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动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声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包括
壳体、动、按钮、
端子以及共通端子,壳体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盖和底座,动设在壳体内,动分为动活动端和动固定端,共通端子在壳体内设有用于卡住动固定端的第一凸台,动在动固定端与动活动端之间设有圆弧形弹片,圆弧形弹片一端固定在动活动端一侧,另一端为活动端;共通端子设有用于卡紧圆弧形弹片的第二凸台,圆弧形弹片的活动端卡在该第二凸台上;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设有与动动接触的按钮,该按钮穿过上盖上的贯穿孔并伸出于该上盖;底座靠近动活动端一端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有位于动活动端上方的延伸部,该限位件通过一连接端子设置于底座上;端子的引脚向第二凸台下方的方向延伸,共通端子的引脚向第一凸台下方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设计的微动开关,按压按钮时,按钮与动的动固定端接触,进而带动动的动活动端下行,在动活动端下行的过程中,当动活动端受到的力大于圆弧形弹片的弹力时,会使动活动端受到一个较大且急促的力,动活动端的接触点与端子接触甚至撞击而发出较大的声音,动的活动端上的接触点与端子物理接触以实现电路导通,不能满足部分用户对按压无声的需求。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提高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声微动开关,其能够有效缓冲动与端子的撞击,可大大减小动与端子的撞击声,使得此微动开关按压触发和按钮回程过程中足够安静。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无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动、按钮、端子、共通端子以及限位件,
所述动分为动活动段和动固定端,所述共通端子在壳体内设有用于卡住动固定端的第一凸台,所述动在动固定端与动活动端之间设有圆弧形弹片,圆弧形弹片一端固定在动活动端一侧,另一端为活动端;共通端子设有用于卡紧圆弧形弹片的第二凸台,圆弧形弹片的活动端卡在该第二凸台上,所述底座靠近动活动段一端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有位于动活动端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与所述动动接触的按钮,该按钮穿过壳体上的贯穿孔并伸出于壳体外;所述按钮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动接触的突出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一缺口。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两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
钮的活动通道,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挡板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二缺口。
9.进一步的,所述端子的引脚向所述限位件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共通端子的引脚向所述第二凸台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设有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连接端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按压按钮时,带动突出部与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接触,进而带动动的活动端下行,使得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与端子物理接触,由于突出部位于接触点的正上方,能够直接带动接触点与端子物理接触,能够有效缓冲动与端子的撞击,大大减小动与端子的撞击声,使微动开关按压触发和按钮回程过程中足够安静。
附图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底座,(2)上盖,(3)动,(4)按钮,(5)端子,(6)共通端子,(7)限位件,(8)第一凸台,(9)第二凸台,(10)圆弧形弹片,(11)贯穿孔,(12)突出部,(13)第一缺口,(14)挡板,(15)第二缺口,(16)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请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动3、按钮4、端子5、共通端子6以及限位件7,壳体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盖2和底座1,动设在壳体内,所述动3分为动活动段和动固定端,所述共通端子6在壳体内设有用于卡住动固定端的第一凸台8,所述动在动固定端与动活动端之间设有圆弧形弹片10,圆弧形弹片10一端固定在动活动端一侧,另一端为活动端;共通端子6设有用于卡紧圆弧形弹片10的第二凸台9,圆弧形弹片10的活动端卡在该第二凸台9上,所述底座靠近动活动段一端设有限位件7,该限位件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有位于动活动端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凸台9与所述限位件7之间设有与所述动动接触的按钮4,该按钮4穿过壳体的上盖上的贯穿孔11并伸出于壳体的上盖外;所述按钮4向所述限位件7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动3的活动端的接触点动接触的突出部12,所述限位件7上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一缺口13;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两挡板14,两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钮的活动通道,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挡板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12的第二缺口15;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按钮4与动3的动的活动端接触,带动动的活动端和圆弧形10一起下行,按压按钮4时,带动突出部12与动3的活动端的接触点接触,进而带动动3的活动端下行,使得动3的活动端的接触点与端子5物理接触,由于突出部12位于接触点的正上方,能够直接带动接触点与端子物理接触,按钮4从原来的远离接触点的位置直接移至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的正上方,能够有效缓冲动与端子的撞击,大大减小动与端子的撞击声,是微动开关按压触发和按钮回程过程中足够安静。
18.于本实施例中,为了能方便客户不改变pcb板的布局,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目前通用的pcb板,故所述限位件7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限位件7与连接端子分离后既可以使用五金件也可以采塑胶与底座一体注塑成型,节约成本;所述端子5的引脚向所述限位件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共通端子的引脚向所述第二凸台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设有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连接端子16。
19.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8和第二凸台9可以做双层叠料,目前比较常见的卡件是单叠,或者是卡件横向冲压,双层叠料跟横向折卡件都是为了增加卡件宽度,减小弹片挂上去后的摆动幅度,增加寿命,横向走弹片容易造成折弯角度不标准,不良率较高,容易挂歪,导致手感不良,因为双层叠料可以增加碳片寿命同时增加良品率。
20.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具有设计合理、静音效果好,寿命更长等特点。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动、按钮、端子、共通端子以及限位件,所述动分为动活动段和动固定端,所述共通端子在壳体内设有用于卡住动固定端的第一凸台,所述动在动固定端与动活动端之间设有圆弧形弹片,圆弧形弹片一端固定在动活动端一侧,另一端为活动端;共通端子设有用于卡紧圆弧形弹片的第二凸台,圆弧形弹片的活动端卡在该第二凸台上,所述底座靠近动活动段一端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有位于动活动端上方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与所述动动接触的按钮,该按钮穿过壳体上的贯穿孔并伸出于壳体外;所述按钮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动接触的突出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一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两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按钮的活动通道,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挡板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二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声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引脚向所述限位件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共通端子的引脚向所述第二凸台下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设有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连接端子。
技术总结
一种无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动、按钮、端子、共通端子以及限位件,所述动分为动活动段和动固定端,所述共通端子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动设有圆弧形弹片,圆弧形弹片一端固定在动活动端一侧,另一端为活动端;共通端子设有第二凸台,圆弧形弹片的活动端卡在该第二凸台上,所述底座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有位于动活动端上方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按钮,该按钮穿过壳体上的贯穿孔并伸出于壳体外;所述按钮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动的活动端的接触点动接触的突出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避让所述突出部的第一缺口。本实用新型使微动开关按压触发和按钮回程过程中足够安静。过程中足够安静。过程中足够安静。
技术研发人员:
滕腾 滕博 滕凌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乐清市腾飞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