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

阅读: 评论:0

10 水泥混凝土面层
10.1 原材料
10.1.1 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 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表10.1.1-1规定。
表10.1.1-1 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
道路等级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轻交通
龄期(d)
3
28
3
28
3
28
抗压强度(MPa)
25.5
57.5
22.0
52.5
16.0
42.5
弯拉强度(MPa)
4.5
7.5
4.0
7.0
3.5
6.5
  4 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符合表10.1.1-2规定。
表10.1.1-2 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交通等级
水泥性能
特重、重交通
中、轻交通
铝酸三钙
不宜>7.0%
不宜>9.0%
铁铝酸三钙
不宜<15.0%
不宜<12.0%
游离氧化钙
不得>1.0%
不得>1.5%
氧化镁
不得>5.0%
不得>6.0%
三氧化硫
不得>3.5%
不得>4.0%
碱含量
Na20﹢0.658K20≤0.6%
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0.6%;无碱活性集料时≤1.0%
混合材种类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石粉
出磨时性
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标准稠度需水量
不宜>28%
不宜>30%
烧失量
不得>3.0%
不得>5.0%
比表面积
宜在300~450m2/kg
细度(80μm)
筛余量≤10%
初凝时间
≥1.5h
终凝时间
≤10h
28d干缩率
不得>0.09%
不得>0.10%
耐磨性
≤3.6Kg/m2
   注:*示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
10.1.2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符合表10.1.2-1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干路、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表10.1.2-1  粗集料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Ⅰ级
Ⅱ级
碎石压碎指标(%)
<10
<15
砾石压碎指标(%)
<12
<14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5
<8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15
含泥量(按质量计%)
<0.5
<1.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2
有机物含量(比法)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03质量计%)
<0.5
<1.0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无裂缝酥缝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小于0.10%
抗压强度(MPa)
火成岩≥100,变质岩≥80,水成岩≥60
2 粗集料宜用人工级配。其级配范围宜符合表10.1.2-2规定
表10.1.2-2  人工合成级配范围
粒径
级配
方      筛    孔    尺    寸(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累 计 筛 余(以 质 量 计)( %)
4.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4.75~19
95~100
85~95
60~75
30~45
0~5
0
4.75~26.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0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3  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得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10.1.3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
  2 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1.3的规定。
表10.1.3 砂的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筛孔尺寸(mm)
粒    径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量
(%)
粗砂
中砂
细砂
90~100
90~100
90~100
80~95
70~92
55~85
71~85
41~70
16~40
35~65
10~50
10~25
5~35
0~25
0~15
0~10
0~10
0~10
泥土杂物含量(冲洗法)(%)
一级
二级
三级
<1
<2
<3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折算为S03)(%)
<0.5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
有机物含量(比法)
颜不应深于标准溶液的颜
其他杂物
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他杂物
  3 使用机制砂时,除高纯氮气压缩机应满足表10.1.3规定外,还应检验砂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
  4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用一级砂和二级砂。
  5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面袋10.1.4 水应符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为6~8。
10.1.5 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
  2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有合格证。
  3 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10.1.6 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品种、规格、成份,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供水减压阀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2 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3 钢筋应按类型、直径、钢号、批号等分别堆放,并应避免油污、锈蚀。
10.1.7 用于混凝土路面的钢纤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
2 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得超过±10%。
3 宜使用经防蚀处理的钢纤维,严禁使用带尖刺的钢纤维。
    4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有关要求。
10.1.8 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可用镀锌铁皮管、硬塑料管等制作滑动套。
10.1.9 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湿度传感器芯片10.1.10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2.1 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应满足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10.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弯拉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交通等级路面板的设计28d弯拉强度标准值ƒr应符合表10.2.2-1的规定。
表10.2.2-1 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ƒr
交通等级
特重
中等
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5.0
5.0
4.5
4.0
  2 应按式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
                   ƒr
                ƒc=———— ﹢t×s          (10.2.2-1)
                  1﹣1.04cυ
式中:ƒ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ƒ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
   t—保证率系数,应按表10.2.2-2确定;
   cυ—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表10.2.2-3的规定范围内取值;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
表10.2.2-2 保证率系数t
道路等级
判别概率p
样本数n(组)
3
6
9
15
20
城市快速路
0.05
1.36
0.79
0.61
0.45
0.39
主干路
蓄电池防盗
0.10
0.95
0.59
0.46
0.35
0.30
次干路
0.15
0.72
0.46
0.37
0.28
0.24
其他
0.20
0.56
0.37
0.29
0.22
0.19
表10.2.2-3 各级道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变异系数cυ
道路技术等级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sip服务器
其他路
混凝土变拉强度
变异水平等级
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cυ允许变化范围
0.05~0.10
0.05~0.10
0.10~0.15
0.10~0.15
0.10~0.15
0.15~0.20
  2 不同摊铺方式混凝土最佳工作性范围及最大用水量应符合表10.2.2-4的规定。
表10.2.2-4 不同摊铺方式混凝土工作性及用水量要求
混凝土类型
项 目
摊 铺 方 式
滑模摊铺机
轨道摊铺机
三轴机组摊铺机
小型机具摊铺
砾石混凝土
出机坍落度(mm)
20~40①
40~60
30~50
10~40
摊铺坍落度(mm)
5~55②
20~40
10~30
0~20
最大用水量(kg/m3
155
153
148
145
碎石混凝土
出机坍落度(mm)
25~50①
40~60
30~50
10~40
摊铺坍落度(mm)
10~65②
20~40
10~30
0~20
最大用水量(kg/m3
160
156
153
150
注:1 ①为设超铺的摊铺机。不设超铺的摊铺机最佳坍落度砾石为10~40㎜;碎石为10~30㎜;
     2 ②为最佳工作性允许波动范围。
  3 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及允许偏差宜符合表10.2.2-5的规定。
表10.2.2-5 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及允许偏差(%)
最大粒径(mm
无抗冻性要求
有抗冻性要求
有抗盐冻要求
19.0
4.0±1.0
5.0±0.5
6.0±0.5
26.5
3.5±1.0
4.5±0.5
5.5±0.5
31.5
3.5±1.0
4.0±0.5
5.0±0.5
   2)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宜符合表10.2.2-6的规定。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 kg/m3

本文发布于:2023-08-09 15: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211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水泥   符合   强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