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9B15/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和弦选配速成尺、其特征在于:它由尺套 (1)和芯板(2)组成,芯板(2)的尺寸与尺套(1)的内腔相配合,芯板 (2)在尺套(1)中可左右移动;在尺套(1)正面的左侧和反面的右侧各开 有一个方形窗孔(3)和两个小圆孔(4)、(5),并在它们的旁边标明大、 小调式正三和弦及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副三和弦,并列出 大小和弦的各级名称;在芯板(2)的正面和反面上分别标有与尺套(1)的两 面上的名称相对应的各级和弦表,横向排列以十二平均律为序,一面为#升 号调排序,另一面为b降号调排序,竖列则是某一确定调式中大调式的主和 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平行小调式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 弦、属七和弦及各级副和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和弦选配速成尺、其特征在于:在芯板 (2)的和弦表中,凸字形图案的上部(7)表示吉他和弦位置和固定音名,竖 线代表吉他的6根弦、左侧粗线为低音弦,横线代表品位、上部粗线代表第一 品位,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指法;凸字形图案的下部(8)表示钢琴、电子琴等 键盘乐器的和弦位置,黑白琴键上的圆点表示固定音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习怎样选配和弦的工具,特别是和弦选配速成尺。
现有的供钢琴、电子琴、和吉他爱好者学习怎杆选配和弦的方法大都是一 些书本或文字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张剑秋所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 版的《吉他弹唱流行歌曲集》一书中就附有弹唱中的和弦选配及奏法。作者对 书中所选的歌曲标出了和弦运用指法及节奏型,并就怎样为歌曲选配和弦、和 弦的运用及奏法作了详细的讲解。不足之处是使用不便,且不具有为钢琴和电 子琴的弹唱选配和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钢琴、电子琴、和吉他爱好者学习怎样选 配和弦的工具——和弦选配速成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和弦选配速成尺由尺套和芯板组 成。芯板的尺寸与尺套的内腔相配合,芯板在尺套中可左右移动。在尺套正面 的左侧和反面的右侧各开有一个方形窗孔和两个小圆孔,在它们的旁边标明 大、小调式正三和弦及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副三和弦,并 列出大小和弦的各级名称(I、II、III、IV、V、VI)共六级。在芯板的正 面和反面上分别标有与尺套的两面上的名称相对应的各级和弦表,横向排列以 十二平均律为序,一面为#升号调排序,另一面为b降号调排序,竖列则是 某一确定调式中大调式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平行小调 式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及各级副和弦。在芯板的和弦表 中,凸字形图案地上部表示吉他和弦位置和固定音名,竖线代表吉他的6根 弦、左侧粗线为低音弦,横线代表品位、上部粗线代表第一品位,圆圈内的数 字表示指法;凸字形图案的下部表示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的和弦位置,黑 白琴键上的圆点表示固定音名。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选配和弦快速方便、容易掌握等优点,是一种 适合钢琴、电子琴、吉他及一切和声乐器爱好者学习怎样选配和弦的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和弦选配速成尺的外形图。
图2是尺套的正面视图。
图3是尺套的反面视图。
图4是和弦指法图。
图5是芯板上的#升号调排序和弦表。
图6是芯板上的b降号调排序和弦表。
如附图所示,和弦选配速成尺由尺套(1)和芯板(2)组成,芯板(2) 的尺寸与尺套(1)的内腔相配合,芯板(2)在尺套(1)中可左右移动。在 尺套(1)正面的左侧和反面的右侧各开有一个方形窗孔(3)和两个小圆孔 (4)、(5),在它们的旁边标明大、小调式正三和弦及主和弦、下属和弦、 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副三和弦,并列出大小和弦的各级名称(I、II、III、 IV、V、VI)共六级。在芯板(2)的正面和反面上分别印有与尺套(1)的 两面上的名称相对应的各级和弦表,横向排列以十二平均律为序,一面为# 升号调排序,另一面为b降号调排序,竖列则是某一确定调式中大调式的主 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平行小调式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 和弦、属七和弦及各级副和弦。在芯板(2)的和弦表中,凸字形图案的上部 (7)表示吉他和弦位置和固定音名,竖线代表吉他的6根弦、左侧粗线为低 音弦,横线代表品位、上部粗线代表第一品位,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指法;凸字 形图案的下部(8)表示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的和弦位置,黑白琴键上的 圆点表示固定音名。
使用时,如果选配#升号调和弦,就取和弦选配速成尺的#升号调面, 如果选配b降号调和弦就取其反面;移动芯板(2),在小圆孔(4)、(5) 中对位到所需要的调号,便会在方孔内显示出该调式的正三和弦的主和弦、 下属和弦、属和弦、属七和弦和副三和弦,以及大小和弦的各级名称(I、 II、III、IV、V、VI)的和弦及指法;如果歌曲是大调,就看方形窗孔(3) 旁边的宋体字,如果歌曲是小调,就看方形窗孔(3)旁边的隶书字。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0:2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0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