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梗签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装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梗签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成品卷烟的烟丝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梗签,如果烟丝中的梗签含量过高会导致烟丝燃烧均匀性不良,引发卷烟燃烧端面不齐、爆花、燃烧掉锥等现象,并且会对卷烟感官抽吸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3.因此在烟草的卷接机组中一般会设置梗丝分离系统,梗签及悬浮密度较大的杂质等混合物料经由梗丝分离系统出口落到至梗签风力回收系统的收集料斗,经风力管道输送至除尘车间压块处理。梗丝分离系统分离能力是可调节的,需要设备操作人员根据控制要求,定期的在梗签风力回收系统的收集料斗处收集取样并根据工艺标准判断梗签分离量是否合理,进而进行分离能力的调整。
4.为了在收集料斗处进行梗签取样,目前常规的操作方式是检验人员用容器手动承接梗丝分离系统出口的梗签物料,而该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所处的位置一般相对较低,需要检验人员保持下蹲姿势采样,且为了获得足够多的样品,采样时间往往需要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梗签取样的不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梗签取样装置,实现梗签分离系统出口位置的自动化梗签取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梗签取样难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梗签取样装置,包括:设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的下落路径上的分料结构;设置在所述分料结构的下方的收集料斗和取样盒;以及和所述分料结构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
7.其中,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梗签物料经过所述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
8.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分料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梗签物料经过所述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
9.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和plc定时控制器;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分料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达到设定时长后,驱动所述分料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和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相连接的控制按钮,用于触发所述plc定时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分料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结构包括分料翻板,且所述分料翻板受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可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
12.当所述分料翻板处于所述倾斜状态位置时,所述分料翻板的下端向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延伸;
13.当所述分料翻板处于所述竖直状态位置时,所述分料翻板的下端向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延伸。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取样盒在所述收集料斗内部贴合所述收集料斗的内壁设置;
1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和所述收集料斗的侧壁相连接且中间段和所述分料翻板相连接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的旋转气缸,和所述旋转气缸相连接的plc定时控制器;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分料翻板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翻板包括平板部和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侧边位置的侧板,且所述侧板之间预留有所述梗签物料从所述平板部表面流出的缺口。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分料结构为漏斗结构,且所述漏斗结构下方设置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出料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漏斗结构旋转,以是所述出料口的下端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或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取样盒上设置有钩挂件,所述取样盒通过所述钩挂件钩挂设置在所述收集料斗的内侧壁上。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梗签取样装置,包括:设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的下落路径上的分料结构;设置在分料结构的下方的收集料斗和取样盒;以及和分料结构相连接,用于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取样盒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
20.本技术中在梗丝分离系统出口下方设置有收集料斗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设置取样盒;在收集料斗和取样盒的上端、梗丝分离系统出口之间,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下落路径上设置分料结构,使得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首先经过分料结构,并随分料结构表面的延伸方向下落;在此基础上,该分料结构还可以受驱动装置驱动而移动至不同位置,进而使得随分料结构表面下落的位置随分料结构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可调,而取样盒和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则分别对应位于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分别下落的位置,也即是说,对于取样盒和收集料斗而言,随着分料结构的位置状态变化,承接梗签物料的装置可以在取样盒和收集料斗之间切换变化;由此,在需要对梗签物料进行取样时,只需要通过该驱动装置驱动分料结构切换至第一位置,由取料盒收集梗签物料取样,而不需取样时,则通过驱动装置将驱动分料结构驱动切换至第二位置,使得排放的梗签物料正常由收集料斗进行收集,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由此即可实现梗签物料的自动化取样,整个过程中可以无需检验人员手动操作,使用便捷,降低梗签物料的取样难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梗签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梗签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梗签取样装置可以包括:
25.设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的下落路径上的分料结构;设置在分料结构的下方的收集料斗1和取样盒2;以及和分料结构相连接,用于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5;
26.其中,取样盒2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
27.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
28.在常规的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下方一般是直接设置一个收集料斗1,从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排放至该收集料斗1之后直接进行处理。
29.而为了对梗签物料进行取料,目前一般是检验人员手持容器放置在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和收集料斗1之间,使得梗签物料1落入承接装置内,当承接的梗签物料达到要求的取样量,则将该容器拿出。这种方式进行梗签物料进行取样时,检测人员往往无法兼顾监测卷接机组其他部分的运行情况,且取样过程也存在很大的不便利性。
30.为此,本技术中在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下方进一步地增加设置一个取样盒2。该取样盒2的主要作用也是为了承接梗签物料,以作为检验梗丝的样品。该取样盒2和收集料斗1均设置在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的下方,且该取样盒2和收集料斗1之间可以是侧壁相互贴合的并排设置。一般情况下取样盒2所要收集获取的梗签物料的样品并不需要太多,因此,正常情况下取样盒2的尺寸相对于收集料斗要小的多;为此,也可以将该取样盒2置于收集料斗1内部,当然,为了避免其对落入收集料斗1内梗签物料产生阻挡,该取样盒2应当贴合收集料斗1的侧壁放置,进而预留出足够多的空间使得梗签物料也能够落入该收集料斗1内。
31.为了便于取样盒2固定,以及便于将取样盒2取出,可以进一步地将该取样盒2上设置钩挂件21,通过该钩挂件21将取样盒钩挂设置在收集料斗1的侧壁上。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钩挂件21为取样盒2的一个侧壁向上延长,并在端部形成弯折挂钩的结构,进而使得取样盒2可以通过该钩挂件21贴合盒收集料斗1的内壁设置;且当取样盒2中收集到足量的梗签物料时,直接将取样盒2从收集料斗1内取出即可,操作方便无需任何其他拆卸步骤。
32.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取样盒2也并不必然易来于收集料斗1固定,例如该取样盒2还可以借助于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周边的其他部件固定,或者是收集料斗1周边的
其他部件固定等等,只要保证取样盒2和收集料斗1之间的距离不至于太远,不影响对梗签物料的承接收集即可。
33.在设置由取样盒2和收集料斗1的基础上,本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地设置有分料结构。该分料结构位于梗丝分析系统的出口位置的下方,取样盒2和收集料斗1的上方;由此梗丝分析系统的出口排出梗签物料也就先落至分料结构上,并沿分料结构表面的延伸方向继续下落;显然,当分料结构的位置状态发生变化时,梗签物料沿其表面下落的方向也即可发生变化,由此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将该分料结构连接驱动装置5,该驱动装置5主要作用是驱动分料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两个不同的位置来回切换运行。当驱动装置5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分料结构的下方恰好延伸至取样盒2的开口位置,由此随分料结构表面下落的梗签物料即可随着沿分料结构的表面下落至取样盒2内;类似的,当驱动装置5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分料结构的下方恰好延伸至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进而使得该梗签物料沿分料结构的表面流入收集料斗1内。
34.由此,当需要对梗签物料进行取样时,即可通过驱动装置3将该分料结构驱动至第一位置,以便取样盒2承接收集梗签物料。当梗签物料收集的量达到需求的取样量,即可通过驱动装置5将该分料结构驱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梗签物料重新向收集料斗1中输送,而检验人员之间将取样盒2中的梗签物料取出作为样品即可。
35.对于分料结构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结构。参照图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分料结构可以包括:
36.分料翻板3,且分料翻板3受驱动装置5的驱动可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
37.当分料翻板3处于倾斜状态位置时,分料翻板3的下端向取样盒2的开口位置延伸;
38.当分料翻板3处于竖直状态位置时,分料翻板3的下端向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延伸。
39.本实施例中,该分料结构为一个板状结构的分料翻板3,该分料翻板3处于倾斜状态位置也即处于第一位置,当该分料翻板3处于竖直状态位置时,也即处于第二位置。
40.在本实施例中,收集料斗1可以是位于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的正下方,而取样盒2则位于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的侧下方,由此,当分料翻板3处于倾斜状态时,从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排放的梗签物料受倾斜状态的分料翻板2的阻挡引导作用,流入取样盒2内;而当分料翻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无法对梗签物料的下落产生阻挡,梗签物料沿和分料翻板3表面平行的方向竖直下落至收集料斗1中,进而实现收集料斗1对梗签物料的回收。
41.为了实现对分料翻板3的旋转翻转,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42.取样盒2在收集料斗1内部贴合收集料斗1的内壁设置;
43.驱动装置5包括两端分别和收集料斗1的相对的侧壁相连接且和分料翻板3相连接的旋转轴4;设置在旋转轴4的端部的旋转气缸;和旋转气缸相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旋转气缸带动分料翻板3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
44.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和分料翻板3相连接的旋转轴4的两端搭载在收集料斗1的相对的侧壁上,进而使得旋转轴4悬空设置在收集料斗1的上方位置,而分料翻板3在和该旋转轴4的悬空位置固定连接。旋转轴4的端部位置还设置有旋转气缸,该旋转气缸可以通过
驱动旋转轴4旋转进而带动分料翻板1旋转。因为分料翻板3设置在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为了保证分料翻板3能够将梗签物料顺利引入收集盒2,也即可将收集盒2设置在收集料斗1内部贴合收集料斗1的内壁设置。
45.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该分料翻板3更好的对落在其表面的梗签物料的流动方向进行引流,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该分料翻板3包括平板部和设置在平板部的侧边位置的侧板31,且侧板31之间预留有梗签物料从平板部表面流出的缺口。
46.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分料翻板3为长方形结构,且该分料翻板3和旋转轴垂4直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侧板31,进而使得该分料翻板3在倾斜状态时,可以顺这分料翻板3表面向取样盒2内流动,而避免从两侧漏出。
47.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分料翻板3处于倾斜状态时,处于下方的端部设置成尺寸逐渐减小的收缩结构,并在收缩结构的端部留有允许梗签物料流出的缺口。
48.当然,对于分料结构而言,其也并不必然是平板结构,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分料结构还可以为漏斗结构,且漏斗结构下方设置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出料口;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漏斗结构旋转,以是出料口的下端指向取样盒2的开口位置或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
49.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漏斗结构下方设置倾斜向下的出料口,那么当漏斗结构受驱动装置5旋转时,出料口的位置也即可相应的产生变化,由此即可在实际应用时,将出料口旋转至正对取样盒2或收集料斗1的开口位置,进而实现出料口将梗签物料向取样盒2或收集料斗1中引入。
50.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出料口也可以不是倾斜设置的,也可以是竖直向下设置的,只要其不位于漏斗结构受驱动装置旋转的旋转中心轴上,也可以随漏斗结构的旋转发生位置变化,进而也可以实现出料口将梗签物料向取样盒2或收集料斗1中引入。
51.如前所述,在对梗签物料进行取样时,每次需要获取足够量的梗签物料,而梗丝分离系统的出口排出梗签物料的速度基本稳定,为此,本技术中为了驱动装置能够自动控制分料结构保证取样盒内能够获得足量的梗签物料,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52.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气缸和plc定时控制器;plc定时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气缸驱动分料结构位于第一位置达到设定时长后,驱动分料结构移动至第二位置。
53.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检验人员操作,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和plc定时控制器相连接的控制按钮,用于触发plc定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
54.在实际应用中,检验人员可以通过该控制按钮产生一个触发信号,当plc定时控制器接收到该控制信号时,即可plc定时控制器即可向驱动气缸发送一个控制指令,使得该驱动气缸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分料结构将梗签物料引入取样盒2内;并利用plc定时控制器自身的计时功能,在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的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再次向驱动气缸发送控制指令使得该驱动气缸驱动分料结构位于第二位置,进而使得梗签物料可以落入收集料斗1内。
55.可以理解的是,对于plc定控制器向驱动气缸触发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之间间隔的时长即为取样盒2要获得足够的梗签物料样品所需要持续的取样时长,这一时
长可以基于检测人员依据经验或者反复试验确定,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56.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梗签物料的取样也可以是定时定点进行,为此,可以进一步地利用plc定时控制器在特定时间触发控制指令使得驱动气缸将分料装置驱动至第一位置。
57.对于本技术中的plc定时控制器,其主要作用是,接收到检验人员输入的触发信号时,向驱动气缸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在延后设定时间后,再次向驱动气缸发送第二个控制指令。尽管本实施例中的plc定时控制器涉及到控制程序,但这一控制程序显然时基于目前已有的plc定时控制器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本技术中关键在于将具有这一功能的plc定时控制器和驱动气缸向连接,二者相互配合使得取样盒可以自动获取足量的梗签样品,显然本实施例中的plc定时控制器符合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58.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梗丝分离系统出口下方设置有收集料斗和取样盒,并且还在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下落路径上设置分料结构,使得梗签物料首先经过分料结构,并随分料结构表面的延伸方向下落;该分料结构还可以受驱动装置驱动而移动至不同位置,而取样盒和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则分别对应位于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分别下落的位置,由此,随着分料结构的位置变化,承接梗签物料的装置可以在取样盒和收集料斗之间切换变化;由此,在需要对梗签物料进行取样时,只需要通过该驱动装置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由取料盒收集梗签物料取样,而不要进行取样时,则通过驱动装置将驱动分料结构驱动至第二位置,整个过程中可以无需检验人员手动操作,使用便捷,降低梗签物料的取样难度。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60.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的下落路径上的分料结构;设置在所述分料结构的下方的收集料斗和取样盒;以及和所述分料结构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梗签物料经过所述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分料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梗签物料经过所述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和plc定时控制器;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分料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达到设定时长后,驱动所述分料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和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相连接的控制按钮,用于触发所述plc定时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分料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结构包括分料翻板,且所述分料翻板受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可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当所述分料翻板处于所述倾斜状态位置时,所述分料翻板的下端向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延伸;当所述分料翻板处于所述竖直状态位置时,所述分料翻板的下端向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盒在所述收集料斗内部贴合所述收集料斗的内壁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和所述收集料斗的侧壁相连接且中间段和所述分料翻板相连接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的旋转气缸,和所述旋转气缸相连接的plc定时控制器;所述plc定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分料翻板旋转至倾斜状态位置或竖直状态位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翻板包括平板部和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侧边位置的侧板,且所述侧板之间预留有所述梗签物料从所述平板部表面流出的缺口。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结构为漏斗结构,且所述漏斗结构下方设置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出料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漏斗结构旋转,以使所述出料口的下端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取样盒的开口位置或所述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梗签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盒上设置有钩挂件,所述取样盒通过所述钩挂件钩挂设置在所述收集料斗的内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梗签取样装置,包括:设于梗丝分离系统出口排出的梗签物料的下落路径上的分料结构;设置在分料结构的下方的收集料斗和取样盒;以及和分料结构相连接,用于驱动分料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取样盒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收集料斗的开口位置位于分料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经过分料结构之后的下落位置。本申请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分料结构至第一位置,由取料盒收集梗签物料取样,驱动分料结构至第二位置时,梗签物料正常由收集料斗收集,整个过程无需检验人员手动操作,使用便捷,降低梗签物料的取样难度。料的取样难度。料的取样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

谷春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2:0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1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料斗   位置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