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在的基于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交通监测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可广泛应用在监控路口车辆闯灯情况、车辆过桥梁前的载荷称重以及在限速路面对车辆的测速等场景。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通常制作方法是将扁平状或圆柱状的压电电缆放在铜管中,再将铜管压扁成型。但目前市面并没有专门用于制造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成型设备。如图6-7所示,现有的技术是使用辊压机制造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其在接通电源后,在控制台上进行参数设置,参数包括铜管长度、辊速、初始辊缝、辊缝步进距离、终态辊缝等,设置好参数后,控制台通过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控制上辊和下辊进行压合成型。此种方式极易导致压合后的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截面呈现“葫芦状”或是“8”状,不仅不利于整个铜皮贴紧压电薄膜而导致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失效,而且也对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以达到避免出现“葫芦状”或是“8”状,实现压电薄膜与铜外皮接触良好,铜外皮外观平滑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包括上辊、下辊、前平台、后平台、控制台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端设置有前平台,固定座的后端设置有后平台,固定座上端的固定孔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上辊,固定座下端的调节孔设置有下辊;所述控制台电性控制连接电机和电动液压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上辊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作用于下辊,所述上辊和下辊的中间相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前平台和后平台相应设置有纠偏轮控制槽,纠偏轮控制槽内设置有纠偏轮;所述纠偏轮上设置有纠偏凹槽,纠偏轮的转轴下端设置有螺柱。
5.进一步,所述前平台设置有3-8对纠偏轮,所述后平台相应设置有3-8对纠偏轮。
6.进一步,所述下辊的中心转轴连接支撑架;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伸缩杆与支撑架连接。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在现有的辊压机的基础上,前平台和后平台相应设置有纠偏轮控制槽,纠偏轮控制槽内设置有纠偏轮,纠偏轮上设置有纠偏凹槽,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铜管可以固定放置在每组纠偏轮之间,防止铜管位移。在上辊和下辊的中间相应设置有凹槽,凹槽与铜管相适配,用以压合铜管。在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铜管在压合成型时,纠偏轮与铜管保持接触,铜管的移动方向和纠偏轮的自传轴线垂直,保证铜管平直的同时又不对铜管的外观造成伤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在
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铜管在压合成型时避免出现“葫芦状”或是“8”状,实现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电薄膜与铜外皮接触良好,电容一致性高,同时铜外皮外观平滑美观。
附图说明
8.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中,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侧视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辊的结构侧视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3.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制备的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现有的辊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现有的辊压机所制备的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上辊;11、凹槽;2、下辊;21、支撑架;3、前平台;31、纠偏轮控制槽;32、纠偏轮;321、纠偏凹槽;322、螺柱;323、固定螺母;4、后平台;5、控制台;6、固定座;61、固定孔;62、调节孔;7、电机;8、电动液压杆;9、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包括上辊1、下辊2、前平台3、后平台4、控制台5和固定座6,固定座6的前端设置有前平台3,固定座6的后端设置有后平台4,固定座6上端的固定孔61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上辊1,固定座6下端的调节孔62设置有下辊2;控制台5电性控制连接电机7和电动液压杆8;电机7的输出轴与上辊1的中心转轴连接;电动液压杆8作用于下辊2,上辊1和下辊2的中间相应设置有凹槽11;前平台3和后平台4相应设置有纠偏轮控制槽31,纠偏轮控制槽31内设置有纠偏轮32;纠偏轮32上设置有纠偏凹槽321,纠偏轮32的转轴下端设置有螺柱322。
1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纠偏轮32下端带有螺柱322,固定螺母323将纠偏轮32夹紧在前平台3和后平台4上。前平台3和后平台4设置有多对纠偏轮32,纠偏轮32可以实现延螺柱322方向的转动。然后,接通外接电源后,控制台5上进行参数设置,参数包括铜管长度、辊速、初始辊缝、辊缝步进距离、终态辊缝等,设置好参数后上辊1和下辊2会自动调整到初始辊缝的状态。再后,将铜管9紧贴辊缝放好后,将控制台5切换到手动模式,然后使上辊1缓慢转动,此时铜管9会进入上辊1和下辊2的凹槽11并被挤压,铜管9进入辊缝约3cm后,将控制台5切换至自动模式。在自动模式下,上辊1和下辊2会以设置好的辊速转动,带动铜管9开始压合。当到设置的铜管9长度后,辊缝会进一步的缩小,辊缝步进距离值即辊缝缩小的距离,辊缝更新状态后,上辊1和下辊2开始以设定好的辊速倒转,带动铜管9开始压合。当到设置的铜管9长度后,辊缝会进一步的缩小,辊缝更新状态后,上辊1和下辊2开始以设定好的辊速正转,以此循环,直到辊缝值等于设定的终态辊缝值时停止压合,此时上下辊缝恢复至初始辊缝,将压合好的铜管9抽出即可。最后,纠偏轮32可以实现延螺柱方向的转动,在工作中纠偏轮32与铜管9保持接触,铜管9的移动方向和纠偏轮32的自传轴线垂直,保证铜管9平直的同时由不对铜管的外观造成伤害。如图5所示,上辊1和下辊2带有凹槽11,带凹槽11的上辊1和下辊2压合的铜管9的中间上凸,截面呈现类椭圆形,铜管外观状
态佳。而不带凹槽的平辊压合的铜管的中间下凹,铜管外观不佳。
19.上述前平台3设置有3-8对纠偏轮32,后平台4相应设置有3-8对纠偏轮32。3-8对纠偏轮32可以实现延螺柱322方向的转动,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铜管9可以固定放置在每组纠偏轮32之间,防止铜管9位移。
20.上述下辊2的中心转轴连接支撑架21;电动液压杆8的伸缩杆与支撑架21连接。下辊2由电动液压杆8支撑,电动液压杆8与控制台5电连接。下辊2可在电动液压杆8的驱动下实现下辊2的上升和下降,以调节上辊1和下辊2的辊缝。下辊2、支撑架21和电动液压杆8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现有的辊压机的结构,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1.上述电动液压杆8和控制台5均为现有的辊压机的结构部件,为市面常见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连接即可进行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包括上辊(1)、下辊(2)、前平台(3)、后平台(4)、控制台(5)和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的前端设置有前平台(3),固定座(6)的后端设置有后平台(4),固定座(6)上端的固定孔(61)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上辊(1),固定座(6)下端的调节孔(62)设置有下辊(2);所述控制台(5)电性控制连接电机(7)和电动液压杆(8);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上辊(1)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8)作用于下辊(2),其特征是,所述上辊(1)和下辊(2)的中间相应设置有凹槽(11);所述前平台(3)和后平台(4)相应设置有纠偏轮控制槽(31),纠偏轮控制槽(31)内设置有纠偏轮(32);所述纠偏轮(32)上设置有纠偏凹槽(321),纠偏轮(32)的转轴下端设置有螺柱(3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平台(3)设置有3-8对纠偏轮(32),所述后平台(4)相应设置有3-8对纠偏轮(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辊(2)的中心转轴连接支撑架(21);所述电动液压杆(8)的伸缩杆与支撑架(21)连接。

技术总结


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涉及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管装置。包括上辊、下辊、前平台、后平台、控制台和固定座,固定座设置有前平台、后平台、上辊、下辊;控制台电性控制连接电机和电动液压杆;电机的输出轴与上辊的中心转轴连接;电动液压杆作用于下辊,上辊和下辊的中间相应设置有凹槽;前平台和后平台相应设置有纠偏轮控制槽,纠偏轮控制槽内设置有纠偏轮;纠偏轮上设置有纠偏凹槽,纠偏轮的转轴下端设置有螺柱。本实用新型实现压电薄膜交通传感器的压电薄膜与铜外皮接触良好,电容一致性高,同时铜外皮外观平滑美观。观平滑美观。观平滑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

周长阳 刘浩 王昊 刘越 惠国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三三智能科技(日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1:0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38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铜管   薄膜   传感器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