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微生态循环领域,具体为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肥料来改善土壤环境和作物的营养条件,而菌肥自身不含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只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上述的改善作用。
3.现有的菌肥单纯利用液体(或固体)发酵而成的液体菌液(或固体再生菌液)加上少许营养物质而成的微生物菌肥,在作为滴灌、喷施方面比较方便,但是,往往由于工艺相对简单,在大量营养、中量营养、微量营养搭配全面均衡的要求下,具有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粪便、木屑、秸秆制作主料,并在制作主料过程中向主料内加入光合细菌、解磷菌、解钾菌和乳酸杆菌;步骤2,去臭:加入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步骤3,腐熟:加入放线菌、木腐菌、木霉菌、解淀粉芽孢菌、酵母菌;步骤4,拮抗土壤线虫:加入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步骤5,防土传枯萎病、黄萎病:加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步骤6,复配:将上述主料混合后,将百分百水溶部分作底料,为防白粉病,加入蜡蚧轮枝菌、辣木粉;步骤7,防鳞翅目害虫:加入白僵菌粉。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粪便、木屑、秸秆的用量比为4:3:3。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粪便采用大凉山牦牛粪便和山羊粪便,所述大凉山牦牛粪便和山羊粪便的用量比为3:1。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屑采用从不同的山头采集的木屑。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合细菌、所述解磷菌、所述解钾菌、所述乳酸杆菌的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用300公斤。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硝化细菌和所述硫化细菌的使用量为每10吨主料各投放300公斤。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所述放线菌、所述木腐菌、所述木霉菌、所述解淀粉芽孢菌、所述酵母菌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300公斤。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所述哈茨木霉、所述淡紫拟青霉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600公斤。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300公斤。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所述蜡蚧轮枝菌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400公斤、所述辣木粉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300公斤。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中,所述白僵菌粉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300公斤。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按重量比搭配使用不同的菌种,规范模式化了微生物菌剂制作的工艺流程,有利于今后产业升级,扩大提高产能;能够降解土壤内的化学残留,拮抗根传病虫害,减少作物茎秆、叶面、果实的病虫害,增强作物抗逆性,达到稳产、提高作物性状、改善品味的效果。
16.进一步的,推广并逐步扩大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后,可逐步降解土壤中残留化肥农药毒素、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改善土壤孔隙度、保水、保肥、保温等物理性状,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生存和扩展听良好可持续的理化性状、优良的生物空间,拮抗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繁衍。
17.进一步的,本发明能够增强作物抗病抗虫抗逆的生物学性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传播;减少人工防治病虫害的劳动次数和劳动强度;对作物具有稳产、丰产、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1,使用大凉山牦牛粪便、山羊粪便、多山头木屑、秸秆制作主料10吨,在制作过程中,拌入300公斤光合细菌、300公斤解磷菌、300公斤解钾菌和300公斤乳酸杆菌;
21.步骤2,为了去除臭味,加入了300公斤硝化细菌和300公斤硫化细菌;
22.步骤3,为了腐熟,加入了300公斤嗜热放线菌、300公斤木腐菌、300公斤木霉菌、300公斤解淀粉芽孢菌、300公斤啤酒酵母;
23.步骤4,为了拮抗土壤线虫,在主料内加入了600公斤的哈茨木霉和600公斤的淡紫拟青霉;
24.步骤5,为了防治土传枯萎病和黄萎病,在主料中再加入300公斤地衣芽孢杆菌和300公斤枯草芽孢杆菌;
25.步骤6,复配,将上述主料混合后,将百分百水溶部分作底料,底料中的主要成分为腐殖酸和氨基酸;
26.步骤7,为了防白粉病,在底料中加入了400公斤蜡蚧轮枝菌和300公斤辣木粉;
27.步骤8,为了防鳞翅目害虫,再向底料中加入300公斤白僵菌粉。
28.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粪便、木屑、秸秆制作主料,并在制作主料过程中向主料内加入光合细菌、解磷菌、解钾菌和乳酸杆菌;步骤2,加入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步骤3,加入放线菌、木腐菌、木霉菌、解淀粉芽孢菌、酵母菌;步骤4,加入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步骤5,加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步骤6,将上述主料混合后,将百分百水溶部分作底料,加入蜡蚧轮枝菌、辣木粉;步骤7,加入白僵菌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粪便、木屑、秸秆的用量比为4: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粪便采用大凉山牦牛粪便和山羊粪便,所述大凉山牦牛粪便和山羊粪便的用量比为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细菌、所述解磷菌、所述解钾菌、所述乳酸杆菌的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用300公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硝化细菌、所述硫化细菌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300公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放线菌、所述木腐菌、所述木霉菌、所述解淀粉芽孢菌、所述酵母菌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300公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哈茨木霉、所述淡紫拟青霉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600公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量均为每10吨主料投放300公斤。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蜡蚧轮枝菌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400公斤、所述辣木粉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300公斤。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所述白僵菌粉的使用量为每10吨底料投放300公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肥的制备方法,涉及微生态循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营养搭配不均衡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粪便、木屑、秸秆制作主料;加入光合细菌、解磷菌、解钾菌、乳酸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放线菌、木腐菌、木霉菌、解淀粉芽孢菌、酵母菌、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加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取百分百水溶部分作底料,加入蜡蚧轮枝菌、辣木粉、白僵菌粉;通过按重量比搭配使用不同的菌种,规范模式化了微生物菌剂制作的工艺流程,有利于今后产业升级,扩大提高产能;能够降解土壤内的化学残留,拮抗根传病虫害,减少作物茎秆、叶面、果实的病虫害,增强作物抗逆性,达到稳产、提高作物性状、改善品味的效果。改善品味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高立平 罗流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凉山凤展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3:4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2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步骤   主料   芽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