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生产设备王维;孟丽娜
【摘 要】In order to grasp civilian-military airport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 s Birds dynamic that threat to flight safety , work of one civilian-military airport birds ec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airport 8 km radius around the range have been done ,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ntroduct of the bird body length , weight and flight altitude and relative binding relative number of birds , met for the frequency factors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bird threat analysis .First proposed the civilian-military airport bird strike prevention features ,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 combined with the nature of airport for civil use ,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argeted bird strike preven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bird strike .%为了掌握军民合用机场及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对某军民合用机场在机场周围半径8 km范围内展开鸟情生态调研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引入鸟的体长、飞行高度及相对重量并结合鸟的相对数量、遇见频次为影响因子进行鸟类威胁程度分析。首次提出军民合用机场的鸟击防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军民合用的机场性质,在现有的鸟击防范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鸟击防范对策。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7(017)002
【总页数】6页(P16-21)
【关键词】手动豆浆机鸟情调查;鸟击风险评估;鸟击防范;军民合用机场
【作 者】王维;孟丽娜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天津3003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959.7
生物科学
现代的民航运输机,大都采用涡扇发动机。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达到降噪及提高燃油燃烧效率的目的,涡扇发动机朝着噪音小、进气口大的趋势发展,鸟很容易被吸入造成发动机
损坏、熄火等[1];并且运输机本身也朝着大飞机的趋势发展,而这种发展趋势恰恰对鸟击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掌握机场及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环境状况,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鸟击防范和生态治理工作[2]。目前对单一性质机场的鸟情调查开展较多,而对军民合用机场的鸟击防范和生态治理工作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军民合用机场的鸟情防治进行了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对某军民合用机场进行了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根据掌握的资料及调研结果,对鸟种威胁情况做出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军民合用机场的鸟击防范特点,提出更加完善的防治方案。
进行调查的某军民合用机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场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干夏湿,降水集中、季风显著。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旱少雪,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室内调查为辅。实地调查主要采用样线法[3],以样点法为辅助,同时检查设置在机场草坪中的拦鸟网,记录鸟网上鸟的种类和数量。每天上午6:30~12:00和下午14:00~18:00进行调查,室内调查主要包括查阅机场驱鸟记录和其他相关文献
、资料等。场内区域根据与跑道的相对位置,区域功能和环境特点共划分为6个区域,见图1。
本次数据分析定量指标,主要采用三个指标,分别为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纳指数H(Shannon-Wiener index)[4]和鸟类威胁程度[5]。鸟类威胁程度的评价本文选取的评价因子为:相对数量N、遇见频次F、相对重量W、体长系数L及飞行高度危险系数H,构成综合风险值[6]R=(N+F+W+L+H) ×100/5。当综合风险值R≥50时鸟击风险最高,当40≤R<50鸟击风险较高,当30≤R<40鸟击风险较低,当R<30鸟击风险最低。
5a5a5a3.1 鸟类组成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
调查的某军民合用机场及其周边地区鸟类共有14目49科143种,鸟类组成中,鹭科、鸭科、鸻科、鹬科、鸥科、鹡鸰科、鸦科、鸫科和鹀科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雀形目比例最高占41.26%,鸻形目次之占23.78%,鹳形目、雁形目和隼形目均占6.29%,鸊鷉目、鸡形目、鸮形目、佛法僧目和鴷形目均占1.40%。
其中,143种鸟种包括留鸟24种,占16.78%;夏候鸟49种,占34.27%;冬候鸟11种,占7.69%;旅鸟59种,占41.26%,旅鸟最多,夏候鸟次之,冬候鸟较少,留鸟最少。
根据综合风险值划分威胁程度,其中极危险的鸟种9种占6.29%,较高危险鸟种28种占19.58%,较低危险鸟种32种占22.38%,最低危险鸟种74种占51.75%。威胁等级比例见图2。详细鸟类组成及风险评价结果见表1,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鸟类情况分析表(表格简略非重要数据)。
3.2 主要威胁鸟种情况活动情况
麻雀,留鸟,杂食性鸟类,集出现,没有固定飞行方向,飞行高度多为100 m以下的低空[7],场区最常见鸟类之一。全年具有较高活动频率,不同季节差异不明显,相对活跃期在秋冬季节。场内的麻雀主要分布在A区、F区、E区和B区。
喜鹊,留鸟,杂食性鸟类,飞行高度多为100 m以下的低空[8],场区最常见鸟类之一。全年具有较高活动频率,活动情况相对稳定,在场内各区均有分布,其中机窝树林分布最多,其次是F区,觅食范围广,常有喜鹊从F区穿越跑道经过C、D区飞往B区。
小嘴乌鸦,留鸟,杂食性鸟类,食物主要为垃圾、腐尸以及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等[9]。全年活动,飞行高度多为100 m以下的低空,活动高峰期为秋季。
家鸽,本地留鸟,食谷鸟类,机场及周边地区活动的家鸽为人工饲养种类,中等体型,成出现,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多为50~100 m的低空[10]。全年具有较高活动频率,主要活动时间为早上和午后,以及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相对活动高峰区为春夏季节,一旦放飞常穿越整个场区。
家燕,夏候鸟,食虫鸟类,飞行高度300 m以下,昼间活动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集出现[11]。7月底~9月份为数量高峰期,成大出现,栖息于机场及附近农田、电线。有时飞行较高,有时紧贴地面,无固定飞行方向,尤其雏鸟学飞阶段活动范围遍布场区,常停留于跑道对飞行安全威胁较大。
3.3 鸟类季节活动规律
春季:机场鸟类主要为留鸟、部分冬候鸟、旅鸟和夏候鸟。春季为候鸟迁徙季节[12],有大量候鸟迁入,高、中、低空飞行的鸟类均有,威胁低空飞行的留鸟,新迁徙来的中、高空飞行的旅鸟和夏侯鸟。主要包括:白鹭、雉鸡、鹌鹑、海鸥、家鸽、伯劳、喜鹊、小嘴乌鸦、麻雀、小鹀等。以及迁徙的鹭科、鸭科、鹰隼科、鹳科、鹤科、鸥科、鸻科、鹬科以及体型较大的雀形目鸟类。
夏季:机场鸟类主要为留鸟和夏候鸟,飞行高度为中低空。夏季降雨较多,场区内杂草生长迅速,昆虫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场区内鸟类数量、种类、停留时间明显增加[13]。主要鸟类包括:苍鹭、海鸥、家鸽、斑鸠、纵纹腹小鸮、戴胜、家燕、金腰燕、树鹨、伯劳、喜鹊、小嘴乌鸦、麻雀、小鹀等。
秋季:机场鸟类主要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为秋季候鸟迁徙季节。高、中、低空飞行的鸟类均有。迁徙高峰期,主要为燕子集,大量鹭类,雁鸭类,鹰隼类,鸥类和小型雀类。
冬季:机场鸟类为留鸟和冬候鸟,飞行高度主要为中低空,危险鸟类包括雉鸡、鹌鹑、家鸽、斑鸠、纵纹腹小鸮、戴胜、喜鹊、小嘴乌鸦、麻雀等。鸟类多样性及威胁鸟种季节变化如图3和图4。
毛发收集器4.1 调查的军民合用机场当前鸟击防范情况
调查的军民合用机场的驱鸟方法可分为物理驱鸟和生物驱鸟两大类。
物理驱鸟方面设备包括五类:①发声恐吓型设备,如煤气炮、语音驱鸟器、电子驱鸟器、
遥控爆竹等;②视觉惊扰型设备,机场布设假人、机械鹰、彩风轮等;③设障阻留型设备,如拦鸟网等;④嗅觉驱斥型药剂,即驱避剂;⑤移动型设备,驱鸟车。
作为军民合用机场,军、民双方各自承担着军机训练飞行和民机运输飞行的鸟击防范任务。由于机场产权归军方、军机训练飞行任务较多,而民航运输飞行架次相对较低,所以机场的鸟击防范管理总的来说是由空军主导,民航居于次要、配合地位。因此相较于其他民用机场来说,军民合用机场的驱鸟设备相对比较完善,军方鸟击防范工作比较严格,总体鸟击防范效果相对较好。但由于航空器性能、飞行程序等的差异,军方的驱鸟方式并不能对民航产生同样的效果,且军方的鸟击防范工作以军机训练为转移,并不能完全覆盖民航航班。错位匹配
4.2 改进建议
4.2.1 加强民航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
军民合用机场作为军用机场的功能,基本已趋于稳定;而作为民用机场则处于快速的成长阶段。随着国家战略的倾斜,军民合用机场的民航运输业务量势必保持稳定增长并达到一
定规模。在此背景下,民航必须着眼于长久和未来,构建自己的运行安全和空防安全保障体系。鸟击防范作为机场运行安全的核心项目,民航应克服依赖军方的心理,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和投入,力争打造出“保障可靠、适应发展”的鸟击防范体系。
4.2.2 做好机场周边未来用地的相容性规划
目前该机场所在地区的空港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20)已完成,但是,该规划在机场周边用地规划中对“机场环境适航”几乎没有涉及与关注,其中有些用地规划显然不符合机场环境适航的基本原则。图5为该机场空港城开发区用地规划图,在紧邻机场飞行区跑道的东端规划了大片郊野公园(图中机场东侧绿区域)。从防范鸟击、保障飞行安全角度,机场毗邻区域(特别是跑道中线延长线区域)不宜建植绿地、林木。未来在跑道东侧郊野公园活动的鸟类必然对起飞飞过的航空器造成较大安全威胁。近期的规划建设,也存在环境不适航的问题:机场东侧规划的生态公园,紧邻机场跑道端,将大量种植葡萄,主题公园建成后势必吸引鸟类,对机场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场内环境管理控制严格、加之驱鸟设备的作用,场内基本不具备鸟的栖息、繁衍条件,在机场活动的鸟几乎全部来自周边环境和过往迁徙的候鸟。因此,控制周边区域环境
使之不适于鸟的生存、栖息和繁育,是机场鸟击防范的治本之策。机场管理机构应积极参与、介入空港城和周边区域规划,使机场总体规划(尤其是其中的环境适航要求)与空港城及周边区域规划实现良好衔接,从根本上杜绝有悖于机场环境适航的开发建设规划。
4.2.3 联系、敦促当地政府落实立法规定,建立工作制度
如前所述,机场安全运行有赖于周边适航的净空、电磁和生态环境[14]。机场管理机构本身的管辖范围局限于场区,对机场周边区域没有任何管理权限,所以即使在周边巡视检查中发现了危害机场飞行安全的行为和项目,也无法阻止、无权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