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递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投递腔
结构的投递柜。
背景技术:
2.投递柜是用于暂存包裹和信件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投递柜一般只具备一个投递腔,即投递员在对包裹和信件进行投递时,包裹和信件只能被投递在同一个投递腔中,而包裹的体积往往较大,从而容易导致位于投递腔中的信件出现被包裹压坏或磨破损的情况,进而会给收件人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能够实现对包裹和信件的分类暂存,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信件出现被包裹压坏或磨破损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包括柜体,柜体中设置有前侧开口的第一投递腔和前侧开口的第二投递腔,第一投递腔和第二投递腔呈上下分布,第一投递腔用于暂存信件,第二投递腔用于暂存包裹;投递柜还包括第一
柜门和第二柜门,第一柜门的一端与第一投递腔一侧的柜体转动连接,第一柜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第一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锁合,第一柜门用于封闭第一投递腔,第二柜门的一端与第二投递腔一侧的柜体转动连接,第二柜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第二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锁合,第二柜门用于封闭第二投递腔。
5.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一柜门上设置有投递口,投递口用于供信件穿过以便于信件被投入到第一投递腔中;投递口的前侧设置有用于遮挡投递口的挡盖,挡盖的上端与第一柜门转动连接;通过投递口的设置,投递员在不打开第一柜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投递口将信件投递到第一投递腔中,从而能够给投递员带来方便;此外,为了避免信件丢失,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一柜门与柜体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锁合在一起的,当不同投递员需要对多份信件进行投递时,多份信件均可通过投递口投入到第一投递腔中,且能够避免在后的投递员拿取原先位于第一投递腔中的信件;另外,通过挡盖的设置,挡盖能够实现对雨水的遮挡,以避免雨水通过投递口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
6.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投递口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
环形挡水翻边,挡盖用于罩设在第一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通过第一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挡盖罩设到第一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挡盖与第一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投递口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即能够提高防雨水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位于投递口下方的第一柜门上固定有第一磁铁,挡盖盖合到第一柜门上后,第一磁铁用于与挡盖的下端磁性吸合;通过第一磁铁的设置,在挡盖盖合到第一柜门上后,第一磁铁能够磁性吸合挡盖的下端,从而能够提高挡盖盖合到第一柜门上后的可靠性。
8.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一锁合结构包括第一按压式锁体和第一锁舌,第一按压式锁体固定在第一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上,第一锁舌与第一柜门的另一端固定,第一柜门封闭第一投递腔后,第一锁舌用于与第一按压式锁体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锁合结构后,当第一柜门封闭第一投递腔且在第一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被按下时,第一按压式锁体能够与第一锁舌锁合,当用钥匙转动第一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时,第一按压式锁体能够实现对第一锁舌的解锁,此时,第一柜门即可相对柜体转动打开,该第一锁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9.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一投递腔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第一柜门用于罩设在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通过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第一柜门罩设到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第一柜门与第二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第一柜门与柜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即能够提高防雨水的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二锁合结构包括第二按压式锁体和第二锁舌,第二按压式锁体固定在第二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上,第二锁舌与第二柜门的另一端固定,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后,第二锁舌用于与第二按压式锁体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锁合结构后,当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且在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被按下时,第二按压式锁体能够与第二锁舌锁合(投递员将包裹放置到第二投递腔中后,可转动第二柜门以使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同时,再通过按下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将第二柜门锁闭),当用钥匙转动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时,第二按压式锁体能够实现对第二锁舌的解锁(在这种状态下,收件人可将第二柜门打开以取出第二投递腔中的包裹,包裹取出后,将第二柜门重新盖合到柜体上),此时,第二柜门即可相对柜体转动打开,该第二锁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1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二投递腔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第二柜门用于罩设在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通过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第二柜门罩设到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第二柜门与第三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第二柜门与柜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二投递腔中,即能够提高防雨水的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第一柜门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磁铁,第一柜门封闭第一投递腔后,第二磁铁用于与柜体磁性吸合;第二柜门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三磁铁,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后,第三磁铁用于与柜体磁性吸合;通过第二磁铁的设置,在第一柜门未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柜体锁合时,第一柜门能够在第二磁铁的作用下与柜体磁性吸合,即能够避免第一柜门自由转动打开;同理,通过第三磁铁的设置,在第二柜门未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柜体锁合时,第二柜门能够在第三磁铁的作用下与柜体磁性吸合,即能够避免第二柜门自由转动打开。
1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中,柜体底部的每个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组件,每个支撑脚组件的内侧均设置有“l”字形的连接件,每个连接件的一端均竖向设置有长形孔,每个连接件均通过穿设在长形孔中的螺钉与对应位置上的支撑脚组件固定,每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栓孔,每个连接件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中的螺栓与地面固定;通过支撑脚组件的设置,能够避免柜体直接接触地面,从而能够提高柜体的防潮效
果;通过若干个连接件的设置,每个连接件的一端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支撑脚组件固定,每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均与地面固定,从而能够将柜体固定在地面上,以避免投递柜的丢失,且能够避免投递柜被风吹倒。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投递腔和第二投递腔的设置,投递员能够将信件和包裹分别投递在第一投递腔和第二投递腔中,即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包裹和信件的分类暂存,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信件出现被包裹压坏或磨破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包括柜体1,柜体1中设置有前侧开口的第一投递腔11和前侧开口的第二投递腔12,第一投递腔11和第二投递腔12呈上下分布,第一投递腔11用于暂存信件,第二投递腔12用于暂存包裹;投递柜还包括第一柜门2和第二柜门3,第一柜门2的一端与第一投递腔11一侧的柜体1转动连接,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第一投递腔11另一侧的柜体1锁合,第一柜门2用于封闭第一投递腔11,第二柜门3的一端与第二投递腔12一侧的柜体1转动连接,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第二投递腔12另一侧的柜体1锁合,第二柜门3用于封闭第二投递腔12。
26.第一柜门2上设置有投递口21,投递口21用于供信件穿过以便于信件被投入到第一投递腔11中;投递口21的前侧设置有用于遮挡投递口21的挡盖4,挡盖4的上端与第一柜
门2转动连接;通过投递口的设置,投递员在不打开第一柜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投递口将信件投递到第一投递腔中,从而能够给投递员带来方便;此外,为了避免信件丢失,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一柜门与柜体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锁合在一起的,当不同投递员需要对多份信件进行投递时,多份信件均可通过投递口投入到第一投递腔中,且能够避免在后的投递员拿取原先位于第一投递腔中的信件;另外,通过挡盖的设置,挡盖能够实现对雨水的遮挡,以避免雨水通过投递口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
27.投递口21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环形挡水翻边22,挡盖4用于罩设在第一环形挡水翻边22的外部;通过第一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挡盖罩设到第一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挡盖与第一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投递口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即能够提高防雨水的效果。
28.位于投递口21下方的第一柜门2上固定有第一磁铁23,挡盖4盖合到第一柜门2上后,第一磁铁23用于与挡盖4的下端磁性吸合;通过第一磁铁的设置,在挡盖盖合到第一柜门上后,第一磁铁能够磁性吸合挡盖的下端,从而能够提高挡盖盖合到第一柜门上后的可靠性。
29.第一锁合结构包括第一按压式锁体51和第一锁舌52,第一按压式锁体51固定在第一投递腔11另一侧的柜体1上,第一锁舌52与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固定,第一柜门2封闭第一投递腔11后,第一锁舌52用于与第一按压式锁体51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锁合结构后,当第一柜门封闭第一投递腔且在第一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被按下时,第一按压式锁体能够与第一锁舌锁合,当用钥匙转动第一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时,第一按压式锁体能够实现对第一锁舌的解锁,此时,第一柜门即可相对柜体转动打开,该第一锁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0.第一投递腔11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环形挡水翻边111,第一柜门2用于罩设在第二环形挡水翻边111的外部;通过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第一柜门罩设到第二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第一柜门与第二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第一柜门与柜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投递腔中,即能够提高防雨水的效果。
31.第二锁合结构包括第二按压式锁体61和第二锁舌62,第二按压式锁体61固定在第二投递腔12另一侧的柜体1上,第二锁舌62与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固定,第二柜门3封闭第二投递腔12后,第二锁舌62用于与第二按压式锁体61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锁合结构后,当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且在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被按下时,第二按压式锁体能够与第二锁舌锁合(投递员将包裹放置到第二投递腔中后,可转动第二柜门以使第二柜门封闭第二投递腔,同时,再通过按下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将第二柜门锁闭),当用钥匙转动第二按压式锁体上的锁芯时,第二按压式锁体能够实现对第二锁舌的解锁(在这种状态下,收件人可将第二柜门打开以取出第二投递腔中的包裹,包裹取出后,将第二柜门重新盖合到柜体上),此时,第二柜门即可相对柜体转动打开,该第二锁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32.第二投递腔12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三环形挡水翻边121,第二柜门3用于罩设在第三环形挡水翻边121的外部;通过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的设置,在第二柜门罩设到第三环形挡水翻边的外部后,第二柜门与第三环形挡水翻边之间能够形成迷宫式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经第二柜门与柜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二投递腔中,即能够提
高防雨水的效果。
33.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4,第一柜门2封闭第一投递腔11后,第二磁铁24用于与柜体1磁性吸合;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三磁铁31,第二柜门3封闭第二投递腔12后,第三磁铁31用于与柜体1磁性吸合;通过第二磁铁的设置,在第一柜门未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柜体锁合时,第一柜门能够在第二磁铁的作用下与柜体磁性吸合,即能够避免第一柜门自由转动打开;同理,通过第三磁铁的设置,在第二柜门未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柜体锁合时,第二柜门能够在第三磁铁的作用下与柜体磁性吸合,即能够避免第二柜门自由转动打开。
34.柜体1底部的每个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组件7,每个支撑脚组件7的内侧均设置有“l”字形的连接件8,每个连接件8的一端均竖向设置有长形孔81,每个连接件8均通过穿设在长形孔81中的螺钉与对应位置上的支撑脚组件7固定,每个连接件8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栓孔82,每个连接件8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82中的螺栓与地面固定;通过支撑脚组件的设置,能够避免柜体直接接触地面,从而能够提高柜体的防潮效果;通过若干个连接件的设置,每个连接件的一端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支撑脚组件固定,每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均与地面固定,从而能够将柜体固定在地面上,以避免投递柜的丢失,且能够避免投递柜被风吹倒。
35.以上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中设置有前侧开口的第一投递腔(11)和前侧开口的第二投递腔(12),所述第一投递腔(11)和第二投递腔(12)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一投递腔(11)用于暂存信件,所述第二投递腔(12)用于暂存包裹;所述投递柜还包括第一柜门(2)和第二柜门(3),所述第一柜门(2)的一端与第一投递腔(11)一侧的柜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第一投递腔(11)另一侧的柜体(1)锁合,所述第一柜门(2)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投递腔(11),所述第二柜门(3)的一端与第二投递腔(12)一侧的柜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第二投递腔(12)另一侧的柜体(1)锁合,所述第二柜门(3)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投递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门(2)上设置有投递口(21),所述投递口(21)用于供信件穿过以便于信件被投入到第一投递腔(11)中;所述投递口(21)的前侧设置有用于遮挡投递口(21)的挡盖(4),所述挡盖(4)的上端与第一柜门(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递口(21)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环形挡水翻边(22),所述挡盖(4)用于罩设在第一环形挡水翻边(22)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投递口(21)下方的第一柜门(2)上固定有第一磁铁(23),所述挡盖(4)盖合到第一柜门(2)上后,所述第一磁铁(23)用于与挡盖(4)的下端磁性吸合。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结构包括第一按压式锁体(51)和第一锁舌(52),所述第一按压式锁体(51)固定在第一投递腔(11)另一侧的柜体(1)上,所述第一锁舌(52)与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柜门(2)封闭所述第一投递腔(11)后,所述第一锁舌(52)用于与所述第一按压式锁体(51)锁合。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递腔(11)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二环形挡水翻边(111),所述第一柜门(2)用于罩设在第二环形挡水翻边(111)的外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合结构包括第二按压式锁体(61)和第二锁舌(62),所述第二按压式锁体(61)固定在第二投递腔(12)另一侧的柜体(1)上,所述第二锁舌(62)与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柜门(3)封闭所述第二投递腔(12)后,所述第二锁舌(62)用于与所述第二按压式锁体(61)锁合。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递腔(12)前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第三环形挡水翻边(121),所述第二柜门(3)用于罩设在第三环形挡水翻边(121)的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柜门(2)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二磁铁(24),所述第一柜门(2)封闭所述第一投递腔(11)后,所述第二磁铁(24)用于与柜体(1)磁性吸合;所述第二柜门(3)的另一端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三磁铁(31),所述第二柜门(3)封闭所述第二投递腔(12)后,所述第三磁铁(31)用于与柜体(1)磁性吸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部的每个边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组件(7),每个所述支撑脚组件(7)的内侧均设置有“l”字形的连接件(8),每个所述连接件(8)的一端均竖向设置有长形孔(81),每个所述连接件(8)均通过穿设在长形孔(81)中的螺钉与对应位置上的支撑脚组件(7)固定,每个所述连接件(8)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栓孔(82),每个所述连接件(8)均通过穿设在螺栓孔(82)中的螺栓与地面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具有双投递腔结构的投递柜,包括柜体,柜体中设置有前侧开口的第一投递腔和前侧开口的第二投递腔,第一投递腔和第二投递腔呈上下分布,第一投递腔用于暂存信件,第二投递腔用于暂存包裹;投递柜还包括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第一柜门的一端与第一投递腔一侧的柜体转动连接,第一柜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合结构与第一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锁合,第一柜门用于封闭第一投递腔,第二柜门的一端与第二投递腔一侧的柜体转动连接,第二柜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合结构与第二投递腔另一侧的柜体锁合,第二柜门用于封闭第二投递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包裹和信件的分类暂存,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信件出现被包裹压坏或磨破损的情况。破损的情况。破损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
张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沃顿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