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泵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注油泵上端部分为空气泵,由压缩空气进入配气室通过滑块滑阀气流换向装置,使空气进入气缸活塞上端或活塞下端,达到活塞在一定行程内自动换向进气和排气活塞作往复的运动。注油泵的下端部分是柱塞泵,它的动力来源于空气泵,二者连接杆连接与空气泵同步作往复运动。柱塞泵内有二个单向阀,一个在柱塞泵的进油口,是套在提料杆端部排油口是一个钢球阀门,用锥面线性密封,它们的工作是与注油泵同步往复工作着,当柱塞杆向上运动时,钢球阀门关闭,插入筒底进油套在筒内活塞环向油面挤压下已充满油料,在提料杆连接着的提料板将油料向上提,油料就推开四脚阀门向下关闭,泵内油料受柱塞杆挤压又打开钢球阀门再次排油,这样注油泵只要上下往复运动,均得到排油作用;现有的润滑油泵的通病最大的就是注射期间,密封性不好,有漏油的通病,其次,原件的损害程度高,造成成本提高,所以提出一种耐用和密封性强的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包括:
6.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了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所述分油配对座设于阀体上方,所述测量配对座与分油配对座对向设计,包括了输送腔和外接安装座,所述外接安装座设于阀体面端,所述外接安装座设有外接板,所述进油配对座设于测量配对座的外侧,包括了混合腔;
7.出油组件,所述出油组件设于阀体上方,包括了喷嘴螺纹接驳头和流量控制器,所述喷嘴螺纹接驳头设有内旋固定端和凸起喷头,且所述流量控制器设于喷嘴螺纹接驳头下方,包括了接驳壳体和弹射调节组件,所述弹射调节组件内置于接驳壳体内部,包括了凸起限位件和小弹簧,所述接驳壳体包括了上契合端和下契合端;
8.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设于阀体下方,包括了限位螺纹接驳头、尖头顶针和弹簧,所述限位螺纹接驳头包括了圆套,且依次和所述弹簧与尖头顶针连接。
9.进一步,所述阀体呈左右镜像设计,包括了安装座,所述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均设有两组,且所述测量配对座中的混合腔横跨输送腔,并相互接通。
10.进一步,所述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均为内旋螺牙,且所述内旋固定端设有卡槽。
11.进一步,所述尖头顶针包括了芯轴和胶粒。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生
产简单和结构稳定,通过混合腔和输送腔的交替结构组成,其次,配合流量控制器可以加大本装置的密封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减少漏油的通病。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流量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接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根据图1-6所示:
24.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包括:
25.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了分油配对座11、测量配对座12和进油配对座13,所述分油配对座11设于阀体1上方,所述测量配对座12与分油配对座11对向设计,包括了包括了输送腔121和外接安装座122,所述外接安装座122设于阀体1面端,所述外接安装座122设有外接板1221,所述测量配对座12设于进油配对座13的外侧,包括了混合腔131;
26.出油组件2,所述出油组件2设于阀体1上方,包括了喷嘴螺纹接驳头21和流量控制器22,所述喷嘴螺纹接驳头21设有内旋固定端211和凸起喷头212,且所述流量控制器22设于喷嘴螺纹接驳头21下方,包括了接驳壳体221和弹射调节组件222,所述弹射调节组件222内置于接驳壳体221内部,包括了凸起限位件2221和小弹簧2222,所述接驳壳体包括了上契合端和下契合端,在本实施案例中,通过凸起喷头212与流量控制器22实现配对连接,其中,流量控制器22在本装置中具有稳定性好、不易漏油、便于更换和减少杂质的效果,而接驳壳体221为了更好固定喷嘴螺纹接驳头21,其次,弹射调节组件222调节其效率;
27.测量组件3,所述测量组件3设于阀体1下方,包括了限位螺纹接驳头31、尖头顶针32和弹簧33,所述限位螺纹接驳头31包括了圆套311,且依次和所述弹簧33与尖头顶针32连接,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圆套311为了契合尖头顶针32和弹簧33,所述尖头顶针32包括了芯轴和胶粒。
28.所述阀体1呈左右镜像设计,包括了安装座14,所述分油配对座11、测量配对座12
和进油配对座13均设有两组,且所述测量配对座12中的混合腔131横跨输送腔121,并相互接通,在本实施案例中,优先有对称设计,且均为两组对孔配置,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输送腔121呈垂直通孔,而混合腔131横跨输送腔121,其转接孔与流量控制器22实现连接,且混合腔131的通道使输送腔121接通。
29.所述分油配对座11、测量配对座12和进油配对座13均为内旋螺牙,且所述内旋固定端设有卡槽,在本实施案例中,优先为内旋螺牙,且为六角螺母外形,便于配对外接密封,所述喷嘴螺纹接驳头21还包括了限位头式的喷嘴螺纹接驳头,增加适应性。
30.所述出油组件2和测量组件3均配有垫圈,在本实施案例中,垫圈作用于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包括了大垫圈和小垫圈,分别配对内部的部件。
31.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弹簧33与尖头顶针32的外径基本相同。
32.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外接安装座122通过螺丝与外接板1221连接,而外接板1221用于固定本装置。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了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所述分油配对座设于阀体上方,所述测量配对座与分油配对座对向设计,包括了输送腔和外接安装座,所述外接安装座设于阀体面端,所述外接安装座设有外接板,所述进油配对座设于测量配对座的外侧,包括了混合腔;出油组件,所述出油组件设于阀体上方,包括了喷嘴螺纹接驳头和流量控制器,所述喷嘴螺纹接驳头设有内旋固定端和凸起喷头,且所述流量控制器设于喷嘴螺纹接驳头下方,包括了接驳壳体和弹射调节组件,所述弹射调节组件内置于接驳壳体内部,包括了凸起限位件和小弹簧,所述接驳壳体包括了上契合端和下契合端;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设于阀体下方,包括了限位螺纹接驳头、尖头顶针和弹簧,所述限位螺纹接驳头包括了圆套,且依次和所述弹簧与尖头顶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呈左右镜像设计,包括了安装座,所述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均设有两组,且所述测量配对座中的混合腔横跨输送腔,并相互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均为内旋螺牙,且所述内旋固定端设有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头顶针包括了芯轴和胶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了分油配对座、测量配对座和进油配对座,所述分油配对座设于阀体上方,所述测量配对座与分油配对座对向设计,包括了输送腔,所述进油配对座设于测量配对座的外侧,包括了混合腔;出油组件,所述出油组件设于阀体上方,包括了喷嘴螺纹接驳头和流量控制器;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设于阀体下方,包括了限位螺纹接驳头、尖头顶针和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的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生产简单和结构稳定,通过混合腔和输送腔的交替结构组成,其次,配合流量控制器可以加大本装置的密封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减少漏油的通病。减少漏油的通病。减少漏油的通病。


技术研发人员:

钟东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允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9

技术公布日:

2022/10/28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0:3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6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阀体   测量   实用新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