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F12/44
1.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包括风扇(3)、搅龙(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一(1)、导风板二(2)、聚谷仓(4),所述聚谷仓(4)呈V形,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并处于脱粒滚筒正下方,聚谷仓(4)下部设有搅龙(5),所述导风板一(1)和导风板二(2)呈互不连接的V形,处于脱粒滚筒与聚谷仓(4)之间,并与聚谷仓(4)大致保持平行;所述导风板二(2)的上端与聚谷仓(4)的对应端连接成一个圆柱形仓,所述圆柱形仓内安装有风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二(2)的下端越过导风板一(1)的延长线,导风板一(1)的下端距导风板二(2)的距离为20mm至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一(1)的上端与聚谷仓(4)的对应端形成一个排杂口(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一(1)上端的上部安装有一个调节装置(8),所述调节装置通过拉线与发动机油门操纵杆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割机部件,具体涉及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联合收割机的清选系统,主要由振动筛a、鼓风扇b、吸引风扇c、二次水平搅龙、斜搅龙d等组成,上述清选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而且由于上述部件都安装在脱粒滚筒与排草链下方,占用了很大的空间,使得脱粒滚筒不得不抬升高度。脱粒滚筒高置,脱粒方式也就只能采用目前通用的下脱粒式,即作物从滚筒下方通过。而此种脱粒方式又会带来诸如易堵塞凹板筛、振动筛,谷物随杂物一同排出造成浪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选效果良好的二次清选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包括风扇、搅龙,其中,还包括导风板一、导风板二、聚谷仓。所述聚谷仓呈V形,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并处于脱粒滚筒正下方,聚谷仓下部设有搅龙。所述导风板一和导风板二呈互不连接的V形,处于脱粒滚筒与聚谷仓之间,并与聚谷仓大致保持平行。所述导风板二的上端与聚谷仓的对应端连接成一个圆柱形仓,所述圆柱形仓内安装有风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板二的下端越过导风板一的延长线,导风板一的下端距导风板二的距离为20mm至100m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板一的上端与聚谷仓的对应端形成一个排杂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板一上端的上部安装有一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通过拉线与发动机油门操纵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谷物经过脱粒滚筒脱粒后,经过凹板筛落入下方的导风板一和导风板二形成的V形板,并继续往下落。在落往聚谷仓的过程中,谷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聚谷仓,而其他的杂物如茎杆、瘪谷、草屑、灰尘等受风力的作用,从排杂口排出机外。聚谷仓内的谷粒在搅龙的作用下运向收割机后方装袋或进一步精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清选系统作了颠覆性的改革,省去了振动筛、二次水平搅龙、斜搅龙和吸风机整套系统。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降低了制造和维护的成本,并充分利用收割机下部的空间,降低了脱粒滚筒的高度。若需要进一步精选,则只需加装一只小型振动筛即可获得含杂量更低的谷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振动筛a、鼓风扇b、吸引风扇c、斜搅龙d、导风板一1、导风板二2、风扇3、聚谷仓4、搅龙5、底盘支架6、排杂口7、调节装置8。图中虚线箭头为气流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下面结合附图提供下述实施实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的清选系统,主要由振动筛a、鼓风扇b、吸引风扇c、二次水平搅龙、斜搅龙d等组成,上述清选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而且由于上述部件都安装在脱粒滚筒与排草链下方,占用了很大的空间,使得脱粒滚筒不得不抬升高度。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收割机二次清选系统,包括风扇3、搅龙5,其中,还包括导风板一1、导风板2、聚谷仓4,所述聚谷仓4呈V形,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并处于脱粒滚筒正下方,聚谷仓4下部设有搅龙5,所述导风板一1和导风板二2呈互不连接的V形,处于脱粒滚筒与聚谷仓4之间,并与聚谷仓4大致保持平行;所述导风板二2的上端与聚谷仓4的对应端连接成一个圆柱形仓,所述圆柱形仓内安装有风扇3。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风板二2的下端越过导风板一1的延长线,导风板一1的下端距导风板二2的距离为20mm。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风板一1的上端与聚谷仓4的对应端形成一个排杂口7。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风板一1上端的上部安装有一个调节装置8,所述调节装置通过拉线与发动机油门操纵杆连接。
实施例二。
导风板一1的下端距导风板二2的距离为50m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导风板一1的下端距导风板二2的距离为80m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导风板一1的下端距导风板二2的距离为100m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4:4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1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