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建设
电缆敷设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
桥梁引下活动式
托盘。
背景技术:
2.在现有铁路建设过程中,桥梁地段电缆引下使用桥架固定在两片桥梁底部引下,桥梁引下预留锯齿孔托盘使用整体式托盘,两片桥梁受气候热胀冷缩影响,两片桥梁缝间距也会变化,整体式托盘因固定在两片桥梁底部,梁缝变化后带动整体式托盘固定螺丝损坏或托盘变形,更有甚者会直接脱落,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可用于铁路桥梁电缆引下防护,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
所述第一托盘单体敞口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托盘单体敞口的一端,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的顶部侧面设置用于与桥梁连接的固定板,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的侧板上开设有电缆引出口,所述电缆引出口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电缆引出口防护槽连接的固定孔。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均包括底板和分别与底板垂直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第一托盘单体的底板和前后侧板相对于两侧板上的固定板朝远离左侧板的方向伸出形成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插入到第二托盘单体的内部使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形成上部敞口的方形托盘主体。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托盘单体的前后两侧板和左侧板的顶部侧面与第二托盘单体的前后两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侧面,每个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桥梁固定的安装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均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的电缆引出口开设在方形托盘主体的同一侧。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盘单体的电缆引出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托盘单体的固定孔设置在与第一托盘单体远离的电缆引出口的一侧。
9.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引出口为方形开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插入到第二托盘单体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插接板的长度。
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转运比较方便而且强度大、经久耐用,设计合理,用于铁路桥梁电缆引下防护,减少因两片桥梁因热胀冷缩梁缝变化造成托盘形变,同时安装简单,大大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根据电缆的多少,调整插接板的长度,增大或减少托盘内部空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托盘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托盘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第一托盘单体,2—第二托盘单体,101—底板,102—前侧板,103—后侧板,104—左侧板,105—右侧板,3—固定板,4—电缆引出口,5—固定孔,6—安装孔,7—插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敞口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托盘单体2敞口的一端,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的顶部侧面设置用于与桥梁连接的固定板3,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的侧板上开设有电缆引出口4,所述电缆引出口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电缆引出口防护槽连接的固定孔5。
20.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均包括底板101和分别与底板101垂直连接的前侧板102和后侧板103,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的底板和前、后侧板相对于两侧板上的固定板朝远离左侧板的方向伸出形成插接板7,所述插接板7插入到第二托盘单体2的内部使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形成上部敞口的方形托盘主体。
21.所述固定板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托盘单体1的前后两侧板和左侧板的顶部侧面与第二托盘单体2的前后两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侧面,每个固定板3上开设有用于与桥梁固定的安装孔6。
22.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均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1的电缆引出口4开设在方形托盘主体的同一侧。
23.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的电缆引出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5,所述第二托盘单体2
的固定孔5设置在远离第一托盘单体1一侧的电缆引出口的侧面,不影响相互插接后螺丝固定电缆引出口防护槽。
24.所述电缆引出口4为方形开口,所述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材质为非磁性不锈钢材质。
25.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的底板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二托盘单体2的底板宽度,方便第一托盘单体1插接在第二托盘单体2内,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与第二托盘单体2插接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插接板7的长度,具体使用时,第一托盘单体1插入第二托盘单体2时不遮挡第二托盘单体2的电缆引出口4。
26.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第一托盘单体与第二托盘单体插接,在两个托盘单体上的固定板的安装孔内插入化学锚栓将其固定在桥梁底部,电缆从桥梁电缆槽顺电缆引出口引下后,通过托盘顺接至防护槽内,两个托盘单体可根据电缆引出口大小、电缆数量做适应性调整,但两个托盘单体严禁使用螺丝或其他连接材料进行相互连接,保障其可根据两片桥梁热胀冷缩而进行活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敞口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托盘单体(2)敞口的一端,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的顶部侧面设置用于与桥梁连接的固定板(3),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的侧板上开设有电缆引出口(4),所述电缆引出口(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电缆引出口防护槽连接的固定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均包括底板(101)和分别与底板(101)垂直连接的前侧板(102)和后侧板(103),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的底板和前、后侧板相对于两侧板上的固定板朝远离左侧板(104)的方向伸出形成插接板(7),所述插接板(7)插入到第二托盘单体(2)的内部使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形成上部敞口的方形托盘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托盘单体(1)的前后两侧板和左侧板的顶部侧面与第二托盘单体(2)的前后两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侧面,每个固定板(3)上开设有用于与桥梁固定的安装孔(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均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和第二托盘单体(2)的电缆引出口(4)开设在方形托盘主体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单体(1)的电缆引出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孔(5),所述第二托盘单体(2)的固定孔(5)设置在远离第一托盘单体(1)一侧的电缆引出口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引出口(4)为方形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7)插入到第二托盘单体(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插接板(7)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桥梁引下活动式托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所述第一托盘单体的一端插接在第二托盘单体内,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的顶部侧面设置用于与桥梁连接的固定板,所述第一托盘单体和第二托盘单体的侧板上开设有电缆引出口,所述电缆引出口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电缆引出口防护槽连接的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用于铁路桥梁电缆引下防护,减少因两片桥梁热胀冷缩梁缝变化造成托盘形变,同时安装简单,大大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
靳晓康 杨维平 吴亮 任俊松 刘维生 冉秀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