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721081561.4
  • 20170825
  • CN206842704U
  • 20180105
  • 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金传广;李欣欣;陈西府;徐晓洪;刘兆诚;尤汉春;宋大顺
  • B65H54/02
  • B65H54/02 B65H54/30 B65H71/00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郭猛产业园双新路3号江苏广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江苏(32)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袁兴隆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合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可使涤纶线能较易穿过输送管;同时可对绞合前的涤纶线进行清洁,减轻工作人员劳动量;且能对输送装置进行替换;包括放置架、输送装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从前到后依次布置在放置架顶端,输送装置包括放置板和四组输送管;支架包括支板、两组支杆、两组下挡板、两组第一下螺纹管、两组第一下螺纹杆、两组第一下卡板、两组第二下螺纹管、两组第二下螺纹杆和两组第二下卡板;还包括压板、固定装置、安装板和四组电动伸缩杆,输送管包括第一半放置管和第二半放置管;还包括四组半圆形海绵块和辅助装置。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包括放置架、输送装置、支架、汇总盘(1)、线绳 绞合器(2)和及收卷轮(3),支架、汇总盘(1)、线绳绞合器(2)和及收卷轮(3)从前到后依次 布置在放置架顶端,输送装置包括放置板(4)和四组输送管,放置板(4)顶端从左到右设置 有四组半圆形放置槽,且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呈等间距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板 (5)、两组支杆(6)、两组下挡板(7)、两组第一下螺纹管、两组第一下螺纹杆、两组第一下卡 板、两组第二下螺纹管(8)、两组第二下螺纹杆(9)和两组第二下卡板(10),所述支板(5)设 置在两组支杆(6)顶端,放置板(4)放置在支板(5)顶端,所述两组下挡板(7)分别设置在支 板(5)顶端左右两侧,并在左侧下挡板(7)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下挡板(7)左端前后两侧上 均设置有下放置槽,所述下放置槽内设置有下滚珠轴承(11),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左端和两 组第二下螺纹管(8)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下滚珠轴承(11)和右侧两组下滚珠轴承(11) 内,两组第一下螺纹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杆(9)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右 端内部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8)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下卡板和两组第二下卡板(10)分别设 置在两组第一下螺纹杆右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杆(9)左端;还包括压板(12)、固定装置、安 装板(13)和四组电动伸缩杆(14),所述输送管包括第一半放置管(15)和第二半放置管 (16),所述第一半放置管(15)和第二半放置管(16)均为半圆柱桶且其形状大小均相同,四 组电动伸缩杆(14)分别设置在放置板(4)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且左侧 下挡板(7)位于左前侧电动伸缩杆(14)和左后侧电动伸缩杆(14)之间,右侧下挡板(7)位于 右前侧电动伸缩杆(14)和右后侧电动伸缩杆(14)之间,所述压板(12)底端左前侧、左后侧、 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连接,安装板(13)顶端与压板(12)底端 接触,安装板(13)底端从左到右设置有四组半圆形固定槽,且四组半圆形固定槽呈等间距 布置,四组第一放置管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固定槽内,四组第二放置管分别设置在四组 半圆形放置槽内,所述第一半放置管(15)和第二半放置管(16)接触面均为平行光滑面,且 第一半放置管(15)设置在第二半放置管(16)正上方;还包括四组半圆形海绵块(17)和辅助 装置,所述第一半放置管(15)底端前后两侧和第二半放置管(16)顶端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 半圆形安装槽,四组半圆形海绵块(17)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安装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包括支撑板 (18)、四组电动缸(19)和底板(20),所述四组电动缸(19)分别设置在底板(20)顶端左前侧、 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四组电动缸(19)的顶部输出端上均设置有移动活塞杆,且四组 移动活塞杆顶端分别与支撑板(18)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组上挡 板(21)、两组第一上螺纹管(22)、两组第一上螺纹杆、两组第一上卡板(23)、两组第二上螺 纹管、两组第二上螺纹杆(24)和两组第二上卡板,所述两组上挡板(21)分别设置在压板 (12)底端左右两侧,且左侧上挡板(21)位于左前侧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和左后侧电动伸 缩杆(14)输出端之间,右侧上挡板(21)位于右前侧电动伸缩杆(14)输出端和右后侧电动伸 缩杆(14)输出端之间,并在左侧上挡板(21)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上挡板(21)左端前后两侧 上均设置有上放置槽,所述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两组第一上螺纹管(22)左端和 两组第二上螺纹管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和右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内,两组第 一上螺纹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24)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上螺纹管(22)右端内 部和两组第二上螺纹管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上卡板(23)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分别设置在两组 第一上螺纹杆右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24)左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水箱 (25)、连通管(26)、喷头(27)、支撑架、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箱(25)放置在底板(20)顶 端,水箱(25)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盛放有清水,所述连通管(26)设置在水箱(25) 左端下侧,喷头(27)设置在连通管(26)输出端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底板(20)顶端左侧,且 喷头(27)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水箱(25)右端上下两侧,并在 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下防滑板(28)和 四组上防滑板,所述四组下防滑板(28)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下卡板右端和两组第二下 卡板(10)左端,另一端分别与放置板(4)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触,所述四组上 防滑板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上卡板(23)右端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左端,另一端分别与压 板(12)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支腿(29),所述 四组支腿(29)分别设置在底板(20)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并在四组支腿 (29)底端均设置有滚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合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

众所周知,涤纶线绞合装置是一种用于涤纶生产过程中,对涤纶线进行绞合的辅 助装置,其在生产加工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涤纶线绞合装置包括放置架、输送装 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从前到后 依次布置在放置架顶端,输送装置设置在支架顶端,输送装置包括放置板和四组输送管,放 置板顶端从左到右设置有四组半圆形放置槽,且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呈等间距布置,四组输 送管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内;这种涤纶线绞合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四组涤纶线分别 穿过四组输送管,然后通过汇总盘实现汇合,并通过线绳绞合器实现绞合,最后通过收卷轮 收卷即可;这种涤纶线绞合装置使用中发现输送管较长,涤纶线不易轻松穿过输送管;并且 绞合前的涤纶线上含有较多灰尘,导致绞合后还需进行清洗,增加工作人员劳动量;且不能 对输送装置进行替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涤纶线能较易穿过输送管;同时可 对绞合前的涤纶线进行清洁,减轻工作人员劳动量;且能对输送装置进行替换的涤纶线绞 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包括放置架、输送装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 合器和及收卷轮,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从前到后依次布置在放置架顶端, 输送装置包括放置板和四组输送管,放置板顶端从左到右设置有四组半圆形放置槽,且四 组半圆形放置槽呈等间距布置;所述支架包括支板、两组支杆、两组下挡板、两组第一下螺 纹管、两组第一下螺纹杆、两组第一下卡板、两组第二下螺纹管、两组第二下螺纹杆和两组 第二下卡板,所述支板设置在两组支杆顶端,放置板放置在支板顶端,所述两组下挡板分别 设置在支板顶端左右两侧,并在左侧下挡板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下挡板左端前后两侧上均 设置有下放置槽,所述下放置槽内设置有下滚珠轴承,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左端和两组第二 下螺纹管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下滚珠轴承和右侧两组下滚珠轴承内,两组第一下螺纹 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杆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右端内部和两组第二下螺 纹管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下卡板和两组第二下卡板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下螺纹杆右端和两 组第二下螺纹杆左端;还包括压板、固定装置、安装板和四组电动伸缩杆,所述输送管包括 第一半放置管和第二半放置管,所述第一半放置管和第二半放置管均为半圆柱桶且其形状 大小均相同,四组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 且左侧下挡板位于左前侧电动伸缩杆和左后侧电动伸缩杆之间,右侧下挡板位于右前侧电 动伸缩杆和右后侧电动伸缩杆之间,所述压板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 四组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连接,安装板顶端与压板底端接触,安装板底端从左到右设置有四 组半圆形固定槽,且四组半圆形固定槽呈等间距布置,四组第一放置管分别设置在四组半 圆形固定槽内,四组第二放置管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内,所述第一半放置管和第 二半放置管接触面均为平行光滑面,且第一半放置管设置在第二半放置管正上方;还包括 四组半圆形海绵块和辅助装置,所述第一半放置管底端前后两侧和第二半放置管顶端前后 两侧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安装槽,四组半圆形海绵块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所述放置架包括支撑板、四组电动缸和底板, 所述四组电动缸分别设置在底板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四组电动缸的顶 部输出端上均设置有移动活塞杆,且四组移动活塞杆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端左前侧、左后 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组上挡板、两组第一上 螺纹管、两组第一上螺纹杆、两组第一上卡板、两组第二上螺纹管、两组第二上螺纹杆和两 组第二上卡板,所述两组上挡板分别设置在压板底端左右两侧,且左侧上挡板位于左前侧 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和左后侧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之间,右侧上挡板位于右前侧电动伸缩杆输 出端和右后侧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之间,并在左侧上挡板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上挡板左端前 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放置槽,所述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两组第一上螺纹管左端 和两组第二上螺纹管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和右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内,两组 第一上螺纹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上螺纹管右端内部和两 组第二上螺纹管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上卡板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上螺纹 杆右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水箱、连通管、喷头、支撑 架、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箱放置在底板顶端,水箱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盛放 有清水,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水箱左端下侧,喷头设置在连通管输出端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 底板顶端左侧,且喷头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水箱右端上下两 侧,并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还包括四组下防滑板和四组上防滑板,所述 四组下防滑板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下卡板右端和两组第二下卡板左端,另一端分别与 放置板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触,所述四组上防滑板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 上卡板右端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左端,另一端分别与压板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 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还包括四组支腿,所述四组支腿分别设置在 底板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并在四组支腿底端均设置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将四组涤纶线 分别放置在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内,然后控制四组电动伸缩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直至四组 第一半放置管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底端接触为止,从而较易使涤纶线穿过输送 管;同时可将位于四组第一半放置管前侧和四组第一半放置管前侧的半圆形安装槽内的海 绵块用水润湿,从而可对绞合前从输送管内通过的涤纶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轻工作人员 劳动量;且可通过螺纹结构,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对两组 第一下卡板和两组第二下卡板进行移动,从而可对输送装置进行替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汇总盘;2、线绳绞合器;3、收卷轮;4、放置板;5、支板;6、支杆;7、下 挡板;8、第二下螺纹管;9、第二下螺纹杆;10、第二下卡板;11、下滚珠轴承;12、压板;13、安 装板;14、电动伸缩杆;15、第一半放置管;16、第二半放置管;17、半圆形海绵块;18、支撑板; 19、电动缸;20、底板;21、上挡板;22、第一上螺纹管;23、第一上卡板;24、第二上螺纹杆;25、 水箱;26、连通管;27、喷头;28、下防滑板;29、支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包括放置架、输送装置、支 架、汇总盘1、线绳绞合器2和及收卷轮3,支架、汇总盘、线绳绞合器和及收卷轮从前到后依 次布置在放置架顶端,输送装置包括放置板4和四组输送管,放置板顶端从左到右设置有四 组半圆形放置槽,且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呈等间距布置;支架包括支板5、两组支杆6、两组下 挡板7、两组第一下螺纹管、两组第一下螺纹杆、两组第一下卡板、两组第二下螺纹管8、两组 第二下螺纹杆9和两组第二下卡板10,支板设置在两组支杆顶端,放置板放置在支板顶端, 两组下挡板分别设置在支板顶端左右两侧,并在左侧下挡板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下挡板左 端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下放置槽,下放置槽内设置有下滚珠轴承11,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左 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下滚珠轴承和右侧两组下滚珠轴承内,两 组第一下螺纹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杆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右端内部和 两组第二下螺纹管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下卡板和两组第二下卡板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下螺 纹杆右端和两组第二下螺纹杆左端;还包括压板12、固定装置、安装板13和四组电动伸缩杆 14,输送管包括第一半放置管15和第二半放置管16,第一半放置管和第二半放置管均为半 圆柱桶且其形状大小均相同,四组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在放置板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 侧和右后侧上,且左侧下挡板位于左前侧电动伸缩杆和左后侧电动伸缩杆之间,右侧下挡 板位于右前侧电动伸缩杆和右后侧电动伸缩杆之间,压板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 后侧分别与四组电动伸缩杆输出端连接,安装板顶端与压板底端接触,安装板底端从左到 右设置有四组半圆形固定槽,且四组半圆形固定槽呈等间距布置,四组第一放置管分别设 置在四组半圆形固定槽内,四组第二放置管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放置槽内,第一半放置 管和第二半放置管接触面均为平行光滑面,且第一半放置管设置在第二半放置管正上方; 还包括四组半圆形海绵块17和辅助装置,第一半放置管底端前后两侧和第二半放置管顶端 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半圆形安装槽,四组半圆形海绵块分别设置在四组半圆形安装槽内; 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将四组涤纶线分别放置在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内,然后控制四组电动 伸缩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直至四组第一半放置管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底端接触 为止,从而较易使涤纶线穿过输送管;同时可将位于四组第一半放置管前侧和四组第一半 放置管前侧的半圆形安装槽内的海绵块用水润湿,从而可对绞合前从输送管内通过的涤纶 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轻工作人员劳动量;且可通过螺纹结构,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第一下螺 纹管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对两组第一下卡板和两组第二下卡板进行移动,从而可对输送 装置进行替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放置架包括支撑板18、四组电动缸19和底板 20,四组电动缸分别设置在底板顶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上,四组电动缸的顶 部输出端上均设置有移动活塞杆,且四组移动活塞杆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端左前侧、左后 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控制电动缸带动移动活塞杆顶端的支撑板 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装置高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两组上挡板21、两组第一上螺 纹管22、两组第一上螺纹杆、两组第一上卡板23、两组第二上螺纹管、两组第二上螺纹杆24 和两组第二上卡板,两组上挡板分别设置在压板底端左右两侧,且左侧上挡板位于左前侧 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和左后侧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之间,右侧上挡板位于右前侧电动伸缩杆输 出端和右后侧电动伸缩杆输出端之间,并在左侧上挡板右端前后两侧和右侧上挡板左端前 后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放置槽,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两组第一上螺纹管左端和两 组第二上螺纹管右端分别插入至左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和右侧两组上滚珠轴承内,两组第一 上螺纹杆左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右端分别插入至两组第一上螺纹管右端内部和两组第 二上螺纹管左端内部,两组第一上卡板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上螺纹杆右 端和两组第二上螺纹杆左端;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螺纹结构,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第一上螺 纹管和两组第二上螺纹管,对两组第一上卡板和两组第二上卡板进行移动,从而可对安装 板进行替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辅助装置包括水箱25、连通管26、喷头27、支 撑架、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箱放置在底板顶端,水箱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盛放有 清水,连通管设置在水箱左端下侧,喷头设置在连通管输出端上,支撑架设置在底板顶端左 侧,且喷头放置在支撑架上,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水箱右端上下两侧,并在进水管和 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喷头进行喷水,方便将海绵块进行润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还包括四组下防滑板28和四组上防滑板,四 组下防滑板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下卡板右端和两组第二下卡板左端,另一端分别与放 置板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触,四组上防滑板一端分别设置在两组第一上卡板 右端和两组第二上卡板左端,另一端分别与压板左端前后两侧以及右端前后两侧接触;通 过上述设置,可增加摩擦力,提高对放置板和压板固定时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还包括四组支腿29,四组支腿分别设置在底 板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并在四组支腿底端均设置有滚轮;通过上述设置, 可方便对此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纶线绞合装置,其在使用时首先用喷头对位于四组第一半放 置管前侧和四组第一半放置管前侧的海绵块上进行喷水,使其湿润,然后将四组涤纶线分 别放置在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内,之后控制四组电动伸缩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直至四组第 一半放置管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二半放置管底端接触为止,然后通过汇总盘实现汇合,并通 过线绳绞合器实现绞合,最后通过收卷轮收卷即可;若需对输送装置进行替换,则可同时转 动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使四组下防滑板离开输送装置,然后将旧的输 送装置取下,并换上新的输送装置,然后同时转动两组第一下螺纹管和两组第二下螺纹管, 通过四组下防滑板对输送装置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1:3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0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