前进速率及压力的效果,同时不会造成扩张段8加工难度和成本过大以及可
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结构稳定性变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扩张段8在大横截面积一端的内径与在小横截面积一端的内径的比值优选控制为1.4-1.7。
60.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例如,参见图1,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形状和尺寸均完全对称,圆筒状的阻火段4的外径于扩张段8的内侧开口处的外径大致相等,并且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阻火段4同轴设置。或者,参加图,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形状和尺寸完全对称,均为圆筒状,并且阻火段4在两端具有彼此对称设置的扩张段8、在中央形成为圆筒状,并且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阻火段4同轴设置
61.另外,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各自在背离彼此的一侧还可以形成有安装法兰15,以用于与将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安装到相应的管道或者装置上。
62.为了提高阻挡部的抗爆破变形能力,优选地,所述阻挡部包括刚性的挡板和位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丝网14。其中,丝网14可以是耐高温的网状金属丝网,以用于将阻火颗粒限制再阻火腔中,而挡板则可以作为刚性支撑结构,使得阻挡部的结构稳定性更好,抗爆破影响能力增强,不易变形。其中,所述丝网14的网眼尺寸根据阻火腔5中的阻火颗粒的粒径而定。
63.可以理解的是,当设置有丝网14时,挡板上的开口的大小可以为任意尺寸的,例如,挡板具有周向框架和套设于所述周向框架内的至少一个内框架,所述挡板还包括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周向框架的径向连杆,沿所述挡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所述径向连杆,径向连杆呈辐射状的从挡板的中央延伸至边缘。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挡板还可以设置为其它任意适合的形式,例如,形成为栅格状,当该栅格状的挡板上的栅格之间的间隙足够小至小于阻火颗粒的粒径时,也可以省略丝网而单独仅设置挡板。
64.又或者,本实施方式中,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整个壳体为一体的,即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阻火段壳体19为一体成型的,此时,所述阻挡部可以仅包括分隔丝网14。
65.在本发明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中,当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一侧发生火灾或爆炸时,火焰先经过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特别时当存在扩张段8时,因扩张段8朝向阻火段4中央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火焰的前进速率及压力逐渐降低;当火焰流经阻火段4时,火焰与组火腔5中的阻火颗粒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同时燃烧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在颗粒物表面淬灭,使得燃烧反应自由基浓度降低,当温度及自由基浓度低到无法维持燃烧反应时,燃烧终止,从而有效防止火焰或爆炸传播到另一侧,引发更大的事故。
66.对于阻火颗粒的选择,除上面描述的材质外,阻火颗粒的外形包括但不限于球形、椭球形等以使得阻火颗粒之间可以形成细小的流通通道的形状,从而气体可沿这些流通通道流通。通常而言,要求阻火颗粒之间能够形成的所述流通通道需要满足防爆等级的要求,例如当防爆等级为iia级时,要求所述流通通道不大于0.85;例如当防爆等级为iib3级时,要求所述流通通道不大于0.6;例如当防爆等级为iib3级时,要求所述流通通道不大于0.4。进一步具体地,例如,可以设置阻火颗粒为球状金属颗粒,粒径为2mm,则填满组火腔5中的球状金属颗粒之间可以形成0.73mm的流通通道,以符合防爆等级为iia的工况。正常工况下,气体沿一侧壳体的外侧开口流入,再流入阻火段4,然后气体可沿阻火颗粒之间形成的
所述流通通道流通,再流经另一侧壳体后从另一侧壳体的外侧开口流出。
67.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仅用于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68.实施例1
69.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所述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所述阻火段壳体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延伸出的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阀门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延伸出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阀门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上。
70.实施例2
71.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所述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所述阻火段壳体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延伸出的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阀门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延伸出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阀门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上;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入所述阻火段和从所述阻火段排出的气体之间压力差的压差检测部,所述压差检测部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计和第二压力检测计,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内腔体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计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内腔体中。
72.实施例3
73.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所述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所述阻火段壳体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中填充
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延伸出的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阀门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延伸出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阀门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上;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包括三个分区,并且,各个所述分区上均设置有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位于两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5mm的氧化铝陶瓷颗粒,位于中央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2mm的不锈钢球;阻挡部包括刚性的挡板和位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丝网。
74.实施例4
75.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所述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所述阻火段壳体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延伸出的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阀门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延伸出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阀门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上;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包括三个分区,并且,各个所述分区上均设置有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位于两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4mm的天然沸石,位于中央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阻火颗粒为粒径为2.2mm的分子筛材料,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的整个壳体为一体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阻火段壳体为一体成型的,所述阻挡部为分隔丝网。
7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该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阻火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段(4)具有阻火段壳体(19),所述阻火段壳体(19)为中空的并且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两个阻火段开口,所述阻火段(4)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5),所述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阻火腔(5)中填充有阻火颗粒;所述阻火部(4)还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24)和阻火颗粒补给口(25),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19)的底部,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形成于所述阻火段壳体(19)的顶部,并且所述阻火部(4)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27)和用于控制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排出口(24)延伸出的排出通道(26),所述排出阀门(27)安装于所述排出通道(26)上;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从所述阻火颗粒补给口(25)延伸出的补给通道(28),所述补给阀门(29)安装于所述补给通道(2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道(26)和所述补给通道(28)均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出通道(26)外端和/或所述补给通道的(28)外端的阻火段连接头(30);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料桶(31),所述料桶(31)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阻火段连接头(30)配合连接的料桶连接头(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31)上形成有第一料桶开口(35)和从所述第一料桶开口(35)延伸出料桶通道(33),所述料桶通道(33)上设置有料桶阀门(34),以用于控制所述看到一料桶开口(35)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料桶连接头(32)设置于所述料桶通道(33)的外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入所述阻火段(4)和从所述阻火段(4)排出的气体之间压力差的压差检测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检测部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计(36)和第二压力检测计(37),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计(36)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1)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内腔体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计(37)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2)上并且检测探头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2)内腔体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5)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并且,各个所述分区上均设置有所述阻火颗粒更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第二个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沿从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到另一个所述阻火段开口的方向,所述阻火腔(5)包括至少三个分区;沿从所
述阻火段开口到中央的方向,位于外侧的所述分区中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分区所填充的所述阻火颗粒的粒径。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段(4)沿直线延伸,各个所述分区之间的分界面垂直于所述阻火段(4)的延伸方向,在各个所述分界面处设置有沿所述分界面延伸的丝网(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颗粒为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金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子筛材料、天然沸石和陶瓷。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内侧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各自在所述内侧开口一侧具有扩张段(8),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沿朝向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还各自包括与所述扩张段(8)连接的圆筒段(9),所述圆筒段(9)从所述扩张段(8)的背离所述内侧开口的一侧边缘沿所述截头圆锥筒体的旋转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内侧开口方向延伸出。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段壳体(19)在两端具有扩张段(8),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沿背离所述阻挡部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8)形成为两端打开的截头圆锥筒体,所述阻火段壳体(19)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扩张段(8)之间的圆筒段。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刚性的挡板和位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丝网(14)。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各自在背离彼此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法兰(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阻火阻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线更换阻火颗粒的颗粒阻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阻火段,阻火段具有阻火段壳体,阻火段壳体为中空并且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个阻火段开口,阻火段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阻火段开口处的两个阻挡部,以在所述两个阻挡部之间限定出阻火腔,阻挡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阻火腔中填充有阻火颗粒;阻火部包括阻火颗粒更换结构,包括阻火颗粒排出口和阻火颗粒补给口,阻火颗粒排出口形成于阻火段壳体的底部,阻火颗粒补给口形成于阻火段壳体的顶部,阻火部还包括用于控制阻火颗粒排出口打开和关闭的排出阀门和用于控制阻火颗粒补给口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打开和关闭的补给阀门。


技术研发人员:

王鹏 党文义 鲍磊 刘迪 于安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24

技术公布日:

2023/3/27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5:1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1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颗粒   壳体   通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