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化车厢
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2.厢式货车又叫厢式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在车厢中组成部件中有车厢底板结构,车厢底板结构是车厢组装部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车厢底板结构进行承载货物。
3.现有的车厢底板的整体重量十分沉重,导致车辆的承载性减弱,生产的效率低下,通常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焊接量相当大,十分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
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
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均开设有凹形缺口,
所述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和第二侧边梁通过凹形缺口与底板带横梁面板卡接,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面板,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顶部铆接有内六角螺钉,所述内六角螺钉内螺纹连接有拉铆螺母,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通过内六角螺钉和拉铆螺母螺纹连接有底板横梁加强座,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底板纵梁,所述螺栓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5.优选的,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等距离分布在第一侧边梁和第二侧边梁之间。
6.优选的,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等距离分布在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二端部边梁和多个底板带横梁面板上。
7.优选的,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底板纵梁位于卡槽内,所述底板纵梁的数量为两根。
8.优选的,所述底板纵梁和底板横梁加强座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通过螺纹孔活动贯穿底板横梁加强座和底板纵梁,所述螺母的外表面与底板纵梁的外表面相抵。
9.优选的,所述拉铆螺母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拉铆螺母分成四个拉铆螺母为一组,多组所述拉铆螺母对应分布在多个底板横梁加强座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底板面板、底板横梁加强座、内六角螺钉、底板纵梁、螺栓、螺母、和拉铆螺母之间的而连接配合,使得生产的货车车厢的底板做到承载性更强,整体重量更轻,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带横梁面板、底板横梁加强座、内六角螺钉和底板纵梁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4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图5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第一端部边梁;2、第一侧边梁;3、第二端部边梁;4、第二侧边梁;5、底板带横梁面板;6、底板面板;7、底板横梁加强座;8、内六角螺钉;9、底板纵梁;10、螺栓;11、螺母;12、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一侧边梁2、第二端部边梁3、第二侧边梁4、底板带横梁面板5和底板面板6,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一侧边梁2、第二端部边梁3、第二侧边梁4、底板带横梁面板5和底板面板6上均开设有凹形缺口,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一侧边梁2、第二端部边梁3和第二侧边梁4通过凹形缺口与底板带横梁面板5卡接,底板带横梁面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面板6,底板带横梁面板5的顶部铆接有内六角螺钉8,内六角螺钉8内螺纹连接有拉铆螺母12,底板带横梁面板5通过内六角螺钉8和拉铆螺母12螺纹连接有底板横梁加强座7,底板横梁加强座7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0,底板横梁加强座7通过螺栓10螺纹连接有底板纵梁9,螺栓10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1,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和第二端部边梁3均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且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和第二端部边梁3采用多层空腔结构,并在合适的位置加工出相应的配合槽和拉铆螺母12的安装孔。
22.底板带横梁面板5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底板带横梁面板5采用多层空腔结构,并在两端加工出l型阶梯台阶和拉铆螺母12的安装孔。
23.底板面板6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底板面板6采用多层空腔结构,并在两端加工出l型阶梯台阶。
24.底板纵梁9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底板纵梁9采用多层空腔结构,并在合适的位置加工出安装螺栓孔。
25.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采用空腔结构,并在合适的位置挤压出l型阶梯台阶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底板带横梁面板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板带横梁面板5等距离分布在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之间。
27.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底板横梁加强座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板横梁加强座7等距离分布在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二端部边梁3和多个底板带横梁面板5上。
28.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底板横梁加强座7上开设有卡槽,底板纵梁9位于卡槽内,底板纵梁9的数量为两根。
29.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底板纵梁9和底板横梁加强座7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螺栓10通过螺纹孔活动贯穿底板横梁加强座7和底板纵梁9,螺母11的外表面与底板纵梁9的外表面相抵。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拉铆螺母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拉铆螺母12分成四个拉铆螺母12为一组,多组拉铆螺母12对应分布在多个底板横梁加强座7上。
3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3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使用本装置时,当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二端部边梁3和底板面板6卡接在凹形缺口内时,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第二端部边梁3和底板面板6凹形缺口位置均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将两块板焊接在一起,底板带横梁面板5与底板面板6卡接在凹形缺口之内时,底板带横梁面板5与底板面板6的凹形缺口位置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将两块板焊接在一起,底板带横梁面板5、底板面板6与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上,增加了一个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的l型阶梯台阶,将底板带横梁面板5、底板面板6与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的边搭接起来,最后通过搅拌摩擦焊和氩弧焊工艺将底板带横梁面板5、底板面板6与第一侧边梁2和第二侧边梁4焊接在一起,底板带横梁面板5与底板第一端部边梁1和第二端部边梁3和底板横梁加强座7采用拉铆螺母12加内六角螺钉8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生产将货车车厢的底板做到承载性更强,整体重量更轻,生产效率更高。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均开设有凹形缺口,所述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和第二侧边梁通过凹形缺口与底板带横梁面板卡接,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面板,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顶部铆接有内六角螺钉,所述内六角螺钉内螺纹连接有拉铆螺母,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通过内六角螺钉和拉铆螺母螺纹连接有底板横梁加强座,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底板纵梁,所述螺栓的末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底板带横梁面板等距离分布在第一侧边梁和第二侧边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等距离分布在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二端部边梁和多个底板带横梁面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横梁加强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底板纵梁位于卡槽内,所述底板纵梁的数量为两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纵梁和底板横梁加强座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通过螺纹孔活动贯穿底板横梁加强座和底板纵梁,所述螺母的外表面与底板纵梁的外表面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螺母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拉铆螺母分成四个拉铆螺母为一组,多组所述拉铆螺母对应分布在多个底板横梁加强座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化车厢底板结构,包括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均开设有凹形缺口,所述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和第二侧边梁通过凹形缺口与底板带横梁面板卡接。通过底板第一端部边梁、第一侧边梁、第二端部边梁、第二侧边梁、底板带横梁面板、底板面板、底板横梁加强座、内六角螺钉、底板纵梁、螺栓、螺母、和拉铆螺母之间的而连接配合,使得生产的货车车厢的底板做到承载性更强,整体重量更轻,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何佳 王永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蔚瓴轻量化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2
技术公布日: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