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线头去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帽子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其多余的线头进行去除,需要使用到线头去除装置。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公开号:cn213507600u,公开日:20210622,实现替代传统剪刀的功能,实现帽体在缝制完成之后的线头去除,且可有效避免剪刀等尖锐处对人体的刺伤。
4.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弊端,需要人工将线头置于刀刃处,极大的降低了去除效率,不利于保障去除效果,且不便对线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同时费时费力,使用灵活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具有线头去除效率高效果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7.(2)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刀座,所述刀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所述弹一端与壳体内壁搭接,所述刀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转杆活动连接在刀座内开设的活动槽内,所述壳体的前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风片和刀片,所述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收集框,所述壳体与收集框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所述第一管道的表面设置有
气泵。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时,通过驱动马达工作,能够带动转盘转动,借助转盘表面的转杆在刀座内部转动,实现带动刀座在弹的配合下进行左右震动,实现对线头进行横向剪切的目的。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驱动马达和气泵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
12.进一步地,所述气泵固定连接在壳体的表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通口,所述刀片和挡风片均位于通口前侧。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5.(3)有益效果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气泵工作,能够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软管和第一管道,提供吸力,将线头吸入通孔内,实现对线头进行自动吸入剪切的目的,通过驱动马达工作,能够带动转盘转动,借助转盘表面的转杆在刀座内部转动,实现带动刀座在弹的配合下进行左右震动,实现对线头进行横向剪切的目的;
18.2、通过设置收集框能够对剪切后的线头进行统一收集,便于后期集中处理,通过设置蓄电池,能够实现对驱动马达和气泵进行电力提供的目的;
19.3、通过设置控制按钮,方便控制驱动马达和气泵的工作状态,通过设置通口,方便线头吸入进行剪切,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持壳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的标记为:
26.1、壳体;2、蓄电池;3、驱动马达;4、按钮开关;5、转盘;6、转杆;7、刀座;8、弹;9、切割刀;10、刀片;11、挡风片;12、收集框;13、通口;14、第一管道;15、连接软管;16、第二管道;17、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8.实施例: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3,通过驱动马达3工作,能够带动转盘5转动,借助转盘5表面的转杆6在刀座7内部转动,实现带动刀座7在弹8的配合下进行左右震动,实现对线头进行横向剪切的目的,驱动马达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5,转盘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6,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刀座7,刀座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8,弹8一端与壳体1内壁搭接,刀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刀9,转杆6活动连接在刀座7内开设的活动槽内,壳体1的前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风片11和刀片10,壳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收集框12,通过设置收集框12能够对剪切后的线头进行统一收集,便于后期集中处理,壳体1与收集框1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4和第二管道16,第一管道14和第二管道16之间
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15,第一管道14的表面设置有气泵17,通过气泵17工作,能够通过第二管道16、连接软管15和第一管道14,提供吸力,将线头吸入通孔内,实现对线头进行自动吸入剪切的目的。
31.具体的,壳体1内固定连接蓄电池2,蓄电池2与驱动马达3和气泵17电性连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池2,能够实现对驱动马达3和气泵17进行电力提供的目的。
33.具体的,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气泵17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表面。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按钮,方便控制驱动马达3和气泵17的工作状态。
35.具体的,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通口13,刀片10和挡风片11均位于通口13前侧,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口13,方便线头吸入进行剪切,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持壳体1的稳定性。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拿取壳体1,通过控制按钮气泵17工作,经第一管道14吸风将线头吸入通口13,并通过控制按钮控制驱动马达3工作,通过转盘5带动转杆6在刀座7内活动,带动刀座7和切割刀9在弹8的配合下左右移动,对进入通口13内的线头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线头经过壳体1或第一管道14和连接软管15经第二管道16输送至收集框12内进行收集,剪切完毕后,可拧掉收集框12,对内部线头进行处理即可。
3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3),所述驱动马达(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刀座(7),所述刀座(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8),所述弹(8)一端与壳体(1)内壁搭接,所述刀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刀(9),所述转杆(6)活动连接在刀座(7)内开设的活动槽内,所述壳体(1)的前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风片(11)和刀片(10),所述壳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收集框(12),所述壳体(1)与收集框(12)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4)和第二管道(16),所述第一管道(14)和第二管道(16)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软管(15),所述第一管道(14)的表面设置有气泵(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蓄电池(2),所述蓄电池(2)与驱动马达(3)和气泵(17)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7)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通口(13),所述刀片(10)和挡风片(11)均位于通口(13)前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帽子的线头去除装置,属于线头去除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刀座,所述刀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所述弹一端与壳体内壁搭接,所述刀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刀,通过气泵工作,能够通过第二管道、连接软管和第一管道,提供吸力,将线头吸入通孔内,实现对线头进行自动吸入剪切的目的,通过驱动马达工作,能够带动转盘转动,借助转盘表面的转杆在刀座内部转动,实现带动刀座在弹的配合下进行左右震动,实现对线头进行横向剪切的目的。行横向剪切的目的。行横向剪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黑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凯尊帽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