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避免在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产生
光学干扰现象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子纸显示器具有可挠性、宽视角、质轻、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及室内室外可读性等模拟纸张的特性,以及低功率消耗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迅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装置上;电子纸显示面容易在使用时受到刮伤等损害,因此需要在电子纸上面设置保护面板(cover lens)以保障产品的使用寿命。
3.目前电子纸与保护面板贴合的方式有全平面贴合和框贴两种。其中,全平面贴合技术是在电子纸
表面涂布一黏胶层并与保护
盖板加压黏合再一起,由于中间为真空状态,因此可减少电子纸显示面和保护盖板之间的反光,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电子纸模块也会因为与保护盖板紧密结合而获得强度提升的好处;虽然全平面贴合方式优点很多,但贴合技术难度高,因此良品率相对较低,于贴合过程中只要发生贴合瑕疵、ocr胶渗漏或紫外线固化不均等状况,就会导致无法重工(rework),造成电子纸与保护盖板的损耗、报废,导致加工成本的上升,而且电子纸组件成本高昂,万一在贴合的过程中损坏,损失将非常庞大,特别是,现在的尺寸越大、贴合加工也越来越难,全平面贴合方式的缺点越趋严重。
4.另一种框贴方式是使用口字双面胶将电子纸与保护盖板的四边黏合固定在一起,其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因电子纸表面与保护盖板之间存在着空气层(air gap),在光线折射后容易产生牛顿环、眩光等光学干扰现象,导致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传统电子纸与保护面板贴合工艺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结构,主要是在框贴组合的电子纸显示模块与表面盖板之间设置一光学调节片,以避免在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产生光学干扰现象,同时兼得贴合加工工艺简化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包含一电子纸显示模块;一表面盖板,在其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由不透光或低透光率材料所形成的装饰边框;一口字双面胶,其内框范围与
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范围相等;以及一光学调节片,其规格尺寸范围小于或等于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其厚度与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厚度相同,所述光学调节片包含至少一雾度表面;所述口字双面胶及所述光学调节片被设置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之间,所述光学调节片安装在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中,借由所述口字双面胶将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的四边黏合在一起,并使所述光学调节片固定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之间,借由设置所述光学调节片以避免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范围产生牛顿环等光学干扰现象。
7.其中,所述表面盖板的材料选自于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酯(pet)、环烯烃共聚合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的其中之一,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
8.其中,所述光学调节片的雾度表面为一粗糙化表面,所述雾度表面是在其表面上均匀分布数个微细凹坑,所述微细凹坑的深度范围介于0.5
µ
m至10
µ
m,彼此相邻的所述微细凹坑之间的间距范围介于1
µ
m至20
µ
m。
9.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功能及技术特征,熟悉本技术者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合的侧剖面示意图。
12.图3为图2在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显示在光学调节片上具有单面的雾度表面。
13.图4为图2在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显示在光学调节片上具有双面的雾度表面。
14.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5.10 电子纸显示模块;
16.10a 显示面;
17.20 表面盖板;
18.21 装饰边框;
19.30 口字双面胶;
20.31 内框范围;
21.40 光学调节片;
22.41 雾度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后附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24.如图1至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包含一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一表面盖板20、一口字双面胶30以及一光学调节片40。
25.其中,该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为一具备低功率消耗及可挠性的反射式显示器,使用电泳式技术或胆固醇式液晶技术将影像信号以影像画面呈现在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10a上。
26.该表面盖板20为一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的薄板,例如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另外,在表面盖板20的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装饰边框21,装饰边框21是由非导电性材料制作而成的不透光或低透光率薄膜层,例如是使用油墨或光阻材料在表面盖板20的底表面周缘部位印刷或涂布形成的低透光率薄膜层。
27.该口字双面胶30的内框范围31大小约略与前述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10a范围相等。
28.该光学调节片40的规格尺寸范围小于或等于前述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大小,且其厚度与口字双面胶30的厚度实质相同;该光学调节片40包含至少一雾度表面41,图3显示在光学调节片40具有单面的雾度表面41,图4显示在光学调节片40具有双面的雾度表面41;借由具有雾度(haze)的表面可使通过该光学调节片40的光线产生漫射(diffuse reflection)现象,达到抗牛顿环、防眩光的效果;其中,该雾度表面41为一粗糙化表面,在该粗糙化表面上均匀分布数个微细凹坑,该些微细凹坑的深度范围介于0.5
µ
m至10
µ
m,彼此相邻的微细凹坑之间的间距范围介于1
µ
m至20
µ
m;进一步来说,可借由控制该些微细凹坑的分布密度及凹坑的深浅差异度,进而调整该光学调节片40的反射率及光穿透率,获得所需程度的抗牛顿环、防眩光的光学效果。
29.前述构件组合时,口字双面胶30及光学调节片40被设置在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与表面盖板20之间,光学调节片40安装在口字双面胶30的内框范围31中,借由口字双面胶30将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与表面盖板20的四边黏合在一起,并使光学调节片40固定在电子纸显示模块10与表面盖板20之间,据此避免在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10a范围产生牛顿环等光学干扰现象,同时兼得贴合加工工艺简化且成本低廉的优点;此外,组合后的口字双面胶30及电子纸显示模块10的周边线路区恰位于表面盖板20的装饰边框21下方,受装饰边框21遮蔽,从而提升整体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30.尽管已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完整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应理解,前述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的实施范例,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以该说明为限,熟悉此项技术人士会明白各种变化及修改,而此类变化及修改应理解为包括于由随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电子纸显示模块;一表面盖板,在其底表面的四周边缘区域设有由不透光或低透光率材料所形成的装饰边框;一口字双面胶,其内框范围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范围相等;以及一光学调节片,其规格尺寸范围小于或等于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其厚度与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厚度相同,所述光学调节片包含至少一雾度表面;所述口字双面胶及所述光学调节片被设置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之间,所述光学调节片安装在所述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中,借由所述口字双面胶将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的四边黏合在一起,并使所述光学调节片固定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块与所述表面盖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盖板的材料选自于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环烯烃共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的其中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节片的雾度表面为一粗糙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度表面是在其表面上均匀分布数个微细凹坑,所述微细凹坑的深度范围介于0.5
µ
m至10
µ
m,彼此相邻的所述微细凹坑之间的间距范围介于1
µ
m至20
µ
m。
技术总结
一种电子纸显示模块的保护面板框贴改良结构,其包含一电子纸显示模块;一表面盖板;一口字双面胶;以及一光学调节片,其包含至少一雾度表面;口字双面胶及光学调节片被设置在电子纸显示模块与表面盖板之间,光学调节片安装在口字双面胶的内框范围中,借由口字双面胶将电子纸显示模块与表面盖板的四边黏合在一起,并使光学调节片固定在电子纸显示模块与表面盖板之间,借由设置光学调节片避免在电子纸显示模块的显示面上产生光学干扰现象。示模块的显示面上产生光学干扰现象。示模块的显示面上产生光学干扰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
白志强 林孟癸 黄军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2
技术公布日: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