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340自动车床杠杆机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阅读: 评论:0

CA1340自动车床杠杆机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2
一、零件的分析…………………………………………………3
(一)零件的作用……………………………………………3
(二)零件的分析……………………………………………3
二、工艺规程设计…………………………………………………4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二)基面的选择……………………………………………4
融合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三)制定工艺路线…………………………………………5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8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11
三、夹具设计……………………………………………………25
(一)问题的提出……………………………………………25
(二)夹具设计………………………………………………25
四、参考文献………………………………………………………26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原煤分级筛
由于能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1340自动车床上的杠杆(见附图),它位于自动车床的自动机构中,与灵活器配合使用,起制动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杠杆共有三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1、以Φ6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H7mm的孔,粗糙度为Ra1.6;尺寸为20mm且与两个孔Φ6H7mm相垂直的四个平面,粗糙度为Ra6.3。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两个Φ6H7mm的孔。
2、以Φ20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Φ20H7mm的孔及其倒角,粗糙度为Ra1.6;两个与Φ20H7mm孔垂直的平面,粗糙度为Ra3.2;一个中心轴线与Φ20H7mm孔中心轴线平行且相距8mm的圆弧油槽;还有一个与Φ20H7mm孔垂直的油孔Φ4mm,并锪沉头孔。其中,Φ20H7mm孔及两端面为主要加工面。
3、以Φ8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8H7mm的孔,Ra1.6;一个槽和一个M4mm的螺纹孔。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8H7mm孔。
这三组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Φ6H7mm孔与Φ20H7mm孔具有平行度,公差为0.06mm。(2)Φ8H7mm孔与Φ6H7mm孔具有平行度,公差为0.08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三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一面一孔,以它们为精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可以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另外,该零件结构简单,工艺性好。
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5。考虑到零件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在工作过程中受力不大及没有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铸件。由于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以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重量在12kg以下,故可采用机械造型中的金属模铸造。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电缆剪
(1)粗基准的选择。按照有关粗基准原则,应以Φ32mm外圆柱面为粗基准面(两个短V形块定位),限制4个自由度,用不加工面(挡销定位,见夹具装配图)限制一个移动的自由度,再用Φ8H7mm孔的外圆面(支撑钉定位)限定一个转动的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和自为基准原则。在选择时,主要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该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作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率,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粗铣、半精铣、精铣Φ20H7mm孔端面A。工序2粗铣、半精铣Φ6H7mm孔的四个端面及Φ20H7mm孔端面B,精铣端面B。
工序3钻Φ4油孔、锪Φ8mm沉头孔。
双向dcdc变换器
工序4同时钻Φ6mm,Φ8mm孔和R3mm圆弧油槽。工序5粗铰Φ6mm,Φ8mm,Φ20mm三孔。工序6锪Φ20H7mm孔两端倒角。工序7粗铣、精铣槽。工序8钻M4螺纹底孔。工序9攻M4螺纹孔。
工序10精铰Φ6H7mm,Φ8H7mm,Φ20H7mm三孔。工序11终检。
2、工艺方案二
3
投饵机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www.3x6c工序1粗铣、半精铣、精铣Φ20H7mm孔端面A。
工序2粗铣、半精铣、精铣Φ6H7mm孔的四个端面及Φ20H7mm孔的B端面。
工序3钻R3mm圆弧油槽。
工序4同时钻Φ6H7mm,Φ8H7mm两孔和扩Φ20H7mm孔。工序5粗铰Φ6H7mm,Φ8H7mm,Φ20H7mm三孔。工序6精铰Φ6H7mm,Φ8H7mm,Φ20H7mm三孔。工序7锪Φ20H7mm孔两端倒角。
工序8钻Φ4mm油孔,锪Φ8mm沉头孔。工序9钻M4mm螺纹底孔。工序10攻M4mm螺纹孔。工序11粗铣、精铣槽。工序12终检。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与方案二在1~2两道工序相同,只是方案一先加工油槽,然后用它可以限制一个转动的自由度。另外,精铰孔置于最后加工。而方案二却不同,精铰孔置于粗铰孔之后,可以用它作为精准来加工其它表面,提高精度要求,但从两方案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在位置精度上的要求仍不易保证,并且在一道工序中同时钻几个孔,只能选用专门设计的组合机床(但在成批生产时,在能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应尽量不选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这样便增加了加工设备的要求,经济花费会相应提高,因此,综合以上两个方案及零件的技术要求,可以先加工Φ20H7mm孔的两端面,以它为精基准面,Φ32mm外圆面及R10mm圆弧面辅助定位来钻R3mm的圆弧油槽(精度要求可以不考虑),扩、铰Φ20H7mm的孔,然后再以Φ20H7mm孔端面及其孔为精基准面,R10mm圆弧面辅助定位来加工Φ6H7mm,Φ8H7mm孔及部分端面和槽,这样基准重合与统一,不仅可以保证尺寸精度,还可以保证位置精度。而油孔及螺纹孔,它们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放于最后加工,仍以Φ20H7mm孔端面及其孔与Φ6H7(Φ8H7)mm孔定位。由于加工过程中夹紧也比较方便,于是,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00:4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加工   精度   工序   基准   工艺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