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8B21/00
1、一种用于小型电动机的起动控制器,由操作回路、运转指示、执行继电器、转换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转换电路中三极管12的输出端同时占有事故信号三极管16,事故信号三极管16的输出端与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17相连,经稳压电路向压电蜂鸣器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规定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执行继电器8的防止再起动常闭触点11的一端接三极管10基极,另一端接公共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执行继电器8的常开触点22,通过一根电源控制线23接至交流接触器C的线圈。
2、根据权项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是事故报警的压电蜂鸣器电源连接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17的集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规定的控制器,其特征是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17的基极连接事故信号三极管16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规定的控制器,其特征是事故信号三极管16的基极与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12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型电动机的起动控制器,特别是在电动机发生超温运行事故时,能够自动停机并发出音响报警。
现有小型电动机的控制装置,普遍采用起动器与保护器组合而成,或者由交流接触器、保护器、操作回路分立组成。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一人常常看管多台机器,这就造成人机距离较远,如果电动机发生事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冶金安全》1979年第2期发表的“电动机综合保护起动器”一文,提到的电动机控制装置,既是起动器,又是保护器,具有双重用途,但缺少事故报警,事故发生后不能迅速发觉并及时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保护器改进的带有事故报警的小型电动机起动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法实现的:以装设在电动机内部的PTC热敏电阻为超温检测元件,通过检测元件的阻值变化。改变电路输出端电位,驱动执行继电器工作,事故出现时,事故信号三极管输出高电位事故信号,导通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经稳压电路稳压后,供压电蜂鸣器发出音响报警。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在电动机发生事故时发出报警音响,采用了省电的发光二极管灯作电动机运转指示,另外,只用一根控制线与交流接触器连接,简化了线路,节省了材料,有益于远距离操作,具有保护、报警、指示集于一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可以做成带有防护外壳而不带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器,作为远程操作,也可以做成带有防护外壳和带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器,作为就地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有事故报警的起动控制器线路图。
图2是电动机控制线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1来说明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操作回路主要由小型按钮和继电器4组成。按下同轴按钮1和按钮2时,继电器4得电吸合,其触点5锁住控制电源,发光二极管灯6经电阻7降压后发光,执行继电器8同时吸合,触点11打开,使三极管9和三极管10导通,保持发光二极管灯6及执行继电器8正常工作。此时,执行继电器8的触点22闭合并通过控制线23,给交流接触器C供电(如图2所示),电动机起动,停机时按下按扭3即可。
热电转换电路由三极管12、二极管13和PTC热敏电阻14等组成。三极管12的下偏流电阻是热敏电阻14,热敏电阻14在控温点以下时。阻值很小,但上偏流电阻15的阻值很大,又在发射极串入了二极管13,提高了导通门限电压,因此,三极管12在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是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呈高电位,因而事故信号三极管16导通,无事故信号输出,所以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17关闭,压电蜂鸣器无电源而不发声。
在运转中,如遇过载等原因引起电动机超温运转时,热敏电阻14达到控温点,阻值将迅速增大,改变与上偏流电阻15的分压比,使三极管12导通,集电极输出呈低电位,三极管9和三极管10截止,执行继电器8释放,断电停机,达到保护目的。事故发生时,事故信号三极管16因三极管12的导通而截止,输出高电位事故信号,导通事故电源开关三极管17,由三极管17集电极输出事故电源,经稳压管18三极管19稳压后,供压电蜂鸣器发出断续报警音响,从而实现了事故发生后的报警效果。压电蜂鸣器主要由三极管20,振荡电路和压电发 声元件21组成。
图1中执行继电器8的常闭触点11的设置,为了在事故发生时把三极管10的基极电位钳制为零,目的是防止热敏电阻14因电动机停止运转后,温度下降,阻值恢复而使电动机再起动。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8:4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0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