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
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2.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是:压气机(压缩机)连续地从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送入燃烧室,
所述空气与喷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成为高温燃气,随即流入燃气涡轮中膨胀做功,推动涡轮叶轮带着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燃烧后的尾气,燃气轮机排烟的温度通常分布在410~560℃,现有利用余热的方式为烟道式水管余热锅炉,可以产生需要的蒸汽或热水。
3.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通常采用强制循环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对燃气轮机的尾气余热进行回收,所述余热锅炉依靠循环水泵建立起汽水循环,存在自身功耗大,建造及运营成本高的问题。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包括锅炉封闭外壳,还包括
汽包,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汽包,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侧壁构造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沿焊接固定有高温烟道,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内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固定有
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所述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的顶部排气口均连通有蒸汽导管,三根所述蒸汽导管的顶部均与汽包连接,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连接有贯穿锅炉封闭外壳侧壁的给水管,所述省煤器与蒸发器之间、蒸发器与过热器之间均连通有导水管;
8.所述汽包的侧壁连接有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且与给水管连通,所述汽包的内部安装固定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且与蒸发器的进水口连通;
9.所述汽包的顶部安装固定有排出管。
10.进一步地,所述锅炉封闭外壳远离高温烟道的一侧构造有排烟口,且排烟口的内周焊接固定有烟囱;烟囱的直径小于高温烟道的最小处直径,能够使得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与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充分交换。
11.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导管的外周安装有单向阀;避免汽包中的蒸汽和水液逆流进入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中。
12.进一步地,所述下降管的外周安装有电磁阀;避免给水管中的水液通过下降管进入汽包中。
13.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烟道构造为斗型;能够降低高温烟气的流速,利于充分进行热交换。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构造为斗型的高温烟道利于降低高温烟气的流速,从而延长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既能够通过下降管进行水汽的自然循环,又能够通过循环泵进行水汽的强制循环,提高了对高温烟气中热量的利用率,在低效率生产状态下关闭循环泵,能够节约能源,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8.图中:1、锅炉封闭外壳;2、省煤器;3、蒸发器;4、过热器;5、高温烟道;6、给水管;7、汽包;8、蒸汽导管;9、下降管;10、排出管;11、烟囱;12、循环泵;13、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
‑
3所示,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包括锅炉封闭外壳1,还包括汽包7,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汽包7,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侧壁构造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沿焊接固定有高温烟道5,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内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固定有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所述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的顶部排气口均连通有蒸汽导管8,三根所述蒸汽导管8的顶部均与汽包7连接,所述省煤器2的进水口连接有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侧壁的给水管6,所述省煤器2与蒸发器3之间、蒸发器3与过热器4之间均连通有导水管;
21.所述汽包7的侧壁连接有下降管9,所述下降管9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且与给水管6连通,所述汽包7的内部安装固定有循环泵12,所述循环泵12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管13,所述循环管13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且与蒸发器3的进水口连通;
22.所述汽包7的顶部安装固定有排出管10。
23.其中,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远离高温烟道5的一侧构造有排烟口,且排烟口的内周焊接固定有烟囱11;烟囱11的直径小于高温烟道5的最小处直径,能够使得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与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充分交换。
24.其中,所述蒸汽导管8的外周安装有单向阀;避免汽包7中的蒸汽和水液逆流进入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中。
25.其中,所述下降管9的外周安装有电磁阀;避免给水管6中的水液通过下降管9进入汽包7中。
26.其中,所述高温烟道5构造为斗型;能够降低高温烟气的流速,利于充分进行热交
换。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使用前,将外界高温烟气通入高温烟道5中,并将清水送入给水管6中,随后通过导水管进入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中,高温烟气与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进行热交换分别加热其中的水液,一部分水液受热变成蒸汽通过蒸汽导管8进入汽包7中,此时根据锅炉效率进行操作,若功率较高,打开循环泵12,循环泵12抽取汽包7中液化的水通过循环管13输送至蒸发器3中,若功率较低,则低温水汽和液化后的水从下降管9中进入给水管6,再次进行汽化。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包括锅炉封闭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包(7),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汽包(7),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侧壁构造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沿焊接固定有高温烟道(5),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的内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固定有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所述省煤器(2)、蒸发器(3)和过热器(4)的顶部排气口均连通有蒸汽导管(8),三根所述蒸汽导管(8)的顶部均与汽包(7)连接,所述省煤器(2)的进水口连接有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侧壁的给水管(6),所述省煤器(2)与蒸发器(3)之间、蒸发器(3)与过热器(4)之间均连通有导水管;所述汽包(7)的侧壁连接有下降管(9),所述下降管(9)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且与给水管(6)连通,所述汽包(7)的内部安装固定有循环泵(12),所述循环泵(12)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管(13),所述循环管(13)的端部贯穿锅炉封闭外壳(1)且与蒸发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汽包(7)的顶部安装固定有排出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封闭外壳(1)远离高温烟道(5)的一侧构造有排烟口,且排烟口的内周焊接固定有烟囱(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导管(8)的外周安装有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9)的外周安装有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道(5)构造为斗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互补余热锅炉,包括锅炉封闭外壳,还包括汽包,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汽包,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侧壁构造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沿焊接固定有高温烟道,所述锅炉封闭外壳的内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固定有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所述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的顶部排气口均连通有蒸汽导管,三根所述蒸汽导管的顶部均与汽包连接,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连接有贯穿锅炉封闭外壳侧壁的给水管。既能够通过下降管进行水汽的自然循环,又能够通过循环泵进行水汽的强制循环,在提高热量利用率的同时节约能源,降低使用成本。降低使用成本。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张坦 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平湖德润环保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22
技术公布日: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