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及其侧
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2.当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乐器产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目前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是在由上盖和底盖拼合形成一个内空的柱形
壳体,在柱形壳体内设置了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了多个触点,在上盖上嵌入安装多个按键,通过按压按键使得按键与内部电路板上的触点接触,从而可以实现与该按键对应的功能。由于考虑到某些按键的操作更符合用户习惯,某些按键无法设置在上盖上,需要转移到柱形壳体的侧部安装,而既有的侧按键机构在按压时操作不便,不符合人体力学特点,而且按压过程中存在很长一段距离的落空,使得电子乐器演奏按键手感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按键手感不好、影响用户体验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及其侧按键机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安装于
所述电子乐器的壳体侧壁,所述侧按键机构包括侧按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
转轴、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供所述侧按键穿设且活动的按键过孔,所述侧按键通过所述转轴实现在被按压时绕第一方向转动;
5.所述弹性缓冲件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侧按键连接并给所述侧按键提供按压阻力,所述按压阻力将所述侧按键抬起使其无法接触所述壳体内的轻触开关,所述侧按键被按压而转动时克服所述按压阻力而按压所述轻触开关。
6.优选地,所述侧按键沿其延伸方向分为分布在转轴两侧的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穿过所述按键过孔,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转臂连接,所述第一转臂被按压而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臂转动以克服所述按压阻力。
7.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臂面向/背离所述轻触开关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第一定位柱,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8.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臂面向所述轻触开关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正对所述轻触开关的用于按压所述轻触开关的按压凸块,所述按压凸块和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转臂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按压凸块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柱更靠近所述转轴。
9.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支架,所述上盖内设置电路板,所述轻触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面向所述支架,所述上盖顶部往朝向所述支架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定
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正对的通孔以供所述弹性缓冲件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柱通过。
1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上盖和和位于下方的支架,所述上盖内设置电路板,所述轻触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面向所述支架;
11.所述第一转臂沿其延伸方向分为转动臂和按压力臂,所述转动臂是自所述第二转臂起斜向上延伸形成且所述转动臂与所述第二转臂之间形成钝角,所述按压力臂是自转动臂的远离所述第二转臂的端部起斜向下延伸形成。
12.优选地,所述侧按键开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活动穿过所述转轴孔以使所述侧按键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设置两个固定耳,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固定耳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装多个所述侧按键,多个所述侧按键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14.优选地,所述弹性缓冲件为弹簧。
15.另一方面,构造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包括壳体以及如前所述的侧按键机构。
16.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及其侧按键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用户没有按压时,因为弹性缓冲件的作用使得侧按键不会按压轻触开关,由于侧按键通过转轴实现按压时绕壳体长度方向的转动,侧按键被按压而转动时则会克服弹性缓冲件的按压阻力,从而按压轻触开关,如此,弹性缓冲件会使按压过程不会存在落空,因此本实用新型按键手感更好,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按键布置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俯视图;
20.图3是新型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分解图;
21.图4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5是图2中的a-a剖面示意图;
23.图6是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侧按键机构的受力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
29.参考图1-3,本实施例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21,安装在壳体顶部的多个正面按键2~8,以及安装在壳体左侧的多个侧按键9、10和右侧的多个侧按键11、12。
30.其中,所述壳体在厚度方向上分为上方的上盖1和底部的支架22,上盖1和支架22组装形成所述壳体,电路板21是安装在上盖1内部的,上盖1和支架22断面大致层u型,上盖1和支架22用螺丝或卡扣固定,支架22压住电路板21和侧按键顶部。
31.参考图3,电路板21上设置有轻触开关30,每一个侧按键11、12、9、10对应一个轻触开关30。
32.其中,正面按键2~8嵌入安装于上盖1的顶部,正面按键2~8均是用于演奏的,其具体结构采用既有的方案,此部分本实用新型并不做改进。
33.本实施例中,侧按键9、10和侧按键11、12主要是嵌入安装在上盖1的左、右侧壁。侧按键11、12、9、10的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比如可以设定侧按键9、10用于辅助调音,11、12用于演奏。侧按键11、12、9、10对应的侧按键机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进所在。
34.参考图3,所述侧按键机构包括侧按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转轴、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弹性缓冲件优选为弹簧29,当然也可以以其他具有弹性性能的元件替代。
35.其中,所述转轴上套装多个所述侧按键,多个所述侧按键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理论上,可以是每一个侧按键配置一个侧按键机构,但是为了简化结构以及节省空间,本实施例中一个侧按键机构安装两个侧按键,左侧的侧按键9、10对应一个侧按键机构,右侧的侧按键11、12对应一个侧按键机构,因此,左侧的侧按键9、10共用一个转轴28,右侧的侧按键11、12共用一个转轴27。
36.参考图3-4,以左侧的侧按键9、10对应一个侧按键机构为例,侧按键9、10开设有转轴孔215、214,转轴28活动穿过转轴孔215、214以使侧按键9、10可以绕转轴28转动,上盖1内的左侧壁凸出两个固定耳,两个固定耳沿第一方向隔开设置,两个固定耳分别开设转轴安装孔213、216,所述转轴28的两端套入转轴安装孔213、216以与两个固定耳固定连接。
37.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侧按键9、10和侧按键11、12绕转轴28、27转动。而实际上,当单个转轴配置单个侧按键时,侧按键转动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转轴和侧按键是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的,比如转轴和侧按键可以是一体的,而转轴相对壳体是可以转动的,比如转轴是
可转动地与固定耳组装。另一种,即是与本实施例相同,即转轴和侧按键能发生相对转动。
38.其中,所述上盖1的左侧壁开设有供所述侧按键9、10穿设且活动的按键过孔210、211,所述侧按键9、10穿过按键过孔210、211后通过转轴28实现在被按压时绕第一方向转动,比如,侧按键9、10伸出上盖1的左侧壁的部分往下弯折以便在被按压时带动所述侧按键9、10转动。弹簧29与侧按键9、10连接并给所述侧按键9、10提供按压阻力,所述按压阻力将所述侧按键9、10抬起使其无法接触上盖1内的轻触开关30,所述侧按键9、10被按压而转动时克服所述按压阻力而按压对应的所述轻触开关30。
39.具体来说,以侧按键9为例,参考图4-6,所述侧按键9沿其延伸方向分为分布在转轴28两侧的第一转臂91和第二转臂92。所述第一转臂91穿过所述按键过孔210,弹簧29与第二转臂92连接,所述第一转臂91被按压而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臂92转动以克服所述按压阻力。
40.理论上,第二转臂92即可是通过压缩弹簧29来克服按压阻力,也是可以是通过拉伸弹簧29来克服按压阻力,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压缩弹簧29来克服按压阻力。为此,所述第二转臂92面向所述轻触开关30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第一定位柱219,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定位柱217,弹簧29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一定位柱21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17上。
41.第二定位柱217理论上既可以是连接于上盖1也可以是连接于电路板21,本实施例中,是上盖1顶部往朝向所述支架22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柱217,所述电路板21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17正对的通孔以供弹簧2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17通过。
42.所述第二转臂92面向所述轻触开关30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正对所述轻触开关30的用于按压所述轻触开关30的按压凸块221,侧按键9无论如何转动,按压凸块221始终是在轻触开关30的正下方。所述按压凸块221和所述第一定位柱219沿所述第二转臂9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按压凸块221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柱219更靠近所述转轴,比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19是靠第二转臂92的远离转轴28的自由端的,而按压凸块221在第一定位柱219和转轴28之间的位置。
43.参考图6,所述第一转臂91大致呈l型,沿其延伸方向分为转动臂911和按压力臂912,所述转动臂911是自所述第二转臂92起斜向上延伸形,成且所述转动臂911与所述第二转臂92之间形成钝角,所述按压力臂912是自转动臂911的远离所述第二转臂92的端部起斜向下延伸形成,这样用户方便施力按压所述按压力臂912来迫使第一转臂91转动。
44.参考图7,按压时,f1为用户的按压力,l1为按压力臂912的长度,f2为弹簧29的压力,l2为弹簧29的力臂长度,f3为轻触开关30的按压力,l3为轻触开关30的按压力臂,a1为侧按键9的旋转行程。当用户按压下按压力臂912,按压力臂912带动转动臂911、第二转臂92绕着转轴28转动,第二转臂92转动则会压缩所述压簧29,随着压簧29压缩,侧按键9上的按压凸块221压下轻触开关30;当用户松开按键9,压簧29推动侧按键9回位。我们还可以根据用户体验需求调整侧按键造型,定制按键行程与按压力,使产品更符合人机工程学。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按键手感更好,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安装于所述电子乐器的壳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按键机构包括侧按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转轴、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供所述侧按键穿设且活动的按键过孔,所述侧按键通过所述转轴实现在被按压时绕第一方向转动;所述弹性缓冲件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侧按键连接并给所述侧按键提供按压阻力,所述按压阻力将所述侧按键抬起使其无法接触所述壳体内的轻触开关,所述侧按键被按压而转动时克服所述按压阻力而按压所述轻触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按键沿其延伸方向分为分布在转轴两侧的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穿过所述按键过孔,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转臂连接,所述第一转臂被按压而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臂转动以克服所述按压阻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臂面向/背离所述轻触开关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第一定位柱,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臂面向所述轻触开关的一侧凸出形成一个正对所述轻触开关的用于按压所述轻触开关的按压凸块,所述按压凸块和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转臂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按压凸块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柱更靠近所述转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支架,所述上盖内设置电路板,所述轻触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面向所述支架,所述上盖顶部往朝向所述支架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正对的通孔以供所述弹性缓冲件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柱通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上盖和和位于下方的支架,所述上盖内设置电路板,所述轻触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面向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转臂沿其延伸方向分为转动臂和按压力臂,所述转动臂是自所述第二转臂起斜向上延伸形成且所述转动臂与所述第二转臂之间形成钝角,所述按压力臂是自转动臂的远离所述第二转臂的端部起斜向下延伸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按键开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活动穿过所述转轴孔以使所述侧按键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设置两个固定耳,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固定耳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套装多个所述侧按键,多个所述侧按键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的侧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为弹簧。10.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侧按键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手持式电子乐器及其侧按键机构,所述侧按键机构包括侧按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转轴、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供所述侧按键穿设且活动的按键过孔,所述侧按键通过所述转轴实现在被按压时绕第一方向转动,所述弹性缓冲件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侧按键连接并给所述侧按键提供按压阻力,所述按压阻力将所述侧按键抬起使其无法接触所述壳体内的轻触开关,所述侧按键被按压而转动时克服所述按压阻力而按压所述轻触开关,本实用新型按键手感更好,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胡珍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20
技术公布日:
20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