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
结构。
背景技术:
2.采煤向来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当前正在花较大的力量来改善工作条件。由于煤炭资源的埋藏深度不同,一般相应的采用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方式,与露天开采相比,矿井开采技术的难度要高得多,但由于大多数煤矿都埋藏在地下,因此必须采用矿井开采方式。
3.支架结构是煤矿开采设备中的重要之一,也是保证矿工的安全必要设备之一,目前煤矿在井下作业时,经常会在各个巷道交界处放置支架结构,是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现有的支架结构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支架结构在使用时,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支架结构上,支架结构上的支撑板通常由支架座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即支撑板通常只能将部分承重力通过支架座传递到地面上,支撑板自身承受大部分的承重力,使得支撑板受到过大的应力时容易被损坏,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容易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架结构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支架结构在使用时,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支架结构上,支架结构上的支撑板通常由支架座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即支撑板通常只能将部分承重力通过支架座传递到地面上,支撑板自身承受大部分的承重力,使得支撑板受到过大的应力时容易被损坏,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容易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的支架座和支撑机构,可以将支撑板受到的应力通过支撑机构和支架座传递到地面上,从而支撑板上的应力,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损失。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座和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座上,并对所述支架座进行支撑,提高支架座的承重力;其中,所述支架座包括支撑架和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到90度时,能够对上面的结构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下
端面的第一固定件和若干组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加强支撑杆,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对第一支撑板进
行支撑,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上套设有加强支撑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加强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件,将所述加强支撑件安装到第二固定件上,能够将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受到承重力传递到加强支撑件,通过第二固定件传递到支架座,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第一加强支撑杆的承重力,且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受到的承重力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和所述加强支撑件传递到地面上,从而提高支架座的承重力。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垂直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转动杆,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凹槽中,在不使用所述支架座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方便对其进行收纳,且将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进行支撑时,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转动杆受到应力减小。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若干组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面和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安装到所述第一固定槽中,将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横截面均呈圆形。
12.优选的,所述加强支撑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若干组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圆环结构,若干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能够对称将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受到的应力传递到所述底板上。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两组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直接插入所述第二固定槽中,且所述第二连接件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14.优选的,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调节机构,能够对所述支架座支撑的面积进行调节增加。
15.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若干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板和若干组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面的加固块,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加固块相匹配的连接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加固块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下两端面平齐,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配合,能够对所述支架座上的结构进行支撑。
1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相同结构的第二加强支撑杆和若干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面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上同样安装有加强支撑件,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呈“工”字型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匹配的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的底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和所述第三固定槽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安装到所述第一固定槽中,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对所述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
17.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若干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面的加强限位件和若干组与所述加强限位件匹配的加强限位块,所述加强限位件呈“t”字型结构,若干组所述加强限位件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面和若干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所
述加强限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强限位件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加强限位件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使得所述加强限位件和所述加强限位块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18.优选的,所述支架座的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有若干组插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插块贴合的插槽,所述插块插入所述插槽中,所述加强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能够使得所述加强支撑板和提高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支架座和支撑机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支撑杆和第一固定件,能够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分别与底板和第一支撑板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架和若干组第一加强支撑杆对第一支撑板进行支撑,并将第一支撑板受到的应力传递到支撑架和第一加强支撑杆,且通过设置的加强支撑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将加强支撑件和底板连接,加强支撑件能够将第一加强支撑杆上的应力传递到底板上,从而对第一支撑板进行保护,避免装置被损坏之后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了支架结构的适用性;
2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加固块、加强限位件和加强限位块,能够将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加强支撑杆和加强支撑件配合,能够提高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效果,第二固定块能够将第二加强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起来,从而能够调节支架结构的支撑面积,方便对支架结构进行调节,且通过设置的加强支撑板,能够提高支架结构的承重效果,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了支架结构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中第一加强支撑杆和加强支撑件的局部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中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局部结构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中第二支撑板的局部结构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中第一支撑板的局部结构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中底板的局部结构图。
28.图中:1、支架座;2、支撑架;3、第一支撑板;4、第一固定件;5、第一加强支撑杆;6、加强支撑件;7、第二固定件;8、底板;9、支撑座;10、转动杆;11、第一固定块;12、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第二固定槽;15、第二支撑板;16、加固块;17、连接槽;18、第二加强支撑杆;19、第三固定件;20、第二固定块;21、第三固定槽;22、加强限位件;23、加强限位块;24、加强支撑板;25、插块;26、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支架结构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支架结构在使用时,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支架结构上,支架结构上的支撑板通常由支架座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即支撑板通常只能将部分承重力通过支架座传递到地面上,支撑板自身承受大部分的承重力,使得支撑板受到过大的应力时容易被损坏,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容易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的支架座和支撑机构,可以将支撑板受到的应力通过支撑机构和支架座传递到地面上,从而支撑板上的应力,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损失。本实用新型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30.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6所示,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座1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架座1上,并对支架座1进行支撑,提高支架座1的承重力;其中,支架座1包括支撑架2和转动安装在支撑架2上的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转动到90度时,能够对上面的结构进行支撑;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2上和第一支撑板3下端面的第一固定件4和若干组分别与第一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加强支撑杆5,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5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套设有加强支撑件6,支撑架2上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件6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件7,将加强支撑件6安装到第二固定件7上,能够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受到承重力传递到加强支撑件6,通过第二固定件7传递到支架座1,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5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承重力,且将第一支撑板3受到的承重力通过第一加强支撑杆5和加强支撑件6传递到地面上,从而提高支架座1的承重力。
33.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3向上转动,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底端固定到第一固定件4上,将加强支撑件6固定到第二固定件7上,然后将第一支撑板3向下转动,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到第一固定件4上,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板3固定,使得第一支撑板3对支架座1上的结构进行支撑。
34.支撑架2包括底板8和垂直安装在底板8上的支撑座9,第一支撑板3上安装有转动杆10,支撑座9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板3相对应的凹槽,使得第一支撑板3通过转动杆10转动安装在凹槽中,在不使用支架座1时,能够将第一支撑板3在支撑架2上转动,方便对其进行收纳,且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 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时,使得第一支撑板3上的转动杆10受到应力减小。
35.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若干组第一固定件4 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底板8的上端面,第一固定件4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块11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可将第一固定块11直接插入第一固定槽中,第一固定块11安装到第一固定槽中,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固定在支撑架2上,第一固定件4的横截面均呈圆形。
36.加强支撑件6包括套设在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的第一连接件12和若干组固定在第
一连接件12上的第二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2呈圆环结构,若干组第二连接件13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件12上,能够对称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 受到的应力传递到底板8上,加强支撑件6呈倒“v”字型,加强支撑件6固定在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且与底板8连接,能够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受到的应力传递到底板8上。
37.第二固定件7设置在底板8的上端面,两组第二固定件7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4的两侧,第二固定件7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件13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14,使得第二连接件13安装到第二固定槽14,第二连接件13可直接插入第二固定槽14中,使得第二连接件13和第二固定件7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实际应用时:
39.调节支撑机构,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3向上转动,将第一固定块11安装到第一固定槽14中,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底端固定到第一固定件4上,将第二连接件13安装到第二固定槽中,将加强支撑件6固定到第二固定件7 上,然后将第一支撑板3向下转动,将第一固定块11安装到第一固定槽中,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到第一固定件4上,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架2和第一支撑板3固定,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5、加强支撑件6和支撑架2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
40.当第一支撑板3受到压力时,主要将大部分承重力传递到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然后一部分应力传递到加强支撑件6上,通过第一加强支撑杆5和加强支撑件6将应力传递到底板8上,使得第一支撑板3承受一部分应力,避免了第一支撑板3受到过大的应力而被损坏,提高了支架座1的使用寿命。
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支架座1和支撑机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支撑杆5和第一固定件4,能够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5分别与底板8和第一支撑板3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架2和若干组第一加强支撑杆5对第一支撑板3 进行支撑,并将第一支撑板3受到的应力传递到支撑架2和第一加强支撑杆5,且通过设置的加强支撑件6和第二固定件7,能够将加强支撑件6和底板8连接,加强支撑件6能够将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的应力传递到底板8上,从而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保护,避免装置被损坏之后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了支架结构的适用性。
42.实施例2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具备以下结构:
44.支架座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能够对支架座1支撑的面积进行调节增加。
45.调节机构包括若干组与第一支撑板3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板15和若干组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5靠近第一支撑板3一侧面的加固块16,第一支撑板3 上开设有若干组与加固块16相匹配的连接槽17,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 15通过加固块16进行连接,第一支撑板3的上下两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5的上下两端面平齐,使得第二支撑板15与第一支撑板3的配合,能够对支架座 1上的结构进行支撑。
46.调节机构还包括与第一加强支撑杆5相同结构的第二加强支撑杆18和若干组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5下端面的第三固定件19,第二加强支撑杆18 上同样安装有加强支撑件6,第二加强支撑杆18的顶端固定有呈“工”字型的第二固定块20,第三固定件19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块20相匹配的第三固定槽21,第二加强支撑杆18的底端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固定件4上,第二固定块20和第三固定槽21连接,第一固定块11安装到第一固定槽中,通过第二
加强支撑杆18对第二支撑板15进行支撑。
47.调节机构还包括若干组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5下端面的加强限位件22 和若干组与加强限位件22匹配的加强限位块23,加强限位件22呈“t”字型结构,若干组加强限位件22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若干组第二支撑板15的下端面,加强限位块23上开设有与加强限位件22相匹配的限位槽,加强限位件22插入限位槽中,使得加强限位件22和加强限位块23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板15和第一支撑板3连接。
48.支架座1的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24,加强支撑板24的下端面固定有若干组插块25,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5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插块25贴合的插槽26,插块25插入插槽26中,加强支撑板24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15固定连接,能够使得加强支撑板24和提高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实际应用时:
50.使用时,将第一固定块11安装到第一固定槽中,将第二加强支撑杆18 的底端固定到第一固定件4上,将第二连接件13安装到第二固定槽14中,将加强支撑件6固定到第二固定件7上,将加固块16安装到连接槽17中,将第二固定块20安装到第三固定槽21中,将第二加强支撑杆18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板15连接起来,将加强限位件22安装到限位槽中,将加强限位件22 和加强限位块23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15连接起来,将插块25插入插槽26中,将加强支撑板24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15固定连接。
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的加固块16、加强限位件22和加强限位块23,能够将第二支撑板15和第一支撑板3固定连接,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加强支撑杆18和加强支撑件6配合,能够提高对第二支撑板 15的支撑效果,第二固定块20能够将第二加强支撑杆18和第二支撑板15固定起来,从而能够调节支架结构的支撑面积,方便对支架结构进行调节,且通过设置的加强支撑板24,能够提高支架结构的承重效果,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了支架结构的适用性。
5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座(1);支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座(1)上,并对所述支架座(1)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架座(1)包括支撑架(2)和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第一支撑板(3);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和所述第一支撑板(3)下端面的第一固定件(4)和若干组分别与第一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加强支撑杆(5),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套设有加强支撑件(6),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加强支撑件(6)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件(7),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对所述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且将所述第一支撑板(3)受到的承重力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和所述加强支撑件(6)传递到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底板(8)和垂直安装在底板(8)上的支撑座(9),所述第一支撑板(3)上安装有转动杆(10),所述支撑座(9)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应的凹槽,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3)通过所述转动杆(10)转动安装在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1),若干组所述第一固定件(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所述底板(8)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固定件(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1)相匹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件(4)的横截面均呈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件(6)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上的第一连接件(12) 和若干组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上的第二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2)呈圆环结构,若干组所述第二连接件(13)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7)设置在底板(8)的上端面,两组所述第二固定件(7)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4)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件(7)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相匹配的第二固定槽(14),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13)安装到第二固定槽(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能够对所述支架座(1)支撑的面积进行调节增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若干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板(15)和若干组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5)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3)一侧面的加固块(16),所述第一支撑板(3)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加固块(16)相匹配的连接槽(1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强支撑杆(5)相同结构的第二加强支撑杆(18)和若干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5)下端面的第三固定件(19),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18)的顶端固定有呈“工”字型的第二固定块(20),所述第三固定件(19)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0)相匹配的第三固定槽(21),所述第二加强支撑杆(18)的底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4)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若干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5)下端面的加强限位件(22)和若干组与所述加强限位件(22)匹配的加强限位块(23),所述加强限位件(22)呈“t”字型结构,若干组所述加强限位件(22)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若干组所述第二支撑板(15)的下端面,所述加强限位块(23)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强限位件(22)相匹配的限位槽。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1)的上端面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24),所述加强支撑板(24)的下端面固定有若干组插块(25),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板(15)的上端面均开设有与插块(25)贴合的插槽(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座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架座上,并对支架座进行支撑;支架座包括支撑架和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重力强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支撑杆和第一固定件,能够使得第一加强支撑杆分别与底板和第一支撑板连接,使得支撑架和第一加强支撑杆对第一支撑板进行支撑,且通过设置的加强支撑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将加强支撑件和底板连接,加强支撑件能够将第一加强支撑杆上的应力传递到底板上,从而对第一支撑板进行保护,避免装置被损坏之后对附近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支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刘军 肖浪 李聪 茹悦 宋研伟 高晓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2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