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
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最高温度可达到60-80℃,有时甚至会超过90℃,混凝土表面散热相对较快,则混凝土形成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很低,故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缝,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常用的混凝土控温技术为通冷却
水管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冷水来吸收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
3.如申请号为cn202111068518.5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智能温控系统,包含大体积混凝土及部分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冷却水管,大体积混凝土内预埋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冷却水管包含进水口与出水口,还包含与进水口连接的用于给冷却水管供水的水泵及用于调节水泵供水量的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后改变水泵的供水量,以改变冷却水管的降温速度;出水口延伸至大体积混凝土外部,冷却水经过大体积混凝土内后由出水口排放至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该专利中流经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经过出水口排放至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由于此时的冷却水带有一定温度且水是流动的,因此能够大面积的覆盖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表面,对外表面混凝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但这些覆盖在混凝土表面的冷却水的水面面积较大,而本身厚度较小,其自身散热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冷却,所以即便覆盖在混凝土的外表面上所起到的保温作用也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以及用于贴靠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上的保温水管,
所述冷却水管的排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管连通,所述保温水管包括隔温部、传热部和两者包围形成的管腔,所述传热部用于与大体积混凝土直接或间接接触并将所述管腔中的热量传递给大体积混凝土,所述管腔用于容纳从所述冷却水管中排出的水,所述管腔中热量朝向所述隔温部的传递能够被所述隔温部阻隔。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隔温部为设置在所述保温水管一侧的真空结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多个所述保温水管均匀间隔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用于铺设在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上的导热层,所述保温水管通过所述传热部抵靠在所述导热层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热部具有贴靠在所述导热层上的平面外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热部的外壁为圆弧形,所述导热层上开设有与所
述传热部外壁形状匹配的弧形槽,所述保温水管通过所述传热部嵌设在所述弧形槽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保温水管上方的隔热层,所述保温水管通过所述隔温部抵靠所述隔热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隔热层在所述保温水管上移动的收放装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保温水管上固定有限制卡件,所述限制卡件与所述保温水管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隔热层穿过的间隔,所述限制卡件能够将限制所述隔热层朝背离所述保温水管方向的移动。
13.有益效果:
14.保温水管能够延缓管腔中水降温的速度,并且隔温部阻隔了这部分水中的热量朝背离大体积混凝土方向的散失,而尽量多的经过传热部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表面上,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的良好保温效果,从而更好地缩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更好地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温控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所述保温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所述隔热层的示意图;
18.图中:1、大体积混凝土,2、水泵,3、冷却水管,4、保温水管,5、导热层,6、隔热层,7、收放装置,41、隔温部,42、传热部,43、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大体积混凝土1温控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冷却水管3以及用于贴靠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上的保温水管4,所述冷却水管3的排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管4连通,所述保温水管4包括隔温部41、传热部42和两者包围形成的管腔43,所述传热部42用于与大体积混凝土1直接或间接接触并将所述管腔43中的热量传递给大体积混凝土1,所述管腔43用于容纳从所述冷却水管3中排出的水,所述管腔43中热量朝向所述隔温部41的传递能够被所述隔温部41阻隔。所述冷却水管3的进水口与水泵2连接,由水泵2向冷却水管3中注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使冷却水管3吸收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热量,使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降温,而大体积混凝土1的边缘部分本身散热较快,这样就能避免大体积混凝土1自身产生较明显的内外温差而导致开裂。冷却水管3对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散热是现有技术已经实现的,而本实用新型是对大体积混凝土1中靠近外表面的边缘部分的保温效果进行提升来更好地缩小大体积混凝土1的内外温差。当混凝土水化作用开始进行时,启动水泵2给冷却水管3注水,冷却水管3中的水吸收了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然后经过冷却水管3的排水口进入到保温水管4的管腔43中,保温水管4能够延缓管腔43中水降温的速度,并且隔温部41阻隔了这部分水中的热量朝背离大体积混凝
土1方向的散失,而尽量多的经过传热部42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1的外表面上,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的良好保温效果,从而更好地缩小大体积混凝土1的内外温差,更好地避免大体积混凝土1开裂。
21.本实施例的所述保温水管4中靠近大体积混凝土1的部分是所述传热部42,远离大体积混凝土1的部分是所述隔温部41,优选所述隔温部41为设置在所述保温水管4一侧的真空结构,减少保温水管4中水的热量朝隔温部41一侧方向的散失,使热量尽量往传热部42一侧传递并最终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1上。大体积混凝土1的外表面面积较大,所以优选有多个所述保温水管4均匀间隔设置,提高保温效果。每个所述保温水管4都能得到从冷却水管3中排出的水,若冷却水管3的排水口无法与每一个保温水管4都直接连通,则保温水管4之间相互连通,来使得,每一个保温水管4都能够得到冷却水管3中排出的水。在实际情况中,在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布满保温水管4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保温水管4的间隔处对大体积混凝土1的保温效果较差,因此进一步改进,优选还包括用于铺设在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上的导热层5,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传热部42抵靠在所述导热层5上,这样导热层5实现了对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的良好覆盖,保温水管4首先将热量传递到导热层5上,再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1上,使得大体积混凝土1外表面受热均匀,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22.所述保温水管4中传热部42与导热层5的接触面积越大,对热量的传递效果就越好,所以在一种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传热部42具有贴靠在所述导热层5上的平面外壁,而在实际情况中,保温水管4采用圆形管件更为常见,所以另一种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传热部42的外壁为圆弧形,所述导热层5上开设有与所述传热部42外壁形状匹配的弧形槽,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传热部42嵌设在所述弧形槽中。这样不仅提高了传热部42与导热层5的接触面积,还使得热量在从传热部42传递到导热层5时的传递方向是在圆弧面上往四周散发,使得热量传递均匀,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而且保温水管4在导热层5上嵌设的牢固程度也得到提高。
23.保温水管4尽量使管腔43中水的热量朝导热层5传递,而减少了其朝其他方向的散失,而当热量传递到导热层5中之后,由于导热层5面积较大,热量散失较严重。所以进一步改进,优选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保温水管4上方的隔热层6,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隔温部41抵靠所述隔热层6,尽量多的将已经从导热层5中散发出的热量阻隔在隔热层6和导热层5之间,使热量尽量多的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1中,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而在大体积混凝土1正常散热的时候,不需要隔热层6的遮挡,所以优选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隔热层6在所述保温水管4上移动的收放装置7,具体的,所述收放装置7设置在一侧且包括收卷辊和带动收卷辊转动的电机,隔热层6一端固定在收卷辊上,通过收卷辊的转动来带动隔热层6移动,使隔热层6能够出现在保温水管4上方,也可以抽离保温水管4上方。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保温水管4上固定有限制卡件,所述限制卡件与所述保温水管4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隔热层6穿过的间隔,所述限制卡件能够将限制所述隔热层6朝背离所述保温水管4方向的移动。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3)以及用于贴靠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上的保温水管(4),所述冷却水管(3)的排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管(4)连通,所述保温水管(4)包括隔温部(41)、传热部(42)和两者包围形成的管腔(43),所述传热部(42)用于与大体积混凝土直接或间接接触并将所述管腔(43)中的热量传递给大体积混凝土,所述管腔(43)用于容纳从所述冷却水管(3)中排出的水,所述管腔(43)中热量朝向所述隔温部(41)的传递能够被所述隔温部(41)阻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部(41)为设置在所述保温水管(4)一侧的真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保温水管(4)均匀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铺设在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上的导热层(5),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传热部(42)抵靠在所述导热层(5)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42)具有贴靠在所述导热层(5)上的平面外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42)的外壁为圆弧形,所述导热层(5)上开设有与所述传热部(42)外壁形状匹配的弧形槽,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传热部(42)嵌设在所述弧形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在所述保温水管(4)上方的隔热层(6),所述保温水管(4)通过所述隔温部(41)抵靠所述隔热层(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隔热层(6)在所述保温水管(4)上移动的收放装置(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管(4)上固定有限制卡件,所述限制卡件与所述保温水管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隔热层穿过的间隔,所述限制卡件能够将限制所述隔热层朝背离所述保温水管方向的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装置,包括用于预埋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冷却水管以及用于贴靠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上的保温水管,冷却水管的排水口与保温水管连通,保温水管包括隔温部、传热部和两者包围形成的管腔,传热部用于与大体积混凝土直接或间接接触并将管腔中的热量传递给大体积混凝土,管腔用于容纳从冷却水管中排出的水,管腔中热量朝向隔温部的传递能够被隔温部阻隔。保温水管能够延缓管腔中水降温的速度,并且隔温部阻隔了这部分水中的热量朝背离大体积混凝土方向的散失,而尽量多的经过传热部传递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表面上,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外表面的良好保温效果。保温效果。保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定方 杨利 郑伟 徐培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