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车座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车座
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脚踏式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等是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具有一个裸露在外的车座,以供人乘坐。
3.由于车座是裸露在外的,因此,车座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被淋湿、被晒而发烫以及染尘等影响车座短期使用的问题;而且,随着受到长期的风吹日晒,车座还可能会出现开裂、褪等影响车座长期使用的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保
护套,该保护套能够套在原车座上,使用者骑车时,具体是坐在该保护套上,从而可避免原车座因长期风吹日晒而开裂等问题,但该种方式中,保护套仍会出现被淋湿、被晒及染尘等短期影响使用的问题。
5.为了避免上述影响短期使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由使用人员在车座上套一个防水袋,从而避免车座被淋湿和染尘等问题;但一方面,防水袋一般不是放置在车辆上,而是由人随身携带,容易出现需要使用防水袋时而未携带或丢失的情况,使用较为不便;另一方面,其也难以避免车座因长期受风吹日晒而开裂等长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座防护装置,以能够对车座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车座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套,
所述防护套能够罩扣在车座上,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与所述防护套连接,且所述防护件能够在覆盖所述车座的遮盖状态,以及脱离所述车座的收起状态间转换。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包括侧板和盖板,所述侧板呈环形,且所述侧板的内壁匹配于所述车座的外周设置,所述盖板固设在所述侧板的顶端。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防护件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防护件因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而与所述防护套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若干个第一公扣或若干个第一母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母扣或若干个第一公扣。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件的前端上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遮盖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由所述车座的两侧绕至所述车座的下方并相连接。
13.进一步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固设在所述防护件上的魔术贴公贴或魔术贴母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对应的设于所述防护件上的魔术贴母贴或魔术贴公贴。
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防护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单元;所
述防护件处于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防护件呈卷起状,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件包括方形的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件本体两相对侧的工艺块;
16.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设于两个所述工艺块之一上的第二母扣,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工艺块另一上的第三公扣;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防护套后侧面上的第二公扣和第三母扣;
17.所述第二公扣能够与所述第二母扣连接,所述第三母扣能够与所述第三公扣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包括坐垫和侧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与所述坐垫层叠设置并相固连,所述侧固定部上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一圈第一弹性带;所述开口能够扩张而穿过所述车座,使得所述防护套包覆在所述车座的外侧;
19.所述防护件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并呈口袋状,且所述防护件能够包覆在所述防护套的外侧。
2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上固设有袋体,所述防护件能够收容在所述袋体内。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首先,防护套能够一直罩扣在车座上而无需取下,从而能够延缓车座因长期受风吹日晒而开裂的问题;另外,通过防护件在遮盖状态和收起状态间的转换,使防护件能够在车辆不使用时遮盖防护套,避免防护套被淋湿、染尘,也可降低乘坐面的温度,在车辆使用时,可使防护件保持在收起状态,不影响车辆的使用。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的爆炸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护件在遮盖状态的示意简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护件在收起状态的示意简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的轴测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剖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套在车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00-车座,200-防护套,201-乘坐面,202-凹槽,203-开口,210-第一连接部,220-第二公扣,230-坐垫,240-侧固定部,250-第一弹性带,300-防护件,310-第二连接部,320-第一连接件,330-第二连接件,340-工艺块,341-第三公扣,342-第二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座防护装置,参考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防护套200和防护件300;其中,防护套200能够罩扣在车座100上;防护件300与防护套200连接,且防护件300能够在覆盖车座100的遮盖状态,以及脱离乘车座100的收起状态间转换。
35.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防护装置,可由防护套200罩扣在车辆原有的车座100上,在未骑行时,可由防护件300覆盖车座100,对车座100进行防护;在骑行时,可将防护件300保持在收起状态,使骑行者可乘坐在车座100上。
36.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防护件300在遮盖状态时,能够避免车座100被淋湿或堆积尘土等问题,还能够在暴晒的环境下时,降低车座100的温度;防护件300在收起状态时,车座100能够漏出,不影响骑行者在车座100上的乘坐。
37.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套200包括侧板和盖板,所述侧板呈环形,且所述侧板的内壁匹配于所述车座的外周设置,所述盖板固设在所述侧板的顶端。其中,盖板的顶端面构成了供人乘坐的乘坐面201。或者说,本实施例的防护套200包括与车座100形状匹配的套本体,在该套本体的下端面上设有匹配于车座100外形的凹槽202,该凹槽202能够套在车座100上,该套本体的上端面构成供骑行者乘坐的乘坐面201。
3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的防护套200,能够由盖板对车座进行长期的防护,延缓原车座100因风吹日晒而造成的开裂等问题。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套也可仅由上述侧板构成。
40.本实施例中,该防护套200可采用皮革包裹海绵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护套200也可采用皮革包裹其它填充材质的结构;还可采用例如较硬的塑料等制成。
41.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件300呈片状;且该防护件300采用防水材料制成,该防护件300例如为聚乙烯膜。优选的,该防护件300还包括与聚乙烯膜层叠布置的隔热膜,以还可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42.为了方便该车座防护装置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在防护套2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0,在防护件30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10,防护件300因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10的连接而与防护套200连接;且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310为可拆卸连接。
43.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10连接时,防护件300和防护套200连接;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10分离时,防护件300和防护套200脱离。简单的来说,本实施例的防护件300和防护套200为可拆卸连接。
44.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防护件300和防护套200为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防护件300较脏时,将其从防护套200上取下以清洗,也即是方便对防护件300的清洗;还能够在防护件300破损时,仅更换为新的防护件300,而无需更换防护套200,从而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45.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210包括设置在防护套200后侧面上的若干个第一公扣,第二连接部310包括设置在防护件300上的若干个第一母扣,各第一公扣和各第一母扣能够一一对应的扣合连接。
46.也即是说,通过将各第一母扣和对应的第一公扣扣合连接,即完成防护套200和防护件300间的连接;将第各第一母扣和对应的第一公扣分离,即完成防护套200和防护件300的分离。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也可包括若干个第一母扣,此时,各第一公扣对
应的设置在防护件3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为魔术贴公贴,第二连接部310为魔术贴母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为魔术贴母贴,而第二连接部310为魔术贴公贴。其均具有与前述相同的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为现有的纽扣;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也可采用现有产品,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300与防护套200也可采用粘接,或者缝合在一起等非可拆卸连接方式。但该种连接方式中,防护件300的清洗较为不便。
49.为了使防护件300能够保持对防护套200的遮盖状态,本实施例中,在防护件300的前端上设有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且防护件300处于遮盖状态时,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由车座100的两侧绕至车座100的下方并相连接。
50.也即是说,通过使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连接,可使防护件300的两个侧边在防护套200或者说车座100的下方连接,以此,防护件300可包裹车座100。一方面,能够较好的避免防护件300意外从车座100上脱离;另一方面,还能够较为全面的防止防护套200被雨水淋湿等。
51.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320为固设在防护件300上的魔术贴公贴,第二连接件330为对应的设于防护件300上的魔术贴母贴。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关于防护件300的中心对称布置,且由前向后的方向,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分别倾斜向外延伸。
52.当防护件300处于遮盖状态时,如图3所述,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粘连,包裹防护套200和车座100。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20也可为魔术贴母贴,第二连接件330对应的为魔术贴公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20为沿上述方式间隔排列的公扣或母扣;而第二连接件330为对应的间隔排列的母扣或公扣,其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54.在上述整体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方便防护件300收纳的结构,具体的来说,本实施例中,在防护套200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防护件300上设有第二连接单元;防护件300处于收起状态时,防护件300呈卷起状,且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55.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中,防护件300处于收起状态时,具体是呈收卷状,且通过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连接保持防护件300的收卷状。
5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实现上述构思的方案,具体的来说,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件300包括方形的件本体,以及设于件本体两相对侧的工艺块340;上述的第二连接单元包括设于两个工艺块340之一上的第二公扣220,以及设于两个工艺块340另一上的第三母扣;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分别设于防护套200后侧面上的二母扣和第三公扣341;第二公扣220能够与第二母扣342连接,第三母扣能够与第三公扣341连接。
57.基于上述结构,在防护件300由遮盖状态向收起状态转换时,可将防护件300由前端向后端依次卷起,然后将第二母扣342和第二公扣220扣合,将第三母扣和第三公扣341扣合。此时,防护件300可如图4所示的保持在防护套200的后侧面处。需要说明的是,在防护件300处于遮盖状态时,第二公扣220也可以和第三母扣连接。
58.由于不影响理解,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第二母扣342和第二公扣220的连接,以及第三母扣与第三公扣341的连接,但因防护件300是柔性的,其显然能够连接。
59.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的使用方式为:
60.在车辆于野外放置时,如图3所示,防护件300包裹在防护套200上,且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相连接。
61.在需要骑乘车辆时,将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分离,由前向后卷收防护件300,在完成防护件300的卷收后,使第二连接件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连接,使防护件300卷收在防护套200的后部,不影响骑行。
62.在骑乘完后,将防护件300展开并包裹在车座100上即可。
63.总得来说,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可由防护套200长期罩扣在车座100上,以延缓原车座100长期受到风吹日晒而可能出现开裂、损坏的问题;并可由防护件300为防护套200遮雨、防尘和防晒,以解决或减轻车座100被淋湿、染尘或发烫等问题。
64.实施例二
6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座防护装置,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车座防护装置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件300呈盖状,且该防护件300与防护套200铰接。防护件300位于遮盖状态时,扣盖在防护套200的上表面;防护件300位于收起状态时,处于向后翻转的状态。
66.其中,防护件300与防护套200铰接,例如可以是防护件300和防护套200之间采用柔性材料连接。
67.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案相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但其在收起状态时,如果向后固定在副座椅处,则会影响副座椅的使用;而如果将其保持在立起状态,将会对骑行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68.实施例三
6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座防护装置,其防护套包括坐垫230和侧固定部240,参考图6和图7所示,坐垫230呈平板状,其外形匹配车座的外形,侧固定部240呈布状,该侧固定部240与坐垫230层叠设置,在侧固定部240上设有开口203,且在开口203处设有一圈第一弹性带250;在第一弹性带250的作用下,自然状态时,防护套的结构如图6所述。在使用时,可外力将开口203扩张,开口203穿过车座,也即车座穿入坐垫230和侧固定部240之间,松开外力后,开口203收缩,如图7所示,防护套包覆在车座的外侧。
70.本实施例中,防护件300呈口袋状,该防护件300与坐垫230固定连接,例如将防护件的口部的一部分侧壁与防护套缝合固定;且在该防护件300的口部处设有一圈第二弹性带。
71.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防护件300可采用与防护套200套在车座上相同的方式套在防护套200上。由于本实施例的防护件300采用防水材料,使其能够避免防护套200被淋湿。而在骑行时,可将防护件300卷曲夹在侧固定部240和车座的侧边缘之间。
72.整体上来说,本实施例的车座防护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坐垫230和侧固定部240,在具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防护套200能够较为方便的套设在车座上,侧固定部240则能够较为方便的套设在防护套200上。
73.为了方便该车座防护装置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在防护套上设有一个袋体,防护件300能够卷收于一起并收容在袋体内,以更方便的收纳防护件,由于不影响理解,本实施例
的附图中未示出该袋体。
7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座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套(200),所述防护套(200)能够罩扣在车座(10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件(300),所述防护件(300)与所述防护套(200)连接,且所述防护件(300)能够在覆盖所述车座(100)的遮盖状态,以及脱离所述车座(100)的收起状态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00)包括侧板和盖板,所述侧板呈环形,且所述侧板的内壁匹配于所述车座的外周设置,所述盖板固设在所述侧板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0),所述防护件(30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10),所述防护件(300)因所述第一连接部(2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的连接而与所述防护套(200)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为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包括若干个第一公扣或若干个第一母扣,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为对应的若干个第一母扣或若干个第一公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300)的前端上设有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所述防护件(300)处于所述遮盖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20)和第二连接件(330)由所述车座(100)的两侧绕至所述车座(100)的下方并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0)为固设在所述防护件(300)上的魔术贴公贴或魔术贴母贴,所述第二连接件(330)为对应的设于所述防护件(300)上的魔术贴母贴或魔术贴公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00)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防护件(300)上设有第二连接单元;所述防护件(300)处于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防护件(300)呈卷起状,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300)包括方形的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件本体两相对侧的工艺块(340);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设于两个所述工艺块(340)之一上的第二母扣(342),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工艺块(340)另一上的第三公扣(341);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防护套(200)后侧面上的第二公扣(220)和第三母扣;所述第二公扣(220)能够与所述第二母扣(342)连接,所述第三母扣能够与所述第三公扣(34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包括坐垫(230)和侧固定部(240),所述侧固定部(240)与所述坐垫(230)层叠设置并相固连,所述侧固定部(240)上设有开口(203),且所述开口(203)处设有一圈第一弹性带(250);所述开口(203)能够扩张而穿过所述车座,使得所述防护套包覆在所述车座的外侧;所述防护件(300)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并呈口袋状,且所述防护件(300)能够包覆在所述防护套(200)的外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00)上固设有袋体,所述防护件(300)能够收容在所述袋体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座防护装置,涉及车座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车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该车座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套和防护件;其中,防护套能够罩扣在车座上,防护件与防护套连接,且防护件能够在覆盖所述车座的遮盖状态,以及脱离所述车座的收起状态间转换。本实用新型的车座防护装置能够方便车辆的使用。型的车座防护装置能够方便车辆的使用。型的车座防护装置能够方便车辆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何兵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北鸟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8
技术公布日: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