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遮光板自适应复位的崁灯。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led运用到如杯灯、筒灯或崁灯等传统照
3.明产品上,以满足室内照明的需要。嵌灯组件通常包括发光灯体、组合
灯罩和灯框,灯框用于固定设置在墙顶或墙体上,发光灯体和组合灯罩则嵌入到灯框内中,并实现照明功能。
4.随着对嵌灯的照明需求的细分,诸如打点光、面光或背景光等需求,基于上述需求需要对角度进行调节,而在调整照射角度时,灯体、灯罩和灯框则存在位置干涉问题,因此影响可调角度的更进一步扩大,且为了避免干涉而设计一些避让结构,则又会引起光线侧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遮光板自适应复位的崁灯。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光板自适应复位的崁灯,包括灯体、转动灯罩、固定灯罩和遮光板,灯体上设置有发光器件,转动灯罩固定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外端,转动灯罩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和驱动部,转动灯罩朝向灯体地设置有第一
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位于两个第一铰接部之间,转动灯罩在第一弧形缺口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固定灯罩设置有安装槽,固定灯罩在安装槽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固定灯罩远离灯体地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第二弧形缺口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止挡部,遮光板呈弧形延伸,遮光板在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铰接部,转动灯罩和遮光板均设置在安装槽内,同一侧的第一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共轴铰接,第一弧形缺口靠近于第二弧形缺口,遮光板位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驱动部可与遮光板邻接,第一止挡部可与第二止挡部邻接。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部包括设置在转动灯罩上的驱动柱,驱动柱位于第一铰接部远离于第一弧形缺口的一侧上,遮光板在第三铰接部一侧设置有配合开槽,驱动柱可与配合开槽邻接。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柱位于第一铰接部靠近于灯体的上方,配合开槽位于第三铰接部靠近于灯体的上方。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部包括设置在转动灯罩上的挡板,挡板位于第一铰接部靠近于第一弧形缺口的一侧上,挡板可与遮光板邻接。
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挡板位于第一铰接部远离于灯体的下方。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均呈孔状布置,连接螺钉依次穿过并连接第二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和第一铰接部。
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转动灯罩在第一止挡部的上方设置有避让槽。
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崁灯还包括边框,边框设置有容纳腔,固定灯罩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内,避让槽可与容纳腔的内壁避让配合。
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遮光板遮盖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所形成的漏光口。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的布置,因此转动灯罩能够相对于固定灯罩实现更大角度的转动,从而实现大角度的照射角度调节,并且在转动灯罩和固定灯罩之间设置可转动的遮光板,遮光板位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随着驱动部的转动带动遮光板的复位,继而遮光板可转动并自适应遮盖漏光口,从而避让侧部漏光,在转动灯罩倾斜照射时,第一弧形缺口嵌入至第二弧形缺口内,第一止挡部可与第二止挡部邻接,且第一止挡部驱动遮光板朝第二弧形缺口内转动。而对于遮光板的驱动,可采用多种方位的驱动柱和/或挡板进行驱动,再利用避让槽可与边框的容纳腔的内壁避让配合,从而避免转动的干涉。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中灯体和转动灯罩的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在竖直状态下位于第三铰接部处的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在竖直状态下位于弧形缺口处的剖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在偏转状态下位于第三铰接部处的剖视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一实施例在偏转状态下位于弧形缺口处的剖视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崁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2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崁灯第一实施例:
27.参照图1至图7,崁灯包括灯体11、转动灯罩2、固定灯罩3、遮光板4和边框5,灯体11上设置有发光器件12、透镜13和反光碗14,
所述透镜13位于反光碗14内,透镜13和反光碗14位于发光器件12的外侧。
28.转动灯罩2固定设置在发光器件12的外端,且位于透镜13的外端,转动灯罩2设置有弧形中空罩体,转动灯罩2的弧形中空罩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21和驱动部,转动灯罩2朝向灯体11地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23,驱动部包括驱动柱22和挡板25,即在弧形中空罩体的每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铰接部21、驱动柱22和挡板25,第一弧形缺口23位于两个第一铰接部21之间,驱动柱22位于第一铰接部21远离于第一弧形缺口23的一侧上,驱动柱22位于第一铰接部21靠近于灯体11的上方,挡板25位于第一铰接部21靠近于第一弧形缺口23的一侧上,挡板25位于第一铰接部21远离于灯体11的下方。转动灯罩2在第一弧形缺口23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4,第一止挡部24可呈阶梯状布置,转动灯罩2在第一止挡部24的上方设置有避让槽15。
29.固定灯罩3设置有安装槽31,固定灯罩3在安装槽31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铰接部32,固定灯罩3远离灯体11地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34,第二弧形缺口34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止挡部35。
30.遮光板4呈弧形延伸,遮光板4在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铰接部41,遮光板4在第三铰接部41一侧设置有配合开槽42,配合开槽42呈敞口并朝上布置,配合开槽42位于第三铰接部41靠近于灯体11的上方,转动灯罩2和遮光板4均设置在安装槽31内,第一铰接部21、第二铰接部32和第三铰接部41均呈孔状布置,连接螺钉33依次穿过并连接第二铰接部32、第三铰接部41和第一铰接部21,继而同一侧的第一铰接部21、第三铰接部41和第二铰接部32共轴铰接,第一弧形缺口23靠近于第二弧形缺口34,遮光板4位于转动灯罩2和固定灯罩3之间,遮光板4位于第一弧形缺口23和第二弧形缺口34之间,遮光板4遮盖第一弧形缺口23和第二弧形缺口34之间所形成的漏光口。
31.边框5设置有容纳腔51,固定灯罩3固定设置在容纳腔51内,避让槽15可与容纳腔51的内壁避让配合。
32.参照图6和图7,在转动灯体11和转动灯罩2时,第一止挡部24与遮光板4邻接并驱动遮光板4朝向第二弧形缺口34内移动,继而第一弧形缺口23和遮光板4均位于第二弧形缺口34内,此时灯体11可实现大倾角的照射。
33.参照图4和图5,当回正灯体11和转动灯罩2时,驱动柱22可与配合开槽42邻接,挡板25可与遮光板4邻接,随着转动灯罩2的转动,从而带动遮光板4远离第二弧形缺口34移动,继而遮光板4遮盖第一弧形缺口23和第二弧形缺口34所形成的漏光口,从而避免侧漏光。
34.崁灯第二实施例:
35.参照图8,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实施例的崁灯中的边框61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36.崁灯第三实施例:
37.参照图9,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实施例的崁灯中的边框可与固定灯罩一体成型布置,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38.当然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案的较佳实施例,在具体应用当中可具有更多变化,例如对于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的同轴铰接布置可具有更多的不同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实现同轴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遮光板自适应复位的崁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所述灯体上设置有发光器件;转动灯罩,所述转动灯罩固定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外端,所述转动灯罩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转动灯罩朝向所述灯体地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所述转动灯罩在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固定灯罩,所述固定灯罩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灯罩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固定灯罩远离所述灯体地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止挡部;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呈弧形延伸,所述遮光板在相对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铰接部,所述转动灯罩和所述遮光板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共轴铰接,所述第一弧形缺口靠近于所述第二弧形缺口,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之间,所述驱动部可与所述遮光板邻接,所述第一止挡部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邻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灯罩上的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远离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的一侧上,所述遮光板在所述第三铰接部一侧设置有配合开槽,所述驱动柱可与所述配合开槽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柱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靠近于所述灯体的上方,所述配合开槽位于所述第三铰接部靠近于灯体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灯罩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靠近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的一侧上,所述挡板可与所述遮光板邻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远离于所述灯体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三铰接部均呈孔状布置,连接螺钉依次穿过并连接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和所述第一铰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灯罩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上方设置有避让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崁灯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固定灯罩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避让槽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避让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遮盖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之间所形成的漏光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光板自适应复位的崁灯,包括灯体、转动灯罩、固定灯罩和遮光板,转动灯罩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和驱动部,转动灯罩朝向灯体地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固定灯罩在安装槽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固定灯罩远离灯体地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遮光板呈弧形延伸,转动灯罩和遮光板均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弧形缺口靠近于第二弧形缺口,遮光板位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驱动部可与遮光板邻接。在转动灯罩和固定灯罩之间设置可转动的遮光板,遮光板位于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之间,随着驱动部的转动带动遮光板的复位,继而遮光板可转动并遮盖漏光口。并遮盖漏光口。并遮盖漏光口。
技术研发人员:
洪皓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世大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