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
料斗。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暗涵内淤积的污泥也越来越多。暗涵常年封闭,内部结构错综复杂,且对暗涵进行清理时需要在密闭空间作业,作业空间狭窄且聚集了大量有毒气体,施工人员作业时安全隐患太大。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挖装一体的清淤机器人。清淤机器人包含铲斗和料斗,铲斗用于挖取暗涵内的垃圾,再通过摆臂把铲斗内的垃圾倒入料斗前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摆臂的长度固定,无法改变铲斗的倾倒位置,料斗前端的垃圾会堆积很高,其余位置垃圾较少。
3.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料斗、设置于容纳腔的内周壁并与料斗转动连接的
门板、设置于容纳腔的底端并与门板转动连接的刮板、用于驱动门板转动的摆臂机构、以及设置于料斗的下方并与料斗呈分离式设置的
底盘;底盘与料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动机构的安装腔,推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摆臂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门板的外周壁设置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推板,摆臂机构的另一端与推板铰接。这种技术虽然可以对料斗的前端进行举升,并设置了刮板对料斗内淤泥进行推动。但是,这种技术的料斗的举升高度有限,且将液压缸安装于底盘与料斗底端之间,需要将底盘与料斗拆分后才能对液压缸进行维护更换,使用不便。
4.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自动清理料斗堆积的淤泥、合理利用料斗的内部空间、具有多级举升功能、电机等动力设备易于拆装更换的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采用多级举升的方式,在料斗内淤泥堆积时,通过举升组件对料斗与底盘进行一次举升,并通过推动机构与摆臂机构的配合作用,实现料斗的二次举升,且通过刮料组件推动淤泥向料斗后端滑动,解决了淤泥堆积的问题,充分利用料斗容积,减少料斗更换次数,提高了清淤效率。
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料斗、设置于
所述容纳腔内的刮料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刮料组件转动的摆臂机构、设置于所述料斗的下方并与所述料斗呈分离式设置的底盘、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端的推动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驱动所述底盘转动的举升组件;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螺杆直线往复机构、以及与所述螺杆直线往复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端穿过所述底盘后与所述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远离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举升组件包括分设于两组所述耳板的外侧的侧板、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板的底端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的液压缸;
9.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紧贴所述安装耳板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安装耳板与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供转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液压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底盘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直线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以及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底盘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靠近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底端,所述底盘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螺纹套的底端套设于所述螺杆的外周壁,其顶端穿过所述滑槽后与所述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刮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并与所述料斗转动连接的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端并与所述门板转动连接的刮板,所述门板的外周壁设置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底盘与所述料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动机构的安装腔,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推板铰接,其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螺纹套活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门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前端的内周壁,所述门板的上端与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上合页转动连接,并在所述门板的下端设置有下合页;
13.所述容纳腔的底端盖设有尼龙底板,所述刮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尼龙底板的顶端,所述刮板的前端与所述下合页转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口,以将所述门板的部分区域裸露,所述门板与所述安装口对应的位置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上导轨的后端与所述门板的前端形成供所述推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推板的后端设置有尼龙推力板,其前端与所述上导轨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尼龙背板。
15.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前端对称设置有耳板,所述摆臂机构包括一端分别与所述耳板铰接的两组第一摆臂、以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依次供销轴穿过。
16.进一步的,所述料斗底部的前端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任意一组所述安装板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钢板,两组所述钢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钢管的连接孔,两组所述钢管的相对一端均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转动孔,两组所述第一摆臂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转动孔依次供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摆臂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壁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套的顶部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底盘的顶端形成u型腔。
1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下导轨,所述下导轨呈l型结构设置,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竖直端、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端的顶端的水平端,所述第二摆臂的下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摆臂的左右两侧的圆杆,所述圆杆穿过所述下导轨后与所述u型腔活动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采用多级举升的方式,在料斗内淤泥堆积时,通过举升组件对料斗与底盘进行一次举升,并通过推动机构与摆臂机构的配合作用,实现料斗的二次举升,且通过刮料组件推动淤泥向料斗后端滑动,解决了淤泥堆积的问题,充分利用料斗容积,减少料斗更换次数,提高了清淤效率。
21.2.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通过在容纳腔的底端盖设有尼龙底板,便于料斗内的淤泥滑动;此外,在推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尼龙板,减少推板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保证推动效果。
22.3.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通过将摆臂机构的底端与推动机构活动连接,使得料斗与底盘能够顺利拆分,并且在清淤工作完成后,摆臂机构等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滑落至初始位置,省去了复位驱动机构的设置,简化了整体机构,成本更低。
23.4.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通过将推拉机构设置成螺杆直线往复机构,将电机设置在底盘的底端的外端,且底盘的下方设置有举升组件,举升组件的两组侧板之间形成了供电机安装的空间能够快速对电机进行维护,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的俯视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b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27.图4是图2中c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的料斗的左视示意图;
29.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料斗;11、尼龙底板;12、门板;13、上合页;14、刮板;15、下合页;20、底盘;21、下导轨;22、电机;23、螺纹套;24、螺杆;30、推板;31、尼龙推力板;32、尼龙背板;33、上导轨;41、第一摆臂;42、第二摆臂;43、旋转轴;44、钢板;45、圆杆;46、钢管;50、液压缸;51、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如图1至2所示,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100,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料斗10、设置于容纳腔内的刮料组件、用于驱动刮料组件转动的摆臂机构、设置于料斗10的下方并与料斗10呈分离式设置的底盘20、设置于底盘20的底端的推动机构、以及设置于底盘20的下方并驱动底盘20转动的举升组件。料斗10包括由若干方管构成的骨架、以及
铺设于骨架上的若干壁板。壁板优选为钢板44,并与方管焊接。料斗10的整体结构强度好,变形小,使用寿命更长。底盘20与料斗10呈分离式结构,便于更换料斗10,以对料斗10进清理。当料斗10内装满垃圾时,通过起重设备将料斗10吊离底盘20,再重新吊入空的料斗10,减少清淤机器人的等待时间,提高清淤效率。推动机构包括螺杆直线往复机构、以及与螺杆直线往复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的螺纹套23,螺纹套23的顶端穿过底盘20后与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以推动摆臂机构摆动,摆臂机构进而推动料斗10的前端升起。此外,举升组件能够驱动料斗10与底盘20的前端同步升起,从而实现料斗10的二次举升,提高料斗10的倾斜角度,加强刮料组件的刮淤效果,从而保证淤泥完全后移。
33.如此设置,采用多级举升的方式,在料斗10内淤泥堆积时,通过举升组件对料斗10与底盘20进行一次举升,并通过推动机构与摆臂机构的配合作用,实现料斗10的二次举升,且通过刮料组件推动淤泥向料斗10后端滑动,解决了淤泥堆积的问题,充分利用料斗10容积,减少料斗10更换次数,提高了清淤效率。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20与料斗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动机构的安装腔。刮料组件包括设置于容纳腔的内周壁并与料斗10转动连接的门板12、以及设置于容纳腔的底端并与门板12转动连接的刮板14,门板12的外周壁设置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推板30,摆臂机构的一端与推板30铰接,其另一端与设置于安装腔内的螺纹套23活动连接。推板30能够相对于摆臂机构转动,并能相对于门板12上下滑动,从而推动门板12转动。当门板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会推动料斗10前端的垃圾后移。
35.如此设置,通过在料斗10内设置门板12与刮板14,能够在料斗10内淤泥堆积时,通过推动机构与摆臂机构的配合作用,使得料斗10的前端顶起,并驱动门板12转动后将前端大部分淤泥推动到后端,并通过门板12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刮板14向后移动,刮板14进而推动容纳腔底端粘连的淤泥向料斗10后端滑动,进而通过前端顶起的料斗10、以及门板12与刮板14的转动,将料斗10前端的垃圾推动到后端,解决了淤泥堆积的问题,提高了清淤效率。
36.如图2至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门板1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容纳腔的前端的内周壁,并与容纳腔的前侧壁紧贴,以保证容纳腔前端的密闭性。门板12的上端与设置于料斗10上的上合页13转动连接,并在门板12的下端设置有下合页15。门板12与料斗10通过上合页13转动连接,使得门板12在推力作用下能够绕上合页13转动,实现门板12对料斗10前端垃圾的推动作用,门板12能够在自重力的作用下以及推板30滑动时对门板12的牵引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37.容纳腔的底端盖设有尼龙底板11,尼龙底板11的摩擦系数小,便于淤泥滑动,且其耐磨性好,使用寿命更长。门板12的底端高于尼龙底板11的顶端,便于门板12转动。刮板14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尼龙底板11的顶端,刮板14的前端与下合页15转动连接。如此设置,当门板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刮板14绕下合页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向料斗10后端滑动,从而推动尼龙底板11上的淤泥向后滑动。
38.如图5所示,并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料斗10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口,以将门板12的部分区域裸露,便于摆臂机构作用于门板12上。门板12与安装口对应的位置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上导轨33,上导轨33的后端与门板12的前端形成供推板30滑动的滑槽。上导轨33对推板30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并在门板12受到自重力作用下而下落时,上导轨33能
够引导门板12将安装口密封,防止料斗10内的淤泥从安装口处掉出。特别的,推板30的后端设置有尼龙推力板31,其前端与上导轨33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尼龙背板32,使得推板30与门板12及上导轨33均不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推板30滑动时的摩擦力,保证推板30对门板12的推动效果。
39.如图5所示,并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板30的前端对称设置有耳板,摆臂机构包括一端分别与耳板铰接的两组第一摆臂41、以及第二摆臂42。第二摆臂42设置为一组,第二摆臂42的上端位于两组第一摆臂41的下端的中间位置处。第一摆臂4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耳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依次供销轴穿过,使得推板30与第一摆臂41铰接,推板30能够绕销轴的轴线转动,进而保证推板30能够同时执行转动与滑动的动作。
40.料斗10底部的前端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安装板与料斗10焊接。任意一组安装板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钢板44。两组钢板44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钢管46的连接孔,钢管46插入连接孔内并与钢板44焊接固定。两组钢管46的相对一端均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转动孔,两组第一摆臂41的下端均设置有与转动孔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转动孔依次供旋转轴43穿过。第二摆臂42的上端与旋转轴43的外周壁连接。特别的,两组第一摆臂41与旋转轴43焊接连接,第二摆臂42与旋转轴43焊接连接,使得两组第一摆臂41、旋转轴43、以及第二摆臂42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通过旋转轴43于钢管46内绕旋转轴43的轴线转动。当第二摆臂42向上动作,第一摆臂41向下动作。第二摆臂42向上运动时能够推动料斗10的前端上抬,从而实现摆臂机构同时执行料斗10前端顶起与门板12摆动的动作。门板12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时会推动料斗10前端的垃圾后移,实现门板12对前端垃圾的推动作用。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如图2所示,底盘20的远离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耳板,举升组件包括分设于两组耳板的外侧的侧板、设置于两组侧板的底端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的顶端的液压缸50。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紧贴安装耳板的外侧壁设置,安装耳板与侧板上均设置有供转动轴51穿过的通孔,以使得底盘20能够绕转动轴51的轴线转动。液压缸50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液压缸50的驱动端与底盘20连接,液压缸50工作时向上顶起底盘20的中心位置处,从而使底盘20绕转动轴51的轴线转动,进而驱动料斗10同步转动后料斗10的前端向上倾斜。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如图2所示,螺杆直线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底盘20的下方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24、以及驱动螺杆24转动的电机22。螺杆24的轴线与底盘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电机22设置于底盘20的靠近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底端,便于直接对电机22进行维护更换。底盘2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螺纹套23的底端套设于螺杆24的外周壁,并与螺杆24螺纹连接,其顶端穿过滑槽后与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当电机22工作时,电机22驱动螺杆24转动,螺杆24进而驱动其上的螺纹套23沿螺杆24的轴线来回运动。
43.安装腔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下导轨21,下导轨21呈l型结构设置,由两块折弯板焊接而成,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底盘20上的竖直端、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竖直端的顶端的水平端。螺纹套23的顶部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底端与底盘20的顶端形成u型腔。螺纹套23的凸起结构的前端设置有倒角,方便螺纹套23进入下导
轨21内。下导轨21为半封闭式结构,使得摆臂机构能够顺利离开下导轨21内,进而与底盘20分离。第二摆臂42的下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摆臂42两侧的圆杆45,圆杆45穿过下导轨21后与u型腔活动连接,u型腔能够防止圆杆45在移动时上下摆动。特别的,圆杆45与第二摆臂42焊接。初始时,螺纹套23与圆杆45保持一定的距离,二者并不连接。这种分离式的设置配合上导轨33的上部中空式设置,能够保证料斗10与底盘20的顺利分离。
4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45.当料斗10前端堆满垃圾需要清理时,首先,液压缸50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顶起底盘20,从而驱动底盘20绕转动轴51转动,底盘20进而驱动料斗10同步转动,使得料斗10的前端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
46.随后,电机22驱动螺杆24转动,螺杆24进而驱动螺纹套23向前滑动,并与圆杆45接触,圆杆45在螺纹套23的推动下滑入下导轨21内并继续向前滑动,使得第二摆臂42向前运动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驱动第一摆臂41向下运动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第二摆臂42向上运动时驱动料斗10的前端升起,便于垃圾后移。同时,第一摆臂41驱动推板30沿上导轨33向下滑动,并驱动推板30绕铰轴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推板30进而推动门板12绕上合页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门板12转动时推动前端的垃圾向后滑动。同时,门板12驱动刮板14绕下合页1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驱动刮板14向后滑动,刮板14进而推动前端的垃圾向后滑动,从而通过门板12与刮板14的联动工作,实现料斗10前端垃圾的后移。
47.当料斗10前端的垃圾移动到后端时,电机22驱动螺杆24反转,螺杆24进而驱动螺纹套23向后运动。在活塞杆回收过程中,螺纹套23与圆杆45保持接触,料斗10、门板12、圆杆45以及螺纹套23彼此保持随动状态。即螺纹套23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料斗10与门板12等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回落,并通过摆臂机构驱动圆杆45向后运动,在此过程中,圆杆45与螺纹套23始终保持接触,摆臂机构由于受到螺纹套23对其支撑与阻碍作用,使得料斗10与门板12只能相应回落一定的距离。同时,在螺纹套23向后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摆臂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摆臂41进而驱动推板30沿上导轨33向上滑动,推板30进而拉动门板12绕上合页1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一步保证门板12顺利回落,并使得门板12在回落到初始位置时将安装口密封。同时,门板12驱动刮板14绕下合页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驱动刮板14向前滑动。待门板12转动至与料斗10的侧壁接触后,螺纹套23与圆杆45脱离接触后离开下导轨21。螺纹套23回到初始位置,并与圆杆45保持一定的距离。
48.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料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刮料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刮料组件转动的摆臂机构、设置于所述料斗的下方并与所述料斗呈分离式设置的底盘、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端的推动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驱动所述底盘转动的举升组件;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螺杆直线往复机构、以及与所述螺杆直线往复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端穿过所述底盘后与所述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远离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举升组件包括分设于两组所述耳板的外侧的侧板、设置于两组所述侧板的底端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的液压缸;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紧贴所述安装耳板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安装耳板与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供转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液压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底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直线往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以及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底盘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靠近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的底端,所述底盘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螺纹套的底端套设于所述螺杆的外周壁,其顶端穿过所述滑槽后与所述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并与所述料斗转动连接的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端并与所述门板转动连接的刮板,所述门板的外周壁设置有与之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底盘与所述料斗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动机构的安装腔,所述摆臂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推板铰接,其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螺纹套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前端的内周壁,所述门板的上端与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上合页转动连接,并在所述门板的下端设置有下合页;所述容纳腔的底端盖设有尼龙底板,所述刮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尼龙底板的顶端,所述刮板的前端与所述下合页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口,以将所述门板的部分区域裸露,所述门板与所述安装口对应的位置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上导轨的后端与所述门板的前端形成供所述推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推板的后端设置有尼龙推力板,其前端与所述上导轨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尼龙背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前端对称设置有耳板,所述摆臂机构包括一端分别与所述耳板铰接的两组第一摆臂、以及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依次供销轴穿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
斗底部的前端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任意一组所述安装板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钢板,两组所述钢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钢管的连接孔,两组所述钢管的相对一端均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转动孔,两组所述第一摆臂的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转动孔依次供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摆臂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的顶部的前端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底盘的顶端形成u型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下导轨,所述下导轨呈l型结构设置,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竖直端、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端的顶端的水平端,所述第二摆臂的下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摆臂的左右两侧的圆杆,所述圆杆穿过所述下导轨后与所述u型腔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举升的不堆料水下清淤机器人料斗,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料斗、设置于容纳腔内的刮料组件、用于驱动刮料组件转动的摆臂机构、设置于料斗的下方并与料斗呈分离式设置的底盘、设置于底盘的底端的推动机构、以及设置于底盘的下方并驱动底盘转动的举升组件;推动机构采用螺杆直线往复机构,其驱动端与摆臂机构的底端活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举升的方式,在料斗内淤泥堆积时,通过举升组件对料斗与底盘进行一次举升,并通过推动机构与摆臂机构的配合作用,实现料斗的二次举升,且通过刮料组件推动淤泥向料斗后端滑动,解决了淤泥堆积的问题,充分利用料斗容积,减少料斗更换次数,提高了清淤效率。清淤效率。清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刘学进 湛德 王涛 闵红平 汪小东 霍培书 汤丁丁 赵皇 林刚 郭二卫 刘长奇 丁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建三局绿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