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墙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配式建筑逐渐得到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预制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体、楼梯、阳台等,然后把制作好的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现有技术中在施工现场安装墙体时通常是将墙体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建筑的支撑柱的
预埋件上,实现墙体的固定。而在将墙体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预埋件上时,由于预埋件的安装位置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墙体安装在预埋件上之后其位置又很难进行调节,进而导致墙体的安装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的安装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轻质墙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包括墙
主体,还包括用于将墙主体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的安装连接装置,安装连接装置包括预埋件、安装座和高度调节组件,预埋件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安装座用于与预埋件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高度调节组件与墙主体连接,高度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轻质墙体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预埋件预先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然后再将安装座和高度调节组件安装连接在墙主体上,在将墙主体安装固定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时,直接将安装座与预埋件固定连接,然后通过高度调节组件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墙主体的安装高度调节使得墙主体的安装高度满足施工要求,进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
6.可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高度驱动件、高度支撑件和高度锁止件,高度驱动件安装在安装座上,高度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墙主体连接以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高度支撑件沿竖直方向导向移动安装在安装座上,高度支撑件的上端与墙主体连接,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高度支撑件沿竖直方向移动,高度锁止件安装在安装座上,高度锁止件用于将高度支撑件锁止固定在安装座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度驱动件可以调节墙主体的安装高度,调节墙主体移动至所需高度位置后能够通过高度支撑件和高度锁止件对墙主体的高度位置进行锁定,进而提高墙主体固定安装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高度支撑件包括第一螺杆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一螺杆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一螺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止转限位槽,第一支撑部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部
的上端,第一支撑部与墙主体连接,安装座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插装配合的第一插装孔,第一插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止转限位槽止转配合的第一止转凸起,第一止转凸起与第一止转限位槽配合使得第一螺杆部仅能够沿竖直方向在第一插装孔中移动;第一螺杆部的外周面上还套设有第一
螺纹套筒,第一螺纹套筒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套筒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且第一螺纹套筒位于第一插装孔外,安装座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一螺纹套筒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向限位挡板,竖向限位挡板与第一螺杆部配合使得第一螺纹套筒仅能够转动,竖向限位挡板上还开设有供第一螺杆部穿过的通孔,高度锁止件能够将第一螺纹套筒锁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杆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螺纹套筒配合能够更加稳定地对墙主体进行支撑固定。
10.可选的,所述安装连接装置还包括水平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水平调节组件与墙主体连接,水平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墙主体与建筑主体支撑柱之间距离的调节,使得墙主体能够更好地与建筑主体支撑柱贴合,更好的满足施工要求,进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
12.可选的,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水平支撑件、水平锁止件和水平驱动件,水平支撑件包括第二螺杆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二螺杆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二螺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止转限位槽,第二支撑部固定设置在第二螺杆部的靠近墙主体一端,第二支撑部与墙主体连接,安装座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插装配合的第二插装孔,第二插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止转限位槽止转配合的第二止转凸起,第二止转凸起与第二止转限位槽配合使得第二螺杆部仅能够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在第二插装孔中移动;水平驱动件为套设在第二螺杆部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螺纹套筒,第二螺纹套筒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套筒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且第二螺纹套筒位于第二插装孔外,安装座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二螺纹套筒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的水平限位挡板,水平限位挡板与第二螺杆部配合使得第二螺纹套筒仅能够转动,水平限位挡板上还开设有供第二螺杆部穿过的通孔,水平锁止件能够将第二螺纹套筒锁定,第二螺纹套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便于扳手夹持的棱柱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墙主体与建筑主体支撑柱之间的距离时,工人采用扳手夹持住第二螺纹套筒上的棱柱面,然后转动扳手带动第二螺纹套筒转动,进而驱动水平支撑件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实现墙主体与建筑主体支撑柱之间距离的调节,待墙主体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水平锁止件将第二螺纹套筒锁定,从而稳定的将墙主体固定。
14.可选的,所述安装连接装置设置有4个且对应墙主体的四个角设置,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的外周面上还同轴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之间绕设有传动链条,传动齿轮与传动链条配合使得相应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能够同步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第二螺纹套筒调节墙主体与建筑主体支撑柱之间距离时,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能够同步转动驱动相应的水平支撑件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从墙主体的两个对角位置对墙主体施力能够更加平稳的驱动
墙主体,更加稳定的实现墙主体的水平位置调节。
16.可选的,所述预埋件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预埋件的远离墙主体一侧还固定设置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孔壁上设置有套管螺纹,螺纹套管的延长线能够穿过预埋件的上端开口,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与预埋件适配插装的插装部,插装部上还开设有与螺纹套管对应的螺纹孔,插装部与预埋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螺栓旋拧安装在插装部的螺纹孔及螺纹套管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预先将预埋件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并使得预埋件的开口露出,然后在将墙主体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时,将安装座的插装部插装在预埋件中,然后再使用连接螺栓将插装部与预埋件固定,从而稳定牢靠的将墙主体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述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将预埋件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并使得预埋件的开口露出;s2、将安装座的插装部插装在预埋件中,再使用连接螺栓将插装部与预埋件固定;s3、根据需要控制各电动推杆同步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待墙主体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通过高度锁止件将第一螺纹套筒夹紧固定,实现墙主体安装高度的限定;采用扳手夹持住第二螺纹套筒上的棱柱面,然后转动扳手带动第二螺纹套筒转动,进而驱动水平支撑件沿垂直于墙主体的墙面方向移动,实现墙主体与建筑主体支撑柱之间距离的调节,待墙主体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水平锁止件将第二螺纹套筒锁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稳定牢靠的将轻质墙体结构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且能够进行安装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能够更好的满足安装施工要求,从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轻质墙体结构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轻质墙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展示预埋件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展示安装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展示安装座与高度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安装连接装置隐藏掉预埋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8是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墙主体;11、沉槽;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避让槽;2、安装连接装置;21、预埋件;211、螺纹套管;22、安装座;221、第一插装孔;222、第一止转凸起;223、竖向限位挡板;224、第二插装孔;225、第二止转凸起;226、水平限位挡板;227、插装部;228、连接螺栓;231、高度驱动件;232、高度支撑件;2321、第一螺杆部;2322、第一支撑部;2323、第一止转限位槽;2324、第一螺纹套筒;233、高度锁止件;2331、第一固定部;2332、第一活动部;234、顶撑板;241、水平支撑件;2411、第二螺杆部;2412、第二支撑部;2413、第二
止转限位槽;242、水平锁止件;2421、第二固定部;2422、第二活动部;243、第二螺纹套筒;2431、棱柱面;3、传动齿轮;4、传动链条;5、建筑主体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包括墙主体1和用于将墙主体1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的安装连接装置2。安装连接装置2设置有4个且对应墙主体1的四个角设置,墙主体1的靠近建筑主体支撑柱5一侧的四个角位置开设有用于设置安装连接装置2的沉槽11。再参照图3和图4,安装连接装置2包括预埋件21、安装座22、高度调节组件和水平调节组件。预埋件21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安装座22用于与预埋件21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调节组件与墙主体1连接,高度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22上,水平调节组件与墙主体1连接,水平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
24.参照图4和图5,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高度驱动件231、高度支撑件232和高度锁止件233。高度驱动件231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驱动件231的驱动端与墙主体1连接以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高度驱动件231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座22上,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的悬伸端固定设置有顶撑板234,顶撑板234顶撑在沉槽11的上侧壁。高度支撑件232沿竖直方向导向移动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支撑件232的上端与墙主体1连接,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高度支撑件232沿竖直方向移动。高度锁止件233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锁止件233用于将高度支撑件232锁止固定在安装座22上。在本实施例中,高度支撑件232包括第一螺杆部2321和第一支撑部2322,第一螺杆部232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一螺杆部232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第一螺杆部2321竖直设置,第一支撑部2322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部2321的上端,第一支撑部2322与墙主体1连接。再参照图6和图7,第一支撑部2322为长方体结构,各沉槽11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部2322导向移动配合的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为t形槽。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2321插装配合的第一插装孔221,第一插装孔221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止转配合的第一止转凸起222,第一止转凸起222与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配合使得第一螺杆部2321仅能够沿竖直方向在第一插装孔221中移动。第一螺杆部2321的外周面上还套设有第一螺纹套筒2324,第一螺纹套筒232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232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套筒2324转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且第一螺纹套筒2324位于第一插装孔221外,安装座22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一螺纹套筒232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向限位挡板223,竖向限位挡板223与第一螺杆部2321配合使得第一螺纹套筒2324仅能够转动。竖向限位挡板223上还开设有供第一螺杆部2321穿过的通孔。
25.参照图6,高度锁止件233包括能够相互扣合的第一固定部2331和第一活动部2332,第一固定部2331焊接固定在安装座22上,第一固定部2331和第一活动部2332上均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套筒2324的外表面适配的弧形面,第一固定部2331和第一活动部2332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第一固定部2331和第一活动部233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高度锁止件233锁定第一螺纹套筒2324时,将第一活动部2332对应第一固定部2331贴合在第一螺纹套筒2324上,然后采用螺栓将第一固定部2331与第一活动部2332箍紧,从而夹紧固定第一螺纹套筒
2324。
26.继续参照图5和图6,水平调节组件包括水平支撑件241、水平锁止件242和水平驱动件。水平支撑件241包括第二螺杆部2411和第二支撑部2412,第二螺杆部241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二螺杆部241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第二螺杆部2411垂直墙主体1设置,第二支撑部2412固定设置在第二螺杆部2411的靠近墙主体1一端,第二支撑部2412与墙主体1连接,第二支撑部2412为长方体结构。再参照图7,各沉槽11的与第二螺杆部2411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支撑部2412导向移动配合的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为t形槽。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2411插装配合的第二插装孔224,第二插装孔224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止转配合的第二止转凸起225,第二止转凸起225与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配合使得第二螺杆部2411仅能够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在第二插装孔224中移动。水平驱动件为套设在第二螺杆部2411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螺纹套筒243,第二螺纹套筒243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241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且第二螺纹套筒243位于第二插装孔224外,安装座22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二螺纹套筒243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的水平限位挡板226,水平限位挡板226与第二螺杆部2411配合使得第二螺纹套筒243仅能够转动。水平限位挡板226上还开设有供第二螺杆部2411穿过的通孔。
27.继续参照图6,水平锁止件242包括能够相互扣合的第二固定部2421和第二活动部2422,第二固定部2421焊接固定在安装座22上,第二固定部2421和第二活动部2422上均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套筒243的外表面适配的弧形面,第二固定部2421和第二活动部2422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第二固定部2421和第二活动部2422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水平锁止件242锁定第二螺纹套筒243时,将第二活动部2422对应第二固定部2421贴合在第二螺纹套筒243上,然后采用螺栓将第二固定部2421与第二活动部2422箍紧,从而夹紧固定第二螺纹套筒243。第二螺纹套筒243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便于扳手夹持的棱柱面2431,在本实施例中,棱柱面2431为六棱柱面2431。当需要调节墙主体1到建筑主体支撑柱5的距离时,工人通过扳手夹持住棱柱面2431转动第二螺纹套筒243,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能够驱动第二螺杆部241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从而驱动墙主体1移动。
28.参照图6和图7,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43的外周面上还同轴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3,两个传动齿轮3之间绕设有传动链条4,传动齿轮3与传动链条4配合使得相应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43能够同步转动。墙主体1靠近建筑主体支撑柱5一侧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避让传动链条4的避让槽14。在转动第二螺纹套筒243调节墙主体1与建筑主体支撑柱5之间距离时,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43能够同步转动驱动相应的水平支撑件24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从墙主体1的两个对角位置对墙主体1施力能够更加平稳的驱动墙主体1,更加稳定的实现墙主体1的水平位置调节。
29.参照图8,预埋件21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预埋件21的远离墙主体1一侧还固定设置有螺纹套管211。螺纹套管211的孔壁上设置有套管螺纹,螺纹套管211的延长线能够穿过预埋件21的上端开口。安装座22上固定设置有与预埋件21适配插装的插装部227,插装部227上还开设有与螺纹套管211对应的螺纹孔,插装部227与预埋件21通过连接螺栓228固定,连接螺栓228旋拧安装在插装部227的螺纹孔及螺纹套管211中。
30.本技术实施例的轻质墙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的轻质墙体结构在使用时,
预先将预埋件21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并使得预埋件21的开口露出,然后在将墙主体1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时,将安装座22的插装部227插装在预埋件21中,然后再使用连接螺栓228将插装部227与预埋件21固定,从而稳定牢靠的将墙主体1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在需要对墙主体1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时,控制各电动推杆同步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通过高度锁止件233将第一螺纹套筒2324夹紧固定,实现墙主体1安装高度的限定。在需要调节墙主体1与建筑主体支撑柱5之间的距离时,工人采用扳手夹持住第二螺纹套筒243上的棱柱面2431,然后转动扳手带动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进而驱动水平支撑件24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实现墙主体1与建筑主体支撑柱5之间距离的调节,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水平锁止件242将第二螺纹套筒243锁定,从而稳定的将墙主体1固定。本技术的轻质墙体结构能够稳定牢靠的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且能够进行安装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能够更好的满足安装施工要求,从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
31.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实施例中的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预先将预埋件21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并使得预埋件21的开口露出;s2、将安装座22的插装部227插装在预埋件21中,再使用连接螺栓228将插装部227与预埋件21固定;s3、根据需要控制各电动推杆同步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通过高度锁止件233将第一螺纹套筒2324夹紧固定,实现墙主体1安装高度的限定;采用扳手夹持住第二螺纹套筒243上的棱柱面2431,然后转动扳手带动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进而驱动水平支撑件24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实现墙主体1与建筑主体支撑柱5之间距离的调节,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水平锁止件242将第二螺纹套筒243锁定。
32.本技术实施例的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的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能够稳定牢靠的将轻质墙体结构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且能够进行安装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能够更好的满足安装施工要求,从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
3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包括墙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墙主体(1)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的安装连接装置(2),安装连接装置(2)包括预埋件(21)、安装座(22)和高度调节组件,预埋件(21)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安装座(22)用于与预埋件(21)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调节组件与墙主体(1)连接,高度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高度驱动件(231)、高度支撑件(232)和高度锁止件(233),高度驱动件(231)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驱动件(231)的驱动端与墙主体(1)连接以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高度支撑件(232)沿竖直方向导向移动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支撑件(232)的上端与墙主体(1)连接,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高度支撑件(232)沿竖直方向移动,高度锁止件(233)安装在安装座(22)上,高度锁止件(233)用于将高度支撑件(232)锁止固定在安装座(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支撑件(232)包括第一螺杆部(2321)和第一支撑部(2322),第一螺杆部(232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一螺杆部(232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第一支撑部(2322)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部(2321)的上端,第一支撑部(2322)与墙主体(1)连接,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2321)插装配合的第一插装孔(221),第一插装孔(221)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止转配合的第一止转凸起(222),第一止转凸起(222)与第一止转限位槽(2323)配合使得第一螺杆部(2321)仅能够沿竖直方向在第一插装孔(221)中移动;第一螺杆部(2321)的外周面上还套设有第一螺纹套筒(2324),第一螺纹套筒(232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杆部(232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套筒(2324)转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且第一螺纹套筒(2324)位于第一插装孔(221)外,安装座(22)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第一螺纹套筒(232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向限位挡板(223),竖向限位挡板(223)与第一螺杆部(2321)配合使得第一螺纹套筒(2324)仅能够转动,竖向限位挡板(223)上还开设有供第一螺杆部(2321)穿过的通孔,高度锁止件(233)能够将第一螺纹套筒(2324)锁定。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装置(2)还包括水平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22)上,水平调节组件与墙主体(1)连接,水平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水平支撑件(241)、水平锁止件(242)和水平驱动件,水平支撑件(241)包括第二螺杆部(2411)和第二支撑部(2412),第二螺杆部(241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沿第二螺杆部(241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第二支撑部(2412)固定设置在第二螺杆部(2411)的靠近墙主体(1)一端,第二支撑部(2412)与墙主体(1)连接,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2411)插装配合的第二插装孔(224),第二插装孔(224)的孔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止转配合的第二止转凸起(225),第二止转凸起(225)与第二止转限位槽(2413)配合使得第二螺杆部(2411)仅能够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在第二插装孔(224)中移动;水平驱动件为套设在第二螺杆部(2411)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螺纹套筒(243),第二螺纹套筒(243)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杆部(241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设置在安装座(22)上,且第二螺纹套筒(243)位于第二插装孔(224)外,安装座(22)上还固定设置有限制
第二螺纹套筒(243)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的水平限位挡板(226),水平限位挡板(226)与第二螺杆部(2411)配合使得第二螺纹套筒(243)仅能够转动,水平限位挡板(226)上还开设有供第二螺杆部(2411)穿过的通孔,水平锁止件(242)能够将第二螺纹套筒(243)锁定,第二螺纹套筒(24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便于扳手夹持的棱柱面(243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装置(2)设置有4个且对应墙主体(1)的四个角设置,位于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43)的外周面上还同轴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3),两个传动齿轮(3)之间绕设有传动链条(4),传动齿轮(3)与传动链条(4)配合使得相应的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43)能够同步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21)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预埋件(21)的远离墙主体(1)一侧还固定设置有螺纹套管(211),螺纹套管(211)的孔壁上设置有套管螺纹,螺纹套管(211)的延长线能够穿过预埋件(21)的上端开口,安装座(22)上固定设置有与预埋件(21)适配插装的插装部(227),插装部(227)上还开设有与螺纹套管(211)对应的螺纹孔,插装部(227)与预埋件(21)通过连接螺栓(228)固定,连接螺栓(228)旋拧安装在插装部(227)的螺纹孔及螺纹套管(211)中。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墙体结构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预先将预埋件(21)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5)上,并使得预埋件(21)的开口露出;s2、将安装座(22)的插装部(227)插装在预埋件(21)中,再使用连接螺栓(228)将插装部(227)与预埋件(21)固定;s3、根据需要控制各电动推杆同步驱动墙主体(1)沿竖直方向移动,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通过高度锁止件(233)将第一螺纹套筒(2324)夹紧固定,实现墙主体(1)安装高度的限定;采用扳手夹持住第二螺纹套筒(243)上的棱柱面(2431),然后转动扳手带动第二螺纹套筒(243)转动,进而驱动水平支撑件(241)沿垂直于墙主体(1)的墙面方向移动,实现墙主体(1)与建筑主体支撑柱(5)之间距离的调节,待墙主体(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水平锁止件(242)将第二螺纹套筒(243)锁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轻质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施工方法,本申请的轻质墙体结构,包括墙主体,还包括用于将墙主体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的安装连接装置,安装连接装置包括预埋件、安装座和高度调节组件,预埋件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安装座用于与预埋件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高度调节组件与墙主体连接,高度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本申请的轻质墙体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预埋件埋设在建筑主体支撑柱上,再将安装座和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墙主体上,再将安装座与预埋件固定连接,再通过高度调节组件驱动墙主体沿竖直方向移动,对墙主体的安装高度调节使墙主体的安装高度满足施工要求,进而提高墙体的安装精度。体的安装精度。体的安装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
张林江 孙斌 万辉 候如彦 鲁风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颍淮建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