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我国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将指南针分为“水
的水盆中悬浮的“水针”和正上方悬挂的“旱针”在静
止时其N极分别指向()
A. 左,左
B. 左,右
C. 右,左
D. 右,右
2.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
vlanid
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明月”通过酒看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
成的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
而成的像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 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
C.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胎圈用钢丝D.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4.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
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
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
车载厨房细线拉过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一
致的是()
A. 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
B. 两个铅柱用力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C. 喷洒香水后,香水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D. 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整杯水过一会儿全部变成红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忽略小灯泡电阻 受温度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B.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C.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功率不变
D. 小灯泡亮度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功率变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6.灯L额定电压为6V,定值电阻R和灯L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
示。
(1)将定值电阻R和L串联,如图乙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和L两端的总电压为8V,则定值电阻R与灯L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
(2)将定值电阻R和L并联,如图丙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恰好L正常发光,此时定值电阻R的电功率为______。
7.如图所示,是将橡胶球于水面之上一定高度a处静止释放的情
景,其中c点表示橡胶球第一次刚接触水面,d点表示橡胶球所
能到达的水面下最深处,b点表示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整
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
(1)小球从a点运动到第一次反弹上来的最高位置b点的整个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______(“守恒”、“不守恒”)。
(2)小球在下落时第一次刚接触水面c点的动能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弹上来时到达c点的动能。
8.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m3,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
别连接在弹簧的上端,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
(1)甲图装置内是水,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0N,
则该球的重力为______牛。
剥线(2)乙图装置内装的是另一种液体,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72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9.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 底如图甲所示(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浮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浮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
(1)当F浮=4N时,木块处于______(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状态。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容器中未加水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大?
(4)整个过程浮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多少?
10.如图甲所示是一款超市用的透明玻璃门冷饮展示冰柜,该冰柜的玻璃门采用的是防
雾玻璃,玻璃夹层中有电热丝用来加热玻璃,可以有效防止在玻璃上出现水雾,电热丝与冰柜中的电动制冷压缩机连接的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相关参数如表所
26
额定电压220V
电动制冷压缩机额定功率220W
防雾电热丝的额定功率110W
()在玻璃上出现水雾是水蒸气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其中防雾电热丝的电阻为多少?
(3)冰柜的电动制冷压缩机和防雾电热丝同时正常工作时干路上的电流为多少?
(4)冰柜的电热丝与电动制冷压缩机同时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1.科学小组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网吧专用机箱(1)小红同学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是______;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_____;
(3)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测出了电流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的不足是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A点电流I A/A B点电流I B/A C点电流I C/A
0.160.240.40
12.
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复合硅微粉(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______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若增大拉动木板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铁的左端为S极,所以“水针”的右端为N极,“旱针”的左端为N极。
故选:C。
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特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条形磁体一端,条形磁铁这段就是和N极不同的磁极---S极。
本题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2.答案:A
解析:解:
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A错误;
B、“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句中通过酒看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C正确;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借助诗句描述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答案:D
解析:解: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吸盘向下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故B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P=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