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器盘夹具设计

阅读: 评论:0


序  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我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机器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第1章 零件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所给任务的零件(图1.1)是某机器上的一个转速器盘的零件。假定该机器年产量为6000台,且每台机器中仅有一件,由零件的特征可知,它属于机体类小零件,因此,可以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零件的作用
转速器盘是2105柴油机中调速机构。Φ10mm孔装一偏心轴,此轴一端通过销与手柄相连,另一端与油门拉杆相连。转动手柄,偏心轴转,油门拉杆即可打开油门或关小油门。Φ6mm孔装两销,起限位作用,手柄可在120°范围内转动,实现无级调速。该零件通过Φ9mm孔用M8螺栓与柴油机体连接。
本设计任务给定的零件转速器盘,即传递运动并保持其他零件正确工作方式,和保持互相
之间的正确位置。其对加工平面,平行度,加工孔,垂直度,等有一定的要求,由于零件比较复杂,不成规则,故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复杂的夹具。
图1.1
图1.2
1.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该零件图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都符合要求。但是,零件的加工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平面度,某些地方需要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各装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
度和平行度。否则会影响机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由于零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时需要较复杂的夹具才能准确的定位,并保持适当的夹紧力,可以用花盘进行定位加紧,并用垫块进行辅助定位。
 同时基准面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加工I ,II ,III孔的端面时,先用铣刀铣出下表面,在以下表面为基准,铣出上面的各表面(I,II,III孔的加工也是以下端面为定为基准的);在加工前后端面时,由于工件前后尺寸较大,可在铰床上铣端平面,铣出后表面。之后,以后表面为基准,铣出两个Φ9孔,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的次数,以减少安装时带来的安装误差。
第2章 工艺过程设计
2.1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设计任务给的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有:端面,内孔,园角等,其加工方法如下:
(1)下表面(大面积表面):虽然不是重要的表面,没有粗糙度要求,但是定位基准面,用铣车进行端铣平面,粗铣即可。
(2)上边缘面:不是重要表面,粗铣即可。
(3)I,II,III孔处的上端面:是重要表面,表面粗糙度R6.3,可以进行粗铣后,再进行半精铣或精铣。
(4)I孔处的下端面:无表面粗糙度要求,只需进行粗铣即可。
(5)端面:是重要表面,也是定为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6.3,进行粗铣再半精铣或精铣。
(6)2个Φ9孔的端面:表面粗糙度R12.5,只需进行粗铣。
(7)2个Φ9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12.5,以下端面为基准,粗铰出2个Φ9孔;;普通铰床即可。
(8)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6.3,可用铰床进行铰孔,粗铰或扩孔均可。
(9)II,II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3.2,是要求较高的孔,可进行粗铰半精铰,或者扩孔直接染料→精扩,既可满足要求。
(10)园角:有R3,R5,R6.5,R15几种园角,可用立铣刀周铣出园角。
2.2工艺路线的制订
工艺路线一:
工序1:钳工划线;以上边缘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铣,椰油酸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
工序3铣,在以下表面为基准,粗铣出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面;倒角。
工序4:铣,以上端面为定位基准,粗铣出零件下
工序5:铣,以下面为基准,对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6:pvc面膜钻孔,以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量;
工序7 :在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孔I;粗铰2个Φ6孔;倒角。
工序8 铣,以I为基准,对上表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9铣,以直接接地箱I,和下表面为基准,铣出前端面
工序10:精铣Φ9端面
工序11:铣,以前端面为基准,铣出后端面。
工序12:钻,以I,和下表面为基准,钻出2个Φ9孔
工序13:钳工去毛刺。
 工序14:终检。
工序15:涂油入库。
工艺路线二:
工序1:钳工划线;以上表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在以下表面为精基准,粗铣出2个Φ9孔的上端面,以及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面;倒角。
工序3:以下表面为基准,对这3个孔的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4:以Φ10孔的上表面为基准,精铣Φ10孔I的下端面。
药盒工序5:以下表面为基准,在铰床上粗铣或半精铣出后端面,再以后端面为基准,加工出2个Φ9的孔的前端面。
工序6:钻孔,以后表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余量;再以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2个Φ9孔,留出1mm的加工余量 工序7:在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孔I;粗铰2个Φ9孔;倒角。
 工序8:精铰Φ6孔II,III,使粗糙度达到R3.2的要求电镀铜包钢
 工序9:钳工去毛刺。
 工序10:终检。
工艺路线三: 
工序1:钳工划线;上表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铣,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
工序3:在以下表面为精基准,粗铣出2个Φ9孔的端面,以及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面;倒角。
工序4:以Φ10孔的上端面为基准,铣Φ10I的下端面
工序5:以下表面为基准,在铰床上粗铣或半精铣出Φ9后端
工序6:,以Φ9后端面为基准,铣出2Φ9的孔的前端面。
工序7:以Φ10孔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余量
工序8:以Φ9后端面为基准,预钻出2Φ9孔,留出1mm的加工余量
工序9:精铣,以下表面为基准基准,对这3个孔的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10:铰,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I;粗铰2Φ9孔;倒角。
工序11:精铰Φ6II,III,使粗糙度达到R3.2的要求
工序12:钳工去毛刺。
工序13:终检。
工序14:涂油入库。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01:0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表面   端面   基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