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制作丝印网版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丝网制版使用的制版机包括机架,该机架采用方管或者圆管通过焊接和螺栓固定制成矩形边框,机架之上设置有可沿矩形边框的长边或短边方向移动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由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架上还设有板框定位机构(板框是指印刷网版采用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可采用木质材料制作,框架的每个边框竖直设置并且其围合的空间为一矩形体,在该矩形框架的底面上绷紧设置一层涂有薄膜的网纱),在机架之下方设有可触及网纱的胶辊,龙门架上位于网纱的上方设有热敏打印头,所述胶辊和热敏打印头分设在板框定位机构的上下两侧。制版时,热敏打印头依据设定的程序对网纱上的部分薄膜进行加热,被加热的薄膜受热破裂融化并使其对应部分的网纱孔裸露出来(行内称打印穿孔),这样,网版上需要印刷的图案对应的网孔为通孔,印刷时,油墨从通孔中穿过印制在待印刷的介质表面上。上述结构中,胶辊与热敏打印头在垂直方向上下对应,打印穿孔时,胶辊对网纱和热敏打印头起支撑作用。板框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的板框,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龙门架带动打印头和胶辊在网纱所在区域内往复移动并实现打印穿孔。
3.该制版机存在的缺陷是:
4.1)热敏打印头只能在薄膜上加热穿孔生成印刷图案完成制版,功能较为单一。
5.2)由于薄膜的厚度仅为0.02-0.05mm,机械强度不够,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破损的情况,从而导致印刷图案变花无法进行大量生产,只能用于小批量的样板制作。
6.上述的机制板工艺主要是通过热敏头选择性对网纱加热形成穿孔,通过热敏头选择性加热网纱的工艺是将树脂薄膜网纱先固定在板框上再经过设计软件设计印刷图案并将印刷图案传输给制版机,制版机内有完成选择性加热丝网功能的热敏打印头,通过热敏打印头对网纱上的薄膜选择性加热,形成网孔尺寸可控的印刷网版。
7.采用上述制版机制成的网版,由于薄膜网纱是采用塑料薄膜或树脂薄膜通过在网纱表面涂布一层胶水后,将薄膜贴敷在网纱表面制成的,其涂布的胶水极易被有机溶剂溶解,即使用油性油墨印刷后,不宜用有机溶剂对网版进行清洗,这样,网版上的污渍很难去除。若强行采用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环己酮或异丙醇等)对其清洗,由于涂布的胶水在被有机溶剂溶解后,会使薄膜脱落(尤其是会使在印刷图案边缘位置的薄膜脱离网纱),造成网版损坏。
8.在清洗时,由于塑料薄膜硬度较低,非常容易被使用的毛类或布类用具将薄膜磨损破坏,使部分薄膜脱落,造成网版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制作机械强度好、耐酸碱腐蚀、耐有
机溶剂溶解、网版使用寿命长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
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包括主控电路、机架、设置在机架上可使y移动架沿y轴滑动的至少一根y轴导轨,在y移动架上横跨于y轴导轨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喷墨装置的x轴横向板、在y移动架下方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承托丝印网版的矩形框架的前支架及后支架,所述y移动架通过y轴传动机构与y轴驱动电机相接,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在y轴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在所述矩形框架内沿y方向往复移动。
12.在所述矩形框架之下设有对所述丝印网版制成前附着在其网纱底面上的由热塑性树脂或者蜡质材料制作的网膜进行融化且具长条线状的加热装置。
13.所述喷头组件包括涂料盒和连接在涂料盒底部的喷嘴,涂料盒中盛放有经光照、加热或自然干燥方式可固化的液态物质;在所述喷头组件之后偏上位置设有将喷涂至矩形框架内的网纱上的液态物质加以固化的光照部件或加热部件。
14.所述喷头组件还包括转接板和定位基板,所述转接板为带有横向半圆齿轮的平板,定位基板的形状呈“l”形状,所述涂料盒的后侧面与转接板的前侧面固接,转接板的后侧面与定位基板的横向板可相对旋转连接,在所述横向板上设有与所述横向半圆齿轮相啮合的可绕y轴旋转的横向齿轮;所述定位基板的纵向板带有纵向半圆齿轮,纵向板的左侧面与纵向支撑板可相对旋转连接,在纵向支撑板上设有与纵向半圆齿轮相啮合的可绕x轴旋转的纵向齿轮。
15.在所述x轴横向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z轴导轨,所述纵向支撑板与安装在z轴导轨上且可沿该z轴导轨上下移动的z移动架固接,该z移动架通过z向传动机构与z轴驱动电机相接。
16.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左端架和右端架,左端架和右端架介于所述矩形框架对应侧的边框与对应侧的y轴导轨之间。
17.所述前支架一体结构,其分为托板部、左承部和右承部,托板部为平板,左承部和/或右承部通过滑块架设在y轴导轨上,在所述托板部上设有多个限位柱。
18.在所述左承部或者右承部上还设有可将该前支架锁定在y轴导轨上设定位置的锁钮,通过拧紧所述锁钮将所述前支架固定在所述y轴导轨上。
19.所述喷嘴至所述网纱之间的垂直距离在6mm-8mm。
20.所述喷嘴可分别绕x轴和y轴的旋转的角度在
±
30度。
21.所述加热装置可上下调节的安装在左端架和右端架上,所述在左端架和右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装置上下平行的胶辊。
2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制作网版的过程中,可使用的液态物质可为ab胶水或uv墨水,将其喷涂在网纱的印刷表面上,由于该液态物质固化后可耐有机溶剂、耐擦洗,因此,用该方法制成的网板可很好的用于含有有机溶剂油墨的丝网印刷。由于固化膜硬度大于或等90ha,具有机械性强度大、高光泽、耐刮擦的性能,可以大大延长网板使用寿命。由于液态物质附着力佳,在固化后能与树脂类网膜紧密贴合成一体,进一步加强了剔除印刷图案后剩余区域的强度,减少漏墨发生概率并且不需要冲洗网版显影节约水资源且该液态物质不含重铬酸盐,对人体没有毒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薄膜厚度不大于0.02mm,因此,在被加热收缩到边缘而不影响网纱穿透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斜视图;
26.图3为图1喷涂机与丝印网版分离示意图;
27.图4为拆除网版的喷涂机示意图;
28.图5为图4除网版的喷涂机爆炸图;
29.图6为喷头装置示意图;
30.图7为图6喷头装置的爆炸图;
31.图8为丝印网版和该丝印网版的爆炸示意图。
32.附图标记如下:
33.数码喷涂机100、机架101、网版102、网纱103、前架板104、后架板105、y向架梁106、y向传动机构107、y轴驱动电机108、网膜109;
34.传送装置200、支撑结构201、x轴横向板202、y向移动装置203、z向移动装置204、前支架205、后支架206、y轴导轨207、y移动架208、y直梁209、y移滑块210、z向基板219、z轴导轨220、z移动架221、z向传动机构222、z轴驱动电机223、托板部224、左承部225、右承部226、竖板227、横板228、滑块229、锁钮230、竖板231、横板232、限位柱233;
35.喷墨装置300、喷头组件301、纵向支撑板302、涂料盒303、喷嘴304、转接板305、定位基板306、横向半圆齿轮307、横向板308、纵向板309、横向齿轮310、y向齿轮电机311、纵向半圆齿轮312、纵向齿轮313、x向齿轮电机314、光照部件400、紫外灯401、灯架402、左灯架403、右灯架404、通孔405;
36.加热装置500、加热部件501、左端架502、右端架503、竖架504、条形孔505、胶辊506。
具体实施方式
37.一、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100
38.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丝印网版102采用的数码喷涂机100可在一台装置上对丝印工艺所需的网版102半成品(是指绷设有网纱103的矩形边框,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板框”相同)进行制版加工,即在该网版102半成品的网纱103上依次完成固化膜的设置、封孔网膜的去除直至成品网版102的制成。
39.封孔网膜是指:在网版102使用的矩形框架底面(该底面即为印刷时与被印介质相接的一面,也称非印刷表面)的网纱103上设置由通过在网纱103表面涂布胶粘层直接贴膜至该网纱103表面上或通过淋膜设备将热塑性树脂淋膜至该胶粘层上形成的网膜109,或者通过淋膜设备将蜡质材料直接淋膜至网纱103的非印刷表面上形成的网膜109。
40.固化膜是指:将液态物质以液点的形式喷涂到网版102半成品的印刷表面上构成的点阵式的固化膜,该固化膜覆盖的区域为印刷时不让油墨通过网版102的区域,即印刷图
案以外的区域。所述液态物质可通过光照、加热或自然干燥方式固化为耐酸碱腐蚀、耐有机溶剂溶解和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涂层。同时,该固化层对人体没有毒害,也不会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网版102采用该固化膜后,制得的网版102即可应用于水性油墨印刷,也可应用于油性油墨印刷。
41.封孔网膜的去除是指:采用加热方式对封孔网膜109进行加热(使该网膜109受热收缩、融化),去除未设固化膜区域的封孔网膜109,使印刷图案对应区域的网孔贯通(也称穿孔)。
42.本实用新型的数码喷涂机100由机架101、控制模块、储存并输出液态物质的喷墨装置300、可使喷墨装置300在y轴、z轴方向上移动的传送装置200、承接所述矩形框架的支撑结构201和可去除封孔网膜109的加热装置500组成。
43.1.机架101
44.所述机架101包括前架板104和后架板105(以图1纸面方向为例,左边为前,右边为后,下同),所述前架板104和后架板105通过两根y向架梁106固定在一起。
45.2.控制模块能完成以下工作:
46.1)能控制传送装置200工作;
47.2)能控制喷嘴组件301喷出设定量液态物质以及喷嘴组件移动的速度;
48.3)能控制喷涂机100的启动与关闭;
49.4)能够检测到喷嘴304组件的位置并且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纱103上完成喷涂工作。
50.3.传送装置200和支撑结构201
51.所述传送装置200包括x轴横向板202、y向移动装置203和z向移动装置204,所述支撑结构201包括前支架205和后支架206。
52.1)y向移动装置203
53.其包括至少一根y轴导轨207和可沿y轴导轨207前后移动的y移动架208。
54.本实用新型的y轴导轨207优选为两根相互平行的y轴导轨207,两根y轴导轨207分别安装在机架101左侧和右侧的y向架梁106上,所述y移动架208架设在两根y轴导轨207之间并可沿y轴方向在y轴导轨207上往复移动。
55.所述y移动架208由y直梁209和固接在y直梁209两端的y移滑块210组成,y移滑块210扣置在对应的y轴导轨207上,其间适配可滑动连接。为了避免y移滑块210在y轴导轨207上移动出现脱落现象,可在y移滑块210与y轴导轨207接触面之间设置防止y移滑块210从y轴导轨207上脱落下来的结构(以下称防脱落结构),如公母配合结构或凹凸配合结构等。
56.在其中一个y向架梁106的外侧设有跨接在前架板104与后架板105之间的y向传动机构107,本实用新型的y向传动机构107优选为皮带传动机构或丝杆传动机构,该y向传动机构107中的y向电机(也称y轴驱动电机108)安装在前架板104或后架板105上,y向传动机构107中的移动件固接在对应侧的y移滑块210上。驱动y向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即可使y移动架208沿y轴导轨207往复移动。
57.2)x轴横向板202
58.所述x轴横向板202为长条板形的固定板,其两端固定在所述y移动架208上,在y移动架208沿着y轴导轨207往复移动时可携所述x轴横向板202向y轴方向往复移动。
59.3)z向移动装置204
60.其包括z向基板219和设置在该z向基板219上的z轴导轨220以及可沿z轴导轨220上下移动的z移滑块(也称z移动架221)。
61.z向基板219向上延伸且固定安装在所述x轴横向板202上,该z向基板219的板面与所述x轴横向板202相垂直,z轴导轨220向上延伸且设置在z向基板219的前侧位置,所述z移滑块扣置在z轴导轨220上,在z向基板219上位于z轴导轨220的后侧设有可牵动z移滑块上下移动的z向传动机构222,本实用新型优选该z向传动机构222为皮带传动机构或丝杆传动机构。z向传动机构222中的z向电机(也称z轴驱动电机223)设置在z向基板219上的上端或下端,z向传动机构222中的移动件与所述z移滑块固接。驱动z向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即可使z移滑块沿z轴导轨220上下往复移动。
62.同样,为了避免z移滑块在z轴导轨220上移动出现脱落现象,可在z移滑块与z轴导轨220之间设置所述的防脱落结构。
63.4)前支架205和后支架206
64.前支架205和后支架206设置在y移动架208的下方并跨接在两根y向架梁106之间,其用于承托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
65.前支架205和后支架206为分离结构,其形状优选为矩形板,前支架205设置在临近前架板104的位置,后支架206设置在临近后架板206的位置,矩形板的两个短边架设在对应侧的y向架梁106的内边缘上。
66.前支架205为一体结构,将其划分为托板部224、左承部225和右承部226(以图1纸面方向为例,此处的左和右是指观察者站在前架板104处且面向后架板105时的左手和右手方向)。
67.所述托板部224为平板,其作用:用于承托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
68.所述左承部225优选为“l”形,将其分为竖板227和横板228,在横板228的下表面上设有可扣置在左侧的y轴导轨207上的滑块229,竖板227与托板部224相接。
69.所述右承部226优选为“l”形,也将其分为竖板231和横板232,在横板232的下表面上设有可扣置在右侧的y轴导轨207上的滑块229,竖板231与托板部224相接。
70.在所述左承部225或者右承部226上还设有可将该前支架205锁定在左侧的y轴导轨207上或右侧y轴导轨207上设定位置的锁钮230,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左承部225上设置该锁钮230,所述锁钮230穿过所述左承部225,在拧紧锁钮230时,所述锁钮230向下延伸抵在所述y轴导轨207上并将前支架205锁定。
71.在所述托板部224上设有多个限位柱233(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三个),在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安装好后,用于对该矩形框架起限位作用,所述限位柱233与托板部224后侧边缘之间预留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为可以放置矩形框架前边框的宽度),该距离的大小以能够稳定承托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的前边框为宜。
72.所述后支架206也为一体结构,其结构与前支架205基本相同。
73.当后支架206为固定不动的固定件时,所述后支架206为平板,所述前支架205的左右两端通过螺丝固定在y向架梁106上,在后支架206顶面向设置有限宽组件,所述限宽组件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向内(左档板和右挡板相对的一侧为内,相背的一侧为外)延伸长条板,在所述长条板上设置有长条形调节孔,对应的,在后支架206设置有调节
螺纹孔,所述长条板通过调节螺丝固定在所述后支架206上,调节时,将调节螺丝上的调节螺母拧松,拨动左挡板和右挡板,调节到适合网版102的宽度,再将调节螺母锁紧,即完成宽度调节。
74.在后支架206设有多个限位柱(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三个),在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安装好后,用于对该矩形框架起限位作用,所述限位柱与后支架206前侧边缘之间预留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为可以放置矩形框架前边框的宽度),该不大于矩形框架前边框的宽度,其用于承托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的前边框。
75.4.喷墨装置300
76.所述喷墨装置300包括喷头组件301和纵向支撑板302。
77.所述喷头组件301通过纵向支撑板302设置在x轴横向板202或者z移动架221上(当设置在x轴横向板202上时,该喷头组件301只能在y方向上移动,当设置在z移动架221上时,该喷头组件301还可在z方向上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优选喷头组件301通过纵向支撑板302安装在z移动架221上,这样,该喷头组件301可在z向电机的驱动下沿z轴导轨220上下移动,而x轴横向板202又可在y向电机的驱动下沿y轴导轨207前后移动。这样,所述喷头组件301即可在所述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围合的区域内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移动,在z轴移动的作用是:1)喷墨装置300沿着z轴向上移动复位,使喷墨装置300的喷嘴304高于矩形框架的,能防止喷墨装置300与网版102的矩形框架发生碰撞;2)在启动喷涂机100时将喷墨装置300沿着z轴方向下降,能将喷嘴304与网纱103之间的高度调整至最佳范围。
78.所述矩形框架的框壁通常高于网纱103的高度,由于有些网框高度较高,为了避免喷头组件301中的喷嘴304在喷墨时出现喷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喷头具有一定的几何尺寸,通常,在矩形框架里,临近框壁的内侧边有一段较窄的区域为喷墨死角),本实用新型将喷头设计为可绕x轴和绕y轴旋转的组件,如此,当喷头组件301被移动至矩形框架的内侧边近旁时,只需旋转喷头使其油墨喷出口向框壁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在喷头未触及框壁的情况下将油墨喷至矩形框架的内侧边上,由此实现在整个矩形框架内的网膜纱上无喷墨死角。
79.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喷嘴304至所述网纱103之间的垂直距离在6mm-8mm;所述喷嘴304可分别绕x轴和y轴的旋转的角度在
±
30度。
80.所述喷头组件301包括至少一个涂料盒303和连接在涂料盒303底部的喷嘴304,所述涂料盒303和连接在涂料盒303底部的喷嘴304等于丝印网版102的宽度(当在沿着y轴移动时,喷嘴304能喷涂整个网版102宽度区域)。
81.涂料盒303中盛放有经光照、加热或自然干燥方式可固化的液态物质,在喷嘴304喷墨后,经安装在丝印网版102上方的紫外灯401照射固化或者固定在丝印网版102上方的加热部件加热固化或者自然干燥固化,使液态物质的墨层变成固化膜。
82.所述喷头组件301还包括转接板305和定位基板306,所述转接板305为带有横向半圆齿轮307(即优选设置在转接板305的左半部,而右半部为矩形板)的平板,定位基板306的形状呈“l”形状,将其划分为沿x轴向左延伸的横向板308和沿y轴向后延伸的纵向板309。所述涂料盒303的后侧面与转接板305的前侧面固接,转接板305的后侧面与定位基板306的横向板308可相对旋转连接,在所述横向板308上设有与所述横向半圆齿轮307相啮合的可绕y轴旋转的横向齿轮310,该横向齿轮310与固接在定位基板306后侧面上的y向齿轮电机311
相接,随着y向齿轮电机311的旋转,横向齿轮310带动转接板305绕y轴旋转,即所述喷嘴304可以y轴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
83.所述定位基板306的纵向板309带有纵向半圆齿轮312(即优选设置在纵向板309的后半部),纵向板309的左侧面与安装在z移动架221上的纵向支撑板302可相对旋转连接,同样,在纵向支撑板302上设有与纵向半圆齿轮312相啮合的可绕x轴旋转的纵向齿轮313,该纵向齿轮313与固接在纵向支撑板302左侧面上的x向齿轮电机314相接,随着x向齿轮电机314的旋转,纵向齿轮313带动定位基板306绕x轴旋转,即所述喷嘴304可以x轴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
84.在所述矩形框架之下设有可随所述y移动架208同步移动并对所述丝印网版102制成前附着在其网纱103底面上的由热塑性树脂或者蜡质材料制作的网膜109进行融化和/或吸收且具长条线状的加热线的加热装置500,所述的加热装置500可向y轴移动。
85.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前述的喷头组件301的涂料盒303和连接在涂料盒303底部的喷嘴304前侧分别设置有与其结构形状相同的涂料盒303和喷嘴304,可根据需求,同时喷涂两种液态物质。
86.5.光照部件400
87.如图6至图7所示,光照部件400包括紫外灯401和用于安装紫外灯401的灯架402,紫外灯401设置在喷头之后。
88.所述紫外灯401优选为240w/cm、长度300mm,该紫外灯401的两端通过灯架402安装在喷涂装置300的定位基板306上,所述紫外灯401与喷涂组件301的喷头同步移动。
89.所述灯架402包括左灯架403和右灯架404,所述左灯架403和右灯架404截面大致为“l”形,所述左灯架403和右灯架404竖直向下设置有用于安装紫外灯401的通孔405,所述紫外灯401的两端置于该通孔405内。所述左灯架403向右延伸的横板固定在所述定位基板306的横向板308上,右灯架404向左延伸的横板固定在所述定位基板306的纵向板309上,所述左灯架403和右灯架404通过以下方式固定在定位基板306上:
90.1)所述左灯架403向右延伸的横板和右灯架404向左延伸的横板通过胶水分别粘贴在所述定位基板306的横向板308和纵向板309上。
91.2)在所述左灯架403向右延伸的横板右端和所述定位基板306的横向板308左端设有螺纹孔,螺丝穿过两个螺纹孔将左灯架403和定位基板306固定一起,在所述右灯架404向左延伸的横板左端和所述定位基板306的纵向板309上分别设置螺纹孔;螺丝穿过两个螺纹孔将右灯架404与定位基板306相固定。
92.本实用新型的光照部件400可由加热部件所替换,加热部件可以为电阻丝、加热灯等。
93.6.加热装置500
94.加热装置500包括加热部件501和用于承接加热部件501并使该加热部件501与y移动架208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
95.所述的加热装置500有以下三种安装方式:
96.1)在所述加热装置500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左端架502优选“l”形状,其竖架504的底端与加热装置500相接,其横向的后端与y移动架208的前侧或后侧相接,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介于所述矩形框架对应侧的边框与对应
侧的用于承托y轴导轨207的y向架梁106之间。
97.所述加热装置500与y向移动装置203同一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y向传动机构107,驱动y向传动机构107中的y向电机转动时,所述y移动架208携加热装置500沿y轴导轨207往复移动。
98.2)在所述y移动架208前边设置有一个与y移动架208结构相同的y向移动架208,在其中一个y向架梁406外侧也设有跨接在前架板104与后架板105之间与y向传动机构107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
99.在所述加热装置500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左端架502优选“l”形状,其竖架504的底端与加热装置500相接,其横向左端与y向移动架相接,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介于所述矩形框架对应侧的框与对应侧的用于承托y轴导轨207的y向架梁106之间。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的y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即可使y向移动架携所述加热装置500沿y轴导轨207往复移动。
100.3)在所述加热装置500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所述加热装置500可上下调节的安装在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上,左端架502优选“l”形状,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介于所述矩形框架对应侧的边框与对应侧的y轴导轨207之间。其竖架504上设置竖向的腰孔(即条形孔505),加热装置500架置在条形孔505内,该条形孔505的作用是在加热装置500不工作时向下拉动,防止因长时间与网膜109接触磨损;其横向的后端与y移动架208的前侧或后侧相接。
101.为了保证更好的打印效果,在所述加热装置500上设置有与加热装置500同步移动的胶辊506。所述胶辊506的两端分别快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上并与所述加热装置500上下平行设置,该胶辊506可将网膜109一直保持在加热装置500的下方。
102.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第3)种安装方式。
103.二、喷涂机100喷涂过程
104.1.喷涂方法
105.1)在使用单个喷嘴304,其喷涂过程如下:
106.喷涂机100里的涂料盒303装入提前配置好的以上第一种液态物质(光敏类),在喷涂机100上调节喷涂压力不大于0.3mpa、喷涂量不大于140g/m2、喷嘴304移动速度200-500mm/min,启动喷涂机100,液态物质通过框膜版上方喷头组件301的喷嘴304按设计完成的图形把需要喷涂的区域喷涂覆盖,此喷嘴304的直径0.001mm-0.1mm;
107.再将喷涂有液态物质的框膜版以不大于500mm/min速度通过加热部件501,在框膜版经过的上方,设置有240w/cm、长度300mm的紫外灯401,由此,使液态物质形成的膜层完全固化,即在网膜纱的印刷表面上的非印刷图案所在的区域形成固化膜;
108.将载有固化膜的框膜版上的非印刷面(即设有网膜109的一侧)与设置在其下方的温度不小于130℃的加热装置500直接或间接触接;
109.通过融化、蒸发、收缩去除非印刷面上的网膜109,将网膜纱上待印刷图案区域内的网孔彻底暴露出来;
110.2)在使用两个喷嘴304,其喷涂过程如下:
111.两个喷头的喷涂压力不大于0.2mpa,喷头的移动速度200-500mm/min,优选树脂喷
头的出液重量为硬化剂喷头的出液重量的三倍;
112.喷涂时,树脂喷头按照设定的程序,先在网膜纱的印刷表面上非印刷图案所在的区域喷涂一层由液态树脂形成的薄膜,再启动硬化剂喷头在液态树脂形成的薄膜上喷涂一层由液态硬化剂形成的薄膜,如此喷涂多个周期,使网膜纱上的固化膜由交替重叠设置的多层液态树脂膜和液态硬化剂膜构成,该喷涂方法可使液态树脂与液态硬化剂均匀充分混合,以此达到最佳的硬化反应,得到致密均匀的固化膜。
113.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周期为六个。
114.最终喷涂至网膜纱上的液态树脂和液态硬化剂的总量不大于140g/m2;
115.载有固化膜的框膜版不大于500mm/min的速度通过加热箱,框膜版依次经过温度不大于100℃、长度300mm的加热装置中,可根据需求使液态物质经过高温加热(高温固化比常温速度加快)或常温自然干燥,从而完成固化膜的形成;
116.所述载有固化膜的框膜版上的非印刷面(即设有网膜109的一侧)直接或间接触接设置于其下方的温度不小于130℃的加热装置;
117.通过融化、蒸发、收缩去除非印刷面上的网膜109,将网膜纱上待印刷图案区域内的网孔彻底暴露出来。
118.2.喷涂过程如下:
119.将喷涂机沿着y轴平移并向z轴上升复位,喷涂机上的喷头组件301的喷嘴304高于框膜版的网框,防止与网框碰撞;
120.再将制作完成的框膜版以印刷表面朝上的方式安装在喷涂机的前支架205和后支架206,拧松前支架205上的用于固定的锁钮230,前支架205沿着y轴导轨207往y轴方向移动,使后支架205与前支架205的间距大于矩形框架,将矩形框架印刷面朝上放于后支架206与前支架205之间,移动前支架205至夹紧矩形框架并拧紧前支架205上的用于固定的锁钮230,完成框膜版的固定要求。
121.启动喷涂机,喷涂机y轴运动将喷头组件301移到至框膜版内部,使其上喷头组件301的喷嘴304置于网框内,z轴驱动电机223带喷涂机沿着z轴方向下降。喷嘴304与框膜版的网膜纱之间高度不大于8mm,将所述液态物质以液点的形式喷涂到网纱103的印刷表面上。
122.喷涂机横向平移喷涂时,y轴驱动电机108带动喷嘴往y轴方向平移运动喷涂到框膜版边缘。
123.另外,由于有些网框高度较高,喷不到网框边缘,根据需求喷头可随着x轴旋转组件、y轴旋转组件在整张网膜纱上旋转运动喷涂。
124.液态物质通过光照、高温或自然干燥固化后,加热装置500可沿着y轴方向平移,将加热装置500中的加热部件501置于所述网膜109一侧,加热部件501中的加热体以扫描方式沿网膜纱的横向移动,可选择性加热方式对印刷图案所在区域对应的网膜109进行加热,然后去除受热而收缩、融化的网膜109,完成制版。

技术特征:


1.一种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包括主控电路、机架(101)、设置在机架上(101)可使y移动架(208)沿y轴滑动的至少一根y轴导轨(207),其特征在于:在y移动架(208)上横跨于y轴导轨(207)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喷墨装置(300)的x轴横向板(202)、在y移动架(208)下方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承托丝印网版(102)的矩形框架的前支架(205)及后支架(206),所述y移动架(208)通过y轴传动机构(107)与y轴驱动电机(108)相接,所述喷墨装置(300)包括喷头组件(301),所述喷头组件(301)在y轴驱动电机(108)的驱动下可在所述矩形框架内沿y方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框架之下设有对所述丝印网版(102)制成前附着在其网纱(103)底面上的由热塑性树脂或者蜡质材料制作的网膜(109)进行融化且具长条线状的加热装置(5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301)包括涂料盒(303)和连接在涂料盒(303)底部的喷嘴(304),涂料盒(303)中盛放有经光照、加热或自然干燥方式可固化的液态物质;在所述喷头组件(301)之后偏上位置设有将喷涂至矩形框架内的网纱(103)上的液态物质加以固化的光照部件(400)或加热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301)还包括转接板(305)和定位基板(306),所述转接板(305)为带有横向半圆齿轮(307)的平板,定位基板(306)的形状呈“l”形状,所述涂料盒(303)的后侧面与转接板(305)的前侧面固接,转接板(305)的后侧面与定位基板(306)的横向板(308)可相对旋转连接,在所述横向板(308)上设有与所述横向半圆齿轮(307)相啮合的可绕y轴旋转的横向齿轮(310);所述定位基板(306)的纵向板(309)带有纵向半圆齿轮(312),纵向板(309)的左侧面与纵向支撑板(302)可相对旋转连接,在纵向支撑板(302)上设有与纵向半圆齿轮(312)相啮合的可绕x轴旋转的纵向齿轮(3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x轴横向板(202)上设有向上延伸的z轴导轨(220),所述纵向支撑板(302)与安装在z轴导轨(220)上且可沿该z轴导轨(220)上下移动的z移动架(221)固接,该z移动架(221)通过z向传动机构(222)与z轴驱动电机(223)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500)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和结构相同的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介于所述矩形框架对应侧的边框与对应侧的y轴导轨(207)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05)一体结构,其分为托板部(224)、左承部(225)和右承部(226),托板部(224)为平板,左承部(225)和/或右承部(226)通过滑块(229)架设在y轴导轨(207)上,在所述托板部(224)上设有多个限位柱(23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承部(225)或者右承部(226)上还设有可将该前支架(205)锁定在y轴导轨(207)上设定位置的锁钮(230),通过拧紧所述锁钮(230)将所述前支架(205)固定在所述y轴导轨(207)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04)至所述网纱(103)之间的垂直距离在6mm-8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
(304)可分别绕x轴和y轴的旋转的角度在
±
30度。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500)可上下调节的安装在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上,所述在左端架(502)和右端架(503)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装置(500)上下平行的胶辊(506)。

技术总结


一种可制作机械强度好、耐酸碱腐蚀、耐有机溶剂溶解、网版使用寿命长的制作丝印网版采用的数码喷涂机。包括主控电路、机架、设置在机架上可使Y移动架沿Y轴滑动的至少一根Y轴导轨,在Y移动架上横跨于Y轴导轨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喷墨装置的X轴横向板、在Y移动架下方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承托丝印网版的矩形框架的前支架及后支架,所述Y移动架通过Y轴传动机构与Y轴驱动电机相接,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在Y轴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在所述矩形框架内沿Y方向往复移动。可根据需求喷头可随着X轴旋转组件、Y轴旋转组件在整张网膜纱上旋转运动喷涂,实现在全区域内无死角喷涂。实现在全区域内无死角喷涂。实现在全区域内无死角喷涂。


技术研发人员:

张璐 吴晓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君派伟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8

技术公布日:

2022/9/16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2:3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7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导轨   矩形   网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