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设 计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设计题目
设计轴承座加工工艺规程及镗削φ120孔专用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绘制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套
4.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仅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套
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 1张
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熟悉题目阶段。
2.第3~7黄鳝精
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 绩: 人脸识别医疗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 要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大学中进行的第二次的课程设计,每次课程设计对毕业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次设计的是端盖,有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所
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题目所给的零件是端盖。了解了端盖的作用,接下来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定位基准先确定精基准,后确定粗基准,最后拟定端盖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Abstract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foundation course design is we learned universit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course, course and the most specialized technical after. This is our university in the second course design, each course design of graduation design has a lot of help This design is cover, have part drawing, casting chart, each one, mechanical drawings machining process card and with the design fixtures corresponding that procedure process card every one. First we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parts, the title of the parts are cov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cover, next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and parts drawing parts on each end of the roughness of blank size and determined mechanical machining allowance. Then we can decid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ng datum, p
ure benchmark crude benchmark, and finally determined after worked out the process, formulate the roadmap cover the workpiece clamping fixture, draw assembly drawings.
目 录
1、轴承座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轴承座的用途 1
1.2、轴承座的技术要求: 2
1.3、审查轴承座的工艺性 2
1.4、确定轴承座的生产类型 3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3
2.1选择毛胚 3
2.2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3
2.2.1公差等级 3
2.2.2轴承座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3
2.2.3绘制轴承座毛坯简图 4
3、拟定轴承座工艺路线 4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1.1.精基准的选择 4
3.1.2.粗基准的选择 4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5
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5
3.5.1机械加工工序 5
3.5.2.热处理工序 6
3.5.3.辅助工序 6
3.6、确定工艺路线 6
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差的确定 7
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7
5.1、切削用量的计算 7
5. 7
5.2、时间定额的计算 8
5.2.1.基本时间tj的计算 8
5.2.2.辅助时间ta的计算 8
5.2.3. 其他时间的计算 8
5.2.4.单件时间tdj的计算 9
6.夹具设计 9
6.1提出问题 9
6.2设计思想 10
6.3夹具设计 10
6.3.1定位分析 10
6.3.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0
6.3.3夹具操作说明 11
7. 体会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1、轴承座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轴承座的用途
1零件的作用
上紧定螺丝,以达到内圈周向、轴向固定的目的 但因为内圈内孔是间隙配合,一般只用于轻载、无冲击的场合。
2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轴承支架,安装轴承,形状一般,精度要求并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参阅附图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端面、槽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为Ra12.5,槽的精度要求为Ra1.6,轴承座顶面精度要求为Ra3.2。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1.2、轴承座的技术要求:
该轴承座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 尺寸偏差(mm) | 公差及精度等级 | 表面粗糙度(um) | 形位公差(mm) |
低端面 | 400X160 | IT10 | 6.3 | |
轴承座前后端面 | 130 | IT10 | 12.5 | |
Φ54上端面 | Φ54 | IT10 | 12.5 | |
Φ120上端面 | φ250+0.03 | IT10 | 1.6 | |
Φ120上侧端面 | 1700+0.16 | IT10 | 1.6 | 跑步机控制器 |
轴承座上端面 | 50X160 | IT10 | 3.2 | |
300x80的槽 | Φ140 | IT10 | 12.5 | |
Φ120的半孔 | Φ1200+0.14 | IT10 | 12.5 | |
Φ25的孔 | Φ25 | IT10 | 12.5 | |
Φ26的孔 | Φ26 | IT10 | 12.5 | |
Φ26孔上表面凸台 | Φ54 | IT10 | 12.5 | |
40*40孔, | 40*40 | IT10 | 12.5 | |
55*55孔 | 55*55 | IT10 | 12.5 | |
| | | | |
1.3、审查轴承座的工艺性
该轴承座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底座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Φ120上侧端面,要求其两个端面平行度满足0.06mm,其次就是;φ25和φ26孔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1.4、确定轴承座的生产类型
已知此轴承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零件的质量不足100Kg,查《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第7页表1.1-3,可确定该拨叉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阶段;工序适当集中;加工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 采用专用工装。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1选择毛胚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机械砂型铸件毛坯。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2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2-1至表2-5可知,可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2.2.1公差等级
由轴承座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CT=10。
43cao2.2.2轴承座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 机械加工余量/mm | 尺寸工差/mm | 毛坯尺寸/mm | 备注 |
低端面 | 5.2 | 2.8 | 65.2±1.4 | |
Φ54上端面 | 5.2 | 2.8 | 65.2±1.4 | |
轴承座上端面 | 5.2 | 3.6 | 145.2±1.8 | |
Φ120上端面 | 5 | 3.6 | 130±1.8 | |
Φ120上侧端面 | 淤泥固化5 | 4 | 160±2 | |
Φ120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的半孔 | 4.4 | 3.6 | 115.6±1.8 | |
轴承座前后端面 | 5.2 | 4 | 170.4±2 | |
| | | | |
2.2.3绘制轴承座毛坯简图
3、拟定轴承座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3.1.1.精基准的选择
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根据零件图所示,故应选轴承底座上表面为粗基准,以此加工轴承底座底面以及其它表面。
3.1.2.粗基准的选择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即以轴承座的下底面为精基准。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轴承座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 尺寸精度等级 | 表面粗糙度Ra/um | 加工方案 |
400X160底面 | IT10 | 6.3 | 粗铣-半精铣 |
Φ120上端面 | IT10 | 1.6 | 粗铣-半精铣 |
Φ54上端面 | IT10 | 12.5 | 粗铣 |
轴承座前后端面 | IT10 | 12.5 | 粗铣 |
160x25的槽 | IT10 | 12.5 | 粗铣-精镗 |
Φ120的半孔 | IT10 | 12.5 | 粗镗-半精镗 |
Φ26孔 | IT10 | 12.5 | 钻 |
Φ25的孔 | IT10 | 12.5 | 钻 |
40*40孔 | IT10 | 12.5 | 粗铣 |
55*55孔 | IT10 | 12.5 | 粗铣 |
Φ130的半孔 | IT10 | 12.5 | 粗铣 |
| | | |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轴承座加工质量要求一般,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轴承座右端面和φ26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铣轴承座左端面、方形端面。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轴承座左端面的精铣加工和φ120孔的镗-半精镗加工及φ25孔等其他孔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