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建设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水泥的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当温升达到峰值后温度下降,在升温-降温过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一个不均匀的温度场,外部冷混凝土受到内部热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的约束,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降低,影响结构安全。
3.目前采用较多的温控方法是在待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水管,通过向水管输送冷却水来进行降温,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层间温差。但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开闭冷却水进行降温,易出现降温速率太快情况,同时夜晚工作不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对于采用冷却系统降温的方法中,常规冷却系统一般由冷却水管、水泵及测温体系组成,冷却水管均按一定间距埋设于混凝土内,再通过水泵将水送入冷却水管中进行混凝土芯部温度的传递和释放,同时利用人工定时测量混凝土芯部内外温度掌握实际温差,监测温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目的,若温差偏大还需加大送水功率等措施,加快热量传递。冷却系统使用阶段为确保掌握真实的温差数据,需要大量人工按一定频率进行水温、混凝土芯部温度的测定,增加较多人工成本,人工测定温度后再行处置,造成处理时间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现场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裂纹的问题;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的冷却中冷却水单次使用量较大,一般不做回收处理,使用后的废水随意排放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管道通畅、丝口接头可靠,通水冷却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6.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设置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在锚碇锚体、支墩基础每个浇筑层设置多层,且每相邻的两层之间正交设置,形成井字形网格结构;冷却水管水平管间距为150cm,垂直管间距为100cm;距离混凝土侧面为150cm,距离混凝土顶面底面为100cm;单层包括2~4套水管,每套水管各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7.进一步的,冷却水管与定位结构固定连接,定位结构是型钢或者定位钢筋,所述定位结构多层呈井字形布置。
8.进一步的,冷却水管的弯头处通过车丝接头连接;车丝接头与冷却水管连接处设置生胶带。
9.进一步的,冷却水管是外径φ为48mm、壁厚2.5mm的钢管。
10.进一步的,每层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是无线温度传感器。
11.本实用新型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冷却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导热性能好的钢管做成。冷却管绑扎在相应的型钢或者定位钢筋上,管道通畅、丝口接头可靠,可以简便的实行通水试验,防止管道漏、阻水。每层每套冷却管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层与层之间冷却管正交布置,即两层冷却管呈“井”字型布置,结构稳定,冷却效果好冷却管弯头与钢管采用车丝接头+生胶带连接形式,连接方便不易漏水。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13.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冷却水管1,冷却水管1在锚碇锚体、支墩基础每个浇筑层设置多层,且每相邻的两层之间正交设置,形成井字形网格结构;冷却水管1水平管间距为150cm,垂直管间距为100cm;距离混凝土侧面为150cm,距离混凝土顶面底面为100cm;单层包括2~4套水管,每套水管各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冷却水管1与定位结构固定连接,定位结构是型钢或者定位钢筋,定位结构多层呈井字形布置。安装时需做到管道通畅、丝口接头可靠,并经通水试验,防止管道漏、阻水。冷却水管通水降温结束后,应即时灌浆封孔,并将露出锚碇的管道切除。冷却水管1的弯头处通过车丝接头连接;车丝接头与冷却水管连接处设置生胶带。冷却水管1是外径φ为48mm、壁厚2.5mm的钢管。每层冷却水管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温度监测装置,温度监测装置是无线温度传感器。
16.参见图2,图3,根据锚碇的分层浇筑厚度的不同,实施例1中锚碇锚体共布置16层冷却管,散索鞍支墩基础及散索鞍支墩共布置21层冷却管;实施例2中锚碇锚体共布置16层冷却管,散索鞍支墩基础及散索鞍支墩共布置12层冷却管。实施例1中散索鞍支墩第一浇筑层布设4层冷却水管,顶部实心段筑层布设9层水管;水管水平管间距为150cm,垂直管间距为100cm,距离混凝土侧面为150cm,距离混凝土顶底面为100cm;单层1~2套水管,每套水管设置一个进出水口,管长小于200m。


技术特征:


1.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在锚碇锚体、支墩基础每个浇筑层设置多层,且每相邻的两层之间正交设置,形成井字形网格结构;冷却水管水平管间距为150cm,垂直管间距为100cm;距离混凝土侧面为150cm,距离混凝土顶面底面为100cm;单层包括2~4套水管,每套水管各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与定位结构固定连接,定位结构是型钢或者定位钢筋,所述定位结构多层呈井字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弯头处通过车丝接头连接;车丝接头与冷却水管连接处设置生胶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是外径φ为48mm、壁厚2.5mm的钢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是无线温度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内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在锚碇锚体、支墩基础每个浇筑层设置多层,且每相邻的两层之间正交设置,形成井字形网格结构;冷却水管水平管间距为150cm,垂直管间距为100cm;距离混凝土侧面为150cm,距离混凝土顶面底面为100cm;单层包括2~4套水管,每套水管各设置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装置,管道通畅、丝口接头可靠,通水冷却效果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

柳正 秦桂芳 谢钦建 黎安敏 任秋豪 冯光勇 石正芳 赵飞 姜远根 余松烜 李政杰 梁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23:1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36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管   混凝土   体积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