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在冷态起动前为什么要进行暖泵?
给水泵在检修时,是处在冷态,而工作时又处在热态,考虑到这一温差的存在,在给水泵与电动机连接时,有意将电动机中心适当抬高,高于给水泵中心。当泵温达到工作温度后由于泵体向上膨胀,使水泵与电动机同心。若在起动给水泵之前不进行暖泵或暖泵不充分,将使给水泵与电动机因不同心而产生异常振动。
另外,水泵本体温度升高后,各段接合面的紧力增加,防止发生给水泵高压段由于温度低紧力小致使接合面的泄漏事故。
波纹筒式调压器的主要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
调压器由波纹筒、盖子、托盘、弹簧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波纹筒的下端焊入盖子内,上端和可动联杆焊在一起,与外壳形成一个密室,抽汽经上盖上的针形阀进入该密室,降母与连杆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弹簧和传动装置与上部的波纹筒弹簧相平衡,连杆下端装有传动头,它与下部N2(N3)联动错油门的喷嘴有一定的间隙,当抽汽压力变动时,平衡被破坏,连杆传动头向下(或向上)移动,改变了传动头与喷嘴之间的间隙,从而改变N2(N3)联动错
油门上部的油压,将抽汽压力的变化变为位移和油压的信号传送出来,从而操作调速汽门和回转隔板。
调节器滑阀卡涩的原因如下:1、工作油不洁净。由于调节器中主要是靠滑阀或活塞在套筒中上下灵活运动来工作的。一旦工作油中存在机械杂质,如沙粒、焊渣、铁屑、布丝等,滑阀与套筒之间的很小的间隙就容易被堵塞。滑阀的自动就中小孔中,如有机械杂质,自动就中作用也将消失。而且,这些部位中的杂质很难出脱,这就使滑阀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滑阀活动迟滞直至卡住,这是最常发生的卡涩现象,所以工作油的清洁度对调节系统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调节系统用油变质、含水、乳化和不同牌号的油混合等对调节系统工作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将引起系统内零件的腐蚀、生锈,甚至影响调速油泵压头。防静电地垫2、系统内的一些精密零件,如滑阀、套筒、活塞、反馈套筒和弹簧等容易损坏,而一些零件在损坏以后还不易被发觉,往往造成卡涩原因难的后果。 (1)滑阀多为细长零件,稍不注意,容易弯曲,而且不易发觉,所以在装拆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甩打,清洗后用布包好。
(2)滑阀和套筒配合表面拉毛,如发现有拉毛情况时,严禁用锉刀修锉、油石打光等,一般采用细砂纸打光后再将两配合零件对研磨的办法拉光。
(3)一些零件的薄弱环节处要特别注意保护。如滑阀台肩薄口处,套筒的方窗孔边缘四周、错油门滑阀台肩的齿形部以及自动就中小孔处等,一定不能有那怕是轻微的损伤。
(4)压力变换器弹簧、错油门弹簧和调压器弹簧等,都是要求极严的弹簧,严禁摔打、乱掷乱放而变形。
3、有些电厂在拆开调节器时发现有单边卡涩现象,也就是说,以卡痕来看,呈上左下右的180度位置卡涩。这主要是:
(1)同步器与压力变换器、错油门盖与错油门、调压器盖与调压器存在较大的不同心。在工作中对各自的滑阀产生偏侧力。
(2)装配时弹簧的位置没有到位,偏离了滑阀中心。最常见的是压力变换器内弹簧座的球面支承与同步器的心轴接触不到位,非但给滑阀一个偏心的侧反力,而且同步器工作位置也会大变。
(3)弹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弹簧不符合要求,弹簧四周作用力不一致,在差别大时,给滑阀一种偏侧力,使滑阀卡涩。这种情况下,换一只备件弹簧也许能解决问题。
4、其它原因。如滑阀与套筒之间的间隙偏小,调节汽阀阀杆卡涩和连杆机构的卡涩等都应该列为排查对象。
在确定了滑阀卡涩的部位和卡涩的原因后,那么卡涩现象的消除也就容易做到。如果仍然吃不准卡涩的部位和卡涩的原因,当然也不能排除上述分析以外的原因,还可以广开思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有些现象,看起来是卡涩原因造成的,但实际上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的。例如,调速系统工作不稳定,有卡涩的因素,也有如油压不稳、错油门重叠度、调节汽阀型线以及系统特性等因素造
成。
给水泵常见的暖泵方式
一般常见的暖泵方式有正暖和倒暖两种。在泵的吸入端外壳体下面设一暖泵接管,经外接一个三通后分别连至低位水箱和给水压力母管。当冷态起动时采取“正暖”,此时打开三通通向低位水箱(同时关闭到压力母管的通路),暖泵水取自除氧器(水温较低),在泵内
按次自低压端至高压端,然后由末级又折向内、外壳体的隔层,返至外壳体下面的暖泵接头引出。当热态起动时采取“倒暖”,此时打开三通使其通向压力母管(同时关闭通向低位水箱的通路),暖泵水取自压力母管(水温较高),经暖泵接头引入内外壳体隔层,然后按高压至低压倒流入除氧器。
汽轮机的级内存在的损失
级内损失主要有喷嘴损失、动叶片损失、摩擦鼓风损失、斥汽损失、漏汽损失、余速损失等。
级内的漏汽损失是怎样产生的?
一部分蒸汽从隔板汽封处漏过,这部分蒸汽没有经过喷嘴,没有焓降,没有增加动能,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它进入动叶片汇入蒸汽主流时又产生一种干扰作用造成动能损失;有反动度的动叶片,级前级后存在压差,有一部分蒸汽会经过叶顶与汽缸之间的间隙漏掉,它没有通过叶片,因此也没做功;叶轮有平衡孔时也会漏汽,综上所述,构成了级内的漏气损失。
对油系统阀门有什么要求?安装和检修有什么特点?
油系统的阀门多采用明丝杠的铸铁门,要与所能承受的额定油压相符,重要部位,应选用承压较高的阀门。油管道截门应水平设置或倒置,可防止门芯脱落断油。阀门盘根部漏油,填料可选用聚四氟乙烯、异型耐油橡胶等。球形截门,要注意门杆与球阀连接处的牢固、稳妥;插板式截门、阀瓣有单双之分,对于双瓣的插板门,要注意门杆凸头,与门瓣凹槽配合要精密,两扇门瓣的连接固定尤其应注意,要选用高强度不锈钢丝捆绕,以防止“瓦拉”,门瓣间的楔子要完好,斜度应符合要求。
组装油管时的工艺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法兰内外焊口应无裂纹,法兰无变形,接合面平整光洁无径向伤痕,接触均匀,如新安装的法兰,应对接合面进行刮磨,达到接触面积在75%以上。
2、两个接触法兰间应平衡,并保留一定间隙,外圆对正。
3、油管法兰的止封垫料 ,多采用隔电纸或耐油石棉纸。禁止使用塑料或胶皮,使用隔电纸时应加涂料,一般采用609密封胶,高温管道的垫片不宜过厚,一般在0.8~1.0毫米,如法兰盘规矩,接触良好,选用耐油石棉纸时可不加涂料,垫片尺寸要合适。
4、连接法兰的螺栓材料应用优质结构钢,螺丝完好,长短适宜。
5、油管连接时不要强力对口,如法兰对口蹩劲,要采取对好口断管重焊的方法消除之。法兰上螺丝时,要对称拧紧。
防止油系统漏油的措施
1、油管、法兰、截门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换,在更换或改进中,按其工作压力、温度等级,提高一级标准选用。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法兰、截门、接头等部件,管道布置尽量减少交叉。
3、对于靠近高温热源的地方,应采用高颈带止口的法兰,其外部还应加防护罩。
4、平口法兰应内外施焊,焊缝应平整,焊后不变形,不蹩劲,法兰接合面要进行修刮,接触面积要保证在75%以上。
5、发现焊口有细微裂纹时应彻底处理,管子表面如有相互接触时,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油管摩擦、振动。
6、改善油泵轴的密封,门杆的密封及轴承挡油环的密封。
7、检修时严格按工艺要求施工,保证质量,运行操作也应按程序,防止振荡。
安装结束后润滑油路冲洗线路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油系统循环冲洗(1).循环可采用轴承外旁路,轴承内旁路正常运行油路冲洗方式进行.(2).油冲洗路线一般可分为:a.轴承进油母管-----回油母管-----油箱;b.轴承进油母管-----轴承进油和回油母管-----油箱;c.主油泵进油管-----主油泵-----前轴承座; d.主油泵出油管-----主油泵-----前轴承座;
e.主油泵出油管-----调节系统管路-----超级管道前轴承座回油;
(3).为了能按上述路线进行循环冲洗,需要拆卸部件管道和切换阀门,具体办法视冲洗方案确定.但下述几条必须注意:
a.冲洗油通过轴承时,须在各轴承进油管加装临时滤网,滤网规格不低于100目.
b.分别将顶轴油路上各装置,油管和轴瓦顶轴油孔冲洗干净后,再将轴承上的进油接头连接起来冲洗.
c.调节系统油路冲洗干净后,才能将调节阀与电液转换器的油管连接上.
d.调节系统中的滤油器冲洗时加旁路,滤油器单独冲洗。
(4).油循环一般分为初步冲洗,循环冲洗,运行状态冲洗.初步冲洗主要检查系统严密性,并将较大杂物冲出;循环冲洗的目的是将油系统中的杂物彻底清理干净;运行状态冲洗是在循环冲洗合格后,将整个油系统和调节系统的管路恢复直至运行状态,进行最后的冲洗.
(5).循环冲洗时,交替起动高压油泵和润滑油泵,并用捶击,压缩空气冲击及升降油温措施提高冲洗效果.
摄像头识别
led灯控制器(6).油循环达到下列要求时方为合格:
a.从油箱和冷油器放点油取样化验,油质透明,含水分合格.
b.在通油4小时后无金属颗粒,铁锈,沙粒等杂质,纤维体仅有微量.
c.油循环完毕,拆除各临时滤网.
汽轮机汽缸进水的主要原因 及防止汽轮机进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造成汽轮机进水的主要原因是:
1)锅炉满水或蒸汽管道积水,使蒸汽带水进入汽轮机;
2人造海参)回热设备热交换器管子爆漏或汽侧满水,若抽汽逆止门不严,水将进入汽轮机;
3)I级旁路减温水及再热器减温水门不能严密关闭,在停机后启动给水泵时给水进入汽轮机;主蒸汽系统裁门不严密,机组高温状态下锅炉打水压时,水进入汽轮机;
4)疏水管路连接不合理或疏水联箱容积小,几路同时疏水时,疏水压力升高,致疏水压力低的管路向机内返水;
5)汽封溢汽管、门杆漏汽管接入除氧器的系统,当除氧器满水,逆止门不严时,返入汽轮机;
6)凝汽器汽侧灌水漏或停机后对凝汽器汽侧水位缺乏监视,凝汽器满水进入汽轮机。
二、防止汽轮机进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机组启动前必须对来汽管道充分进行疏水,启动中蒸汽必须保持较高的过热度。当启动中或运行中蒸汽温度突然直线下降50℃或10min内下降50℃应立即打闸停机,或者发现汽温突然下降,并且来汽管道、主汽门、调节汽门冒白汽时,也应立即打闸停机,不需向上请示汇报。
(2)机组启动前应将轴向位移保护投入,运行中不得将轴向位移保护退出,特别是启动中,进行主汽门、调节汽门严密性试验中轴向位移保护动作后,不得以怀疑保护误动为理由,退出保护强行挂闸。在轴向位移指示达到规定值,如保护不动作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3)再热器减温水及I级旁路减温水管路阀门应可靠严密,并应有串联截止门,以保证在停机状态或启动给水泵后不致将水漏入汽缸。机组主汽门不严,锅炉热态打压时,应采取阻止水进入汽轮的措施。
(4)采取措施防止加热器满水返入汽缸。当锅炉灭火或机组跳闸时应及时切断再热器减温水。
(5)完善调节级、高压排汽、再热蒸汽进口、各抽汽口等可能有水进入汽缸处的温度测点,
以便于及时监视汽缸进水或进冷汽,并坚持定期试验,确保抽汽逆止门动作可靠,严密不漏。
(6)改进疏水系统使其管道、联箱、容器的断面或容积适应疏水量的需要,并按压力合理布置进入联箱、容器的位置顺序,确保各级疏水畅通,不发生疏水压力升高返入低压缸。飘窗的制作
(7)确保门杆漏汽管道和汽封溢汽管道上的逆止门动作可靠、截止门严密不漏,防止除氧器满水返入汽缸。同时在机组停运后,仍应监视除氧器水位和凝汽器水位,防止除氧器、凝汽器满水返入汽缸。
防止汽轮机超速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节系统在机组额定参数下甩掉额定电负荷后,应能将机组转速维持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这是防止超速的最基本措施。这就需要通过提高检修质量,做好调试工作,进行调节系统静态特性试验,确保调节系统的良好性能。
(2)提高调节保安系统和主汽门、调节汽门、抽汽逆止门检修质量,确保不发生机械卡涩及高温氧化皮卡涩缺陷。
(3)保持良好的透平油油质,保证不因油中水分引起调节保安部套锈蚀或油中杂质引起部
套卡涩、拒动。
(4)坚持危急保安器的各项定期试验,防止危急保安器拒动。
(5)坚持进行定期的自动主汽门、调节汽门严密性试验,防止甩负荷后不能快速关闭严密。
(6)坚持执行运行中定期活动主汽门、调节汽门和抽汽逆止门定期试验的规定,并保持良好的蒸汽品质,防止积结盐垢等因素造成汽门卡涩。
(7)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将机组投入运行或继续运行。
(8)除发电机甩负荷外的停机时,在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表到零,电能表停转或逆转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
(9)鉴于国产220MW机组调节保安系统存在的隐患,制造厂已明确将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降低为额定转速的108%~110%,后备保护的动作转速降低为额定转速的112%;并且在未能确证超速滑阀改进效果前,进行超速试验时,先使用同步器提升转速到3150r/min以上,再用超速滑阀提升转速。
防止凝汽器泄漏导致机炉设备严重结垢主要措施
(1)把好凝汽器管材的选材、安装质量关,并加强检修管理,运行管理,确保凝汽器不发生频繁泄漏。
(2)领导要全力重视支持化学监督工作,根据设备情况制订出凝结水正常的硬度、钠离子等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在指标以下运行,同时还应制订超标后在某一数值以下,最多可以继续运行的时间以及严重超标达到某一数值时,必须立即停机处理的规定。
(3)凝汽器发生泄漏缺陷后,应根据化学监测的结果,按化学监督规定指标,及时进行漏、堵漏或立即停运机组。防止冷却水小量累加或大量进入汽水系统。
(4)使用海水冷却的机组或其他有条件的机组,应装设凝结水钠离子或硬度在线监测仪表、以便及时凝汽器泄漏情况。未装在线监测仪表的机组,对凝结水化验周期应作合理的规定,发现凝汽器泄漏时,应增加化验次数,以便根据超标情况及时果断处理。