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气液混合充填
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具有可将气体溶解于其中的特性,借此可制造出碳酸饮料或是其它溶有大量气体的混合液体,而由于液体在温度越低时气体溶解率越高,因此一般在将混合液体充填至
容器时会采取低温充填。然而,将低温的混合液体充填入该容器时,该容器的外周会因与低温的混合液体之间有温差而产生水滴,造成包装或标签不易粘贴上。
3.另外,以往的注入口的位置位于容器的开口附近,导致充填过程中混合液体易产生喷溅而造成气体由液体中离开,而降低气体溶于液体中的浓度。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整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以达到大量快速充填,而于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喷溅令充填于至少一容器中的该气液
混合物中的气体不易离开液体。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供充填一气液混合物于至少一容器内,该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包括:一容体,其供储存该气液混合物于内;至少一注入装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包括一注入管,该注入管连通该容体的内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供以该注入管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一导引机构,包括一导引段,该导引段朝一输送方向由一第一高度位置往一第二高度位置延伸,该第一高度位置相异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一输送机构,包括一轨道,该轨道至少部分对应该导引段;其中,该导引机构及该输送机构其中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容器;其中,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导引段移动或该导引段可供该至少一容器可移动地连接,而使该至少一注入管插入该容器内且朝该输送方向移动时可相互相对沿一第一方向升降,该第一方向横向于该导引段。
7.较佳地,该导引段朝该输送方向包括一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的第一导部及一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的第二导部,该第一导部与该第二导部位于相异高度;其中,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至少一容器接触该第一导部时,该注入管的一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开口附近;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接触该第二导部时,该注入管的该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底部附近。
8.较佳地,该导引段另包括一斜导部,该斜导部于该第一方向上供渐朝靠近该至少一容器的方向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导部及该第二导部之间,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可供向沿该导引段移动。
9.较佳地,当该注入管的一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底部附近时,开始注入
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内。
10.较佳地,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盖部、一挡缘、一复位单元及一导件,该注入管穿设该盖部且可相对该盖部移动,该导件连接该挡缘且抵靠于该导引段而可相对该导引机构沿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挡缘径向凸出于该注入管的外周,该盖部可供盖设该容器的一开口,该复位单元弹抵于该挡缘及该盖部之间。
11.较佳地,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导座,该导座包括复数间隔设置的导杆及一顶部,各该导杆上下延伸连接于该顶部及该盖部之间,该复数导杆穿设该挡缘且可相对该挡缘沿该第一方向移动。
12.较佳地,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导引段移动而使该注入管沿该第一方向升降。
13.较佳地,该至少一注入装置设于该容体,该容体可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而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该导引机构相邻且环绕该容体外侧设置,该导引机构另包括一前导引段及一后导引段,该导引段连接于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之间,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分别可供沿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移动;该输送机构另包括至少一座体,该至少一座体供设置该至少一容器,该轨道包括一第一
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第三区段,该第一区段、该第二区段及该第三区段依序朝该输送方向设置,该第三区段绕该容体延伸,该第三区段于该第一方向上较该第一区段靠近该导引机构,该第二区段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之间;其中,当该至少一座体位于该第三区段时,该至少注入装置供与该至少一容器相互抵靠;当该至少一座体位于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时,该至少一注入装置供与该至少一容器于该第一方向上间距设置。
14.较佳地,包括复数该注入装置,该复数注入装置可分别沿该导引段而与复数该容器同时朝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注入管的该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该底部附近时,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内;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盖部、一挡缘、一复位单元及一导件,该注入管穿设该盖部且可相对该盖部移动,该导件连接该挡缘且抵靠于该导引段而可相对该导引机构沿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挡缘径向凸出于该注入管的外周,该盖部可供盖设该容器的一开口,该复位单元弹抵于该挡缘及该盖部之间;该导件为一导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导座,该导座包括复数间隔设置的导杆及一顶部,各该导杆上下延伸连接于该顶部及该盖部之间,该复数导杆穿设该挡缘且可相对该挡缘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气液混合物为常温状态的碳酸液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设于该容体,该容体可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而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该导引机构相邻且环绕该容体外侧设置,该导引机构另包括一前导引段及一后导引段,该导引段连接于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之间,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且水平延伸,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移动或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可供该容器可移动地连接;于该输送方向上依序为该前导引段、该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当各该注入装置于该后导引段移动时,该盖部盖设该容器的该开口且该各该注入装置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相对应的该容器内直到注满该气液混合物。
1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物充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备一容体,该容体储存一气液混合物于内;备一注入装置,该一注入装置连通该容体内且供以一注入管供插入一容器内;备一导引机构,其包括一朝一输送方向上下延伸的导引段;当该注入
装置及该容器相结合且沿该导引段朝该输送方向移动时,该注入管供相对该容器于该容器的一开口附近至该容器的一底部附近之间移动;其中,当该注入管位于该容器的该底部附近时,该注入装置可使由该注入管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容器内。
1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本发明提供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整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以达到大量快速充填,而于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喷溅令充填于至少一容器中的该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不易离开液体。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充填过程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注入装置的分解图。
21.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一注入装置位于一导引机构的第一导部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一注入装置位于一导引机构的斜导部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一注入装置位于一导引机构的第二导部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26.请参考图1至图7,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1,其供充填一气液混合物于至少一容器2内,该气液混合充填装置1包括:一容体10、至少一注入装置20、一导引机构30及一输送机构6。
27.该容体10供储存该气液混合物于内;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包括一注入管21,该注入管21连通该容体10的内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供以该注入管21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2;该导引机构30包括一导引段31,该导引段31朝一输送方向l1由一第一高度位置往一第二高度位置延伸,该第一高度位置相异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一高度位置;该输送机构6包括一轨道61,该轨道61至少部分对应该导引段31;其中,该导引机构30及该输送机构6其中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另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容器2;其中,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可沿该导引段31移动或该导引段31可供该至少一容器2可移动地连接,而使该至少一注入管21插入该容器2内且朝该输送方向l1移动时可相互相对沿一第一方向l2升降,该第一方向l2横向于该导引段31。
28.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设于该容体10,该容体10可相对该导引机构30转动而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相对该导引机构30转动,该导引机构30相邻且环绕该容体10外侧设置,该导引机构30另包括一前导引段35及一后导引段36,该导引段31连接于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之间,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且水平延伸上,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可沿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移动或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可供该容器2可移动地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容体10以一动力单元驱动转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可沿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移动而使该注入管21沿该第一方向l2升
降。该输送机构6另包括至少一座体65,该至少一座体65供设置(如置放、夹持等)该至少一容器2,该轨道61包括一第一区段62、一第二区段63及一第三区段64,该第一区段62、该第二区段63及该第三区段64依序朝该输送方向l1设置,该第三区段64绕该容体10延伸,该第三区段64于该第一方向l2上较该第一区段62靠近该导引机构30,该第二区段63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区段62及该第二区段63之间;其中,当该至少一座体65位于该第三区段64时,该至少注入装置20供与该至少一容器2相互抵靠;当该至少一座体65位于该第一区段62及该第二区段63时,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供与该至少一容器2于该第一方向l2上间距设置。该输送机构6以一动力模组驱动各该座体65沿该轨道61移动。进一步说明,通过该导引机构30及该输送机构6上下延伸的结构,得以分别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及该至少一容器2沿该第一方向l2上下升降,而不需通过额外的升降动力源驱动。
29.该气液混合充填装置1包括复数该注入装置20,该复数注入装置20可分别沿该导引段31而与复数该容器2同时朝该输送方向l1移动。
30.该气液混合物为常温状态的碳酸液体。
31.该导引段31朝该输送方向l1包括一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的第一导部32及一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的第二导部33,该第一导部32与该第二导部33位于相异高度,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部32高于该第二导部33;其中,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或该至少一容器2接触该第一导部32时,该注入管21的一注入口211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2的一开口3附近;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或该容器2接触该第二导部33时,该注入管21的该注入口211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2的一底部4附近,具体地说,该底部4附近是指于该第一方向l2上该注入管21伸入低于该容器2一半的高度位置而邻近该容器2的一底面5,该注入口211与该底面5于该第一方向l2上间距设置。较佳地,该导引段31另包括一斜导部34,该斜导部34于该第一方向l2上供渐朝靠近该至少一容器2的方向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导部32及该第二导部33之间,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可沿该导引段31移动或该导引段31可供该容器2可移动地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沿该导引段31移动而使该注入管21沿该第一方向l2升降,如此在供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2,可避免晃动到该至少一容器2减少注入该气液混合物的过程中气体离开液体。
32.当该注入管21的该注入口211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2的该底部4附近时,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2内,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喷溅,故气体不易离开液体而使该气液混合物的液体中具有高浓度气体。
33.借此,仅通过该导引机构30的高低延伸变化,令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与该至少一容器2于结合状态下朝该输送方向l1同时移动的过程中,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的该注入管21可相对应的该至少一容器2升降,并于该至少一容器2的该底部4附近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而不需额外增设上下升降的升降单元(如伸缩杆、升降座等),故整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达到大量快速充填,而于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喷溅,令充填于各该容器2中的该气液混合物,其液体中具高浓度气体。
34.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另包括一盖部22、一挡缘23、一复位单元24及一导件263,该复位单元24为一弹簧,该注入管21穿设该盖部22且可相对该盖部22移动,该导件263连接该挡缘23且抵靠于该导引段31而可相对该导引段31沿该输送方向l1移动,该挡缘23径向凸出于该注入管21的外周,该挡缘23连接该注入管21,该盖部22可供盖设该容器2的该开口3,该
复位单元24弹抵于该挡缘23及该盖部22之间;据此,该导件263带动该挡缘23下压该复位单元24压缩蓄力,并通过该复位单元24弹推复位,以带动该注入管21升降。此外,于该注入管21相对该容器2升降过程中及注入该气液混合物的过程中,该盖部22可持续保持盖设该容器2的该开口3,避免气体由该容器2的该开口3逸出。
35.于该输送方向l1上依序为该前导引段35、该导引段31及该后导引段36,当各该注入装置20于该后导引段36移动时,该盖部22盖设该容器2的该开口3且各该注入装置20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相对应的该容器2内直到注满该气液混合物,通过该前导引段35及该后导引段36可令该注入管21或相对应的该容器2可于移动时保持于一固定高度位置上,如于该前导引段35的各该注入装置20与相对应的该容器2相结合,且该注入管21位于该容器2的该开口3附近;于该后导引段36的各该注入装置20的该注入管21位于该容器2的该底部4附近,于移动及注入该气液混合物时,该注入管21及该容器2可持续维持于固定位置上。
36.该导件263为一导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20另包括一导座26,该导座26包括复数间隔设置的导杆261及一顶部262,各该导杆261上下延伸连接于该顶部262及该盖部22之间,该复数导杆261穿设该挡缘23且可相对该挡缘23沿该第一方向l2移动,得以顺畅升降该注入管21且于升降过程中不易歪斜。
37.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气液混合物充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备一容体10,该容体10储存一气液混合物于内;备一注入装置20,该一注入装置20连通该容体10内;备一导引机构30,包括一朝一输送方向l1上下延伸的导引段31;当该注入装置20及一容器2相结合且沿该导引段31朝该输送方向l1移动时,该注入管21供相对该容器2于该容器2的一开口3附近至该容器2的一底部4附近之间移动;其中,当该注入管21位于该容器2的该底部4附近时,该注入装置20开始由该注入管21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容器2内。可以简单的结构,达到该注入管21相对该容器2的升降,以于移动的过程中及注入该气液混合物的过程中避免气体由该容器2的该开口3离开该容器2,得以快速且大量地进行充填工作。
38.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供充填一气液混合物于至少一容器内,该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包括:一容体,其供储存该气液混合物于内;至少一注入装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包括一注入管,该注入管连通该容体的内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供以该注入管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一导引机构,包括一导引段,该导引段朝一输送方向由一第一高度位置往一第二高度位置延伸,该第一高度位置相异于该第二高度位置;一输送机构,包括一轨道,该轨道至少部分对应该导引段;其中,该导引机构及该输送机构其中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一者供输送该至少一容器;其中,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导引段移动或该导引段可供该至少一容器可移动地连接,而使该至少一注入管插入该容器内且朝该输送方向移动时可相互相对沿一第一方向升降,该第一方向横向于该导引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段朝该输送方向包括一位于该第一高度位置的第一导部及一位于该第二高度位置的第二导部,该第一导部与该第二导部位于相异高度;其中,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至少一容器接触该第一导部时,该注入管的一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开口附近;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接触该第二导部时,该注入管的该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底部附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段另包括一斜导部,该斜导部于该第一方向上供渐朝靠近该至少一容器的方向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导部及该第二导部之间,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可供向沿该导引段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注入管的一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底部附近时,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盖部、一挡缘、一复位单元及一导件,该注入管穿设该盖部且可相对该盖部移动,该导件连接该挡缘且抵靠于该导引段而可相对该导引机构沿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挡缘径向凸出于该注入管的外周,该盖部可供盖设该容器的一开口,该复位单元弹抵于该挡缘及该盖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导座,该导座包括复数间隔设置的导杆及一顶部,各该导杆上下延伸连接于该顶部及该盖部之间,该复数导杆穿设该挡缘且可相对该挡缘沿该第一方向移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导引段移动而使该注入管沿该第一方向升降。8.如权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注入装置设于该容体,该容体可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而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该导引机构相邻且环绕该容体外侧设置,该导引机构另包括一前导引段及一后导引段,该导引段连接于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之间,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该至少一注入装置或该容器分别可供沿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移动;该输送机构另包括至少一座体,该至少一座体供设置该至少一容器,该轨道包括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第三区段,该第一区段、该第二区段及该第三区段依序朝该输送方向设
置,该第三区段绕该容体延伸,该第三区段于该第一方向上较该第一区段靠近该导引机构,该第二区段斜向连接于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之间;其中,当该至少一座体位于该第三区段时,该至少注入装置供与该至少一容器相互抵靠;当该至少一座体位于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时,该至少一注入装置供与该至少一容器于该第一方向上间距设置。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该注入装置,该复数注入装置可分别沿该导引段而与复数该容器同时朝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注入管的该注入口供位于该至少一容器的该底部附近时,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至少一容器内;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盖部、一挡缘、一复位单元及一导件,该注入管穿设该盖部且可相对该盖部移动,该导件连接该挡缘且抵靠于该导引段而可相对该导引机构沿该输送方向移动,该挡缘径向凸出于该注入管的外周,该盖部可供盖设该容器的一开口,该复位单元弹抵于该挡缘及该盖部之间;该导件为一导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另包括一导座,该导座包括复数间隔设置的导杆及一顶部,各该导杆上下延伸连接于该顶部及该盖部之间,该复数导杆穿设该挡缘且可相对该挡缘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气液混合物为常温状态的碳酸液体;该至少一注入装置设于该容体,该容体可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而带动该至少一注入装置相对该导引机构转动,该导引机构相邻且环绕该容体外侧设置,该导引机构另包括一前导引段及一后导引段,该导引段连接于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之间,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且水平延伸,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移动或该前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可供该容器可移动地连接;于该输送方向上依序为该前导引段、该导引段及该后导引段,当各该注入装置于该后导引段移动时,该盖部盖设该容器的该开口且该各该注入装置开始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相对应的该容器内直到注满该气液混合物。10.一种气液混合物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备一容体,该容体储存一气液混合物于内;备一注入装置,该一注入装置连通该容体内;备一导引机构,包括一朝一输送方向上下延伸的导引段;当该注入装置及一容器相结合且沿该导引段朝该输送方向移动时,该注入管供相对该容器于该容器的一开口附近至该容器的一底部附近之间移动;其中,当该注入管位于该容器的该底部附近时,该注入装置开始由该注入管注入该气液混合物至该容器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关于一种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其供充填一气液混合物于至少一容器内,该气液混合充填装置包括:一容体;至少一注入装置,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包括一注入管,该注入管连通该容体的内部;及一导引机构,包括一朝一输送方向由一第一高度位置往一第二高度位置延伸的导引段,该至少一注入装置可沿该导引段移动或该导引段可供该至少一容器可移动地连接,而使该至少一注入管插入该容器内且朝该输送方向移动时可相互相对沿一第一方向升降,该第一方向横向于该导引段。本发明另关于一种气液混合物充填方法。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以达到大量快速充填,而于充填过程中不易产生喷溅令充填于至少一容器中的该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不易离开液体。易离开液体。易离开液体。
技术研发人员:
王志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王志猛
技术研发日:
2022.03.25
技术公布日:
2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