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储存和施配低温流体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用于储存和施配低温流体的设备和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和施配低温流体的设备和方法。
2.本发明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和施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特别是液化氢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液化气体源和施配器,该施配器包括经由一组管道连接到液化气体源的第一流体入口以及旨在附接到由施配器供应的加压液化气体的使用者的第二端,该源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并将该液化气体供应到施配器的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
3.当必须跨长距离运输大量产品时,液体状态的氢由于其更大的密度而优于气体状态的氢。
4.另一方面,例如,与水相比,液体的低密度限制了通过流体静力高度可获得的压力。因此,低温度的液体氢可能在输送期间因蒸发导致相当高的损失。
5.因此,卡车卸载系统以及在氢供应站处的储罐可能导致可能高达产量的15%的损失。这些卡车加压损失当然可能在每一个站处被浪费,或再回收、再加热、再压缩及再注入到液化器中(然而,这需要对损失再循环系统的投资以及液化系统的尺寸增大(oversizing))。
6.通常,从液化器运输移动储存器的卡车必须被加压,以便将液体氢从卡车排放到站的固定储存器。这个固定储存器被保持加压,以便确保其供应的(或用于向使用者供应加压氢的)液体泵的操作。
7.移动储存器的加压通常通过对来自卡车(压力积聚单元“pbu”)的再注入到储罐中的氢进行蒸发和加热来实现。因此,这将能量引入到卡车中。
8.一旦一定量的液体已经被输送到固定站,运送卡车就可以继续供应另一个站或返回到液化器以进行再供应。凭借储存器中的液体的移动以及它与气相的联系,卡车的移动将允许压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中的能量的添加,所得压力将总是比初始压力大。
9.最终,由卡车实施的填充的数目以及用于这些站的必要压力将确定在往返行程之后浪费的或要在液化器中再液化的氢的量。
10.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文陈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中的全部或一些缺陷。
11.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在其他方面也符合上文前序部分中给出的一般定义的设备的实质性特征在于,该源包括被配置成在比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的第一经确定压力低的第二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的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该设备包括具备一组阀的连接管道,该连接管道连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以便允许在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之间输送流体,该设备包括填充管道,该填充管道具备一组阀并具有连接到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第一端以及旨在连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以便填充该源的移动储存器的第二端。
12.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0013]-该施配器包括经由相应的蒸气输送管道附接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的上部部分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的上部部分的第二流体入口,所述蒸气输送管道具备一组阀,所述蒸气输送管道被配置成允许在施配器与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和/或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之
间输送特别是蒸气的加压流体,
[0014]-该设备包括蒸气收集管道,该蒸气收集管道具备一组阀并包括附接到施配器的第二流体入口的第一端以及旨在附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的上部端的第二端,以便从移动储存器向施配器(2)输送蒸气,
[0015]-这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被相对地布置以便允许通过重力将液化流体从第二储存器输送到第一储存器,
[0016]-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位于第一储存器上方,
[0017]-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被容纳在包括具有共用底座的两个叠加隔间的同一个储罐中,并且其中,第二储存器由上部隔间形成且第一储存器由下部隔间形成,
[0018]-施配器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从液化气体泵送液化气体的低温流体泵送机构,
[0019]-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各自形成相应的基本容器的一部分,该相应的基本容器各自包括具有附接到储存器的上部端的第一端的第一流体输送管道、具有附接到储存器的下部端的第一端的第二流体输送管道,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各自包括一组相应的阀,第一输送管道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第一输送管道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第一输送管道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第二输送管道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第二输送管道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第二输送管道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第三连接管道具有附接到第一输送管道的第一端以及附接到第二输送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管道包括一组阀,基本容器(1)以流体方式彼此附接,
[0020]-基本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连接管道,该第三连接管道具有例如经由第一输送管道附接到储罐的上部端的第一端以及例如经由第二输送管道附接到储罐的下部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管道包括一组阀,第三连接管道的第一端能够连接到第一输送管道的第一端,第三连接管道的第二端能够连接到第二输送管道的第一端。
[0021]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根据上文或下文的特征中的任一个的设备来储存和施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特别是液化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填充管道用来自移动供应储存器的液化低温流体来填充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
[0022]
根据其他可能的不同特征:
[0023]-该方法包括在填充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之前使压力在移动供应储存器内积聚的步骤,通过将移动供应储存器与第二流体储存器放置成利用压力差进行流体连通而从移动储存器填充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
[0024]-该方法包括通过将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放置成利用压力差进行流体连通而将液化流体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的步骤,
[0025]-该方法包括在将液化流体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的步骤之前使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之间的压力均衡的步骤,
[0026]-该方法包括在使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之间的压力均衡的步骤之后降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中的压力的步骤,
[0027]-降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中的压力的步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
液化气体储存器与固定储存器或移动储存器之间的压力均衡、加压气体从第二气体储存器到比如燃料电池的气体使用者的输送,
[0028]-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压力下将液化低温流体从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输送到施配器的步骤,
[0029]-该方法包括与在第一压力下将液化低温流体从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输送到施配器的步骤同时或之后将加压蒸气从施配器(2)输送到第一气体储存器的步骤。
[0030]
本发明还可以涉及包括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上文或下文特征的任何组合的任何替代性的装置或方法。
[0031]
通过阅读参考附图给出的以下描述,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0032]
[图1]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一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3]
[图2]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二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4]
[图3]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三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5]
[图4]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四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6]
[图5]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五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7]
[图6]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六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8]
[图7]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在第七操作配置中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39]
[图8]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源的可能变体实施例的细节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40]
[图9]示出了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设备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0041]
示意地示出的用于储存和施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特别是液化氢的设备1包括液化气体源3、4和施配器2。施配器2包括经由一组管道连接到液化气体源3、4的第一流体入口以及旨在附接到由施配器2供应的加压液化气体的至少一个使用者的第二端。施配器2包括例如被配置成在源中(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泵送液化气体的低温流体泵送机构、比如泵,以便将这个加压流体输送到使用者(例如,在例如在200巴与1000巴之间,特别是在200巴与800巴之间的高压力下向要填充的车辆储罐供应流体)。施配器2还可以具有用于蒸发(加热)所泵送低温液体的系统。
[0042]
该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并向施配器2供应液化气体。也就是说,第一储存器3连接到施配器2的泵送构件的第一入口,以便在经确定热力学条件下、特别是在压力条件下向该施配器供应低温液体。例如,第一储存器3经由具备一组阀15的管道5连接到施配器(和泵送构件)2的第一入口。
[0043]
该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被配置成在第二热力学条件下且特别是在第二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该第二经确定压力通常比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第一经确定压力低。
[0044]
最后,设备1包括具备一组阀18的连接管道8,该连接管道连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以便允许在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之间输送流体。此外,设备1包括填充管道11,该填充管道具备一组阀12并具有连接到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第一端以及旨在连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以便填充源的移动储存器20的第二端。
[0045]
拥有具有各自相应的储存压力的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或两组液化气体储存器)的这个源架构使得可以限制移动储存器20中的压力在填充源时积聚。这是因为第二储存器4可以被配置成并不直接向施配器2供应。以这种方式,这个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可以被配置成在用于施配器2的适当操作必要的比第一压力(例如,在1巴与12巴之间,特别地在2巴与8巴之间,例如,6巴)低的第二压力(例如,在1巴与8巴之间,且特别地在1.5巴与6巴之间,例如,2巴)下储存液化气体。例如,第二压力可以比第一压力低在0.5巴与10巴之间的值。
[0046]
这使得可以限制必须向设备1供应的移动运送储存器20的压力,因为移动储存器20必须适应于相对较低的第二经确定压力。这使得可以在填充源时限制气体产品损失,因为在运输移动储存器20时,该移动储存器可以保持在相对更低的压力(例如,比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中的压力高一巴)下并需要更少的加压步骤(热量注入)。
[0047]
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相对较低压力)可以在由移动储存器20供应之后并在较缓慢过程中被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相对较高压力)。
[0048]
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优选地被相对地布置,以便允许通过重力将液化流体从第二储存器4输送到第一储存器3。例如,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位于第一储存器3上方。根据[图7]中所展示的可能实施例,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甚至可以容纳在同一个储罐中,该储罐包括具有共用底座的两个叠加隔间,并且其中,第二储存器4由上部隔间形成并且第一储存器3由下部隔间形成。
[0049]
此外,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容量(储存容积)可以不同。这使得可以取决于它们的用途来优化容量。
[0050]
如所展示的,施配器2优选地包括第二流体入口,该第二流体入口经由具备一组阀7、9、10的蒸气输送管道17、27附接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上部部分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上部部分。
[0051]
例如,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上部部分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上部部分分别经由被并联地布置且各自具备阀9、10的两个蒸气输送管道17、27连接到施配器2的第二入口。此外,可以在两个输送管道17、27的共享部分中提供附接到第二入口的共用阀7。这些蒸气输送管道17、27被配置成允许在施配器2与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或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输送(优选地在两个方向上)特别是蒸气的加压流体。
[0052]
设备1优选地还包括蒸气收集管道13,该蒸气收集管道具备一组阀23并包括附接到施配器2的第二流体入口的第一端以及旨在附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20的上部端的第二端。这个蒸气收集管道13使得可以从移动储存器20向施配器2或储存器3、4输送蒸气(反之亦然)。
[0053]
附图描述了各种可能的使用配置(储存、施配及供应)。取决于阀是关闭还是打开,分别以黑或白示出这些阀。
[0054]
在[图1]的配置中,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可以在第一压力下向施配器2供应液化气体(阀5是打开的)。施配器2中产生的任何蒸气(泵送蒸发气体,例如,来自泵的蒸发气体或任何其他“汽化”蒸发气体)可以返回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经由蒸气输送管道27,其中,对应的阀7、10是打开的)。
[0055]
在[图2]的配置中,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20对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进行填充。填充管道11的第二端连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20。此外,蒸气收集管道13的第二端(优选地经由蒸气输送管道17、27的共用阀7)附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20的上部部分。
[0056]
在第一阶段中,可以经由例如打开对应蒸气收集管道13和蒸气输送管道17的阀23和阀9使移动供应储存器20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的压力均衡。
[0057]
为了通过移动储存器20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的压力差来输送液体(不进行泵送),移动供应储存器20中的压力必须比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中的压力高。或者没有做到这一点,移动储存器20必须配备有泵。
[0058]
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自加压(常规地通过对移动储存器20中的流体进行抽回、加热以及再注入)来增加移动储存器20中的压力。
[0059]
还可以通过输送由施配器2供应(经由气体收集管道13并打开所讨论的阀23、7)或由第一储存器3而非由第二储存器4供应(经由管道13、27并打开阀10并且关闭所讨论的阀9)的加压流体来增加这个压力。如[图3]中所展示的,在施配器2中生成的蒸发压力下的气体可以经由蒸气输送管道27(打开对应的阀7和阀10)同时或循序地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
[0060]
当移动储存器20中的压力比第二气体储存器4中的压力大时,可以通过打开填充管道11的阀12,通过压力差将液化气体从移动储存器20输送到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在[图3]中展示了这一点。如所展示的,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优选地是通过其上部部分填充。
[0061]
如上文,在施配器2中生成的蒸发压力下的气体可以经由蒸气输送管道27(打开对应的阀7和阀10)同时或循序地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类似地,在施配器2中生成的蒸发压力下的气体可以经由蒸气收集管道13并打开所讨论的阀7、23同时或循序地输送到移动储存器20中。
[0062]
当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被填充完成时,移动供应储存器20可以在关闭蒸气收集管道13和填充管道11的阀12、23之后断开连接,如[图4]中所展示的。
[0063]
如果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的压力并非低到足以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接收液态液化气体,则可能有必要将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加压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的压力(或比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的压力高)。
[0064]
如[图5]中所展示的,在第一步骤中,可以提供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的压力均衡。这可以通过打开连接所述两个储存器3、4的上部部分的蒸气输送管道17、27的阀9、10来实现。
[0065]
如果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定位在比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高的高度处,则可以通过重力将液态液化气体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
[0066]
否则(或此外),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可以加压到比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的压力大的压力。这可以通过关闭连接到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蒸气输送管道17中的阀9并通过使压力在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中积聚来实现。例如,压力的这个积聚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部件(经由蒸发器和/或加热器)来实现。
[0067]
[图6]描述了用来自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液化气体来填充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示例。连接管道8的阀18是打开的。在从顶部供应的情况中:液化气体从顶部进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并在那里冷却上部部分中存在的蒸气。这降低了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中的压力。这个压力下降加速了液体的输送(压力差)。
[0068]
只要有必要,就可以取决于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的相对容积和架构来实施液体的这个输送。
[0069]
当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被排空时,关闭连接管道8的这个阀18。经由打开连接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蒸气输送管道27的阀10,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再次处于相同的压力下。
[0070]
然后,如[图7]中所展示的,为了使得可以进行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下一次填充,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中的压力可以被再次降低到与移动供应储存器20的压力相配的低压力。
[0071]
这个压力下降可以通过将加压气体输送到固定储存器21或移动储存器20、通过压力均衡来实现。如果有必要,这使得压力可以在这样的移动供应储存器20中有利地积聚,该移动供应储存器将需要增加压力(打开蒸气输送管道17和蒸气收集管道13的阀9和阀23)。如果有必要,这使得可以取代移动供应储存器20的自加压系统。
[0072]
如[图9]中所展示的,液化气体源的液化气体储存器3、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模块化基本容器的储罐构成。所述容器具备第一流体输送管道30,该第一流体输送管道具有附接到储罐3、4的上部端的第一端。储罐3、4具备第二流体输送管道40,该第二流体输送管道具有附接到储罐3、4的下部端的第一端。第一输送管道30和第二输送管道40各自包括一组相应的阀。第一输送管道30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第一输送管道30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90、110。第二输送管道40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第二输送管道40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100、120。位于输送管道的第二端处的流体连接配件90、100、110、120优选地是快速连接类型的配件。
[0073]
例如,第一输送管道30包括位于其第一端附近的第一阀50以及位于两个第二端中的一个处的第二阀70。例如,第二输送管道40以同样的方式包括位于其第一端附近的第一阀60以及位于两个第二端中的一个处的第二阀80。
[0074]
每一个基本容器可以包括第三连接管道130,该第三连接管道具有例如经由第一输送管道30附接到储罐的上部端的第一端以及例如经由第二输送管道40附接到储罐的下部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管道130包括一组阀140。第三连接管道130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一端。第三连接管道1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输送管道4的第一端。
[0075]
两个基本容器得以连接,并且因此使得可以串联地或并联地附接两个对应储存器3、4。
[0076]
在这个示例中,第一基本容器(在右侧)串联地附接到第二容器(在左侧)。第二储
存器4的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二端110附接到第一储存器30的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二端90。第二储存器4的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二端120附接到第一储存器3的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二端100。
[0077]
因此,基本容器的两个储存器3、4可以串联地且/或并联地附接到源和/或接收器,该源和/或该接收器附接到第二储存器4的自由端90、100(在左侧)。
[0078]
第一储存器3(在右侧)的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二端110和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二端120可以分别连接到用于液化气体的移动供应储罐20的上部端和下部端。
[0079]
在[图9]的配置中,移动储罐20的上部部分与第一储存器3的上部部分之间的压力可以被均衡(经由第一管道30并打开第一储存器3的所讨论的阀70、50并且关闭其他阀80、140、50)。
[0080]
可以通过将移动储罐20的下部端单独地连接到第一储存器3的上部部分(例如,经由所讨论的管道40和管道130并且经由打开适当的阀80、60、140)将液体从移动储罐20输送到第一储存器3(从顶部)。同时,移动储罐20的上部部分可以放置成单独地与第二储存器4的上部部分进行流体连接(经由所讨论的管道30并且经由打开适当的阀70、50)。
[0081]
为了将移动储存器与第一储存器断开连接,可以关闭第一储存器的全部的阀70、50、60、80、140。
[0082]
这个架构还使得可以在所讨论的阀在打开的情况下经由管道30将气体(气体源在左侧附接到端90)从使用者输送到一个或两个储存器3、4的上部端。同时,储存器3、4的下部部分可以与端100隔离或不隔离,以便向使用者(在左侧附接到端100)供应或不供应液体,阀140被关闭。
[0083]
一个或两个储存器3、4可以经由所讨论的管道40通过以下操作在端100(在左侧)处供应液体:在可以隔离储存器3、4的上部端(关闭适当的阀50、70)的同时,打开适当的阀60、80。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储存和施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特别是液化氢的设备,该设备(1)包括液化气体源(3,4)和施配器(2),该施配器(2)包括经由一组管道(5)连接到该液化气体源(3,4)的第一流体入口以及旨在附接到由该施配器(2)供应的加压液化气体的使用者的第二端(6),该源(3,4)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并向该施配器(2)供应该液化气体的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该源(3,4)包括被配置成在比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第一经确定压力低的第二经确定压力下储存液化气体的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该设备(1)包括具备一组阀(18)的连接管道(8),该连接管道连接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以允许在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之间输送流体,该设备(1)包括填充管道(11),该填充管道具备一组阀(12)并具有连接到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第一端以及旨在连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以便填充该源(3,4)的移动储存器(20)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该施配器(2)包括经由相应的蒸气输送管道(17,27)附接到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上部部分和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上部部分的第二流体入口,所述蒸气输送管道(17,27)具备一组阀(9,10),所述蒸气输送管道(17,27)被配置成允许在该施配器(2)与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或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3,4)之间输送特别是蒸气的加压流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蒸气收集管道(13),该蒸气收集管道具备一组阀(23)并包括附接到该施配器(2)的第二流体入口的第一端以及旨在附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的移动储存器(20)的上部端的第二端,以便从移动储存器(20)向该施配器(2)输送蒸气。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这两个液化气体储存器(3,4)被相对地布置,以便允许通过重力将液化流体从该第二储存器(4)输送到该第一储存器(3)。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位于该第一储存器(3)上方。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容纳在包括具有共用底座的两个叠加隔间的同一个储罐中,并且其中,该第二储存器(4)由上部隔间形成且该第一储存器(3)由下部隔间形成。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施配器(2)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从液化气体泵送液化气体的低温流体泵送机构。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和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各自形成相应的基本容器的一部分,该相应的基本容器各自包括具有附接到该储存器(3,4)的上部端的第一端的第一流体输送管道(30)、具有附接到该储存器(3,4)的下部端的第一端的第二流体输送管道(40),该第一输送管道(30)和该第二输送管道(40)各自包括一组相应的阀,该第一输送管道(30)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该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该第一输送管道(30)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99,110),该第二输送管道(40)包括形成两个第二端的并联地附接到该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一端的两个分支,该第二输送管道(40)的两个第二端各自具备相应的流体连接配件(100,120),第三连接管道(130)具有附接到该第一输送管道(30)的第一端以及附接到该第二输送管道(40)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管道(130)包括一组阀(14);并且其特征在于,这些基本容器(1)以流体方式彼此附接。
8.一种用于借助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来储存和施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特别是液化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填充管道(11)用来自移动供应储存器(20)的液化低温流体来填充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4)。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填充该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4)之前使压力在该移动供应储存器(20)内积聚的步骤;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该移动供应储存器(20)与该第二流体储存器(4)放置成利用压力差进行流体连通而从该移动储存器(20)填充该第二低温流体储存器(4)。10.如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将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放置成利用压力差进行流体连通而将液化流体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输送到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步骤。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将液化流体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输送到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步骤之前使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的压力均衡的步骤。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使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之间的压力均衡的步骤之后降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中的压力的步骤。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中的压力的步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在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和移动储存器或固定储存器(20,21)之间的压力均衡;加压气体从该第二气体储存器(4)到比如燃料电池的气体使用者的输送。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压力下将液化低温流体从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输送到施配器(2)的步骤。15.如权利要求8至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与在该第一压力下将液化低温流体从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输送到该施配器(2)的步骤同时或之后将加压蒸气从该施配器(2)输送到该第一气体储存器(3)的步骤。

技术总结


披露了一种用于储存和分配加压液化低温流体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液化气体源(3,4)和施配器(2),该施配器包括连接到该液化气体源(3,4)的第一流体入口以及旨在连接到由该施配器(2)供应的加压液化气体的使用者的第二端(6),该源(3,4)包括被配置成在第一经确定压力下储存该液化气体并向该施配器(2)供应该液化气体的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该源(3,4)包括被配置成在比该第一压力低的第二经确定压力下储存该液化气体的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该设备(1)包括具有阀组件(18)的连接该第一液化气体储存器(3)与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4)的连接管道(8),该设备(1)包括填充管道(11),该填充管道具有阀组件(12)并具有连接到该第二液化气体储存器(3)的第一端以及旨在连接到用于供应液化气体以填充该源(3,4)的移动储存器(20)的第二端。储存器(20)的第二端。储存器(20)的第二端。


技术研发人员:

让-马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12.11

技术公布日:

2022/8/30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5:3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5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储存器   气体   管道   流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