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


背景技术:



2.医疗管腔器械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的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基础,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如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残留的有机物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可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引起院内感染暴发。
3.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的清洗毛刷都只能清洗一种规格大小的管腔器械,这样在供应室中,就经常存放着不同规格的清洗毛刷,在清洗不同大小的管腔器械的时候使用不同的清洗毛刷,这样在拿到一个需要清洗的管腔器械的时候,首先需要挑选适配的清洗毛刷,这样在供应室的工作需求量大的时候,是十分耽误时间的。
4.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通过设置毛刷本体和喷液组件,可根据需要调节不同长度的毛刷进行刷洗官腔器械内壁,同时可监测管腔内异物进行刷卡;有效提高清洗毛刷的工作能力。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包括:
8.毛刷本体,其包括刷头本体、连接杆和与其连接的手持柄;其中:
9.所述刷头本体包括主刷体、副刷体和刷杆以及设于所述刷杆内的控制伸缩组件;
10.所述控制伸缩组件与所述手持柄内的微型处理器电性连接控制所述副刷体的伸缩;
11.喷液组件,其喷液孔分别设于所述刷头组件内,其与所述手持柄内的储液瓶通过导液管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伸缩组件包括基板和分别嵌设于所述基板左右两侧的负磁极;
13.所述基板的尾端连接一杆体,其可沿着所述连接杆的方向滑动;
14.所述基板为橡胶制成。
15.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尾端设有一l型杆,且其上端设置防滑垫;
16.所述杆体上设有一开槽,供所述l型杆滑动。
17.进一步的,所述副刷体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其分别包括正磁极杆和设于其一侧的副刷毛,所述正磁极杆分别与对应的副磁极对应设置;
18.所述副刷毛的端部分别从所述主刷体的主刷壳上对应设置的穿孔穿出5mm。
19.进一步的,所述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瓶、导液管、喷液孔以及设于所述导液管上的微型水泵;
20.所述喷液孔为多个,其分设于所述主刷体的主刷壳上;各个喷液孔通过管体连通且与所述导液管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主刷体包括中空的主刷壳和分布于其外侧的主刷毛;
22.所述主刷毛和副刷毛交错设置。
23.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组件,其设于所述手持柄内,其包括pcb电路板、集成于该pcb电路板上的微型处理器和电源组件;
24.所述手持柄的外壁设有电源开关、喷液开关和检测开关。
25.进一步的,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其交错分布于所述主刷壳内且对应主刷毛的空隙处,其分别与所述微型处理器电性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为一充电电池,其充电孔设于所述手持柄的底壁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通过设置喷液组件和红外线感应器,可实现实时监测管腔内清洗情况同时进行快速刷洗的目的;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设置控制伸缩组件,可根据情况调节所需的毛刷长度,有效提高毛刷的清洗能力;
3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提高对管腔器械内壁的清洗效率,清洗更加干净;
3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的内部结构电路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毛刷本体;11、连接杆;12、手持柄;13、充电孔;
39.2、刷头本体;21、主刷体;22、副刷体;23、刷杆;24、控制伸缩组件;241、基板;242、负磁极;243、杆体;244、l型杆;245、防滑垫;221、正磁极杆;222、副刷毛;211、主刷壳;212、主刷毛;213、穿孔;
40.3、喷液组件;31、储液瓶;32、导液管;33、喷液孔;34、微型水泵;
41.4、控制组件;41、pcb电路板;42、微型处理器;43、电源组件;44、微型振动器;
42.51、电源开关;52、喷液开关;53、检测开关;
43.6、红外线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4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包括:
46.毛刷本体1,其包括刷头本体2、连接杆11和与其连接的手持柄12;其中:
47.所述刷头本体2包括主刷体21、副刷体22和刷杆23以及设于所述刷杆23内的控制伸缩组件24;
48.所述控制伸缩组件24与所述手持柄12内的微型处理器42电性连接控制所述副刷体22的伸缩;
49.喷液组件3,其喷液孔33分别设于所述刷头组件内,其与所述手持柄12内的储液瓶31通过导液管32连接。
50.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在使用的过程中:
51.医护人员使用的时候为该储液瓶31内进行灌装适量的清洗液;再将其组装好后即可进行使用;医护人员在进行清洗的时候,将该刷头本体2至于管腔内,按下喷液开关52即可正常开始刷洗;
52.当清洗时,可开启检测按钮,则该红外线传感器即可对管腔内壁进行检测,如有需要进一步刷洗的,则可根据需要将控制伸缩组件24向后拉伸,则该基板241和负磁级远离副刷体22处的正磁极杆221;两侧正磁极杆221由于同性相斥的远离,则副刷毛222迅速向外推出即可对管腔内壁进行进一步刷洗;当刷洗结束后,则将该控制伸缩组件24向前推进,使得正磁极柱对负磁级产生异性相吸的原理,则副刷毛222可回位至原先位置即可。
5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控制伸缩组件24包括基板241和分别嵌设于所述基板241左右两侧的负磁极242;
54.所述基板241的尾端连接一杆体243,其可沿着所述连接杆11的方向滑动;
55.所述基板241为橡胶制成。
56.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杆体243的尾端设有一l型杆244,且其上端设置防滑垫245;
57.所述杆体243上设有一开槽,供所述l型杆244滑动。
58.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设置该控制伸缩组件24,可实现副刷体22根据需要伸缩,即可满足对管腔进一步刷洗的要求。
5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副刷体22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其分别包括正磁极杆221和设于其一侧的副刷毛222,所述正磁极杆221分别与对应的副磁极对应设置;
60.所述副刷毛222的端部分别从所述主刷体21的主刷壳211上对应设置的穿孔213穿出5mm。
6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设置副刷体22,其可根据需要进行刷洗管腔内壁。
6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喷液组件3包括储液瓶31、导液管32、喷液孔33以及设于所述导液管32上的微型水泵34;
63.所述喷液孔33为多个,其分设于所述主刷体21的主刷壳211上;各个喷液孔33通过管体连通且与所述导液管32连接。
6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设置喷液组件3,可实现喷液的目的;有效提高刷洗效果。
6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主刷体21包括中空的主刷壳211和分布于其外侧的主刷毛212;
66.所述主刷毛212和副刷毛222交错设置。
6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该主刷体21用于对管腔大面积进行刷洗,副刷体22长度大于主刷体21。
6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还包括控制组件4,其设于所述手持柄12内,其包括pcb电路板41、集成于该pcb电路板41上的微型处理器42和电源组件43;
69.所述手持柄12的外壁设有电源开关51、喷液开关52和检测开关53。
7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6,其交错分布于所述主刷壳211内且对应主刷毛212的空隙处,其分别与所述微型处理器42电性连接。
7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设置红外线感应器6,可对管腔内壁的附着异物进行监测;监测到后即可将信号发送至微型处理器42进行分析处理,微型处理器42将信号分析处理后传输至微型振动器44上,则医护人员可感觉到震动则进一步使用副刷体22进行刷洗管腔内壁即可。
72.需要进一步的说明,设置微型振动器44,其与所述微型处理器42电性连接,其设于所述控制盒内。
7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所述电源组件43为一充电电池,其充电孔13设于所述手持柄12的底壁处。
74.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毛刷本体(1),其包括刷头本体(2)、连接杆(11)和与其连接的手持柄(12);其中:所述刷头本体(2)包括主刷体(21)、副刷体(22)和刷杆(23)以及设于所述刷杆(23)内的控制伸缩组件(24);所述控制伸缩组件(24)与所述手持柄(12)内的微型处理器(42)电性连接控制所述副刷体(22)的伸缩;喷液组件(3),其喷液孔(33)分别设于所述刷头组件内,其与所述手持柄(12)内的储液瓶(31)通过导液管(3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伸缩组件(24)包括基板(241)和分别嵌设于所述基板(241)左右两侧的负磁极(242);所述基板(241)的尾端连接一杆体(243),其可沿着所述连接杆(11)的方向滑动;所述基板(241)为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43)的尾端设有一l型杆(244),且其上端设置防滑垫(245);所述杆体(243)上设有一开槽,供所述l型杆(244)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刷体(22)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其分别包括正磁极杆(221)和设于其一侧的副刷毛(222),所述正磁极杆(221)分别与对应的副磁极对应设置;所述副刷毛(222)的端部分别从所述主刷体(21)的主刷壳(211)上对应设置的穿孔(213)穿出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组件(3)包括储液瓶(31)、导液管(32)、喷液孔(33)以及设于所述导液管(32)上的微型水泵(34);所述喷液孔(33)为多个,其分设于所述主刷体(21)的主刷壳(211)上;各个喷液孔(33)通过管体连通且与所述导液管(3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刷体(21)包括中空的主刷壳(211)和分布于其外侧的主刷毛(212);所述主刷毛(212)和副刷毛(222)交错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4),其设于所述手持柄(12)内,其包括pcb电路板(41)、集成于该pcb电路板(41)上的微型处理器(42)和电源组件(43);所述手持柄(12)的外壁设有电源开关(51)、喷液开关(52)和检测开关(5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6),其交错分布于所述主刷壳(211)内且对应主刷毛(212)的空隙处,其分别与所述微型处理器(42)电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43)为一充电电池,其充电孔(13)设于所述手持柄(12)的底壁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包括:毛刷本体,其包括刷头本体、连接杆和与其连接的手持柄;其中:所述刷头本体包括主刷体、副刷体和刷杆以及设于所述刷杆内的控制伸缩组件;所述控制伸缩组件与所述手持柄内的微型处理器电性连接控制所述副刷体的伸缩;喷液组件,其喷液孔分别设于所述刷头组件内,其与所述手持柄内的储液瓶通过导液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腔器械清洗用毛刷,其通过设置毛刷本体和喷液组件,可根据需要调节不同长度的毛刷进行刷洗官腔器械内壁,同时可监测管腔内异物进行刷卡;有效提高清洗毛刷的工作能力。作能力。作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

王亚洁 刘丽娜 王学军 邹艳粉 陈丽媛 赵妮 赵湄姝 牛欢欢 闫要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4.20

技术公布日:

2022/9/20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7:5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5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毛刷   组件   器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