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适用于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排放。


背景技术:



2.目前,垃圾锅炉对固废焚烧处置虽然一次性投资稍高,但由于它具有其它工艺不可代替的优点,特别在垃圾固废量的消减上,卫生化,最终出路上,处置占地面积上,都有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解决垃圾最终出路的最好办法,垃圾焚烧炉已经在国内外的一些垃圾处理厂得到了应用。由于垃圾焚烧具有较大优势,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种企业欢迎。
3.但是由于目前的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的正常输灰单元由于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一旦正常输灰单元出现故障,垃圾锅炉输送床灰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出,会对垃圾锅炉产生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在正常输灰单元出现故障时,本实用新型实现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的紧急排放,同时通过水冷处理,带走了紧急排灰热量,从而对紧急收集仓进行保护,延长了使用周期,保证了安全生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包括紧急输灰口,紧急输灰口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输入到紧急收集仓顶部,紧急床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闸板阀,紧急收集仓包括有夹层钢板壁和耐火内衬,夹层钢板壁包括钢板外壁和钢板内壁,钢板外壁和钢板内壁之间形成密闭夹层,耐火内衬设置在钢板内壁的内侧,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和密闭夹层连接,紧急床灰输出管道的顶端密封穿过夹层钢板壁与紧急收集仓的底部连通,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供水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
7.如上所述紧急床灰输出管道的底端延伸至刮板输送机的输入端上方,刮板输送机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推车。
8.如上所述钢板内壁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9.如上所述供水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均为气动调节阀,供水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的进气端均与气源连接,供水调节阀的控制端、回水调节阀的控制端、以及温度传感器均与分散控制器连接。
10.如上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与密闭夹层的相对两侧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当垃圾锅炉的正常输灰口发生故障时,常闭状态的紧急电动闸板阀打开,紧急输灰口输出的热灰可以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排出到紧急收集仓中,实现床灰的紧急排
放,减少床灰的堆积以及热量的升高,破坏管道设备。
13.2、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紧急收集仓内的温度进行测量,监控是否有热灰倒入,进而可以进一步执行冷却水降温。
14.3、打开供水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通过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向密闭夹层内注入冷却水,可以实现热灰的有效降温,形成低温的灰渣。并通过刮板输送机将灰渣排放到推车,通过推车推走灰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紧急输灰口;2-紧急床灰输送管道;3-紧急收集仓;4-紧急电动闸板阀;5-夹层钢板壁;6-耐火内衬;501-钢板外壁;502-钢板内壁;503-密闭夹层;7-供水管道;8-回水管道;9-紧急床灰输出管道;10-供水调节阀;11-回水调节阀;12-刮板输送机;13-推车;14-温度传感器;15-分散控制器;16-正常输灰口;17-锅炉床灰输送管道;18-床灰电动闸板阀;19-排渣管道;20-排渣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实施例1:
19.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包括紧急输灰口1,紧急输灰口1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2输入到紧急收集仓3顶部,紧急床灰输送管道2上设置有紧急电动闸板阀4,紧急收集仓3包括有夹层钢板壁5和耐火内衬6,夹层钢板壁5包括钢板外壁501和钢板内壁502,钢板外壁501和钢板内壁502之间形成密闭夹层503,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分别和密闭夹层503连接,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上分别设置有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在紧急收集仓3输入热灰后,可通过供水管道7注入冷却水到密闭夹层503中,并通过回水管道8将密闭夹层503中的冷却水排出,对紧急收集仓3中的热灰进行降温,密闭夹层503不妨碍密闭夹层503内冷却水流动和密闭夹层503内外的涨缩,钢板外壁501和钢板内壁502的材质应相同一致,耐火内衬6设置在钢板内壁502的内侧,紧急床灰输出管道9的顶端密封穿过夹层钢板壁5与紧急收集仓3的底部连通。钢板内壁502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
20.当垃圾锅炉的正常输灰口16发生故障时,正常输灰口16所连接的锅炉床灰输送管道17上的常开状态的床灰电动闸板阀18关闭,常闭状态的紧急电动闸板阀4打开,紧急输灰口1输出的热灰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2输入到紧急收集仓3中,温度传感器14测量紧急收集仓3内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14测量的温度,可以打开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实现密闭夹层503中的冷水循环,从而对紧急收集仓3内的热灰进行降温。优选的,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分别与密闭夹层503的相对两侧连接,从而使得水在密闭夹层503中驻留时间更长,更有效的进行降温。
21.紧急床灰输出管道9的底端延伸至刮板输送机12的输入端上方,刮板输送机12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推车13。经过冷却的床灰经过紧急床灰输出管道9输送到刮板输送机12
的输入端,经刮板输送机12传输到推车13上方并落入推车13中。
22.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均为气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控制简单,反应快速,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的进气端均与气源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可以由锅炉房内压缩空气仪表所连接的母管引出支管与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的进气端连接。供水调节阀10的控制端、回水调节阀11的控制端、以及温度传感器14均与分散控制器15连接。分散控制器15接收温度传感器14测量的温度,并可以实现对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的调节。分散控制器15为现有商业模块,分散控制器15可选用的型号为:西门子plc控制单元。
23.排渣管道19密封贯穿紧急收集仓3的底部,排渣管道19上设置有排渣阀20,在紧急收集仓3停止使用后,对紧急收集仓3内的灰渣进行排放。
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包括紧急输灰口(1),其特征在于,紧急输灰口(1)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2)输入到紧急收集仓(3)顶部,紧急床灰输送管道(2)上设置有紧急电动闸板阀(4),紧急收集仓(3)包括有夹层钢板壁(5)和耐火内衬(6),夹层钢板壁(5)包括钢板外壁(501)和钢板内壁(502),钢板外壁(501)和钢板内壁(502)之间形成密闭夹层(503),耐火内衬(6)设置在钢板内壁(502)的内侧,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分别和密闭夹层(503)连接,紧急床灰输出管道(9)的顶端密封穿过夹层钢板壁(5)与紧急收集仓(3)的底部连通,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上分别设置有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床灰输出管道(9)的底端延伸至刮板输送机(12)的输入端上方,刮板输送机(12)的输出端下方设置有推车(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内壁(502)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均为气动调节阀,供水调节阀(10)和回水调节阀(11)的进气端均与气源连接,供水调节阀(10)的控制端、回水调节阀(11)的控制端、以及温度传感器(14)均与分散控制器(1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7)和回水管道(8)分别与密闭夹层(503)的相对两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紧急收集仓,紧急输灰口通过紧急床灰输送管道输入到紧急收集仓顶部,紧急床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闸板阀,紧急收集仓包括有夹层钢板壁和耐火内衬,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和夹层钢板壁的密闭夹层连接,紧急床灰输出管道的顶端密封穿过夹层钢板壁与紧急收集仓的底部连通,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供水调节阀和回水调节阀。本实用新型实现垃圾锅炉输送床灰的紧急排放,同时通过水冷处理,带走了紧急排灰热量,从而对紧急收集仓进行保护,延长了使用周期,保证了安全生产。使用周期,保证了安全生产。使用周期,保证了安全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

方习锋 高敏 熊术娥 朱凯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6:2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2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紧急   回水   管道   夹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