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男上衣指成年男子穿着的各类上衣。男上衣结构端庄、粗犷豪放,以充分反映男子汉的阳刚之美。其外形轮廓和衣缝组合一般采用直线的形式加以表现。大多数男上衣的款式造型、结构制图都比较规范,有些传统服装品种的造型,几乎已成固定的模式,很少有什么变化。即使随着服装流行趋势的发展,造型款式有所更新,也只是局限在某些细小和微妙的变化上。在男上衣的结构制图中领型、袖型、身型及衣袋的配置,肩部的宽度、斜度颇为关键,需要一个最佳的比例配置,以给人以端庄、整齐、潇洒之美。 男上衣式样变化虽然较少,但它可以通过不同衣料材质的选择,以及衣料彩、纹样的不同搭配显出丰富多彩,使不同体型、年龄、性格的男子,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特点的上衣,充分满足各自的需要。
今天,我们学习男上衣结构制图中最最基本的款式——男衬衫。 【新授】
第六章 男上衣结构制图
§6—1 男衬衫
一、制图依据
1、款式图与外形概述
宽松平整是男衬衫的特点。本款为尖领、左胸袋、直腰身、平下摆、肩部装过肩无裥、装袖、袖口装袖头、两个活裥,适合各年龄层次的男性,既可作内衣,也可在夏季作为外衣。可选用棉、涤棉、丝绸、条绒等原料。
2、测量要点
(1)胸围:放松量宜大,以便穿着舒适。
(2)腰节:男衬衫一般后腰节长大于前腰节长,女性由于乳胸隆起,故相反。
3、制图规格
号型 | 部位电力网桥 | 衣长 | 胸围 | 领围 | 肩宽 | 袖长 | 前腰节长 |
170/88A | 规格 | 72 | 110 | 39 | 45 | 59.5 | 42.5 |
| | | | | | | |
二、前后衣片框架制图(见后面附图)
1、前衣片
①搭门线
②上平线:垂直于搭门线。
③下平线:按衣长规格平行于基本线。
④腰节线:按腰节线规格,平行于上平线。
⑤前胸围大(侧缝直线):取B/4,由搭门线量。
⑥止口线:由搭门线量出2cm,平行于搭门线。
⑦领口宽线:取N/5-O.3cm,由衣长线量下。
⑧领口深线:取N/5+O.3cm,由搭门线量。
⑨肩斜线:取B/20+O.3cm物理除垢
的数值确定前肩斜度,前肩宽按S/2-0.7cm,由搭门线量。 ⑩袖窿深线(胸围线):取B/10+8cm,由肩端点下量。
(11)胸宽线:取B/10+8.5cm,由搭门线量出。
2、后衣片
后衣片胸围线、腰节线、下平线均由前衣片延伸。
(12)上平线:在前衣片上平线基础上抬高3cm。
(13)后中线:垂直相交于后片上平线。
(14)后胸围大(侧缝直线):取B/4。
(15)后领口宽线:取N/5,由后中线量进。
(16)后领口深线:由衣长线下量2cm。
(17)后肩斜线:B/20-0.3cm数值确定后肩斜度,后小肩取前小肩+O.7cm。
(18)背宽线:取B/10+9.5cm,由背中线量出。
【小结】
1、男衬衫的特点
2、男衬衫的测量要点
3、男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
【作业】
按1:亚太牌自动粉墙机5比例制男衬衫前后衣片的框架图
男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
【复习导入】
男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
【新授】
§6—1 男衬衫
一、制图依据
1、外形概述
尖领、左胸袋、直腰身、平下摆、肩部装过肩无裥、装袖、袖口装袖头、两个活裥。
2、制图规格
号型 | 部位 | 衣长 | 胸围 | 领围 | 肩宽 | 袖长 | 前腰节长 |
170/88A | 规格 | 72 | 110 | aphidici39 | 45 | 59.5 | 42.5 |
| | | | | | | |
二、前后衣片结构制图(见后面附图)
1、前衣片
①前领口弧线(见右图):在领口深线上往下2cm,然后按女衬衫领口弧线画法画顺弧线
②肩斜线:在原肩斜线基础上平行下移2cm
③袖窿弧线:按女衬衫画法
④侧缝线:袖窿点垂直往下(直线)
⑤底边线:与侧缝处交点处抬高0.7cm,弧线画顺
扣位:扣位以搭门线为基础,第一扣位,由领口深线上量1cm。末粒扣位,从腰节线下量1/5腰节长,再将一、六扣位距离划分五等份。
⑦胸袋:宽=B/10+0.5,长=宽+2(具体定位、画法见附图)
2、后衣片
①后领口弧线:按女衬衫画法
②肩斜线:将颈肩点与肩端点直线相连
③袖窿弧线:按女衬衫画法
④侧缝线:袖窿点垂直往下(直线)
⑤底边线:原底边线水平抬高0.7cm的直线
过肩位:过领深线往下5cm作与上平线平行的直线至袖窿弧线;交点往下0.5cm弧线画顺
⑦过肩:将前片2cm的一块拼接到后片上(肩斜线处相拼)
【小结】
1、前片肩斜线的最终定位
2、扣位的确定
3、胸袋的定位
4、过肩的定位与拼接
【作业】
按1:5比例制男衬衫前后衣片的结构图
男衬衫前后衣片结构制图
【复习导入】
1、男衬衫
2、前后袖窿弧线的画法
【新授】
§6—1 男衬衫
一、制图依据
1、外形概述
尖领、左胸袋、直腰身、平下摆、肩部装过肩无裥、装袖、袖口装袖头、两个活裥。
2、制图规格
号型 | 部位 | 衣长 | 胸围 | 领围 | 肩宽 | 袖长 | 前腰节长 |
170/88A | 规格 | 72 | 110 | 39 | 45 | 59.5 | 42.5 |
| | | | | | | |
二、袖子制图
1、框架制图
①前袖侧直线。
②基本线(下平线):垂直于前袖缝直线。
③袖长线(上平线):按袖长减袖头宽,平行于下平线。
④后袖缝直线:取B/5+0.7,与前袖侧直线平行。
⑤袖山深线:测量袖窿周长(AH),按1/2AH(袖长线与后袖缝直线的交点)在1/2袖肥中,用斜线寻求交点为袖山深线,并画出与袖长线平行的直线。
马铃薯曲奇
⑥袖中线(袖山头刀眼):取袖肥的1/2前移0.5cm。
⑦前袖直线:取袖肥大的1/2-0.5cm。
⑧后袖直线:取袖大1/2+0.5cm。
⑨袖头长:按B/5+4cm。
⑩袖头宽:取4cm,垂直于袖头长线。
2、结构制图
①袖口大:按B/5+4+6,以袖中线为点向两边各取其一半
②前袖缝斜线:由袖口深线至袖口大作斜线连接。
③后袖缝斜线:由袖深线至袖口大作斜线连接。
④前袖型斜线:前袖直线与袖山深线1/2的交点至前袖口的l/2处作斜线连接。
⑤后袖型斜线:后袖直线与袖山深线1/2的交点至后袖口的l/2处作斜线连接。
⑥袖深线:在袖深线上,以袖中线为基点,与前后袖型斜线作直角延伸至前后袖缝线。
⑦袖山斜线:袖山中点至袖山深线与前后袖缝线作斜线连接。
⑧袖山弧线:在袖山斜线上,画前袖山弧线时在等分线处,画后袖山弧线时在等分线处,上述两点均系弧线转折点。
⑨折裥:共3个折裥,每个折裥2cm宽,间隔也为2cm(具体定位见图)
(10)袖衩:袖中线与后袖直线的1/2处。衩长为13cm。
视频硬件
三、领子制图(见图)
1、框架制图
2、结构制图
四、制图说明
1、扣位
第一粒扣眼在底领头宽的1/2处似横斜状,前门襟有五个竖眼,将一至六扣位分五份,划出中间四个扣位。
2、下摆需起翘
男衬衫前衣片下摆需要起翘。这是因为人体胸部的挺起,使摆角底边处下垂;另外,由于衬衫较宽松,原料的重量也会使摆角底边处下垂。
3、胸袋设置
为使视觉平衡,一般上衣胸袋口近袖窿处略向上倾斜,但在男衬衫中不采用上斜,而设置成平行即可,这是为照顾袋的上下边平行。当然,在穿着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视觉上的下斜。
4、衣领
男衬衫衣领为分体组合式,即有翻领和底领之称。翻领为外圆,底领为内圆,在结构制图时取领围规格稍大些,以利于内、外圆的协调。
5、底领下口线为弧形
人体颈部上细下粗,呈圆状几何形,并略前倾,如果把人体颈部的表面放在平面上展开,则可见一月牙形。因此其制图时需使下口线为弧形。
6、袖口开衩位置
手臂后袖型线的袖口部位为袖口开衩的位置,如袖口不收裥,则开衩位置定在袖口的1/4处,当袖口收裥时,开衩位置也在袖口的1/4处,袖衩长13cm。
【小结】
1、袖子结构制图
2、领子结构制图
3、扣位的确定
4、下摆的起翘
5、胸袋的设置
6、衣领制图时需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底领下口线为弧形
7、袖口开衩位置的确定
【作业】
1、 按1:5比例制男衬衫袖片及领子的结构图
2、制图说明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