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性危害与安全防护

阅读: 评论: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性危害与安全防护
【关键词】汽结构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性危害;安全防护
直链烷基苯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担负着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每天必须与各种污染物品、理化因素接触,成为职业暴露危险人。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确保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关键。
  一、潜在的职业性危害
  1.生物性危害 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清洗、消毒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损伤率较高[1]。此外,布局不合理,人、物、气流交叉逆流等,都是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因素。显然,工作人员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潜在危险中。
  2.理化性危害 高温、潮湿、噪音、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制作棉球棉垫、折叠
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3.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 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二、防护措施
  1.规范建设,合理布局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消毒供应人员防护职业危害的基础条件[2]。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设在离手术室、产房比较近处,便于器械的回收和下送。室内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有实际屏障隔开,避免人流、物流及气流交叉、逆流,减少污染。配备洗涤装置、高压水、搬运车、运送车等仪器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
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尘、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螺蛳剪尾机
  2.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各环节的操作程序。压力蒸汽灭菌器、器械清洗装置等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说明规范操作。对高风险的仪器设备,设专人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控科等管理部门经常进行抽查、考核工作人员的操作,不断提高操作质量,降低锐器伤、烫伤、烧伤以及病原体暴露的危害。建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档案,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及安全检查,减少噪音,消除安全隐患。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表每半年检测1次,安全阀和灭菌器每年检测1次。
  3.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护理部、医院感控科等管理部门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的特殊性,制定系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采取讲座、操作演练、观看《护士行为规范》音像教材以及现场考核、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每季度理论考试1次,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严格实施标准预消息队列实现
防措施,回收、清点、清洗污物时,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穿戴帽子、口罩、隔离衣、防水围裙、袖套、手套、防护眼镜、面罩、防护鞋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机会。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工作人员做应好防护,避免紫外线直射到人体裸露皮肤和眼睛,以免引起损伤。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1~2次,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并接种免疫疫苗。
  4.加强手卫生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在每个工作区均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干手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有调查显示,不规范的随意洗手合格率仅为31.25%[3],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每个月对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样监测,纠正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洗手质量,确保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效果。
  5.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 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使用时应注意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伤害。
异型耐火砖  6.锐器伤的防护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4]。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减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锐利器械,清点、清洗时坚持习惯用持物钳夹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装器械传递,保持工作区光线良好,降低误伤几率。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通过经常培训和抽查提问,使工作人员均熟练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减少刺伤导致感染的机会。
  7.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专业性强,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医院应不断地给予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业绩分配上实行相应的倾斜政策。近几年来,我院经常选送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学术培训,不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消除心理疲劳。
参考文献

 [1]王美容,朱秀兰,方东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5.

  [2]罗维英,师清莲,李华喜.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4. 发光标识

  [3]杨 燕,关瑞锋,郎玉玲,等.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规范洗手的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54.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42.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20:5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219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毒   工作人员   供应   防护   工作   操作   中心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