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1)

阅读: 评论:0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上)第一
次月考物理试卷(1)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2分)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2分)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自己听后感到别扭,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其他同学听后却说一点没变。主要原因是()
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
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发生了变化
D.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
4.(2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38℃
C.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4℃
5.(2分)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6.(2分)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7.(2分)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8.(2分)(泰州市)牙科医生用金属小平面镜观察诊断牙病的情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医生总是先将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平面镜消毒
B.以免太凉对口腔产生刺激
C.以免镜面上产生水雾而影响观察
D.增强镜面反光能力
9.(2分)医院的护士直接用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测得的数据分别是37.6℃和38℃,则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7.6℃,乙的体温一定是38℃
B.甲的体温可能是37.6℃,乙的体温可能是38℃
C.甲的体温可能是37.6℃,乙的体温一定是38℃
D.甲的体温一定是37.6℃,乙的体温可能是38℃
10.(2分)下列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耳包
A.利用声呐测海洋的深度立式导热油加热器
B.医生利用B超检查胎儿的情况
C.检测地震、台风的来临亿万像素
D.清洗眼镜
11.(2分)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B.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C.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D.肉汤滚烫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12.(2分)下列有关体温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B.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小,所以比一般温度计更精确
废气抽排系统
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体温计使用前必须要甩一下
13.(2分)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D.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4.(2分)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从固态变成液态,如图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A.B.
C.D.
15.(2分)为了研究鼓面振动发声时的响度与鼓面振动幅度是否有关,可以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来有效显示鼓面的振动幅度,以下做法中与该做法类似的是()
A.用水波引入声波
B.探究弦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时控制弦的粗细和松紧相同
C.研究钢尺振动时,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听产生声音音调的高低
D.常用温度计中,通过细管中液柱的变化体现了温度的高低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8分)
16.(4分)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其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一现象可说明(甲/乙)音调高,第次敲得重;若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做,(能/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理由是。
17.(3分)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减弱噪声。18.(3分)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白气”
实际是(水蒸气/小水滴),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外围空气的温度比壶嘴处的温度明显偏(选填“高”或“低”),这样,来自壶内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就(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我们所看到的“白气”。蜂鸣器电路
19.(3分)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口,先向外拉动活塞,会发现液态乙醚成蒸气而看不见了;再推压活塞,则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态乙醚,这是采用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0.(3分)寒冬的早晨,当打开窗帘,窗户的玻璃上往往会出现一层小冰晶,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会热,该小冰晶应该会出现在窗玻璃的(内/外)壁上。
21.(2分)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的物态变化。
小南同学通过动手制作后发现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体积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2分)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有针状的叶子,这是通过的方法(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展示架制作
23.(3分)如图,小红对着试管口吹气,能听到声音,这是的振动发出的。增加水量,声音的会(选填“变大”“变小”“变高”或“变低”)。
24.(5分)根据如表数据完成:
物质酒精水银
凝固点﹣117℃﹣39℃
沸点78℃357℃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00:0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9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音   实验   说明   振动   变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