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
开槽机器人
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有很多需要开槽的情况,如混凝土地面开设伸缩缝、铺设管线的线槽以及在墙体上开设布设电线的线槽等。开槽机器人主要是代替人工手动开槽,既提高开槽效率又保障施工安全。
3.由于开槽机器人在开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该粉尘一方面会影响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则会缩短刀具的维护周期,影响刀具的实际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开槽机器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及时处理粉尘且有利于延长刀具实际使用寿命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刀盖和与刀盖连接的传动臂,
所述刀盖包括弧
面部,所述弧面部的两侧设置有扇面部,所述扇面部上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与传动臂的动力输出侧对接,所述弧面部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凸壳,所述凸壳与刀盖的内部相通,所述凸壳朝向另一个凸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嘴,所述连接嘴上设置有吸尘支管,所述吸尘支管通过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的一个阀口设置有吸尘主管,所述吸尘主管的动力端设置有吸尘机,所述所述扇面部与传动臂之间设置有与扇面部固定连接的加强壳,所述加强壳的内部与刀盖的内部相通,所述加强壳的外侧轴套方向倾斜,所述加强壳背向轴套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吸尘孔。
6.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壳背向轴套的端面为多棱面,所述多棱面至少有一个面上设置有吸尘孔。
7.作为优选,所述凸壳为鳍状且其高度朝弧面部的中间方向逐渐变高,所述凸壳与连接嘴连接的面为弧面。
8.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臂朝向刀盖的一侧包括斜面部和直面部,所述斜面部与加强壳的外侧连接,所述直面部与扇面部平行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通过在刀盖上设计凸壳和加强壳可以从多个方向对开槽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而且凸壳上的吸尘支管与吸尘主管的接通方向可通过三通阀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开槽方向;加强壳还具有提高刀盖强度的作用。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及时处理粉尘且有利于延长刀具实际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无吸尘机)的轴测图;
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的后视图;
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无吸尘机)在另一方向上的轴测图;
15.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16.以上各图中,1、刀盖;11、弧面部;12、扇面部;13、凸壳;14、连接嘴;15、加强壳;151、吸尘孔;152、多棱面;2、传动臂;21、斜面部;22、直面部;3、轴套;4、吸尘支管;5、三通阀;6、吸尘主管;7、吸尘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刀盖1和与刀盖1连接的传动臂2,所述刀盖1包括弧面部11,弧面部11的两侧设置有扇面部12,扇面部12上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设置有轴套3,轴套3与传动臂2的动力输出侧对接。其中,刀盖1的内部用来安装刀具,刀具的转动中心与轴套3轴接;传动臂2为空心机构,其内部用来装配更具体的传动机构,如皮带轮与皮带或者链轮与链条,再或者是减速齿轮组,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开槽机器人的驱动装置连接。
2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弧面部11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凸壳13,凸壳13与刀盖1的内部相通,凸壳13朝向另一个凸壳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嘴14,连接嘴14上设置有吸尘支管4,吸尘支管4通过三通阀5连接,三通阀5的一个阀口设置有吸尘主管6,吸尘主管6的动力端设置有吸尘机7,所述扇面部12与传动臂2之间设置有与扇面部12固定连接的加强壳15,加强壳15的内部与刀盖1的内部相通,加强壳15的外侧轴套3方向倾斜,加强壳15背向轴套3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吸尘孔151。其中,吸尘机7与开槽机器人的主体直接连接,而且吸尘机7为带有过滤器的吸尘机,所以可以将抽吸过来的粉尘过滤在其内部,而令过滤后的空气排空。通过在刀盖1上设计凸壳13和加强壳15可以从多个方向对开槽产生的粉尘或尘雾进行抽吸,而且两个凸壳13的吸尘支管4与吸尘主管6的接通方向可通过三通阀5来调节,所以可以在不同的开槽角度时充分地除尘。三通阀5可采用手动阀也可以采用电磁阀,最佳采用电磁阀,便于开槽机器人遥控。加强壳15凸出于刀盖1侧面,一方面可以扩大吸
尘的范围,另一方面还具有提高刀盖1强度的作用。本装置及时处理粉尘后有利于减少刀具工作面或轴端粉尘的附着量,有利于延长刀具实际使用寿命。
21.为了提高本装置的吸尘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提供的加强壳15背向轴套3的端面为多棱面152,多棱面152至少有一个面上设置有吸尘孔151,通过在多棱面152的多个方向开孔可以直接提高本装置的吸尘能力,而且设计巧妙,实用性较强。
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凸壳13为鳍状且其高度朝弧面部11的中间方向逐渐变高,凸壳13与连接嘴14连接的面为弧面。这样可以促进粉尘向连接嘴14方向流动,提高粉尘进入凸壳13并从连接嘴14流出的效率。
23.为了提高本装置的结构强度,与加强壳15与刀盖1相匹配地,本装置的传动臂2朝向刀盖1的一侧包括斜面部21和直面部22,斜面部21与加强壳15的外侧连接,直面部22与扇面部12平行连接,这样可以令传动臂2与加强壳15、刀盖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尤其是在螺栓连接之后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开槽作业的安全性。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刀盖和与刀盖连接的传动臂,所述刀盖包括弧面部,所述弧面部的两侧设置有扇面部,所述扇面部上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与传动臂的动力输出侧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部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凸壳,所述凸壳与刀盖的内部相通,所述凸壳朝向另一个凸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嘴,所述连接嘴上设置有吸尘支管,所述吸尘支管通过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的一个阀口设置有吸尘主管,所述吸尘主管的动力端设置有吸尘机,所述扇面部与传动臂之间设置有与扇面部固定连接的加强壳,所述加强壳的内部与刀盖的内部相通,所述加强壳的外侧轴套方向倾斜,所述加强壳背向轴套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吸尘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壳背向轴套的端面为多棱面,所述多棱面至少有一个面上设置有吸尘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壳为鳍状且其高度朝弧面部的中间方向逐渐变高,所述凸壳与连接嘴连接的面为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朝向刀盖的一侧包括斜面部和直面部,所述斜面部与加强壳的外侧连接,所述直面部与扇面部平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建筑开槽机器人粉尘收集装置,包括刀盖、传动臂和轴套,刀盖包括弧面部和两个扇面部,弧面部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凸壳,凸壳与刀盖的内部相通,凸壳朝向另一个凸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嘴,连接嘴上设置有吸尘支管,吸尘支管通过三通阀连接,三通阀的一个阀口设置有吸尘主管,吸尘主管的动力端设置有吸尘机,所述扇面部与传动臂之间设置有与扇面部固定连接的加强壳,加强壳的内部与刀盖的内部相通,加强壳的外侧轴套方向倾斜,所述加强壳背向轴套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吸尘孔。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及时处理粉尘且有利于延长刀具实际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
方勇 张延超 尚贞珂 杨亚军 郭兴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济南一建集团绿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