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羽毛球拍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


背景技术:



2.羽毛球是一种由两个相对的运动员或者两对相对的运动员进行的球拍类运动,运动员根据运动规则在由球网隔开的矩形球场的相对两个半场地上使用球拍击打羽毛球,而羽毛球拍则时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必要的器具,其结构一般由拍面、拍杆和手柄组成。
3.当羽毛球拍在使用时,其拍杆和手柄采用插接或者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而采用插接的方式其结构较为简单,使得拍杆和手柄连接的稳定性较低,容易出现羽毛球拍手柄脱落的情况,甚至手柄脱落导致拍面和拍杆甩出形成安全隐患,而采用焊接的方式又不便于手柄更换,降低了羽毛球拍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包括拍面和拍杆,所述拍面左端面中部设置有拍杆,所述拍杆与连接头内侧相连接,且拍杆外侧中左端活动伸入于中空手柄内侧,所述连接头与中空手柄外侧右端相连接,所述加强机构设置于中空手柄内侧,所述加强机构包括转块、设置于转块右端面中部的螺纹块,所述转块贴合于中空手柄左端面,所述螺纹块与螺纹槽内圈螺纹配合,且螺纹块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定位机构,螺纹块贴合于拍杆左端面,所述螺纹槽开设于中空手柄内侧左端。
6.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环、定位条和定位槽,所述固定环安装于中空手柄内侧中左端,且固定环内圈贴合于拍杆侧表面,固定环内侧前后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定位条,所述定位条活动伸入于定位槽内侧,所述定位槽开设有两个于拍杆外侧端面,且两个定位槽分别位于拍杆前后端面左侧。
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筒、弹簧杆、弹簧、连接板、推杆、u型架、限位杆、扭簧和限位槽,所述套筒转动安装于螺纹块右端面边沿处,且套筒与中空手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杆安装于套筒右端面,且弹簧杆贯穿于连接板左端面,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套筒右端面和连接板左端面,且弹簧内侧端面与弹簧杆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贴合于固定环左端面,所述推杆设置于套筒内侧右端,且推杆贴合于限位杆顶端面,所述u型架锁紧固定于连接板底端面,且u型架内侧转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活动伸入于限位槽内侧,所述扭簧安装于u型架内侧,且扭簧与限位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拍杆左端部。
8.优选的,所述转块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且防滑条纹呈水平延伸状。
9.优选的,所述定位槽贯通于拍杆左端面,且定位槽内侧与拍杆相平行。
10.优选的,所述推杆为倾斜设置,且推杆右端部呈球形结构。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左端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相对应于弹簧杆。
12.优选的,所述弹簧杆、弹簧、连接板、推杆、u型架、限位杆、扭簧和限位槽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套筒右侧上下两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加强机构于中空手柄内侧,通过定位条配合定位槽对拍杆进行定位,防止拍杆随意转动,同时通过限位杆向下转动进入到限位槽内侧,从而使得限位杆配合限位槽对拍杆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提高了拍杆安装于中空手柄内侧的稳定性,同时拍杆和中空手柄采用可拆卸设计而便于手柄更换,达到了对拍杆的位置进行加强固定,防止中空手柄从拍杆上脱落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便于手柄更换,提高了羽毛球拍实用性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块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且防滑条纹呈水平延伸状,防止在转动转块的过程中滑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其中:拍面-1、拍杆-2、连接头-3、中空手柄-4、加强机构-5、转块-51、螺纹块-52、螺纹槽-53、定位机构-54、限位机构-55、固定环-541、定位条-542、定位槽-543、套筒-551、弹簧杆-552、弹簧-553、连接板-554、推杆-555、u型架-556、限位杆-557、扭簧-558、限位槽-559。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包括拍面1和拍杆2,拍面1左端面中部设置有拍杆2,拍杆2与连接头3内侧相连接,且拍杆2外侧中左端活动伸入于中空手柄4内侧,连接头3与中空手柄4外侧右端相连接;
24.具体的,在使用羽毛球拍的过程中可通过手握中空手柄4带动拍杆2而挥动拍面1击打羽毛球,从而进行羽毛球运动。
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机构5设置于中空手柄4内侧,加强机构5包括转块51、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转块51右端面中部的螺纹块52,转块51贴合于中空手柄4左端面,螺纹块52与螺纹槽53内圈螺纹配合,便于通过螺纹块52配合螺纹槽53将转块51位置进行固定,且螺纹块52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55和定位机构54,螺纹块52贴合于拍杆2左端面,螺纹槽53开设于中空手柄4内侧左端;
26.本实施例中转块51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且防滑条纹呈水平延伸状,防止在转动转块51的过程中滑动;
2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54包括固定环541、定位条542和定位槽543,固定环541安装于中空手柄4内侧中左端,且固定环541内圈贴合于拍杆2侧表面,固定
环541内侧前后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用于拍杆2定位的定位条542,定位条542活动伸入于定位槽543内侧,定位槽543开设有两个于拍杆2外侧端面,且两个定位槽543分别位于拍杆2前后端面左侧,便于通过定位条542配合定位槽543而将拍杆2位置进行定位;
28.其中,定位槽543贯通于拍杆2左端面,且定位槽543内侧与拍杆2相平行,便于拍杆2带动定位槽543穿过定位条541外侧;
29.具体的,在安装拍杆2的过程中,当拍杆2穿过连接头3进入到中空手柄4内侧时,拍杆2穿过固定环541内侧,并且拍杆2在穿过固定环541内侧时使得定位槽543穿过定位条542外侧,当连接头3连接接触于中空手柄4右侧时,拍杆2不再继续向左移动。
30.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55包括套筒551、弹簧杆552、弹簧553、连接板554、推杆555、u型架556、限位杆557、扭簧558和限位槽559,套筒551转动安装于螺纹块52右端面边沿处,且套筒551与中空手柄4内侧滑动连接,便于螺纹块52在套筒551左侧进行转动,同时套筒551于中空手柄4内侧进行水平移动;
31.弹簧杆552安装于套筒551右端面,且弹簧杆552贯穿于连接板554左端面,弹簧553两端分别连接于套筒551右端面和连接板554左端面,且弹簧553内侧端面与弹簧杆552侧表面活动连接,连接板554贴合于固定环541左端面,推杆555设置于套筒551内侧右端,且推杆555贴合于限位杆557顶端面,用于推动限位杆557向下转动,u型架556锁紧固定于连接板554底端面,且u型架556内侧转动安装有限位杆557,限位杆557可于u型架556内侧进行垂直转动,限位杆557活动伸入于限位槽559内侧,通过限位杆557向下转动抵住限位槽559内侧左端面,使得限位杆557配合限位槽559而对拍杆2位置进行加强固定,扭簧558安装于u型架556内侧,且扭簧558与限位杆557相连接,限位槽559开设于拍杆2左端部;
32.推杆555为倾斜设置,且推杆555右端部呈球形结构,便于推杆555对限位杆557施加稳定的推力;
33.其中,连接板554左端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相对应于弹簧杆552,便于弹簧杆552在连接板554左侧进行持续的水平滑动;
34.本实施例中弹簧杆552、弹簧553、连接板554、推杆555、u型架556、限位杆557、扭簧558和限位槽559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套筒551右侧上下两端,便于对拍杆2进一步加强固定;
35.具体的,可通过将转块51带动螺纹块52放置于螺纹槽53内侧,并且转动转块51带动螺纹块52转动,使得螺纹块52在转动时沿着螺纹槽53内侧进行移动,并且螺纹块52在放置的过程中带动套筒551和连接板554对准中空手柄4内的滑动槽,而螺纹块52在持续向右移动时带动套筒551和连接板554向右移动,当连接板554在向右移动接触到固定环541后不再继续向右移动,当持续转动转块51时套筒551继续向右移动,此时的套筒551对弹簧553施加压力,使得弹簧553受力压缩,同时套筒551在持续向右移动时带动推杆555向右移动,并且推杆555向右移动对倾斜状的限位杆557施加推力,使得限位杆557受到推力向下转动进入到限位槽559内侧,并且限位杆557抵住限位槽559内侧左端,使得限位杆557配合限位槽559对拍杆2进行加强固定,提高了拍杆2连接于中空手柄4内侧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羽毛球拍的过程中中空手柄4出现脱落的情况;
36.而反向转动转块51时可带动螺纹块52向左移动,螺纹块52带动套筒551向左移动,套筒551带动推杆555向左移动则推杆555对限位杆557施加的压力降低,限位杆557受到扭
簧558的弹力向上转动脱离限位槽559内侧,此时便于将拍杆2从中空手柄4上拆卸,从而便于对中空手柄4进行更换,提高了羽毛球拍实用性。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通过定位条542配合定位槽543对拍杆2进行定位,防止拍杆2随意转动,同时通过限位杆557向下转动进入到限位槽559内侧,从而使得限位杆557配合限位槽559对拍杆2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提高了拍杆2安装于中空手柄4内侧的稳定性,同时拍杆2和中空手柄4采用可拆卸设计而便于手柄更换,达到了对拍杆的位置进行加强固定,防止中空手柄4从拍杆2上脱落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便于手柄更换,提高了羽毛球拍实用性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块51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且防滑条纹呈水平延伸状,防止在转动转块51的过程中滑动。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包括拍面(1)和拍杆(2),所述拍面(1)左端面中部设置有拍杆(2),所述拍杆(2)与连接头(3)内侧相连接,且拍杆(2)外侧中左端活动伸入于中空手柄(4)内侧,所述连接头(3)与中空手柄(4)外侧右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机构(5),所述加强机构(5)设置于中空手柄(4)内侧,所述加强机构(5)包括转块(51)、设置于转块(51)右端面中部的螺纹块(52),所述转块(51)贴合于中空手柄(4)左端面,所述螺纹块(52)与螺纹槽(53)内圈螺纹配合,且螺纹块(52)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55)和定位机构(54),螺纹块(52)贴合于拍杆(2)左端面,所述螺纹槽(53)开设于中空手柄(4)内侧左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54)包括固定环(541)、定位条(542)和定位槽(543),所述固定环(541)安装于中空手柄(4)内侧中左端,且固定环(541)内圈贴合于拍杆(2)侧表面,固定环(541)内侧前后两端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定位条(542),所述定位条(542)活动伸入于定位槽(543)内侧,所述定位槽(543)开设有两个于拍杆(2)外侧端面,且两个定位槽(543)分别位于拍杆(2)前后端面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5)包括套筒(551)、弹簧杆(552)、弹簧(553)、连接板(554)、推杆(555)、u型架(556)、限位杆(557)、扭簧(558)和限位槽(559),所述套筒(551)转动安装于螺纹块(52)右端面边沿处,且套筒(551)与中空手柄(4)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杆(552)安装于套筒(551)右端面,且弹簧杆(552)贯穿于连接板(554)左端面,所述弹簧(553)两端分别连接于套筒(551)右端面和连接板(554)左端面,且弹簧(553)内侧端面与弹簧杆(552)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54)贴合于固定环(541)左端面,所述推杆(555)设置于套筒(551)内侧右端,且推杆(555)贴合于限位杆(557)顶端面,所述u型架(556)锁紧固定于连接板(554)底端面,且u型架(556)内侧转动安装有限位杆(557),所述限位杆(557)活动伸入于限位槽(559)内侧,所述扭簧(558)安装于u型架(556)内侧,且扭簧(558)与限位杆(557)相连接,所述限位槽(559)开设于拍杆(2)左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51)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且防滑条纹呈水平延伸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543)贯通于拍杆(2)左端面,且定位槽(543)内侧与拍杆(2)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55)为倾斜设置,且推杆(555)右端部呈球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54)左端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相对应于弹簧杆(55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552)、弹簧(553)、连接板(554)、推杆(555)、u型架(556)、限位杆(557)、扭簧(558)和限位槽(559)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套筒(551)右侧上下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羽毛球拍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防脱落的羽毛球拍,包括拍面、拍杆、连接头、中空手柄和加强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加强机构于中空手柄内侧,通过定位条配合定位槽对拍杆进行定位,防止拍杆随意转动,同时通过限位杆向下转动进入到限位槽内侧,从而使得限位杆配合限位槽对拍杆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提高了拍杆安装于中空手柄内侧的稳定性,同时拍杆和中空手柄采用可拆卸设计而便于手柄更换,达到了对拍杆的位置进行加强固定,防止中空手柄从拍杆上脱落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便于手柄更换,提高了羽毛球拍实用性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董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石狮市新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2:5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1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手柄   端面   所述   螺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