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是针对项目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使其污染物的排放最终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根据工程分析的相关内容,本项目施工期污染物主要有废气、噪声、废水和固废,营运期污染物主要为机加工过程中抛丸除锈废气、焊接烟尘,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喷漆废气和烘干废气及加热炉废气、生活污水和设备运行噪声。本次评价将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物的产生特点,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污染物处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喷漆车间、加工车间及仓库的建设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项目包括办公用房、展厅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6.1.1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大气污染因素主要是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施工运输车辆尾气,项目场地开挖,施工扬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项目施工扬尘应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6.1.1.1施工工地扬尘控制措施
根据《河南省2016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和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漯河市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漯政办〔2015〕37号)要求,严格对建筑施工扬
尘进行控制,在工程施工期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在施工现场周围过程中,作业场地将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围挡、围护对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有明显作用,当风速为2.4m/s时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在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不低于2m高围挡,下风既有地面,向并做到坚固美观。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工程结束前不得拆除围挡。
(2)在施工场地安装喷淋设备,全天不间断洒水,若遇到4级及以上大风或发布
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开挖、回填、转运等作业,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另外,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应采取湿法作业模式,一边喷淋降尘一边进行施工,达到不起尘土的要求。
(3)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
(4)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清运车辆必须使用有资质的建筑垃圾清运企业、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堆放场地洒水,防止二次扬尘,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及《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要求,施工现场要求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施工,工地必须使用散装水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
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上午5点至下午6点禁止进行渣土及建筑垃圾清运,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规范化临时密闭堆放设施存放。
项目施工期将严格中共漯河市委办公室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做到达到“六个100%”标准,即施工现场围挡率、工地物料堆放覆盖率、道路硬化率、车辆冲洗率、湿法作业率、运土车辆密闭率均达到100%。在加强施工期管理、切实落实好以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
6.1.1.2施工机械尾气
夫妻保健器具施工中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在燃汽油、柴油时排放的尾气含有THC、CO、NO2等大气污染物,尾气产生的主要决定因素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因素影响最大。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短时间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车辆在现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尾气扩散范围有限,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相对较少,所以不会对
周围大气环境有明显影响
6.1.2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酷基
dvi画面分割器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吊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噪声声源为84dB(A)~90dB(A),针对施工期各种高噪声设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评价对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噪声机械设备,降低声源噪声。
2、施工运输物资应注意合理安排物料运输时间、路线,经过村庄和小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3、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安排在白天,禁止其在夜间22:00至次日6:00施工(如必须施工,需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同意后再进行施工)。采取上述措施以后,使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扇贝笼
6.1.3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本项目施工规模小,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不大,由于厂内设置防渗旱厕,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旱厕内,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做肥料,生活污水不外排。
(2)对于施工废水,考虑在工业场地内设置沉淀池,产生的泥浆废水经沉淀池集中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的防尘和灰土拌和用水,不外排。
6.1.4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其中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建筑垃圾经收集后统一清运,上午5点至下午6点禁止清运固体废物,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经过妥善处理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
6.1.5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措施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环评建议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治理措施:
(1)绿化措施
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和土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草种,在施工场地周围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绿化带,形成绿植物的隔离带,这样既可以起到水土保持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也可以吸附尘埃、净化空气,还可以美化环境。
准入控制系统
(2)设置导流系统
及时做好排水导流工作,减轻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应设置拦砂坝,在施工中应实施排水工程,以预防地面径流直接冲刷施工浮土,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3)施工时间选择
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间,有大面积的裸露地表,容易形成水土流失面。项目应合理安排施工,尽量将土石方开挖期避开大规模的降雨天气,并尽量缩短挖方时间,尽量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挖方工程。若遇雨季,应对水土流失进行重点防护。
(4)项目所在地挖方、填方应尽量平衡,剥离土石方就地消化为填土石方。对开挖的土壤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以保护植被生长层,恢复土壤生产力。施工中破坏的土壤植被要及时恢复,避免由于施工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影响生态环境。在工程施工阶段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防止施工期生态环境的恶化,将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6.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电锅炉制造6.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切割废气、抛丸粉尘、焊接废气、喷漆和烘干废气及食堂油烟等。
6.2.1.1机械加工废气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钻床、剪板机、折弯机等设备对钢板等工件进行切割折弯等加工工序,形成零件。项目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切割折弯等加工工段不易设置集气罩,因此切割废气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根据核算,机械加工工序废气产生量约
为11.5kg/a,评价要求在加工车间安装排风扇,加快生产车间内空气与外界的流动,防止污染物车间内积累,处理措施可行。
6.2.1.2抛丸粉尘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抛丸粉尘产生量约为3.6kg/h,8.64t/a,经袋式除尘器收集处理,经处理后粉尘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为12mg/m3,0.036kg/h,0.086t/a。经15m高排气筒排放。项目抛丸过程产生的粉尘经配套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粉尘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粉尘排放浓度120mg/m3、排放速率3.5kg/h(15m排气筒)的标准限值要求,且脉冲袋式除尘器具有清灰能力强,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能耗小,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可靠,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抛丸除尘废气采用该袋式除尘器进行
除尘可行。
6.2.1.3焊接废气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焊接设备主要为电弧焊、堆焊和CO2气体保护焊接机,经计算可得焊接废气产生量为0.096t/a。产生的焊接废气经集气装置(车间焊接设置集气罩6个)收集后由引风机引至1套LB-F聚酯
覆膜滤筒除尘器(处理效率98%)处理后,废气量为经15m 高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能够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15m高排气筒排放速率3.5kg/h)的标准要求。同时厂界浓度及最大落地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焊接车间安装排风扇若干,能够有效去除焊接车间的无组织排放废气。焊接废气治理采用的焊烟净化处理器技术成熟,运行稳定,治理效果较好,废气可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焊接车间焊接废气防治措施工艺技术可行。
6.2.1.4喷漆废气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1、有组织排放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涂装工序有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油漆喷涂、固化烘干等过程产生的漆雾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