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用于对燃煤发电锅炉等使用时产生的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锅炉的使用场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与飞灰,这些粉尘与飞灰易造成换热器的堵塞,从而造成热量不能及时传输,影响了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集灰室、过滤机构、清灰机构以及换热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结构连通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壳体滑动连接的
滤网、固定在壳体外侧的第一电机以及与壳体滑动连接的弹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滤网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均设有弹板,所述弹板与壳体之间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弹板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滤网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启动时滤网做往复运动。
5.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杆、与转杆可转动连接的连杆以及与转杆可转动连接并与滤网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转杆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与壳体固定的导向杆、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螺杆、与螺杆螺纹连接并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刷板以及与壳体外侧固定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螺杆固定,所述刷板下侧的刷毛与滤网接触。
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水平设置在壳体中,所述换热单元首尾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由两个固定架和若干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水平设置,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包括翅片管。
10.进一步的,所述集灰室通过斗状隔板在壳体下部形成腔室,便于飞灰收集。
11.进一步的,所述集灰室对应的壳体上设有清理门。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滤网做往复运动,在运动到两端时与弹板相碰,使滤网的网面产生振动,减少飞灰粘黏,同时设有清灰机构对滤网进行清扫,配合滤网的往复运动,使清灰机构将滤网清洁的更加干净,保证滤网过滤效果,提高换热效率;装置下部设有集灰
室,便于飞灰收集且设有清理门,方便积灰的清理。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壳体;2、集灰室;3、过滤机构;4、清灰机构;5、清理门;6、烟气进口;7、烟气出口;8、空气进口;9、空气出口;10、滤网;11、第一电机;12、弹板;13、弹簧;14、转杆;15、连杆;16、固定板;17、导向杆; 18、螺杆;19、刷板;20、第二电机;21、换热单元;22、换热管;23、固定架;24、斗状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集灰室2、过滤机构3、清灰机构4以及换热结构,壳体1上设有烟气进口6、烟气出口7、空气进口8和空气出口9,换热结构连通空气进口8和空气出口9,集灰室2通过斗状隔板24在壳体1下部形成腔室,进入集灰室2的飞灰不易飞出,便于飞灰收集,集灰室2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清理门5,清理门5上设有门锁,清理门5关闭时与壳体1密封,当需要清理时,开启清理门5扫除积灰。
21.过滤机构3包括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滤网10、固定在壳体1外侧的第一电机11以及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弹板12,壳体1上设有与滤网10配合的滑槽,滤网10在滑槽中滑动,滑槽两端均设有弹板12,弹板12与壳体1之间设有若干弹簧13,弹簧13两端分别与弹板12和壳体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1与滤网10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连杆机构包括与壳体1可转动连接的转杆 14、与转杆14可转动连接的连杆15以及与转杆14可转动连接并与滤网10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6,转杆14与第一电机11输出轴固定连接,转杆14与壳体1 之间优选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电机11启动,带动转杆14旋转,转杆14带动连杆15动作,使滤网10做往复运动,滤网10运动到滑槽两端时与弹板12相碰,受弹簧13弹力作用,弹板12对滤网10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滤网10的网面产生微小振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飞灰的粘黏,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22.清灰机构4包括与壳体1固定的导向杆17、与壳体1可转动连接的螺杆18、与螺杆18螺纹连接并与导向杆17滑动连接的刷板19以及与壳体1外侧固定的第二电机20,螺杆18与壳体1之间优选通过轴承连接,螺杆18与导向杆17 优选设置在烟气流通的主通道的外侧,壳体1外凸形成安装空间,减少清灰机构4对烟气流动的遮挡面积,第二电机20输出轴与螺杆18固定,刷板19下侧的刷毛与滤网10接触,第二电机20启动,带动螺杆18旋转使得刷板19移动,对滤网10进行清扫,结合滤网10本身往复运动能将滤网10清扫的更加干净。
23.换热结构包括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若干换热单元21,换热单元21水平设置在壳体1中,换热单元21首尾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单元21由两个固定架23和若干换热管22组成,换热管22水平设置,换热管22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23固定连接,换热管22优选翅片管,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21数量为三个,换热单元21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增加,也可对换热单元21中换热管22的数量进行变动。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高温烟气从烟气进口6进入,烟气气流向上经过滤网10,滤网10将烟气中的飞灰过滤,落入集灰室2,未换热的空气从空气进口 8进入,在换热结构的管道内流动,过滤后的烟气与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最后从烟气出口7排出,流向下一处理环节,在此换热的过程中,滤网10做往复运动,清灰机构4同步对滤网10进行清扫处理,保证过滤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集灰室、过滤机构、清灰机构以及换热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结构连通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壳体滑动连接的滤网、固定在壳体外侧的第一电机以及与壳体滑动连接的弹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滤网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均设有弹板,所述弹板与壳体之间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弹板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滤网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启动时滤网做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转杆、与转杆可转动连接的连杆以及与转杆可转动连接并与滤网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转杆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机构包括与壳体固定的导向杆、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螺杆、与螺杆螺纹连接并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刷板以及与壳体外侧固定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螺杆固定,所述刷板下侧的刷毛与滤网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水平设置在壳体中,所述换热单元首尾之间通过管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由两个固定架和若干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水平设置,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翅片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室通过斗状隔板在壳体下部形成腔室,便于飞灰收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室对应的壳体上设有清理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集灰室、过滤机构、清灰机构以及换热结构,壳体上设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换热结构连通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过滤机构包括与壳体滑动连接的滤网、固定在壳体外侧的第一电机以及与壳体滑动连接的弹板,壳体上设有与滤网配合的滑槽,滑槽两端均设有弹板,弹板与壳体之间设有若干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弹板和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滤网之间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启动时滤网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对烟气中飞灰过滤效果好,飞灰不易与滤网粘黏,且清灰机构同步对滤网进行清扫,保证过滤效果,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杨兆权 范莉平 杨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能恒泰(海南)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0
技术公布日:
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