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除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除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除膜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膜,是指家居建材市场中的一种贴膜,其彩多样,节能环保,主要应用于装饰室内外玻璃,这种玻璃贴膜不但可以改变普通玻璃单调透明的形象,为室内外增添美感,还可以隔热阻寒,防爆抗震,为居室保暖同时添加安全保险。玻璃除膜装置属于一种在玻璃表面通过打磨的方式对玻璃表面进行处理。
3.申请号为201220096456.9的文件公开了一种手动除膜机,用于对镀膜玻璃边部进行手动除膜。所述手动除膜机包括手提砂轮机主体和安装于所述手提砂轮机主体的除膜砂轮,所述手提砂轮机主体驱动所述除膜砂轮转动,以对镀膜玻璃边部进行除膜。所述手动除膜机利用设置于手提砂轮机主体的除膜砂轮即可有效地镀膜玻璃的边部进行手动除膜。但是,现有装置在使用时,在打磨除膜到玻璃边缘打磨片离开玻璃时,打磨片失去底部支撑,人手持玻璃除膜装置时会向下一沉,此时容易导致打磨片伤到玻璃的边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除膜装置,旨在解决在使用现有装置时,在打磨除膜到玻璃边缘打磨片离开玻璃时,打磨片失去底部支撑,人手持玻璃除膜装置时会向下一沉,此时容易导致打磨片伤到玻璃的边缘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包括砂轮机主体、打磨盘和防护罩,所述打磨盘可拆卸的装配在所述砂轮机主体的输出端上,所述防护罩,所述砂轮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接触筒,所述第三接触筒位于所述打磨盘与所述砂轮机主体的把手之间。
7.使用时,使用者手持砂轮机主体的手柄部位,打磨盘和第三接触筒的底部外壁均与玻璃表面接触,此时第三接触筒以第三支撑杆为轴转动,即当打磨盘移动到玻璃边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由于第三接触筒位于后方且依旧与玻璃表面有接触,以此为装个装置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装置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人员手持打磨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整个装置因失去底部支撑而出现手臂下沉的现象,保护被除膜加工的玻璃。
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呈两竖列排布,其中两个相同水平高度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中插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接触筒,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下方。
9.使用时,根据玻璃的厚度选择在安装孔处安装第一螺栓,以此适应多种厚度规格的玻璃件;被除膜加工的玻璃件位于第二接触筒和第三接触筒之间,以此实现夹接定位的
作用,保持打磨盘在移动时的高度,便于在打磨到玻璃边缘时,人员为了不伤到玻璃边缘而过度太高打磨盘造成打磨不足,即第三接触筒和第二接触筒均位于打磨盘移动的后方,为打磨盘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卡套的顶部外壁和一侧边外壁均设置有定位螺栓,以此通过定位螺栓将卡套固定在砂轮机主体的外壁,所述卡套的顶部一边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远离所述打磨盘的一侧,以此在安装时便于快速将卡套卡接在砂轮机主体上,再通过定位螺栓将卡套固定在砂轮机主体上,操作快捷。
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砂轮机主体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接触筒,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同一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嵌入有转球,所述转球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杆,所述砂轮机主体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导向框,所述滑块承载于所述导向框中,所述导向框的远离所述打磨盘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螺纹孔;转动螺杆,螺杆带动转球在卡槽中转动,带动滑块水平移动,以此带动滑块下方的第一支撑杆移动,促使第一接触筒与所述玻璃件的侧壁贴合,以此保持打磨位置与玻璃件边缘的距离。
12.由上可知,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包括砂轮机主体、打磨盘和防护罩,所述打磨盘可拆卸的装配在所述砂轮机主体的输出端上,所述防护罩,所述砂轮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接触筒,所述第三接触筒位于所述打磨盘与所述砂轮机主体的把手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使用时,第三接触筒位于后方且与玻璃表面有接触,以此为装个装置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装置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人员手持打磨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整个装置因失去底部支撑而出现手臂下沉的现象,具有保护被除膜加工的玻璃的技术效果。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的转球安装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1、防护罩;2、打磨盘;3、第一接触筒;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7、第二接触筒;8、安装板;9、第三接触筒;10、卡套;11、定位螺栓;12、砂轮机主体;13、导向框;14、螺杆;15、滑块;16、转球;17、安装孔;18、第一螺栓;19、螺母;2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主要应用于在使用现有装置时,在打磨除膜到玻璃边缘打磨片离开玻璃时,打磨片失去底部支撑,人手持玻璃除膜装置时会向下一沉,此时容易导致打磨片伤到玻璃的边缘的场景。
21.参照图1和图2,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包括砂轮机主体12、打磨盘2和防护罩1,打磨盘2可拆卸的装配在砂轮机主体12的输出端上,防护罩1,砂轮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套10,卡套10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6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接触筒9,第三接触筒9位于打磨盘2与砂轮机主体12的把手之间。
22.使用时,使用者手持砂轮机主体12的手柄部位,打磨盘2和第三接触筒9的底部外壁均与玻璃表面接触,此时第三接触筒9以第三支撑杆6为轴转动,即当打磨盘2移动到玻璃边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由于第三接触筒9位于后方且依旧与玻璃表面有接触,以此为装个装置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装置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人员手持打磨盘2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整个装置因失去底部支撑而出现手臂下沉的现象,保护被除膜加工的玻璃。
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7,安装孔17呈两竖列排布,其中两个相同水平高度上的两个安装孔17中插入有第一螺栓18,第一螺栓1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9,第一螺栓1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5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接触筒7,第二支撑杆5位于第三支撑杆6下方;使用时,根据玻璃的厚度选择在安装孔17处安装第一螺栓18,以此适应多种厚度规格的玻璃件;被除膜加工的玻璃件位于第二接触筒7和第三接触筒9之间,以此实现夹接定位的作用,保持打磨盘2在移动时的高度,便于在打磨到玻璃边缘时,人员为了不伤到玻璃边缘而过度太高打磨盘2造成打磨不足,即第三接触筒9和第二接触筒7均位于打磨盘2移动的后方,为打磨盘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其中,可以采用两个第三接触筒9和两个第二接触筒7,组成平行四边形,但是,本方案中采用两个第二接触筒7和一个第三接触筒9已经能够保持打磨盘2在移动时的线形,因此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的作用,其中,第二支撑杆5的外径大于第一螺栓18的外径。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套10的顶部外壁和一侧边外壁均设置有定位螺栓11,以此通过定位螺栓11将卡套10固定在砂轮机主体12的外壁。
25.参照图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套10的顶部一边开设有缺口20,缺口20位于远离打磨盘2的一侧,以此在安装时便于快速将卡套10卡接在砂轮机主体12上,再通过定位螺栓11将卡套10固定在砂轮机主体12上,操作快捷;由于缺口20位于卡套10的上段,且位于远离打磨盘2的一侧,便于人员操作,避免出现打磨盘2阻碍人员安装卡套10的现象发生。
26.参照图1和图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砂轮机主体1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4的外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接触筒3,两个第一支撑杆4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同一滑块15,滑块1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卡槽中嵌入有转球16,转球1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杆14,砂轮机主体1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导向框13,滑块15承载于导向框13中,导向框13的远离打磨盘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螺纹孔,螺杆14贯穿螺纹孔;转动螺杆14,螺杆14带动转球16在卡槽中转动,带动滑块15水平移动,以此带动滑块15下方的第
一支撑杆4移动,促使第一接触筒3与玻璃件的侧壁贴合,以此保持打磨位置与玻璃件边缘的距离。
27.其中,安装板8与卡套10呈一体式结构,便于注塑成型;第三接触筒9和第二接触筒7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28.工作原理:使用时,打磨盘2和第三接触筒9的底部外壁均与玻璃表面接触,此时第三接触筒9以第三支撑杆6为轴转动,即当打磨盘2移动到玻璃边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由于第三接触筒9位于后方且依旧与玻璃表面有接触,以此为装个装置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装置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人员手持打磨盘2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整个装置因失去底部支撑而出现手臂下沉的现象,以此保护被除膜加工的玻璃。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包括砂轮机主体(12)、打磨盘(2)和防护罩(1),所述打磨盘(2)可拆卸的装配在所述砂轮机主体(12)的输出端上,所述防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套(10),所述卡套(10)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支撑杆(6),所述第三支撑杆(6)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接触筒(9),所述第三接触筒(9)位于所述打磨盘(2)与所述砂轮机主体(12)的把手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17)呈两竖列排布,其中两个相同水平高度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孔(17)中插入有第一螺栓(18),所述第一螺栓(1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9),所述第一螺栓(1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接触筒(7),所述第二支撑杆(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栓(18)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10)的顶部外壁和一侧边外壁均设置有定位螺栓(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10)的顶部一边开设有缺口(20),所述缺口(20)位于远离所述打磨盘(2)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筒(9)和所述第二接触筒(7)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机主体(12)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外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接触筒(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同一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嵌入有转球(16),所述转球(1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杆(14),所述砂轮机主体(1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导向框(13),所述滑块(15)承载于所述导向框(13)中,所述导向框(13)的远离所述打磨盘(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14)贯穿所述螺纹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与所述卡套(10)呈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除膜装置,包括砂轮机主体、打磨盘和防护罩,所述打磨盘可拆卸的装配在所述砂轮机主体的输出端上,所述防护罩,所述砂轮机的外壁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接触筒,所述第三接触筒位于所述打磨盘与所述砂轮机主体的把手之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玻璃除膜装置,使用时,第三接触筒位于后方且与玻璃表面有接触,以此为装个装置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装置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人员手持打磨盘即将从玻璃上脱离时整个装置因失去底部支撑而出现手臂下沉的现象,具有保护被除膜加工的玻璃的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波 莫震宇 尹华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创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1:1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4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玻璃   砂轮机   磨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