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燃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气预混腔。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灶因其自身的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正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等方向快速发展,但使用安全性依旧是其重中之重。
3.燃气灶内一般会设置预混腔以让燃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燃气燃烧充分的目的,但目前的预混腔因其结构设计的问题具有一下缺点:1.空气进口孔小,只有直径23mm,燃气大点有红火出现;2、空气进口处与
外壳底部齐平,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度不够;3、由于进口面积小,使炉具功率不够,只能在20kw以下,或者电机功率在50w以下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燃气预混腔,包括预混腔体,
所述预混腔体由外
壳体、内壳体及连接面组成,内壳体与外壳体均为上下通透的筒状结构,外壳体与内壳体同心设置且外壳体与内壳体顶面通过连接面连接,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预混空间;所述内壳体高度低于外壳体,连接面外侧为平面,连接面内侧为向下弯曲的弧面,弧面底端与内壳体顶端连接,平面外侧与外壳体顶端连接;所述外壳体连通有燃气接头,所述内壳体底端向上开设多个n字形孔槽。
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底端向外延伸排列设置有多个固定孔。
6.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内径为36mm。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内径为74mm。
8.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底端设置有十字形挡板。
9.进一步地,所述弧面半径为8mm。
10.进一步地,所述燃气接头外壁攻螺纹。
11.燃气通过燃气接头进入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预混空间内,空气由内壳体内进入预混空间内,经过预混后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充分地进行燃烧。内壳体内径为36mm,远大于常用燃气预混腔的空气进口,同时内壳体底部开设n字形孔槽,使得空气进入预混空间内时分散为多股小气流,使得空气与燃气充分地混合,有效地提高了燃气燃烧效率;相应的,外壳体内径为74mm,随内壳体内径增大,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预混空间增大,给空气与燃气充分的混合空间及混合时间;连接面内测为弧形面,且弧面弧度半径为8mm的大弧面,空气进入内壳体的过程更加顺滑,减少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在外壳体底面设置多个固定孔,使得预混腔在安装时无需考虑方向问题,只需将固定孔通过螺钉固定即可;内壳体底部设置十字形的挡板,有效防止在预混腔工作时大物件掉入的问题,避免使用安全隐患。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扩大内壳体及外壳体的尺寸,有效增加预混腔内的空间,使得空气与燃气得到
充分的预混。
14.2.内壳体下端设置n字形孔槽,将空气进行分流,有效提高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率。
15.3.连接面内圈为大半径的弧形面,空气进入时更加顺滑,减少空气进入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19.1.内壳体;2.外壳体;3.连接面;4.燃气接头;5.固定孔;6.平面;7.弧面;8.孔槽;r.外壳体内径;r.内壳体内径;r1.弧面弧度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1.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燃气预混腔,包括预混腔体,所述预混腔体由外壳体2、内壳体1及连接面3组成,内壳体1与外壳体2均为上下通透的筒状结构,外壳体1与内壳体2同心设置且外壳体2与内壳体1顶面通过连接面3连接,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预混空间;所述内壳体1高度低于外壳体2,连接面3外侧为平面6,连接面3内侧为向下弯曲的弧面7,弧面7底端与内壳体1顶端连接,平面6外侧与外壳体2顶端连接;所述外壳体2连通有燃气接头4,所述内壳体1底端向上开设多个n字形孔槽8。
2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2底端向外延伸排列设置有多个固定孔5。
23.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1内径r为36mm。
2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2内径r为74mm。
25.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1底端设置有十字形挡板9。
26.进一步地,所述弧面7弧度半径r1为8mm。
27.进一步地,所述燃气接头4外壁攻螺纹。
28.燃气通过燃气接头4进入外壳体2与内壳体1之间的预混空间内,空气由内壳体1内进入预混空间内,经过预混后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充分地进行燃烧。内壳体1内径r为36mm,远大于常用燃气预混腔的空气进口,同时内壳体1底部开设n字形孔槽8,使得空气进入预混空间内时分散为多股小气流,使得空气与燃气充分地混合,有效地提高了燃气燃烧效率;相应的,外壳体2内径r为74mm,随内壳体1内径增大,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的预混空间增大,给空气与燃气充分的混合空间及混合时间;连接面3内测为弧面7,且弧面7弧度半径r1为8mm的大弧面,空气进入内壳体1的过程更加顺滑,减少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在外壳体2底面设置多个固定孔5,使得预混腔在安装时无需考虑方向问题,只需将固定孔5通过螺钉固定即可;内壳体1底部设置十字形的挡板9,有效防止在预混腔工作时大物件掉入的问题,避免使用安全隐患。
29.本实用新型扩大内壳体1及外壳体2的尺寸,有效增加预混腔内的空间,使得空气与燃气得到充分的预混。内壳体1下端设置n字形孔槽9,将空气进行分流,有效提高空气与
燃气的混合效率。连接面3内圈为大半径的弧面7,空气进入时更加顺滑,减少空气进入时的噪音。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腔体,所述预混腔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及连接面组成,外壳体与内壳体同心设置且外壳体与内壳体顶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内壳体高度低于外壳体,连接面外侧为平面,连接面内侧为向下弯曲的弧面,弧面底端与内壳体顶端连接,平面外侧与外壳体顶端连接;所述外壳体连通有燃气接头,所述内壳体底端向上开设多个倒u字形孔槽。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底端向外延伸排列设置有多个固定孔。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内径为36mm。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径为74mm。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底端设置有十字形挡板。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半径为8mm。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燃气预混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接头外壁攻螺纹。
技术总结
一种燃气预混腔,包括预混腔体,所述预混腔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及连接面组成,外壳体与内壳体同心设置且外壳体与内壳体顶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内壳体高度低于外壳体,连接面外侧为平面,连接面内侧为向下弯曲的弧面,弧面底端与内壳体顶端连接,平面外侧与外壳体顶端连接;所述外壳体连通有燃气接头,所述内壳体底端向上开设多个倒U字形孔槽。体底端向上开设多个倒U字形孔槽。体底端向上开设多个倒U字形孔槽。
技术研发人员:
周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华尔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19
技术公布日:
202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