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阅读: 评论:0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科版第十一章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拔图钉”活动到“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始终突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简单、有趣,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功的概念,会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践中的应用。会用机械效率解释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本章重点要加强学生的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对杠杆的动态变化问题,功、功率有关的图像问题以及滑轮组中的相关计算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突破,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3.链轮材料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章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
采集程序
本章共分5节内容,用8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节 杠杆 3课时;第二节 滑轮 1课时;第三节 功  1课时;第四节 功率 1课时;
第五节 机械效率 2课时;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7个学生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制定探究计划,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第一节杠杆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可能接触到如剪刀、指甲剪、夹子等物体,但他们仅仅是会使用,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其中隐含的物理规律,同时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本节内容是对“运动和力”这一知识点的加深和拓展,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其跨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两者的对比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别理解。
2.学习者分析
通过初二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和经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本节课中涉及到杠杆平衡条件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这部分知识,但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将物体的受力平衡与杠杆的受力平衡问题混淆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区别。
3.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本节课学习,1)使学生初步认识杠杆,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学会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正确画杠杆的力臂,培养学生正确的作图能力。3)通过“拔图钉”的活动,学会把杠杆抽象成一根“硬棒”,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4)经历生活中的杠杆的辨认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2)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
3)杠杆力臂的正确画法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5.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分:当堂练习(判断题1题,余力题2题),课后巩固练习(杠杆的辨别1题,力臂的判断1题,作图3题)
通过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正确掌握力臂的画法,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偷钱猫存钱罐
环节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多媒体图片展示:筷子、建筑工地上的吊塔、自行车、机械臂等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学生活动1
观看图片,进行思考,产生遐想,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展示杠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2
1:提出问题:
阉母鸡展示被钉在木板上的图钉,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可以将图钉拔出来?
哪种方法最省力?
多媒体展示:开酒瓶的起子、钓鱼竿。比较这些工具使用的特点、有什么共同这处?
教师归纳得出杠杆的定义
2:杠杆相关概念的教学(多媒体展示)
    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力臂的作图
学生活动2
1: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用羊角锤、螺丝刀、老虎钳等工具)
  学生回答:螺丝刀
  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朗读并理解杠杆的定义
  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名词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正确的模仿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杠杆开展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教师示范教学,学生模仿,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环节三:交流与小结
教的活动led照明电路3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进一步强调作图过程中的注意点)
学的活动3
学生总结:
1.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示意图及力臂的画法
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7.板书设计
第一节  杠杆(1)
1.一根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5个基本要素:
支点O: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茶籽粉
2.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方法:(略)  力臂的两种画法: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本节课作业限时约25分钟,1)杠杆的识别题(选择题);2)概念题(填空题);3)力臂作图(重点掌握);
通过三种类型的题,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做到少做精练。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特别是力臂的作图,形象直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结合学生身边常见杠杆事例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之美。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画力臂时,教师可以适当复习一下数学相关知识:“点到线的垂直距离”,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具体的作图方法,通过讲练结合,有效突破难点。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09:4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杠杆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