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柜二次配线规则

阅读: 评论:0

                   
      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回路配线的一般要求
1.1  按二次接线图进行施工,接线正确。
1.2  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1.3  导线选用黑,二次保护接地线为黄绿双线,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工程要求选线。
1.4  电流回路采用2.5mm2导线,其他回路为1.5mm2,对于电子元件回路采用焊锡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导线。
1.5  导线与电器元件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导线的芯线应无损伤。
1.6  每个接线端子应只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只有当该端子或接线柱是为接两根导线而专门设计的才允许接两根导线)
1.7  用于连接可动部分如门上的电器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并留有适量的裕度。导线根数超过35根时分两股捆扎,超过70根时分三股捆扎。用于连接固定不动单元上的电器元件的导线可采用单股导线或多股软导线。
旋转工作台1.8  手车式高压开关柜下门上的电器元件导线应采用多股导线,并套上波纹管,当门上元件过多、二次线过粗时(二次线多于35),可将二次线分股套两根以上波纹管、波纹管两端用走线卡固定在弯板上,裕度要参照1.7。波纹管长度见表1
1                过门线护线波纹管长度
产品型号
波纹管长度(mm/台)
备  注
JYN-10
350
二次线束少于35
KYN-10
350
二次线束少于35
F-C左右
500
二次线束少于35
F-C上下竞赛抢答器
1300
二次线束少于35
1.9  多股软导线在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加终端附件(线鼻子或冷压端头)
线芯不得有松散或断股现象。
a)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绝缘层,钳口与线径配合适当不得损伤线芯。
b) 将线芯穿上线鼻子,线芯穿过线鼻子压接部位后,线芯外露长度为0.5~1mm,如图二所示,用冷压钳压接,压接时,不同规格的接线鼻或冷压端头应用冷压钳上对应规格的钳口压接,加压至钳口完全闭合。
c) TOTU型冷压端头用冷压线钳进行压接,将端头放入冷压钳相应规格的钳口处,加压至钳口完全闭合。
d) 打开冷压钳,将端头拿出即可。
e) 以上两种线鼻子压接后用力拔一下线鼻子,线鼻子不允许松动或脱落。
1.10  单股导线用螺钉固定时,单股导线应曲圆,曲圆内径比接线螺钉直径大0.5~1mm。用螺钉紧固时,所曲圆圈的方向应与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1.11 所配导线的两端应用号码管,号码管的编号应正确,发现有错时,不得用笔擅自涂
改,应通知打字员重新打印号码。号码的视读方向在装配位置以开关板维护面为准,字的顺序自下而上,自左而右。
1.12 各导线号码管长度应基本一致。
1.13 线束中导线不能有明显的交叉现象,应横平竖直,导线弯曲改变方向时,用手指或圆嘴钳弯曲,不得用尖嘴钳等锋利工具弯曲导线。
1.14 导线弯曲半径(内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两倍。
1.15 线束穿越金属孔或在过门处、转角处,应在线束穿越部分缠上胶带。过门处胶带要求缠2~3层,长度约60mm其他位置则视情况而定,应保证孔的两侧胶带各留有20mm以上的裕量。
1.16  导线接入电器元件接点时,线芯曲圆应符合顺时针方向。同一接点接两根硬线时,硬线之间要加平垫,当两根导线有一根硬线、一根软线时,软线在下,其间可不加平垫。
1.17  当悬挂线束未固定长度超过300mm时,应固定导线。(如达不到表2规定距离要求时,过门转角等处间距应缩短)
用线卡固定线束时,应先用螺钉、弹垫、平垫将线卡固定于角钢适当位置后,用尼龙扎带将线束固定在线卡上。
  对于固定式开关柜,在用线卡固定线束时,应固定在角钢内侧,不影响并柜及后盖板安装。
1.18  线束与带电母线,电器出线端或带电裸线间有大于表2规定的距离。
2            线束与一次母线间的距离
220v稳压器
额定电压(kV)
0.4
3上路床
6
10
35
距离(mm)
15
75
100
125
300
二次回路的裸露带电部件()间或裸露带电部件()与金属骨架间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4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6mm
1.19  当二次线需用电烙铁焊接时,要用松香助焊,不得用焊油与盐酸。
1.20  在母线上接二次线时,母线钻φ6的孔,用M5螺栓连接。导线芯与母线之间可不加平垫圈。同一侧最多接两根导线。对于用螺栓连接母线和二次线不方便的地方(如断路器出、进线处),母线上的二次线安装孔应改为M5的螺纹孔。
1.21  对于不使用的线头(如设计修改取消的导线)剪断后,其线芯侧应用绝缘胶布包扎起来,尽量隐蔽,不要将其露在线束表面。
1.22  所有螺钉紧固件,必须加弹垫、平垫、螺钉、(螺母)进行紧固。紧固后螺钉应露出2~5扣。
1.23  各接地线连接处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漆或锈斑。
1.24  二次回路有大线连接时,导线选择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用大线选择见表3
3              常用导线的载流量
安全载流量(A)
12
15
18
25
34
43
60
80
100
130
标称截面S(mm2)
0.75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注:标称截面S≥4mm2为大线部分。
二次配线工艺准备
2.1  号码管、标签纸的准备与要求。
2.1.1  根据二次接线图上所绘出的回路编号,用号码打印机在号码管上打字。要求字迹清晰,间隔均匀,字不得打斜,且保证所打印回路编号与图纸相符。
2.1.2  将打印好的号码管按合同号、柜号进行绑扎,摆放整齐以备用。
2.1.3  按二次接线图用打印机在标签纸上打元件顺序号和文字符号,字体要求清晰,且不得打歪,出格。
2.1.4  将打印好的标签纸按柜号进行收集,包好以备用。
2.2  资料准备
    玻璃杯机械设备准备工程施工通知,工程系统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材料明细表、元件布置图及合同相关的其它技术要求资料。
2.3  工具及材料准备
准备施工所用工具、号码管、标签、导线、辅料等。
二次配线工艺过程
3.1  下线前的准备
3.1.1  仔细查看工程施工通知上的有关说明,一次系统图上柜体结构,元件布置和材料明细表上元件型号以及对元件的要求。
3.1.2  对领用的号码管应与图纸进行核对,确认以后进行施工。
3.1.3  根据二次接线图上注明的元件符号正确地出电器元件。
3.2  下线
3.2.1  根据二次接线图以及元件布置图确定的走线方式,按电器元件接点间的实际位置量裁导线,套上号码管。仪表室主干线一般选择在仪表室边框中央。对于各位置的继电器,下线时,应注意继电器安装形式、高低。
3.2.2  对于柜后二次配线(如互感器线、行程开关线、照明接线等)在下线时,应注意柜体的宽度、深度,因柜体结构的不同,其走线方式不一样。柜体二次配线下线时应注意不同柜型的布线方式、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
3.2.3  接至电器元件或端子排上的元件在下线时应留有裕度,曲弯长度为50mm (包括电压传感器上的接线)
对于GG-1A配电柜,当端子采用B1型时,导线曲弯长度为85mm,采用JH1D1
型端子时,导线曲弯长度为95mm  
3.2.4 凡装有带电显示装置的高压配电柜,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线束应单独敷设,尽量不和其他二次线捆扎在一起。
3.2.5 KYN-10JYN-10联络柜,当采用母线贯穿式互感器时,左联柜互感器二次线束从柜体左侧敷设,右联时互感器二次线束从柜体右侧敷设。带电显示装置二次线则从相对应的另一侧敷设。不穿线的过线孔用相应孔径的橡胶圈将孔堵住。
3.2.6 柜体小母线根据用户需要可选用φ60铜棒或绝缘导线制作。当采用绝缘导线时,合闸回路用截面为25mm2的多股导线,其它回路用截面为4mm2的导线,其它要求见表4
4       小母线制作要求(小母线为绝缘导线)
3d录音
导线规格
下线长度(mm)
剥头长度(mm)
制作要求
4mm2
柜宽+35
22
严格按尺寸下线剥头
25mm2
柜宽+25
20
线鼻子压接牢靠
3.2.7 所有过门处的软连接,均采用TO 2.5-8冷压端头,用冷压线钳夹紧。软连接制作长度见表5(下表长度为两线鼻子中心距尺寸)。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20: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8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线   电器元件   连接   元件   线束   回路   号码   要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