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雕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
背景技术:
2.雕塑艺术品是指以木、石、砖、竹、象牙、兽骨等材料雕刻的和以粘土、油泥、糯米面等材料塑造而成的装饰性品,在对较大的雕塑艺术品进行加工时,一般需要将其固定在加工台的表面,此时再对整块材料进行分割的雕琢,之后才能加工出艺术品。
3.现有的大型雕塑在进行施工时,通常是搭设脚手架或者直接利用梯子然后进行加工操作,由于在进行雕琢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更换工位,对雕塑的不同位置进行雕刻,通过脚手架来进行雕刻,需要在脚手架上频繁的走动,安全性能低,通过梯子则需要不断的改变梯子的位置,耗时费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便于操作人员对雕塑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包括固定板和支撑台,
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站板,所述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
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壁靠近支撑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根防护杆,所述支撑台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支撑台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
5.作为优化,所述液压缸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顶端的四角,四根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站板底部的四端固定连接,通过四个液压缸驱动四根伸缩杆伸缩,进而带动站板升降,可增强站板的稳定性。
6.作为优化,所述防护板设置有三边,所述防护板远离防护杆的一端开设有开关门,通过打开开关门站立在伸缩杆的顶端。
7.作为优化,所述蜗杆固定安装有电机的驱动端,所述固定盘的底端和固定板的底端处于同一竖直高度,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进而打动啮合的蜗轮转动,蜗轮转动时带动固定的支撑台转动。
8.作为优化,所述凹槽、气缸和限位板设置有四组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支撑台的顶部,四组气缸对雕塑的底端进行固定。
9.作为优化,相邻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护带,防护带对雕塑的顶部进行固定。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通过在支撑
台的侧面设置有可升降的站板,操作人员可站立在站板的顶端,此时通过驱动电机使其带动支撑台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台顶端固定的雕塑转动,此时操作人员可对面前的雕塑进行加工,且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本身不需要进行移动,进而增加了加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台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固定板;2、伸缩杆;3、站板;4、液压缸;5、防护板;6、防护杆;7、固定盘;8、支撑台;9、蜗轮;10、蜗杆;11、凹槽;12、液压杆;13、限位板;14、竖杆;15、连接块;16、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包括固定板1和支撑台8,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输出端设置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站板3,站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板5,防护板5内壁靠近支撑台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根防护杆6,液压缸4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液压缸4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顶端的四角,四根伸缩杆2的顶端分别与站板3底部的四端固定连接,进而将四个液压缸4进行串联,通过一个控制开关可控制四个液压缸4同时工作,进而使得四根伸缩杆2同时进行伸缩,带动站板3进行升降,使得站板3不但可以升降,且稳定性强,防护板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护杆6,防护板5内壁靠近支撑台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杆6,防护板5设置有三边,防护板5远离防护杆6的一端开设有开关门,通过打开开关门站立在伸缩杆4的顶端。
17.请参阅图1-3,支撑台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7,支撑台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蜗轮9,蜗轮9啮合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固定安装有电机的驱动端,固定盘7的底端和固定板1的底端处于同一竖直高度,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蜗杆10转动进而打动啮合的蜗轮9转动,蜗轮9转动时带动固定的支撑台8转动,支撑台8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2,气缸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3,凹槽11、气缸12和限位板13设置有四组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支撑台8的顶部,四组气缸12对雕塑的底端进行固定。
18.请参阅图1-2,支撑台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竖杆14,竖杆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相邻连接块15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护带,防护带对雕塑的顶部进行固定,竖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16。
19.在使用时,将雕塑放置在支撑台8的顶端后,驱动气缸12使其带动限位板13移动,限位板13移动时对放置在支撑台8顶端的雕塑进行固定,同时将防护带固定在连接块15的表面进而对雕塑的表面进行进一步的稳固,此时操作人员站立在站板3的顶端,防护板5和防护杆6的防护避免操作人员跌落而出现安全隐患,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面前的雕塑进行加工,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可以驱动液压缸4使其带动站板3升降,进而对雕塑的不同高度进
行加工,当需要对雕塑的其他面进行加工时,驱动电机使其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转动时带动蜗轮9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台8转动,使得支撑台8顶端固定的雕塑转动,以此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雕塑的不同面进行加工,且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自身不需要移动。
20.综上,该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通过在支撑台8的侧面设置有可升降的站板3,操作人员可站立在站板3的顶端,此时通过驱动电机使其带动支撑台8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台8顶端固定的雕塑转动,此时操作人员可对面前的雕塑进行加工,且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本身不需要进行移动,进而增加了加工的便捷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2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包括固定板(1)和支撑台(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输出端设置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站板(3),所述站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5)内壁靠近支撑台(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根防护杆(6),所述支撑台(8)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7),所述支撑台(8)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蜗轮(9),所述蜗轮(9)啮合连接有蜗杆(10),所述支撑台(8)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3),所述支撑台(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竖杆(14),所述竖杆(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所述竖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顶端的四角,四根所述伸缩杆(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站板(3)底部的四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设置有三边,所述防护板(5)远离防护杆(6)的一端开设有开关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固定安装有电机的驱动端,所述固定盘(7)的底端和固定板(1)的底端处于同一竖直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气缸(12)和限位板(13)设置有四组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支撑台(8)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连接块(15)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护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雕塑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包括固定板和支撑台,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站板,所述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内壁靠近支撑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根防护杆,所述支撑台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该用于大型雕塑艺术品的多工位工作台,通过在支撑台的侧面设置有可升降的站板,操作人员可站立在站板的顶端,此时通过驱动电机使其带动支撑台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台顶端固定的雕塑转动,此时操作人员可对面前的雕塑进行加工,且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本身不需要进行移动,进而增加了加工的便捷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甄会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甄会江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